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导—学—思—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自主;反思;问题解决
在素质教育强力推进的今天,各学科课时数大幅减少,教师如何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效益呢?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呢?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本人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依据课程标准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本人初步探索了“导—学—思—用”课堂教学模式。
一、情境、目标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生学习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情境、目标导学这一环节,教师应重点利用相关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准确揭示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可以用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设置悬念来进行:先让学生写出任意的一元二次方程(Δ≥0),然后让他们猜想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教师接着快速地说出答案。在此基础上,板书课题,认知学习目标,将起到“水到渠成”之功效。
二、自学、探究质疑——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要想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结构,就必须确保学生广泛深入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自学、探究质疑这一环节,教师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建构知识以及主动探究和质疑等方面上(一定要落实“自主”学习)。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学:明确学习任务、适当调控学习时间、指导学习方法等,让学生通过自学去落实学习目标,并提醒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质疑(思考还有哪些不明白或不清楚的问题),以便在下一环节通过思考、讨论解决。整个自学过程中,教师可巡回指导,但不可随意中断学生的自学进程,要充分放手,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去自学,这样才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思考、交流反思——让学生通过合作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在思考、交流反思这一环节,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合作时机与合作形式,讲究合作策略。首先,合作讨论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争议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问题。其次,合作讨论必须建立在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换意见。再次,合作讨论的活动成效要适当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克服盲目的、形式主义的“合作讨论”。最后,在合作形式上,可以通过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辩论、教师巡回点拨答疑等方式,使各种观点在相互碰撞、思想的交锋中越辩越明。
四、归纳、系统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
著名数学教育家伦伯格指出:解决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正是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论题。在中西文化交融的今天,我国数学教育界也把“问题解决”放在了数学教育的重要位置。
在思考、交流反思第三个环节,大多数学生已突破了难点、解决了疑点,但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包含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在归纳、系统应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反思、总结、归纳,或前后联系、或纵横比较,形成一些学科规律性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归纳、系统应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现行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实习作业”及“探究性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很好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实施。例如“储蓄、税收方面的应用”“对称在图形设计中的作用以及这类图形的美术价值”“矩形折纸问题”等。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动手能力,而且也培养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习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
参考文献:
[1]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2]张奠宙.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
?誗编辑 刘青梅
关键词:建构主义;自主;反思;问题解决
在素质教育强力推进的今天,各学科课时数大幅减少,教师如何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效益呢?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呢?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本人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依据课程标准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本人初步探索了“导—学—思—用”课堂教学模式。
一、情境、目标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生学习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情境、目标导学这一环节,教师应重点利用相关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准确揭示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可以用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设置悬念来进行:先让学生写出任意的一元二次方程(Δ≥0),然后让他们猜想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教师接着快速地说出答案。在此基础上,板书课题,认知学习目标,将起到“水到渠成”之功效。
二、自学、探究质疑——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要想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结构,就必须确保学生广泛深入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自学、探究质疑这一环节,教师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建构知识以及主动探究和质疑等方面上(一定要落实“自主”学习)。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学:明确学习任务、适当调控学习时间、指导学习方法等,让学生通过自学去落实学习目标,并提醒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质疑(思考还有哪些不明白或不清楚的问题),以便在下一环节通过思考、讨论解决。整个自学过程中,教师可巡回指导,但不可随意中断学生的自学进程,要充分放手,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去自学,这样才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思考、交流反思——让学生通过合作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在思考、交流反思这一环节,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合作时机与合作形式,讲究合作策略。首先,合作讨论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争议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问题。其次,合作讨论必须建立在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换意见。再次,合作讨论的活动成效要适当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克服盲目的、形式主义的“合作讨论”。最后,在合作形式上,可以通过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辩论、教师巡回点拨答疑等方式,使各种观点在相互碰撞、思想的交锋中越辩越明。
四、归纳、系统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
著名数学教育家伦伯格指出:解决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正是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论题。在中西文化交融的今天,我国数学教育界也把“问题解决”放在了数学教育的重要位置。
在思考、交流反思第三个环节,大多数学生已突破了难点、解决了疑点,但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包含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在归纳、系统应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反思、总结、归纳,或前后联系、或纵横比较,形成一些学科规律性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归纳、系统应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现行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实习作业”及“探究性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很好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实施。例如“储蓄、税收方面的应用”“对称在图形设计中的作用以及这类图形的美术价值”“矩形折纸问题”等。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动手能力,而且也培养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习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
参考文献:
[1]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2]张奠宙.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
?誗编辑 刘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