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m23基因属于肿瘤抑制基因,其编码产物为由15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与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其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本文就nm23基因在胃肠道肿瘤预后监测中的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1 胃癌
曾宪玲等报道,胃癌组织nm23基因的阳性率(54.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2.9%),且与胃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管状腺癌组织中nm23基因的阳性率(60.9%)明显高于黏液性腺癌组织(18.2%),且随组织分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Ⅰ+Ⅱ期胃癌组织nm23的阳性率(76.92%)高于Ⅲ+Ⅳ期的阳性率(18.8%),无浆膜浸润及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有浆膜浸润和有淋巴结转移组织的表达,nm2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组织学分级、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密切相关,提示nm23基因在胃癌的转移瘤形成阶段具有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nm23基因的缺失和突变与胃癌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并与短的生存期相关。刘艳等报道,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倾向呈负相关,与Ouatas报道一致,提示nm23基因在肿瘤的发生中起抑制作用。Ⅰ~Ⅱ期胃癌组织中nm23蛋白的阳性率为80.0%,高于Ⅲ~Ⅳ期胃癌的阳性率为51. 2%,伴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在侵及肌层的表达显著低于侵及黏膜层组;nm23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nm23在胃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且nm2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其分化越低,浸润越深,淋巴管生成量越多,肿瘤越容易发生淋巴管转移。提示该基因异常表达的癌细胞可能具有易转移的倾向,与胃癌浸润转移相关。余朝亚报道,胃癌组织中nm2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者。说明nm23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及临床分期的增加,胃癌组织中nm23的表达降低,提示nm23参与了胃癌组织的分化、浸润及转移,且nm23阳性表达者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其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刘换新等发现,在癌旁组织中nm-23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组织,伴有淋巴结转移者nm-23的表达率很低。临床分期早的胃癌患者,nm-23表达明显高于分期晚的患者,淋巴结转移少于4枚的患者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大于4枚的患者。从5年无病生存率和nm-23表达相关性分析,预后好的患者nm-23表達阳性率高于预后差的患者,表明nm-23表达水平与胃癌预后呈正相关,提示nm-23可以抑制胃癌的转移,与Terada的报道一致。因此,nm-23可作为判断胃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检测癌组织中nm-23的表达水平,还有助于筛选胃癌转移的高危险者进行治疗。
2 肠癌
众多研究表明,nm23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转移呈显著负相关,nm23基因在癌细胞内具有等位基因缺失及基因突变的遗传学特征。赵光明等发现nm2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0%,与大肠癌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而与大肠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随大肠癌浸润的加深,nm23蛋白阳性表达逐渐降低,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降低,且nm23阴性者更易发生肝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或肝转移大肠癌组织相比,有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nm23表达显著下降。因此,检测大肠癌组织中nm23的表达水平,对判断患者的预后和肝转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杨俊芬等发现,nm23蛋白在癌旁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结肠癌组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而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增加其表达反而下降,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可作为评估结肠癌发生和浸润转移的标志。张建兵等认为,nm23蛋白表达与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期有关,高表达者预后好。但也有nm23蛋白表达与肿瘤进展和患者预后无关的报道,可能与nm23的活性存在组织特异性有关。王贵红等发现nm23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有转移者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转移者。说明nm23与结肠癌的转移密切相关。nm23和VEGF呈负相关,根据VEGF和nm23两项指标,判断结肠癌的预后和指导治疗。徐健等报道,nm23在结肠癌组织表达阳性率为51.9%,与肿瘤分级、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比率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淋巴结转移比率与肿瘤原发灶nm23表达呈负相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nm23和MMP-9的表达呈负相关,低分化、浸润至浆膜层/淋巴结转移率高和有远处转移的患者,nm23表达阳性率明显较低,而MMP-9表达阳性率则较高,表明nm23对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故认为大肠癌原发灶nm23表达缺失和MMP-9过表达可能是肿瘤淋巴结高转移比率的高危因子,联合检测有望成为评估LNR风险度的有用指标,并对临床制定治疗术后辅助措施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1 胃癌
