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关系近年发生的变化,可谓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四十多年来前所未有。这种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两国民众。中日双方许多人士都对这些变化表现出强烈的担忧。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客观冷静地看待。
中日关系
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一、中日两国实力地位发生历史性变化。近代以来,日本作为中国近邻,其兴衰与中国密切相关。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依仗坚船利炮,对中国进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英国取得鸦片战争胜利后,更是扶持日本在东亚兴风作浪,他们在军事与资金上支持日本,共同侵略和瓜分中国,促成了日本在东亚的霸权野心。然而,日本称霸东亚的图谋未能得逞,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失败告终。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冷战考虑,并没有对日本这一战败国给予严惩,而是将其改造成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忠实盟友。在美国提供安全保护的背景下,日本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并迅速崛起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及其后实力地位的显著增强,中日两国经济实力对比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增长陷入停滞,中国则因外部安全环境的改善及内部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1990年,日本的GDP是3万亿美元,2000年是4.7万亿美元,2014年仍在5万亿美元上下徘徊。中国的GDP则由1990年的4000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11万亿美元。2010年时中国的GDP总量开始超越日本,2014年时已是日本GDP总量的两倍。同期的美国从5.7万亿美元增长至17万亿美元。在世界强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日本裹足不前。日本GDP的60%依靠消费,中国游客的到来无疑对日本民生是利好。目前,日本的国际贸易占GDP比重为30%左右[1],中日贸易额为3000多亿美元,占日本国际贸易总量约20%,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对象国,而且近年日本一直保持对华贸易顺差。[2]中国的崛起,中日经济地位和角色的转变,使两国民众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目光相互审视彼此,这是造成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一大因素。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日本的调整和适应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
二、美国“重返亚太”对地区稳定带来冲击。冷战后,国际形势继续朝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东亚区域合作势头不断上升,并成为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心。在此背景下,从2009年开始,美国将国家的战略重点从中东转向亚太,尤其是东亚。这表明美国希望继续发挥对东亚的影响力,同时希望分享本地区的繁荣。但是,鉴于经济实力的下降,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中的军事安全色彩更显突出。这对来之不易的地区和平与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日本的极端保守势力,正是借助美国“重返亚洲”,不仅重新执政,更是为实现其提出的“正常国家”的战略目标,在战后和平宪法问题上不时大动手脚。日本保守势力顽固坚持冷战思维,试图否定侵略历史,开历史倒车的危险举动和言行,近年已经不断在向世人敲响警钟。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便是强化与日本的联盟关系,特别是继续深化与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美国的战略导向与纵容对日本的政治右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日本保守势力寻衅滋事对中日关系产生负面影响。首先是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想式微。战后,为防止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日本重新制定了宪法,永远放弃武力,不保持陆海空军,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由此,和平主义思想开始在日本社会落地生根。对日本社会拥有重要影响的日本社会党、日本共产党和公明党都将和平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政治理念。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日本国内由保守和革新两股势力构成的左右相互制约的政治平衡被打破。除了日共,社会党和公明党分别与保守的自民党组成联合政权,和平主义思想逐渐褪色,社会党分化重组并近乎消亡。捍卫宪法,反对日本重新武装的核心政治力量越来越势单力薄,民众的和平呼声也逐渐被国家政治所轻视。因此,修宪、加强军事力量、提升防卫政治级别(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行使集体自卫权等严重违宪的政治言行大行其道。这种变化致使遭受过日本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国家和人民对日本的未来深表担忧,日本与中韩等邻国的相互信任也因此遭到损害。
