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阶级阶层问题研究浅析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阶级阶层是研究社会结构的核心概念。纵观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总体内容,可以说大致经历了引进、模仿,到近年来反思、重构的过程,从最初的对阶级阶层的描述层面向解释层面深化,并逐步开始触及社会分层研究的方法论、西方分层理论及其对相关研究理念及框架的解构和重构,进而逐渐由宏大的社会整体规模的阶级阶层分析下移至微观的群体研究、地域研究及地位行为、利益等获得机制研究。
  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阶级理论的研究
  列宁曾对阶级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其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当前,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阶级观进行不同维度的阐释,大体有三种不同的研究取向:
  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阶级观是对资本主义兴起之时社会结构的分析与概括,特别是其对阶段斗争的强调已经远远不适用于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分层,因此应该避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即用去阶级化的观点即用阶层的视角来分析当代社会的阶级阶层问题。尤其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多,我国社会学者们开始接触到各种西方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逐步借鉴西方市场转型理论等模型进行研究,并出现了追求分层研究的西方化、标准化的倾向,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社会流动研究、职业声望研究和精英研究、私营企业主和干部地位变化研究等。
  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阶级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经典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该发扬光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界在对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经过充分消化、吸收后,发现西方的分层理论并不能很好的解释中国社会日益复杂分化的阶级阶层现实,于是理论界开始重回马克思,重新审视马克思的阶级阶层理论,并自觉地加以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仇立平认为,现在应该立足于中国社会大转型的关键点上,把阶级拉回到 “分析中心”;王春光认为,阶层分析只能把握社会的表层结构,在中国大转变时代,阶级分析比阶层分析更有洞察力;吴波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仍是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基础性方法,同时应当发展其中所包含的阶层分析。
  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发展创新以适应新的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理论长青的要诀,尤其当今社会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理论亦应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认为马克思阶级理论应充分融合西方社会学分层理论,吸取其合理内涵,充实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王春光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学界仍将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对立起来,尚未跟上国际学术界的研究步伐,其实,新马克思主义与新韦伯主义都已开始向对方汲取学术资源和智慧,出现了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趋同的现象,从当代中国社会的现状出发,也可以把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统合在一起,来研究当前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
  二、对韦伯阶层理论的研究
  马克斯·韦伯创立的社会阶层理论是西方社会学社会阶层理论基础。韦伯在对社会阶层的经济原因作分析时,比较关注的是市场、分配和消费要素。同时,韦伯认为,在社会分层中,阶级、地位群体、政党是某一个共同体权力分配的三种现象。韦伯的阶层理论为西方社会学形成以财富、名誉、权力作为社会分层的标准奠定了基础。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研究大致有两种倾向:
  一是借鉴西方分层理论,分析中国社会结构。如陈婴婴、李春玲、许欣欣等进行的社会流动研究,刘精明等的地位获得研究,李路路、戴建中等进行的精英产生和阶级意识等,都是依据西方分层理论所进行的某些专题研究,包括采用西方分层的最新方法来分析测量中国的社会阶层。由于采用共同的概念工具和相似的分析方法,彼此间便于交流和争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能够保持持续的关注,并能较好的与国际学术接轨,这类研究在国内发展很快。然而,这类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社会影响力却十分有限,因为此类研究大多要借助较为严格、专业化的数据统计分析,往往要依据量表、模型等实证方法来说明问题,加之对国内社会分层中的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和解释力有限,大大限制了研究的受众范围。
  二是在反思西方分层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化的分层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西方分层理论难以解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西方分层理论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往往离中国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同样,中国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在西方分层理论中却无法找到答案。经过多年的积累,学者们尝试对西方分层理论进行中国化的改造,并逐渐形成了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较为系统的看法,建构出新的理论体系,为中国社会分层提供较为系统、较为中国化的理论框架如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孙立平主编的 《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都既具有宏观的理論框架,又具备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问题的敏锐把握,因此,这类研究具有很深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政策的制定及相关研究有很大帮助。然而,由于缺少相关的后续研究,以及缺乏必要实证材料的印证,此类研究在学科知识的传承累积上稍有欠缺。
  三、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阶级阶层状况的研究
  关于社会分层标准的讨论,既是理论命题,也是实践命题。我国学者在对西方分层理论吸收借鉴的基础上,依据我国阶级阶层的自身特点,提出了适合分析我国阶级阶层状况的分层标准。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学者对阶级阶层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三种取向:
  (1)以经济资源为标准划分阶级阶层。经济资源在社会分层中居于首要位置:经济资源具有本原的特性,经济资源分配的差异会导致其他方面资源配置的差异。经济资源内容广泛,主要包括生产资料资源、财产或收入资源、市场资源、职业或就业资源。陆学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依据对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的占有情况,将中国社会分为十大阶层。
  (2)以象征性资源为标准划分阶级阶层。所谓象征性资源,大致来说,包括所有潜在和现有的,能对自己或别人的生存、发展机会产生影响的资源(经济资源除外),比如知识、权力、社会关系、身份地位等。根据 “象征性资源” 分类,毛丹、任强依据掌握社会资源的标准,将我国的农村居民分为四大阶层。
