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7日,作为“官媒第一网”的人民网在投资界的一片惊艳声中,得以获得重大突破带着采编业务整体登陆A股。5月14日,也就是人民网上市的第10个交易日,股价即较发行价大涨近135%,总市值迫近130亿人民币,其现价2011年摊薄市盈率高达100倍,成为当之无愧的年内“最牛上市新股”,从被视为“第二个中石油”到或将成“茅台股第二”,再一次吸引了投资人的目光。
机遇很难得:国家扶持政策前所未有
作为首家“整体上市”的新闻类公司,人民网首次将采编业务纳入上市主体实现了整体上市,这对以往的传媒类上市公司乃至整个新闻传媒行业来说,都是政策上的重大突破。而之前,2008年博瑞传播曾出资持有新成立的《每日经济新闻》35%股权,这是A股市场上唯一一次上市公司与采编权关联。不过上市公司持股数量有限,对采编没有真正的影响力。而人民网是将自有的采编资源整体上市,员工中包括133 名持有新闻出版总署颁发记者证的专业采编人员。“这一政策上的变化彰显了国家管理高层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心,也显现出新闻监管部门对资本更为开放的态度”,某传媒板块分析师向SMEIF记者表示。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国文化体制变革的研究,2007年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非公资本在文化领域逐渐活跃,中国文化产业在利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及外商资本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7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审议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推进,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近期以来,特别是2011年10月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今年2月15日发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国家许可范围内,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其中提到,要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要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
4月24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财政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提出将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支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对外文化传播;增加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政策衔接,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有机对接,以此支持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5月10日,文化部正式发布《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更是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要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要翻一番,实现倍增。要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创业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前景很诱人:文化传媒企业迎来上市高潮
刚刚过会的人民网以资金超募2倍、发行市盈率52倍的价格成为“官媒第一股”仅仅是个序幕,据了解今年还将有一大批文化企业上市。据SMEIF记者统计,紧随人民网上市之后,截至5月12日,已有近20家文化企业排队上市,涉及影视、出版、传媒、广告、动漫多个领域,包括人所熟知的广州金逸影视传媒、湖北知音传媒等。
记者发现,在“官媒”第一股获市场认可后,更多文化传媒类的“官媒”股、“央企”股也正在蓄势待发,如根据近期市场传闻,新华社旗下的新华网最快将于四季度启动上市,挂牌上交所。而千龙网、北方网、东方网、大众网、浙江在线等10家官媒网站,也纷纷传出消息将紧随其后,谋求登陆A股。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政府对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下,文化产业将日益兴起,资本市场会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注其中,文化产业的投融资问题愈发成为焦点,文化创意产业在政策、市场、资本、技术等多个层面都将得到更多支持。而文化传媒类公司的上市高潮,也将成为今年资本市场的最大看点之一。
“文化传媒类企业正在扎堆上市,折射出的是多项利好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诱人前景,也可见PE、VC等投资机构对文化创意类企业的热捧,已经到了相当火爆的程度”,上述分析人士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光明:从政策层面看,政策正在进一步完善与细化、转好;从资本层面看,各路资本正有选择性地规模化进入;从需求层面看,精细化需求正变得越来越旺盛。“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左右,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按照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这一比重到少要提高到5%以上,据此概算到2015年文化产业产值将提升至8000-9000亿元人民币,这将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
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继200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指导意见》后,国内大批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在国家政策公开鼓励下,开始大踏步进军文化创意产业。至2011年传统意义上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案例则创了历年新高。截止当年底,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基金数量已经超过100余支,募集资金总量约为1300亿元人民币。在这些动辄几十亿募集资金额的专项基金背后,可以看到商业银行、大型文化集团企业的身影,也可以看到行业相关民营资本的背影。专项基金如此规模化地成立与涌入,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山芋”很炙手:选好项目防范风险很重要