其次是日本的民族主义思潮抬头。在日本,受部分极端政客和舆论的煽动,部分日本保守政治家和民众还很认可日本实现“正常国家”的目标,并将其目标的实现等同于否认侵略历史,或为过去的历史进行辩解,或参拜靖国神社,不愿从根本上与军国主义或法西斯主义划清历史界限。他们还错误地以为,那种曾经的“强盛国家”才值得骄傲,才是日本民族的自豪。这种带有国家主义甚或法西斯主义的乡愁,催生了当前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阻碍了日本对历史的深刻反省。这种思潮对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破坏作用是不言而喻和有目共睹的。自民党曾长期执政,但从未设置过领土问题委员会。2009年,自民党下台,经历了党部门前过去是车水马龙而后门可罗雀的境遇。正是在这个时期,它不仅设立了领土问题委员会,还在每年党的大会上大肆渲染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纷争,摆出一副拯救民族危亡的架势。日俄间的北方领土、日韩间的独岛、中日间的钓鱼岛等领土问题全面爆发。2012年,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更是蓄谋策划,在访美过程中宣布“购买”钓鱼岛。这是一场寻衅的政治闹剧。自民党部分政客的所为使日本与周边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给年轻的民主党执政设置了巨大的政治障碍。这一政治图谋的结果必然导致日本走向加强日美同盟的道路。这完全是日美两国部分势力沆瀣一气,在故意制造和挑起事端。
日本保守势力的前世今生
及其与民众的关系
一、日本主流保守势力已经延续近一百五十多年。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整个东方都另眼看待日本。明治维新的初衷是为应对美英等西方殖民者来自海上的入侵。当时的封建军政——江户幕府被迫接受美国的不平等条约,导致日本出现“公武合体”(皇权和封建军政联合)的政治变革,但保皇派依然坚持“尊皇攘夷”(维护皇权、排斥西方、打倒幕府)。在上述两股力量不断角逐的同时,在英国殖民力量的支持下,日本出现了一股新兴政治力量。他们不仅提出“公议政体论”,还通过政变,按照英国模式,建立了日本新政权,开始了明治维新。这股力量的核心代表人物就是提出“公议政体论”的坂本龙马及其追随者——三菱财阀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和明治维新的政治领军人物伊藤博文等。他们的政治衣钵延续至今的代表就是安倍晋三首相和麻生太郎前首相等。日本全面复制了英国的社会制度,走上了“脱亚入欧”的道路,从此成为英国殖民者的拥趸,并开始扮演殖民者的角色,在东亚牵制俄罗斯/苏联,并企图瓜分和灭亡中国。二战后,这股势力遭到制裁,但在1952年《旧金山和约》签署后,一直到1970年,这股势力逐步死灰复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垄断利益集团就是三菱财阀的变身——三菱集团。一百五十多年来,这股力量一直占据着日本政治和社会舞台的核心,垄断着日本的经济,并牢固地控制和深刻地影响着日本民众。 二、日本主流保守势力在日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日本的全国大选较能反映民意。日本有选举权的人口约为1亿,历届大选的投票率只有60%左右,基本过半才能问鼎政权。目前,日本是联合政权,简单计算,执政的自民党单独得票不过2000多万,其中自民党党员78万。2012年安倍当选自民党总裁并出任首相,2014年连任。在派系林立的自民党内,安倍的直接支持者不过十几万。但是,仅以支持安倍的三菱集团为例,他们的经济基础却极为庞大。据日本研究人员介绍,三菱集团包括三菱重工股份公司、三菱商事股份公司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股份公司。目前已有六百多家日本的龙头企业加入该集团。他们的经济实力占据日本GDP的10%,日本航空航天的95%,日本核能的50%,而且是日本最大的军备供应商。因此,我们就不难想象安倍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的思想根源。
三、传媒是日本民众了解社会的重要信息渠道。为了实现对全国的影响,日本的执政党必须动员大众传媒传播自己的政策主张。最近,安倍身边的自民党议员为了在国会顺利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相关法案,压制民众的反对声音,竟然公开宣称,协商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日本最大的企业联合会),切断媒体的广告经济来源,惩罚那些反对自民党的传媒。日本是一个报纸发行量很大的国家,目前全国报纸的发行总量约为六千多万份,其中地方报纸二千多万份。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90%依靠传媒。据我们调查,日本了解中国的信息90%来自日本传媒,只有1%来自中国传媒。根据日本媒体人士介绍,目前,控制在资本家手中的日本四大主要传媒生存都较为艰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家报社的经营,60%以上依靠广告收益维系。因此投放广告的企业或资本的价值取向成为各家传媒生存的重要风向标。而且日本有其独特的广告制作体系。80%的广告通过电通公司等几家垄断性广告公司承办,其广告的投放和制作由双方合作。为获取广告资助,传媒的舆论导向自然被调整至与资本共同的频道。因此当资本的声音需要传播的时候,其力度之强大就可想而知。所以日本的政党政治就经常被舆论牵着走。日本主要传媒的消息来源和印刷发行渠道基本相同,并覆盖全国。党报的发行量和影响力有限,唯一的例外是日本共产党的《赤旗报》和公明党的《公明新闻》。它们拥有自己独立的采编和发行体系。日本经常散布极端右翼思想的《产经新闻》,深受明治维新时期“脱亚入欧”思想创立者福泽谕吉的影响,是日本产业与金融垄断资本的代言人,也是自民党最保守思想的舆论工具。《日经新闻》是广大商业资本的代言人。《读卖新闻》是日本保守派言论的最大阵地。《朝日新闻》是自由派的言论舞台。在广播电视和新媒体领域,各家报社都有自身的系统。
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日本通过反省历史,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本应成为当前日本媒体的主要内容。但遗憾的是,日本的社会舆论却被日本当局的解禁集体自卫权,动用武力解决国际矛盾,渲染“中国威胁”所充斥。这显然是在转移民众的关注焦点。实际上,日本的国内矛盾错综复杂,当局渲染外部威胁,淡化民众对内政的关注,这只是自欺欺人,最终只会使国内矛盾更加严重和激化。
努力促进中日两国关系健康
稳定发展符合两国民众的心愿
