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艺术展会、艺术节带入乡村,以此带动当地的发展,是艺术激活乡村的重要手段。近年,各类在乡村举办的展会、艺术节不断涌现,但坚持下来或广受认可的寥寥无几。除了模式上的生搬硬套,没有真正结合当地实际的自然、人文环境,甚至脱离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是一大关键因素。
相比大城市,乡村更为偏僻,参观成本自然更高,要吸引人们前往在乡村举办的艺术展会、艺术节,更高水平的策划是必需的。因此,将艺术展会、艺术节引入乡村,需要更国际化的视野、更高规格的准入门槛;同时,还要因地制宜,策划更具特色的主题,只有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带动当地村民的参与,才能真正树立其品牌个性。
目前,国内将艺术展会、艺术节引入乡村的案例大多处于试水阶段,能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还需时日验证,姑且尚不能定义为成功还是失败。但无论是在古镇举办的艺术节,还是就地取材的建筑双年展,一些具有前瞻意识、独具特色的项目已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当然,每一个以艺术激活乡村的项目都没有可以复制的模式,也正因这份独一无二,才让在乡村举行的艺术盛会变得更具吸引力。
安仁:艺术介入社会建设
安仁是位于四川成都的古镇,近年试图通过举办艺术盛会,进一步激活古镇。早在2009年,这座距离成都41公里的小镇就已获称“中国博物馆小镇”,随后,不符合这一定位的工业随之迁出,产生了大片闲置用地,可供发展文博产业。“倒空”了的安仁为文博业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因此,安仁双年展便具备了较为充足的条件,例如,主办方通过邀请著名建筑师对此前的工业大户宁良厂房进行改造设计,并令其成为安仁双年展的永久展馆。
安仁双年展策展团队深入安仁古镇开展调研,遵照专业、学术、国际等原则搭建展览结构,并拟定参展的艺术家名单,保证展览的学术性效果及影响。2017年,安仁双年展首次亮相便惊艳了世界,其展览规模、规格都堪称国际水准,汇集了全球100多位项尖艺术家,他们是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国际重要艺术展览中的常客。而绝大多数的参展艺术家为安仁双年展专门创作作品,演绎了他们眼中的安仁,从而保证艺术创作的“在地性”。
实际上,“安仁模式”还不止于艺术。其试图以艺术介入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方向上,在文旅融合、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风土资产运营,以及国际化社区营建等方面发挥作用,甚至以艺术介入社会建设等。因此,安仁双年展除了常规双年展配套外,还囊括了融合原住民、艺术家、乡村品牌和农旅企业共创的“文化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双平台——南岸美村乡村生态博物馆。
安仁基于自身的古镇、文化创意的基础,将安仁双年展置于一个政治、经济的网状硬件结构之中,作为软件的艺术也只是包括电影节、音乐节在内的众多文化活动中的一个,但艺术作为磁铁又能不断吸引着一部分爱好艺术的都市游客。这种模式,始于1895年的威尼斯,通过艺术盛会定期带来一批稳定的艺术访客,从而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总的来说,自身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结合国际项尖水准的艺术盛会,因此带动安仁新型产业的勃兴,从而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古镇的发展道路。
连州:开创山区举办国际摄影盛会的先河
许多人认识连州,都始于连州摄影年展。这座位于广东清远市的山区小城,从2005年开始,就开创了山区县举办国际摄影盛会的先河,至今已走过15年,成为中国摄影界的重要盛事。连州摄影年展由清远市政府、连州市政府、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共同主办,每年一届主题,集学术性、探索性、国际性、开放性、全民性于一体,每年吸引了大量携带“长枪短炮”的摄影艺术家和摄影爱好者。目前,连州摄影年展已成长为连州、清远以及广东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还被英国《卫报》评为全世界摄影年展中最值得观看的十个专业摄影项目之一。
连州老城中心还建有连州摄影博物馆,由老厂房改造而成,与周围民居融为—体。每年连州摄影博物馆会配合摄影节举办高水平的摄影展,除了外地游客,当地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蹒跚学步的稚龄儿童在内的民众都被吸引,走进展馆感受摄影艺术的魅力。年展在促进本土大量摄影师培养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提高了当地民众的文化素养。
虽然展览与参展艺术家的数量众多,但连州摄影年展的基本模式依然较为停留在单向传播、权威式意识形态灌输上,虽然其中也有一部分作品与连州本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关,但不论是数量上还是创作形式上,还有所欠缺。经过15年的磨练与发展之后,如何进一步将高规格、高水准的摄影艺术界进步深入到当地民众的生活与当地的社会环境真正融为一体,真正实现有效的在地化;同时,如何利用国际摄影年展作为契机,激发相关产业进驻,进一步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应是连州摄影年展要走的一条未来之路。