对于“官媒第一股”人民网上市后的表现,中央财经大学应用金融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复龄在微博中指出:“超募10.3亿元,轻松躺着就把钱挣了!”而之前华谊和华策相继上市,也有着高达60倍的市盈率。光环与标杆刺激着文化产业的投资热情,人们看到的是资本市场的一片狂欢。 但是另一方面,在专项基金规模化地成立与涌入文化产业的热潮中,也不乏行业发展的暗流在涌动。资本是推动产业发展的良方,但当资本快速集中涌入一个产业的时候,部分企业心态浮动,追逐资本或将在资本的催化下出现早熟,成为产业快速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的信号,资本就变成了产业发展的毒药。
“以当前泛滥成灾的影视剧投资为例,两年前,一部品质好的电视剧网络版权价格,每集也就几百到数千元,买一部剧也就几万块,而去年一集就涨到10万元左右。今年‘100万一集’成为某些电视剧的起步价,最近热播的《甄嬛传》的电视台版权价格甚至超过300万元一集,网络视频版权也接近这一数字。电视剧售价一年翻10倍。(影视企业上市)动辄80倍的市盈率、100万一集的片酬、300万一集的版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而今已经成了基准价。越来越多的热钱涌入,会不会让文化产业发展迷失方向”,上述分析人士不无隐忧。
“再如文化产业园投资,2010年全国约有1300多个文化产业基地或园区,甚至很多不具备产业基础的地方例如县级城市都有100多个产业园区,而且全国所建的文化产业园区中90%都是在没有产业基础的情况下匆匆上马的,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投资的泛滥导致新的危机与泡沫已经浮现”,上述分析人士说,人民网在高价位后的表现也值得投资人警惕。因为人民网作为“官媒第一股”虽然概念比较独特,而且背靠财政部,具有新闻的定价权等其他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但作为一家官办媒体网站在商业模式上有着先天不足,挥之不去的政府身影和体制内治理模式也使其成长性不足,导致了目前估值、市盈率偏高。而在国外,即使像华纳和迪斯尼这样的一流公司,二级市场的市盈率也不会超过20倍。国内文化企业如此高的市盈率,如何赚钱是个需要进一步观察的问题。
电视剧热卖,文化产业园大规模上马,文化创意企业的股票被热捧——似乎当前只要有人愿意买单,企业就能上市,投资人就能赚钱。如此预期将导致这些热钱的投资热情还会继续高涨。“如果目前有一个行业的投资可以用‘人傻、钱多,速来’来形容,那一定是文化产业”,上述分析人士幽默地说。喧闹的文化产业,冲动性的投资,盲目的追从心理,显示出的是投资人对文化产业的风险以及它的市场、内容经营等方面认识的不成熟。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文化产业领域投资风险性大,而且有不可预测性,不可能是每一个效仿都能够得到同样的回报。要选择一个估值合理、前景良好的投资项目似乎越来越难,而投融资后的风险控制也殊为不易,对此投资人理应有清醒的认识,套用股市的话说就是“文化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而盲目跟风追高尤为不可取。
3月22日,杭州雅缘影视制作公司总经理陈卫民因为无力承担巨额负债而开枪自杀,他的惨痛教训就是这个“大跃进”行业的前车之鉴。陈卫民的公司就像浙江以及国内的许多影视公司一样,希望在看起来风生水起的影视剧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他请来黄圣依和朱孝天打造了电视剧,却没能挽救自己的失败。
机遇很难得:国家扶持政策前所未有
作为首家“整体上市”的新闻类公司,人民网首次将采编业务纳入上市主体实现了整体上市,这对以往的传媒类上市公司乃至整个新闻传媒行业来说,都是政策上的重大突破。而之前,2008年博瑞传播曾出资持有新成立的《每日经济新闻》35%股权,这是A股市场上唯一一次上市公司与采编权关联。不过上市公司持股数量有限,对采编没有真正的影响力。而人民网是将自有的采编资源整体上市,员工中包括133 名持有新闻出版总署颁发记者证的专业采编人员。“这一政策上的变化彰显了国家管理高层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心,也显现出新闻监管部门对资本更为开放的态度”,某传媒板块分析师向SMEIF记者表示。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国文化体制变革的研究,2007年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非公资本在文化领域逐渐活跃,中国文化产业在利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及外商资本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7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审议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推进,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近期以来,特别是2011年10月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今年2月15日发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国家许可范围内,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其中提到,要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要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
4月24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财政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提出将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支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对外文化传播;增加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政策衔接,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有机对接,以此支持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5月10日,文化部正式发布《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更是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要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要翻一番,实现倍增。要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创业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前景很诱人:文化传媒企业迎来上市高潮