曾宪玲等报道,胃癌组织nm23基因的阳性率(54.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2.9%),且与胃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管状腺癌组织中nm23基因的阳性率(60.9%)明显高于黏液性腺癌组织(18.2%),且随组织分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Ⅰ+Ⅱ期胃癌组织nm23的阳性率(76.92%)高于Ⅲ+Ⅳ期的阳性率(18.8%),无浆膜浸润及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有浆膜浸润和有淋巴结转移组织的表达,nm2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组织学分级、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密切相关,提示nm23基因在胃癌的转移瘤形成阶段具有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nm23基因的缺失和突变与胃癌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并与短的生存期相关。刘艳等报道,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倾向呈负相关,与Ouatas报道一致,提示nm23基因在肿瘤的发生中起抑制作用。Ⅰ~Ⅱ期胃癌组织中nm23蛋白的阳性率为80.0%,高于Ⅲ~Ⅳ期胃癌的阳性率为51. 2%,伴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在侵及肌层的表达显著低于侵及黏膜层组;nm23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nm23在胃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且nm2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其分化越低,浸润越深,淋巴管生成量越多,肿瘤越容易发生淋巴管转移。提示该基因异常表达的癌细胞可能具有易转移的倾向,与胃癌浸润转移相关。余朝亚报道,胃癌组织中nm2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者。说明nm23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及临床分期的增加,胃癌组织中nm23的表达降低,提示nm23参与了胃癌组织的分化、浸润及转移,且nm23阳性表达者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其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刘换新等发现,在癌旁组织中nm-23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组织,伴有淋巴结转移者nm-23的表达率很低。临床分期早的胃癌患者,nm-23表达明显高于分期晚的患者,淋巴结转移少于4枚的患者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大于4枚的患者。从5年无病生存率和nm-23表达相关性分析,预后好的患者nm-23表達阳性率高于预后差的患者,表明nm-23表达水平与胃癌预后呈正相关,提示nm-23可以抑制胃癌的转移,与Terada的报道一致。因此,nm-23可作为判断胃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检测癌组织中nm-23的表达水平,还有助于筛选胃癌转移的高危险者进行治疗。
2 肠癌
众多研究表明,nm23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转移呈显著负相关,nm23基因在癌细胞内具有等位基因缺失及基因突变的遗传学特征。赵光明等发现nm2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0%,与大肠癌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而与大肠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随大肠癌浸润的加深,nm23蛋白阳性表达逐渐降低,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降低,且nm23阴性者更易发生肝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或肝转移大肠癌组织相比,有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nm23表达显著下降。因此,检测大肠癌组织中nm23的表达水平,对判断患者的预后和肝转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杨俊芬等发现,nm23蛋白在癌旁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结肠癌组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而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增加其表达反而下降,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可作为评估结肠癌发生和浸润转移的标志。张建兵等认为,nm23蛋白表达与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期有关,高表达者预后好。但也有nm23蛋白表达与肿瘤进展和患者预后无关的报道,可能与nm23的活性存在组织特异性有关。王贵红等发现nm23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有转移者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转移者。说明nm23与结肠癌的转移密切相关。nm23和VEGF呈负相关,根据VEGF和nm23两项指标,判断结肠癌的预后和指导治疗。徐健等报道,nm23在结肠癌组织表达阳性率为51.9%,与肿瘤分级、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比率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淋巴结转移比率与肿瘤原发灶nm23表达呈负相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nm23和MMP-9的表达呈负相关,低分化、浸润至浆膜层/淋巴结转移率高和有远处转移的患者,nm23表达阳性率明显较低,而MMP-9表达阳性率则较高,表明nm23对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故认为大肠癌原发灶nm23表达缺失和MMP-9过表达可能是肿瘤淋巴结高转移比率的高危因子,联合检测有望成为评估LNR风险度的有用指标,并对临床制定治疗术后辅助措施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