宝溪:就地取材的国际竹建筑双年展
宝溪是位于浙江龙泉的偏僻乡村,盛产竹子,是远近闻名的竹乡。2016年,国际竹建筑双年展的举行打破了这里的宁静。该展会由艺术家葛千涛,建筑师乔治·库尼希罗共同主持。在这个传统上以农业为中心的小镇上,隈研吾KengoKuma,VoTrong Nghla,Anna Herinoer,李晓东,Simon Velez等10多位国际知名建筑师创作了18件永久性建筑作品。为了探索当代建筑中可持续材料的潜力,这些建筑物被建成永久固定装置,在双年展结束后继续作为小镇的景观。当地政府希望借此激发当地旅游业、手工业的发展。
项目发起人葛千涛曾表示自己看过许多大城市举办的建筑、艺术类的双年展。他认为,目前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双年展,大多是概念化的形式,展示的作品基本上是放在一个“盒子”里的建筑模型,由于建筑的“非在地性”,其学术价值因抽象而模糊。其次,西方美术体制下双年展的“发动机”渐显老态,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年展更接近掌握话语权的利益集团或学术霸权们自娱自乐的派对或沙龙。
具有鲜明主题并强调“在地性”的竹建筑双年展,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彻底颠覆了以概念为主体的展览模式、以城市为核心的双年展形式。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努力将“在地性”设计与村民生活融为体,营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乡村社区,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建筑、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此前,当地村民对竹的认知仅限于用于日用生活的竹制品,为了更新当地村民对竹文化的认知,国际竹建筑双年展带动原住民,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进行家园建设,传递一种可持续的乡村建设理念。目前,原住民与各类工匠已将各种传统技术应用到家园建设中,这不仅带动了当地劳动力就业,也让村民们重新认识了竹子可塑性。此外,国际竹建筑双年展通过10多位国际建筑師的创意,还构建起一个以竹为载体,包含当代青瓷艺术馆、竹产品设计及研发中心、陶艺家工作坊、公共陶艺工作坊、水碓(瓷土制作体验馆)、青年旅社、艺术酒店、设计酒店、低能耗示范竹屋和接待中心等共16座单体建筑构成的当代的新人文乡村景观。
就目前而言,宝溪国际竹建筑双年展产生的社会效益尚待时日观察,但其创新性的理念尤为值得肯定,这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在地性”也值得其他地方在试图以艺术激活乡村的项目上进行借鉴。
相比大城市,乡村更为偏僻,参观成本自然更高,要吸引人们前往在乡村举办的艺术展会、艺术节,更高水平的策划是必需的。因此,将艺术展会、艺术节引入乡村,需要更国际化的视野、更高规格的准入门槛;同时,还要因地制宜,策划更具特色的主题,只有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带动当地村民的参与,才能真正树立其品牌个性。
目前,国内将艺术展会、艺术节引入乡村的案例大多处于试水阶段,能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还需时日验证,姑且尚不能定义为成功还是失败。但无论是在古镇举办的艺术节,还是就地取材的建筑双年展,一些具有前瞻意识、独具特色的项目已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当然,每一个以艺术激活乡村的项目都没有可以复制的模式,也正因这份独一无二,才让在乡村举行的艺术盛会变得更具吸引力。
安仁:艺术介入社会建设
安仁是位于四川成都的古镇,近年试图通过举办艺术盛会,进一步激活古镇。早在2009年,这座距离成都41公里的小镇就已获称“中国博物馆小镇”,随后,不符合这一定位的工业随之迁出,产生了大片闲置用地,可供发展文博产业。“倒空”了的安仁为文博业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因此,安仁双年展便具备了较为充足的条件,例如,主办方通过邀请著名建筑师对此前的工业大户宁良厂房进行改造设计,并令其成为安仁双年展的永久展馆。
安仁双年展策展团队深入安仁古镇开展调研,遵照专业、学术、国际等原则搭建展览结构,并拟定参展的艺术家名单,保证展览的学术性效果及影响。2017年,安仁双年展首次亮相便惊艳了世界,其展览规模、规格都堪称国际水准,汇集了全球100多位项尖艺术家,他们是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国际重要艺术展览中的常客。而绝大多数的参展艺术家为安仁双年展专门创作作品,演绎了他们眼中的安仁,从而保证艺术创作的“在地性”。
实际上,“安仁模式”还不止于艺术。其试图以艺术介入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方向上,在文旅融合、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风土资产运营,以及国际化社区营建等方面发挥作用,甚至以艺术介入社会建设等。因此,安仁双年展除了常规双年展配套外,还囊括了融合原住民、艺术家、乡村品牌和农旅企业共创的“文化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双平台——南岸美村乡村生态博物馆。
