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见,可见语言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积累;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注重“丰富语言的积累”,并在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中有了具体的操作指导,如第一学段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和“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第二学段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第三学段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主要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积累。
一、语文教学要创设一种真正的教学对话情境
现代课程论的观点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拥有不同文化和沟通文化的两代人,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碰撞,从而提供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契机。如果以教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积累很需要教师有一系列的智力操作、技术手段和方法策略。
二、语文教学要重视主体分层,尊重差异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了解学生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进行精心分层,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
三、语文教学要引导朗读,丰富积累语言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
四、语文教学应从“理解课文内容”转为“学习课文语言”
传统语文教学里,教学重点主要是放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在通行的“初步理解课文”、“分段讲读分析”、“归纳总结全文”的课堂教学三部曲中,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成了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硬任务。课文理解了,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而课文中丰富的词语、生动的句子,以及大量规范的语言,学生是否内化,能否运用,则似乎成了学习课文的软任务,可学可不学。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无疑就异化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课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对象,然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数学、常识等学科不同,后者教材的内容就是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就完成了教学要求,而语文学科则不同,课文的内容并不是学习的主要任务。换句话说,语文学科主要不是学“课文的内容”,而是课文的“语言文字”,课文的“表达形式”。课文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具体的情境,学习课文的主要任务不是理解课文情境,而是借助课文的情境学习语言文字,进行各种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
五、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能力
首先,要自主确定积累的内容。一篇课文值得积累的内容很多,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一个或几个内容进行积累。学生喜欢什么就积累什么,教师不必作过多的干涉。其次,要自主选择积累的方法。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自觉地运用着各种学习方法。从学习心理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这里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学法选择的机制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学习方法的自觉选择,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积累能力。
六、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更要重视运用
叶圣陶指出,旧式考试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可以养成学舌很巧的“人型鹦鹉”,可以养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可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积累不能重走旧式教育的老路。从内容上说,应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能让他们怦然心动、会心一笑的内容。从要求上讲,记忆一些名言警句,对一些经典名篇有所印象就够了。我们要引导学生积累的东西必须让学生真正理解了,领会了,尽可能地用过了,才有可能积淀为他们自己的东西。因此,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运用语境。如,通过一些活动,展示一些场景,让学生说说联想到的警句名言;带领他们置身蒙蒙春雨中或是烂漫的春花中,让他们说说想到的有关诗句,这比单纯地让学生死背名言、诗句要有效得多。
总之,语言的学习需要拓展,要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语言。除教材外,语文学习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听广播,在看电影、电视过程中注意各种生动语言的表达方式。平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语言实践活动,多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增长见识。所有这些,都是丰富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一句话,我们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到“大课堂”里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参考文献:
[1] 宋阳.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涂莉.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J].成功(教育).2009年0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积累;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注重“丰富语言的积累”,并在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中有了具体的操作指导,如第一学段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和“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第二学段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第三学段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主要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积累。
一、语文教学要创设一种真正的教学对话情境
现代课程论的观点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拥有不同文化和沟通文化的两代人,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碰撞,从而提供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契机。如果以教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积累很需要教师有一系列的智力操作、技术手段和方法策略。
二、语文教学要重视主体分层,尊重差异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了解学生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进行精心分层,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
三、语文教学要引导朗读,丰富积累语言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
四、语文教学应从“理解课文内容”转为“学习课文语言”
传统语文教学里,教学重点主要是放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在通行的“初步理解课文”、“分段讲读分析”、“归纳总结全文”的课堂教学三部曲中,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成了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硬任务。课文理解了,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而课文中丰富的词语、生动的句子,以及大量规范的语言,学生是否内化,能否运用,则似乎成了学习课文的软任务,可学可不学。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无疑就异化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课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对象,然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数学、常识等学科不同,后者教材的内容就是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就完成了教学要求,而语文学科则不同,课文的内容并不是学习的主要任务。换句话说,语文学科主要不是学“课文的内容”,而是课文的“语言文字”,课文的“表达形式”。课文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具体的情境,学习课文的主要任务不是理解课文情境,而是借助课文的情境学习语言文字,进行各种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
五、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能力
首先,要自主确定积累的内容。一篇课文值得积累的内容很多,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一个或几个内容进行积累。学生喜欢什么就积累什么,教师不必作过多的干涉。其次,要自主选择积累的方法。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自觉地运用着各种学习方法。从学习心理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这里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学法选择的机制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学习方法的自觉选择,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积累能力。
六、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更要重视运用
叶圣陶指出,旧式考试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可以养成学舌很巧的“人型鹦鹉”,可以养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可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积累不能重走旧式教育的老路。从内容上说,应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能让他们怦然心动、会心一笑的内容。从要求上讲,记忆一些名言警句,对一些经典名篇有所印象就够了。我们要引导学生积累的东西必须让学生真正理解了,领会了,尽可能地用过了,才有可能积淀为他们自己的东西。因此,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运用语境。如,通过一些活动,展示一些场景,让学生说说联想到的警句名言;带领他们置身蒙蒙春雨中或是烂漫的春花中,让他们说说想到的有关诗句,这比单纯地让学生死背名言、诗句要有效得多。
总之,语言的学习需要拓展,要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语言。除教材外,语文学习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听广播,在看电影、电视过程中注意各种生动语言的表达方式。平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语言实践活动,多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增长见识。所有这些,都是丰富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一句话,我们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到“大课堂”里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参考文献:
[1] 宋阳.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涂莉.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J].成功(教育).200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