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我得自在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6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逢星期天,只要家里没有农活,只要天气好,五六个八九岁的乡下柴火妞儿,便相约早起徒步七八里土路,到县城书摊上“蹭看”小人书。一蹲就是一上午,直到饥肠辘辘才又依依不舍地结伴徒步回家。回家的路上,还不忘七嘴八舌喋喋不休地交流心得。在她们眼里,单人床单大小的书摊儿,简直就是集市上最豪华的店铺,可惜她们不是店铺的主人。多想像那个经营书摊儿的儒雅爷爷啊,拥有那么那么多的书——这是她们的梦想。她们中就有我,三十多年前的我。
  慢慢长大了,开始看比小人书更大更厚的书。《诗经》《唐诗三百首》《红楼梦》《三国演义》《简·爱》《约翰·克利斯朵夫》《热爱生命》《飘》……还有好多已经想不起名字的书籍,陪我度过初中、高中、大学。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图书馆,在我眼里都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城市——可惜,我不是城市的主人。
  拥有书,拥有好多好多自己喜欢的书,是我求学时代最大的梦想。可是,囊中羞涩,望书兴叹。“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买不起书,只能学古人抄书。于是就留下了好几个各式各样的好诗词、好句子摘抄本。最登峰造极的要数完整地抄录了1980年周笃文先生所著的《宋词》,粗糙的纸张、稚拙的笔迹、几乎翻版的格式……每每拿起翻看,心底总泛起各种说不清楚的感觉。直到如今,只要在旧书网店上发现那本《宋词》,总有立刻点击“加入购物车”的冲动,尽管书橱里已经存了新旧不同的三本。可真的不敢再买了,真的怕自己成了杰克·伦敦笔下那个“神志非常清醒”、已经摆脱饥荒而又收藏面包成癖的“他”。
  挣钱以后,除了满足衣食住行、回报家人的基本支出外,总是咬紧牙关“割肉”般地从微薄的剩余里挤钱出来买书。一本、两本……一摞、两摞……积少成多。渐渐地,我新的梦想——几个不需华贵但务必实用的书橱、一张大小合适且舒适整洁的书桌、一间不要大但必须安静淡雅的书房,然后像诗经楚辞、像唐诗宋词般生活
  有幸,为“引凤”而先“筑巢”的先生,在装修房间时不但打造了书橱,还在壁橱设置了几个藏书空间。简洁、有书香的布置,自然成了他的又一个“加分项”。然而,婚后的喜庆热闹劲儿过去之后,我很快就有了一些遗憾。想起那个旧社会媒婆一句“都是人家的”而成功骗婚的故事,对应自己的现实,简直啼笑皆非——家里的书橱、书柜大都已被先生的书占满,这些地方“都是人家的”!我的书只能被暂时委屈捆押在纸箱子里,还不如原先一摞一摞地放着“阔气”“排场”。好在而后几年,夫妻二人不断地经营,柴米油盐之余家里逐渐增加了我心爱的书架、书桌,我的梦想也逐步实现。
  大概,普希金童话里的那个欲望不断升级的渔村老太婆,真的都住在每个人心底。我的遗憾还是有的,那就是两居室的斗室,实在没办法开辟一间独立的书房;客厅,被儿子的玩具、图书占了大部分;书桌的另一个功能是餐桌,而我心爱的书架的另一功能则是餐桌边的装饰墙……况且“省会房贵,居大不易”,换房自然是空想。
  所幸,我在物欲泛滥时能够记起苏格拉底的名言——“控制自己的欲望。认识自己的无知,做自己的主人”。因为阅读我没有变成被无尽欲望纠缠的人。阅读或许不能改变人的生存空间、不能左右人生的长度,但可以优化人的氣质态度、可以增加人生的宽度厚度。
  我没有过目不忘的天分,也没有究竞文字的执着,因此读过的书籍很多已经记不住名字,书中的内容好多也不大清晰。但是,书中的道理却一点一滴滋养着我的心灵。犹如母乳于人,谁也不会真的记着母乳的味道,但是母乳给人的肉体和心灵的滋养却是伴随一生的。也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说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哄睡孩子,做完家务,餐桌变成了书桌,书架恢复了原本的功能,餐厅自然成了雅致的书房——我随意主宰的王国、我安享清欢的花园、我心灵憩息的坛城……
  书香润我得自在,我心安处是道场。
其他文献
大疫当前,良知亦可染“病毒”。这种“病毒”,长期潜伏于人的心灵深处,一俟环境吻合,便可发作,姑且称之“新型惯状病毒”。此“病毒”可吞噬良知,击碎公德法律意识。“病毒”发作,能垢蔽心智,习惯性怀疑、习惯性逆反心理发飙——人指东,他向西;让打狗,他撵鸡。那么,何以至此?   疫情爆发以来,确诊、疑似、死亡病例累计增加。证明新型冠状病毒很猖獗,人与人的传染随时随地均可发生。凡具良知者,只要旅居过疫情中
期刊
一位年轻女演员在宜昌车站拒绝安检,态度嚣张,被拘留,旋即又被解除签约,后悔莫及。她的行为的确太“过”。“过”与“不及”仿佛一样,其实大不一样。过头、过火、过激、过劳,埋下祸殃。而“不及”可以修补、增加、矫正。“过”的危害性,比比皆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是“过”;聪明反被聪明误,是“过”;该收手时不收手,是“过”。尊老爱幼无可厚非,但倚老卖老则为“过”。画蛇添足是“过”;得意忘形是“过”;事情搞得过头
