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应充分体现尊重\热爱和激励学生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don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不仅是教师教育观念和思想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要把它落实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只有教学行为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素质教育才能成为现实。教育行为的转变,要从尊重、热爱和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入手。
  
  一、尊重学生
  
  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一种知识的授受过程。学生不是一个任由外部随意塑造、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对话、交流和激发的过程。学生尊重老师,老师更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关心,应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结果的关心,应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学生有感情、有思想,而且千差万别,他们不会听任教师摆布,不会来者不拒,他们同样会对教师的各种行为产生种种评判,作出他们自己的选择。
  在教学活动及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兴趣与自尊,通过精心呵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使学生由此走向自信自强。自信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素质,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评论评价学生时切忌使用“笨”、“真笨”、“比较差”、“差”、“不动脑子”之类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词语和口头禅,批改作业也不要简单地划“√”、“×”,要中肯地指出学生的变化和进步,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当教师在教学中有了疑难和问题,那些敢于同学生探讨解决方案而不是为了面子去遮掩的教师,学生会更敬重他、喜欢他。教师不是全能全知的,勇于面对,不耻下问,这样的胆魄不是人人都有的。教师的这种行为,昭示的是虚怀若谷的胸襟和雅量,给学生的启示是心灵深处的折服。这是在行不言之教,是身教重于言教最具体的体现,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这比知识渊博的表现更能赢得学生们的信赖。
  凡事不要强迫、命令学生去做,教师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被动地接受,被动地行动,主体永远也形不成真正的能力和素质,学生会永远长不大。通过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阐明利害关系,让学生自己去拿捏、去选择干什么,然后自觉主动地去行动,这样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才会发生真正的变化。这也是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和开发学生最好最直接的体现。
  
  二、热爱学生
  
  学校教育面对的是正在成长、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他们天真、纯洁、好奇、渴望新知,面对周围世界的多姿多彩、千奇百怪,他们恨不得一下子解开所有谜团、知道所有的为什么。教育正是基于学生的需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灵活地选择最佳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引导、锻炼、鼓舞、激励,促使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能够通过层层阶梯,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激发学生因需要产生兴趣,这是教育取得成果的切入点。教育不是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接受教育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教育是在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条件、环境和氛围;教育的结果不是让所有的人趋同,而是让个性更加灿烂,让不同特质的人得以发掘和发展。
  人人都有长处、优点,一无是处的人是不存在的,正如人无完人一样。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长处和每一细微的进步,给予及时恰当的鼓励性评价,常常是学生思想转变进步的催化剂,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能迁就,要进行批评帮助,但必须是善意的,并且要讲究方式方法。
  常听一些教师抱怨学生听不进自己的批评。其实,原因并非全在学生身上,与教师的批评方法不当、批评缺乏灵活性或语言缺乏艺术性有很大关系。一位哲人曾说过:“教育有开发和窒息人的双重功能,教育是园丁,也可能是刽子手。”我想每一位教师都不会去有意充当刽子手,但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长氛围,有着不同的个性特色,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喜欢度的确存在差异,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要恪守“有教无类”的警训,平等无偏地面对全体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真谛所在。
  在行为中出差错,是任何人无法避免的,人非圣贤。面对差错过失,教师切勿草率训斥,特别是不宜不分场合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严厉批评。人人都有个形象问题,都有自尊心,出了错的人更是如此。作为教师,最忌简单粗暴,教师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学生的内心,体验学生此刻的感情变化,要去纠正过错,更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那些出了轻微过失的学生,或者那些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一般宜进行“诱心”式的批评教育,以弱化他们的内心紧张程度,从而使其不存在戒心和敌意,为能够接受批评设立最佳心理状态,进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对于那些所谓“顽皮”的学生,倘若教师只会用数落、斥责、压服的批评方式,即使改变了学生的行为,学生也会把这种“改变”归因于被说服,这种没有调动内部动力而产生的“新改变”是不会持久的。况且挨训受罚的次数多了,他会变得无所谓,任你怎么苦口婆心、金玉良言,他就是毫无起色。而且教师所进行的严厉批评,大多是使用否定性的语言,从而会逐渐使学生用一种否定的方式评价自身,如“我品质不好”、“我不聪明”、“我什么都不好”,随之他们的行为就可能向这种否定的行为方式趋近。一旦出现这样的结果,好端端的学生将会因教师的草率、简单、粗暴而毁掉。
  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它关乎的是有生命的人,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其渴望成长是关心和爱护的,教师的行为效果与学生兴趣的发展和素质的提升是一致的。教师敏锐地发现学生的细微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会使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要求进步的内在动力,不断提高思想觉悟,行为方式会合理而有效。教育的效果会因教师的理智灵活和耐心而富有成效。
  