安仁基于自身的古镇、文化创意的基础,将安仁双年展置于一个政治、经济的网状硬件结构之中,作为软件的艺术也只是包括电影节、音乐节在内的众多文化活动中的一个,但艺术作为磁铁又能不断吸引着一部分爱好艺术的都市游客。这种模式,始于1895年的威尼斯,通过艺术盛会定期带来一批稳定的艺术访客,从而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总的来说,自身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结合国际项尖水准的艺术盛会,因此带动安仁新型产业的勃兴,从而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古镇的发展道路。
连州:开创山区举办国际摄影盛会的先河
许多人认识连州,都始于连州摄影年展。这座位于广东清远市的山区小城,从2005年开始,就开创了山区县举办国际摄影盛会的先河,至今已走过15年,成为中国摄影界的重要盛事。连州摄影年展由清远市政府、连州市政府、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共同主办,每年一届主题,集学术性、探索性、国际性、开放性、全民性于一体,每年吸引了大量携带“长枪短炮”的摄影艺术家和摄影爱好者。目前,连州摄影年展已成长为连州、清远以及广东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还被英国《卫报》评为全世界摄影年展中最值得观看的十个专业摄影项目之一。
连州老城中心还建有连州摄影博物馆,由老厂房改造而成,与周围民居融为—体。每年连州摄影博物馆会配合摄影节举办高水平的摄影展,除了外地游客,当地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蹒跚学步的稚龄儿童在内的民众都被吸引,走进展馆感受摄影艺术的魅力。年展在促进本土大量摄影师培养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提高了当地民众的文化素养。
虽然展览与参展艺术家的数量众多,但连州摄影年展的基本模式依然较为停留在单向传播、权威式意识形态灌输上,虽然其中也有一部分作品与连州本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关,但不论是数量上还是创作形式上,还有所欠缺。经过15年的磨练与发展之后,如何进一步将高规格、高水准的摄影艺术界进步深入到当地民众的生活与当地的社会环境真正融为一体,真正实现有效的在地化;同时,如何利用国际摄影年展作为契机,激发相关产业进驻,进一步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应是连州摄影年展要走的一条未来之路。
宝溪:就地取材的国际竹建筑双年展
宝溪是位于浙江龙泉的偏僻乡村,盛产竹子,是远近闻名的竹乡。2016年,国际竹建筑双年展的举行打破了这里的宁静。该展会由艺术家葛千涛,建筑师乔治·库尼希罗共同主持。在这个传统上以农业为中心的小镇上,隈研吾KengoKuma,VoTrong Nghla,Anna Herinoer,李晓东,Simon Velez等10多位国际知名建筑师创作了18件永久性建筑作品。为了探索当代建筑中可持续材料的潜力,这些建筑物被建成永久固定装置,在双年展结束后继续作为小镇的景观。当地政府希望借此激发当地旅游业、手工业的发展。
项目发起人葛千涛曾表示自己看过许多大城市举办的建筑、艺术类的双年展。他认为,目前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双年展,大多是概念化的形式,展示的作品基本上是放在一个“盒子”里的建筑模型,由于建筑的“非在地性”,其学术价值因抽象而模糊。其次,西方美术体制下双年展的“发动机”渐显老态,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年展更接近掌握话语权的利益集团或学术霸权们自娱自乐的派对或沙龙。
具有鲜明主题并强调“在地性”的竹建筑双年展,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彻底颠覆了以概念为主体的展览模式、以城市为核心的双年展形式。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努力将“在地性”设计与村民生活融为体,营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乡村社区,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建筑、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此前,当地村民对竹的认知仅限于用于日用生活的竹制品,为了更新当地村民对竹文化的认知,国际竹建筑双年展带动原住民,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进行家园建设,传递一种可持续的乡村建设理念。目前,原住民与各类工匠已将各种传统技术应用到家园建设中,这不仅带动了当地劳动力就业,也让村民们重新认识了竹子可塑性。此外,国际竹建筑双年展通过10多位国际建筑師的创意,还构建起一个以竹为载体,包含当代青瓷艺术馆、竹产品设计及研发中心、陶艺家工作坊、公共陶艺工作坊、水碓(瓷土制作体验馆)、青年旅社、艺术酒店、设计酒店、低能耗示范竹屋和接待中心等共16座单体建筑构成的当代的新人文乡村景观。
就目前而言,宝溪国际竹建筑双年展产生的社会效益尚待时日观察,但其创新性的理念尤为值得肯定,这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在地性”也值得其他地方在试图以艺术激活乡村的项目上进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