刚刚过会的人民网以资金超募2倍、发行市盈率52倍的价格成为“官媒第一股”仅仅是个序幕,据了解今年还将有一大批文化企业上市。据SMEIF记者统计,紧随人民网上市之后,截至5月12日,已有近20家文化企业排队上市,涉及影视、出版、传媒、广告、动漫多个领域,包括人所熟知的广州金逸影视传媒、湖北知音传媒等。
记者发现,在“官媒”第一股获市场认可后,更多文化传媒类的“官媒”股、“央企”股也正在蓄势待发,如根据近期市场传闻,新华社旗下的新华网最快将于四季度启动上市,挂牌上交所。而千龙网、北方网、东方网、大众网、浙江在线等10家官媒网站,也纷纷传出消息将紧随其后,谋求登陆A股。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政府对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下,文化产业将日益兴起,资本市场会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注其中,文化产业的投融资问题愈发成为焦点,文化创意产业在政策、市场、资本、技术等多个层面都将得到更多支持。而文化传媒类公司的上市高潮,也将成为今年资本市场的最大看点之一。
“文化传媒类企业正在扎堆上市,折射出的是多项利好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诱人前景,也可见PE、VC等投资机构对文化创意类企业的热捧,已经到了相当火爆的程度”,上述分析人士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光明:从政策层面看,政策正在进一步完善与细化、转好;从资本层面看,各路资本正有选择性地规模化进入;从需求层面看,精细化需求正变得越来越旺盛。“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左右,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按照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这一比重到少要提高到5%以上,据此概算到2015年文化产业产值将提升至8000-9000亿元人民币,这将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
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继200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指导意见》后,国内大批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在国家政策公开鼓励下,开始大踏步进军文化创意产业。至2011年传统意义上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案例则创了历年新高。截止当年底,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基金数量已经超过100余支,募集资金总量约为1300亿元人民币。在这些动辄几十亿募集资金额的专项基金背后,可以看到商业银行、大型文化集团企业的身影,也可以看到行业相关民营资本的背影。专项基金如此规模化地成立与涌入,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山芋”很炙手:选好项目防范风险很重要
对于“官媒第一股”人民网上市后的表现,中央财经大学应用金融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复龄在微博中指出:“超募10.3亿元,轻松躺着就把钱挣了!”而之前华谊和华策相继上市,也有着高达60倍的市盈率。光环与标杆刺激着文化产业的投资热情,人们看到的是资本市场的一片狂欢。 但是另一方面,在专项基金规模化地成立与涌入文化产业的热潮中,也不乏行业发展的暗流在涌动。资本是推动产业发展的良方,但当资本快速集中涌入一个产业的时候,部分企业心态浮动,追逐资本或将在资本的催化下出现早熟,成为产业快速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的信号,资本就变成了产业发展的毒药。
“以当前泛滥成灾的影视剧投资为例,两年前,一部品质好的电视剧网络版权价格,每集也就几百到数千元,买一部剧也就几万块,而去年一集就涨到10万元左右。今年‘100万一集’成为某些电视剧的起步价,最近热播的《甄嬛传》的电视台版权价格甚至超过300万元一集,网络视频版权也接近这一数字。电视剧售价一年翻10倍。(影视企业上市)动辄80倍的市盈率、100万一集的片酬、300万一集的版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而今已经成了基准价。越来越多的热钱涌入,会不会让文化产业发展迷失方向”,上述分析人士不无隐忧。
“再如文化产业园投资,2010年全国约有1300多个文化产业基地或园区,甚至很多不具备产业基础的地方例如县级城市都有100多个产业园区,而且全国所建的文化产业园区中90%都是在没有产业基础的情况下匆匆上马的,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投资的泛滥导致新的危机与泡沫已经浮现”,上述分析人士说,人民网在高价位后的表现也值得投资人警惕。因为人民网作为“官媒第一股”虽然概念比较独特,而且背靠财政部,具有新闻的定价权等其他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但作为一家官办媒体网站在商业模式上有着先天不足,挥之不去的政府身影和体制内治理模式也使其成长性不足,导致了目前估值、市盈率偏高。而在国外,即使像华纳和迪斯尼这样的一流公司,二级市场的市盈率也不会超过20倍。国内文化企业如此高的市盈率,如何赚钱是个需要进一步观察的问题。
电视剧热卖,文化产业园大规模上马,文化创意企业的股票被热捧——似乎当前只要有人愿意买单,企业就能上市,投资人就能赚钱。如此预期将导致这些热钱的投资热情还会继续高涨。“如果目前有一个行业的投资可以用‘人傻、钱多,速来’来形容,那一定是文化产业”,上述分析人士幽默地说。喧闹的文化产业,冲动性的投资,盲目的追从心理,显示出的是投资人对文化产业的风险以及它的市场、内容经营等方面认识的不成熟。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文化产业领域投资风险性大,而且有不可预测性,不可能是每一个效仿都能够得到同样的回报。要选择一个估值合理、前景良好的投资项目似乎越来越难,而投融资后的风险控制也殊为不易,对此投资人理应有清醒的认识,套用股市的话说就是“文化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而盲目跟风追高尤为不可取。
3月22日,杭州雅缘影视制作公司总经理陈卫民因为无力承担巨额负债而开枪自杀,他的惨痛教训就是这个“大跃进”行业的前车之鉴。陈卫民的公司就像浙江以及国内的许多影视公司一样,希望在看起来风生水起的影视剧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他请来黄圣依和朱孝天打造了电视剧,却没能挽救自己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