  三、激励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要多使用激励手段。教师的工作就是激励学生的过程,通过激励,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以开启,自觉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如果没有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渠道不通畅,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就只能是一个愿望而已。
  课堂是教育作用发挥的主渠道。许多教师上课,偏好自言自语、自问自答,这样能够把自己准备好的内容有序地完整地讲完。讲完了,作为教师的职责好像就是完成了。可真正的课堂,不应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应该是和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通过课堂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过程中,认识到科学的魄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自愿主动地去学习。可许多教师又不这么认为,当学生接着老师的话或设问进行抢答、插话,教师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冷眼相对,甚至出言相讥、怒而制止,从此课堂一片死寂。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尤甚。这些教师认为学生的插话抢答是出风头、耍小聪明,是目无师长等等。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是那种陈旧迂腐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的典型表现。学生抢答插话可能会干扰教师的思路,但学生之所以抢答插话,是因为他们在专心听课,是积极学习、渴望参与、主动思考的结果,表现出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勇于尝试等优点,这些正是学生们十分宝贵的心理品质和思维品质,是创新素质形成的起点。有这么好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改变单一传递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的最好契机,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内在动力、提高学习效果的基本途径。教师不愿采用或不欢迎这种教学方式,不接纳学生的参与,要么说明这些教师观念陈旧,要么说明这些教师水平不高、功夫不过硬,两者都说明错在教师。不当的教学方式,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阻断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这样的教师实在是损人太深。
  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是在开发学生的个性和潜质,而不是在制造标准件。就拿课堂上学生抢答来说,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表现,学生抢答问题时,有的是联想类比,有的是拾遗补缺,有的是提出新问题……这些都应是师生信息交流的浪花、认知共鸣的交响、心灵撞击的电光,要抓住这瞬间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索未知的勇气,让学生体会到些许成就感。至于极个别修正教师错谬的插话,则更是教师的欣喜。教师的辛勤付出,不就是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能有这样智勇俱佳的学生,教师应感庆幸。
  一个成功的教师,总是以十分喜悦的心理和宽容的胸怀,发现和抓住学生的睿智,鼓励学生,启发学生,调动更多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机智,创设心灵自由、信息饱满、高潮迭起的教学情境,实现在乐融融、美滋滋的忘我情境中净化身心、陶冶性情、提高能力、发展素质。
  教师的社会职责,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一生着想。教师对学生的任何一个问题,哪怕是看着很小的一个问题,都应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根据不同的情况,朝着积极的方向去评价、处理。成长中的学生,太需要教师为其鼓劲和喝彩了。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其他文献
语文课上要讲字、词、句、篇,要用上语文的手段听、说、读、写,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多读、多说、多写。而多读是学习语文之根本。那么,怎样做才能把多读、读好落到实处呢?笔者谈一点看法。  一、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要切实落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课标”规定的各学段首要的阅读教学的
期刊
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闼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
期刊
初中物理教学要推行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教师要面临着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转变。目前的教育现状,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以“减负增效”为前提,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以“事半功倍”为目的,从而达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和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一、实现有效教学是改变教育现状的需要。  要想振兴我们的民族经济,确保我国在世界高新科技等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顺应时势培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应根据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生源情况和学生愿望,采用定向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合理分流、因材施教,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定向培养 课程设置 强化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招得进,留得住,送得出。那么怎样才能留住学生呢?学生想在学校学到些什么呢?本文结合我校电工电子专业实施定向培养的实际情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目前情况    近年
期刊
文化是植根于人类灵魂的精神总和。学校文化是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以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与行为方式,是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一个学校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文化的积淀,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深层次、高品位建设的基石。  结合涪城区提出的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新
期刊
当下,全世界都在呼吁“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人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的快速发展造成了拆建循环的结果。中国城市建筑寿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耗能却高于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发达国家的百分之五十。我国是世界上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 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就在这一片造楼热土上,“短命建筑”层出不穷,拆四星盖
期刊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如何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到《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去,使抽象的文字变为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这一点值得我们去认真研讨。    一、选择运用多媒体模式教学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运用幻灯片导入课题。主要是选择一些需要较长时间看的课文内容以及一些需要加深理解记忆的内容。如教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里的第四课“大地
期刊
电化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学教师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尚未全面而系统地掌握课堂电化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课堂电化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美术课堂电化教学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中学美术课堂电化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目标简单。某些教师课堂教学目标仅停留在媒体的运用和知识的灌输上,他们所追求的是如何更多地运用电教媒体和如何把更
期刊
摘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遵循教学规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对英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点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平日的英语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与当前生活相关
期刊
发现问题是教育学生的基本环节,是做好学生工作的第一步。要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个性特点、爱好兴趣、心理崇拜等才能做到有的放失、对症下药、引势利导。有一句话说得好:劈柴要认准纹路,治病要摸清脉搏。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环节,我下了功夫,费了心思。(1)与学生走在一起、打成一片,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给他们以自尊。(这是慢班)上课时,放下脸色,施予和蔼的态度。课间,常与他们交谈。放学了,与学生走一程,聊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