期刊
志林:王老师,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尽管与您同姓,但相差1700多岁,论辈分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叫您。我喜爱书法,又特别喜欢您写的,感觉叫您王老师最合适。  羲之:嗬,理由还怪充分。喊我老师我是高兴的。志林同学,你有何贵干?  志林:是这样,王老师,算来我也搞了30多年书法了,感觉越来越迷茫,想请您开示一下。  羲之:你是哪方面的迷茫?是感觉越来越不会写,还是感觉越写越差?  志林:这倒也不是,王老师,
期刊
在《杂文月刊》2019年9月原创版《浅悟短说》一文第三部分,作者李志远提出“己所欲,勿施于人”,让我想起《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并联系到当前的家庭、学校教育问题。  一则是“鲁侯养鸟”,出自《庄子·至乐》:鲁侯想让一只鲁郊的海鸟高兴,就让人驾车把它迎进太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结果,这只海鸟“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鲁侯从衣食住行用的物质层面将“已所欲”施于鸟,
期刊
国人喜欢把相约吃饭叫饭局。组织者则称在攒局,赴约者则说有局。对这样的局,年轻时候还是有些向往喜好的。但现在,我却经常有意无意爽约这样的场合,并把它定义为躲局。躲局的原因,除了年龄渐长不喜热闹、不胜酒力等客观因素,背后的主因还在于人。躲局其实就是躲人。  让我躲的主要有三类^。  一类日装腔作势、目中无人者。这类人大都有或大或小的官位,或者说是官位给了他装腔作势、目中无人的底气。年轻时曾在军区机关就
期刊
一日,上小学二年级的孙子问我:“爷爷,您不是说世上从来就没神仙么?”“对呀,怎么啦?”“那么愚公移山要是没神仙帮助,他能成功吗?”我先是一愣,继而高兴:“好小子,你居然能想到这么难的问题,太棒了!不过你要知道,这虽是寓言故事,不能当真,但它借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对你很有用啊。”我在他的认知领域内举例说明,他高兴地说:“哦,我明白了。”但我知道,我给他说不明白,只能和读者师友您交流。  《愚公移山》是
期刊
俗语“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意是说,军队营房是固定不变的,而兵员新老交替是流动变化的。抽象杂文生态世相,大抵也可用“铁打的杂文流水的杂文人”概括。  当下杂文衰微乃不争事实。杂文社团发育不良,与其他文学组织相比,存在“生机落差”。杂文被各类评奖边缘化,媒体平台消减萎缩,杂文影响与作用使命相比,存在“功能落差”。杂文队伍青黄不接趋于“老龄化”,杂文坚守与信念初心相比,存在“精神落差”。面对杂文“生
期刊
人常说,名字就是为人叫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名字用于称呼的并不多,特别是越有身份的,名字的用处越不大。出生时对取名字越重视,取名字的仪式越隆重,名字被人叫的机会越少。相反,名字取得越是随意,名字伴随这个人的时间越长,使用地越多。比如乡村里,有的人出生后家人随便叫他“狗蛋”“毛蛋”,这名字基本上就伴随他一生了。但是,若有一天,他出人头地了,他必会重新取了正式的名字。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自古
期刊
去著名景区旅游,到了饥肠辘辘的时候,想要吃得好一點,又怕无谓挨宰,立马就想出了一条锦囊妙计来:点好菜,盯牢人,捂好钱包。程序一个都不少。这样,不怕钞票莫名其妙地给人家。心里想只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就肯定能够做到万无一失的。  于是中午时分,我们十个人径直来到了景区旁一家外观不错的饭店。虽然菜谱上的菜比较贵,但还是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内。几位女士开始点菜,准备来点相对经济实惠的。一个外表看上去很淳朴
期刊
于我而言,时空最令我敬畏。敬畏时空,心融万物,万物归一。  时间,是指间沙的快速流逝,水中影的虚无缥缈;是古树年轮的逐次叠加,青春容颜的渐渐枯槁;是沧海变桑田的须臾,千年历史化残灰的刹那。“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时间,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时间,见证了国家的兴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时间,见证了历史不着痕迹的湮灭。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