  (3)坚持客观分层与阶层意识相统一的标准。有学者另辟蹊径,从主客观统一的角度对阶级阶层进行划分,如王春光等认为,以往的社会分层研究多是以客观的尺度来确认社会成员的等级地位,虽然满足了研究者的旨趣,却忽略了社会成员自身的主观感受即对阶层定位的认可度。一定的阶层定位与社会成员的主观分类不相一致,社会阶层的客观实在与社会成员的主观感受存在差异。因此,其提出,在社会分层的研究中必须考虑特定情境下的个人生活和中国的制度特性对阶层观念的影响,从而将研究视角从阶级阶层划分的客观指标延伸至阶层成员的主观感受,即社会成员是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现状、如何界定自身的阶层地位及如何对周围人群进行阶层划分的。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11 月。
  [2]李春玲:《我国社会分层研究 30 年》,《中国社会科学学院报》2008 年 9 月 22 日。
  作者简介
  龙香容(1987—),四川达州,山西财经大学,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全方位的管理工作,项目管理工作要求项目的管理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与文明施工、进度、成本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进行。施工项目的管理成功与否不仅对项目施工企业有着良好经济效益,同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控制  1、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可大体分为:安
期刊
摘 要:企业文化建设始终是其开展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与作用。伴随当今世界竞争的日趋激烈,在此形势下,企业作为其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建设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多方面探讨企业文化建设创新途径,望能为此领域研究有所借鉴。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创新  伴随当今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完善,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化,在此形势下,我国
期刊
摘 要:黨的十九大做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这一重大判断对未来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新矛盾;社会发展  1、“新矛盾”的重大理论  历经改革开放 39 年的快速发展,当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已经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已进入世界前列,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已基本得到满足之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
期刊
摘 要: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建设可以推进提升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是确保各项政治工作展开的基础,在当前信息社会的发展下,其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对学生的思想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有着较为重的责任,要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进高校教育工作的进行。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能力;路径  引言  伴随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深化,作为高校学生人生发展导航的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在高等教育
期刊
摘 要: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法治等诸多领域逐渐进入了“新常态”时期。在“新常态就是新未来”的视域下,只有不断提升适应新常态的引领能力、创新能力、保障能力,才能推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融入中心、进入管理、服务大局,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关键词:新常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意味着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快转型,调
期刊
摘 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保障高校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当前很多高校都专门开设了行政管理课程,但是在实际的高校行政管理课程教学中,并没有取得我们想要的效果,很多高校学生的行政管理能力还是非常欠缺的,那么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可以加深学生对行政管理教学的认识,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行政管理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行政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行政管理;策略分析  前言  为了让高校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步与发展,铁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上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提升企业物资设备管理水平,才能保证企业良好的经营与发展。本文就针对当下铁路企业物资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物资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使其符合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同时提升铁路企业物质设备管理水平,为我国铁路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形势;铁路企业;物资设备管理;问题;措施  在新形势发展趋势下,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也越来越重视。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绩效评估是一个有规划的进展过程,这个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评估前准备、具体实施和最后的评估结果反馈。但是我国现阶段由于对于公共事业并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所以对于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并不到位,很有可能会造成国家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产生。本文通过对我国 现阶段的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
期刊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形式,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职业院校提高教育质量、增进办学效益、办出特色的基石,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应当遵循的人才培养模式。十九大报告之后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理念、新思路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民办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创新的探索。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探索  在新形
期刊
摘 要:共享经济已然成为商业发展的新模式,基于共享经济发展起来的共享单车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方便了市民出行。然而由于共享单车尚属新生事物,缺乏相应监管,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违规停放车辆、共享单车押金兑付风险等,这些乱象的背后凸显着制度的不完善、政府执法水平的不足以及观念的落后。文章认为,面对共享单车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亟需对共享单车这一新生事物从法律层面进行规制。  关键词:共享单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