一、加强中日政治互信,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是对战后70周年的最好纪念。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历史,了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至关重要。我们期待,日本深刻反省历史,不再走战争老路,不要再把日本人民带入死胡同。长期以来,中国没有去翻日本的历史旧账,对于中日关系的基本态度就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将日本人民和日本军国主义严格区分。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多年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日两国在广泛的领域开展合作,为双方的繁荣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双方的合作领域也应该更加广泛。相信广大热爱和平的日本民众都会对此持支持的态度。反对战争,捍卫和平,促进发展,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实现合作共赢,中日两国的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今年,在两国经历了一些磨难之后,在两国部分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双方的交流有所恢复,希望这种势头继续发展下去。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双方需要努力构建政治互信,防止相互猜疑,防止部分极端势力干扰,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正确引导民众。
二、强化军事力量解决不了日本的现实和长远问题,只会使日本的财政负担更加沉重,社会矛盾愈加复杂。中日关系中的一些现实矛盾和问题,长期以来并未对两国关系造成冲击,然而目前却严重冲击两国关系,这背后的原委已经不言自明,值得两国民众高度警惕。当前,日本处于历史的转折点,经济和民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如果日本继续执迷不悟,走危险的发展道路,只能导致自身积重难返,前途多难。2009年,执政的民主党提出改善民生、建设东亚共同体和美军撤离冲绳的三大政策深得民心。虽然这个政权已经烟消云散,但是日本的这种社会民意并没有消失。中日两国作为东亚和世界的大国,有责任将两国关系从一个世纪以来的国际政治旧格局,特别是冷战以来的旧思维中解脱出来,去共同创造光明的未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中日两国积累了四十多年的交流合作再次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并积极推进亚太区域合作,这对日本改善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困境,推动两国在纵深领域开展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相信只要日本言必信行必果,中日就能在地区和世界范围内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并发挥各自优势,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相互完善,并为提振世界经济发挥亚洲的发动机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责任编辑:张凯)
————————
[1] 中国外交部网站,《日本国家概况》,http://wcm.fmprc.gov.cn/pub/chn/gxh/cgb/zcgmzysx/yz/1206_25/1207/t9375.htm.(上网时间:2015年7月20日)
[2] 中国商务部网站,《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日本》(2014年版),http://fec.mofcom.gov.cn/gbzn/upload/riben.pdf.(上网时间:2015年7月20日)
中日关系
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一、中日两国实力地位发生历史性变化。近代以来,日本作为中国近邻,其兴衰与中国密切相关。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依仗坚船利炮,对中国进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英国取得鸦片战争胜利后,更是扶持日本在东亚兴风作浪,他们在军事与资金上支持日本,共同侵略和瓜分中国,促成了日本在东亚的霸权野心。然而,日本称霸东亚的图谋未能得逞,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失败告终。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冷战考虑,并没有对日本这一战败国给予严惩,而是将其改造成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忠实盟友。在美国提供安全保护的背景下,日本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并迅速崛起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及其后实力地位的显著增强,中日两国经济实力对比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增长陷入停滞,中国则因外部安全环境的改善及内部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1990年,日本的GDP是3万亿美元,2000年是4.7万亿美元,2014年仍在5万亿美元上下徘徊。中国的GDP则由1990年的4000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11万亿美元。2010年时中国的GDP总量开始超越日本,2014年时已是日本GDP总量的两倍。同期的美国从5.7万亿美元增长至17万亿美元。在世界强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日本裹足不前。日本GDP的60%依靠消费,中国游客的到来无疑对日本民生是利好。目前,日本的国际贸易占GDP比重为30%左右[1],中日贸易额为3000多亿美元,占日本国际贸易总量约20%,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对象国,而且近年日本一直保持对华贸易顺差。[2]中国的崛起,中日经济地位和角色的转变,使两国民众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目光相互审视彼此,这是造成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一大因素。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日本的调整和适应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
二、美国“重返亚太”对地区稳定带来冲击。冷战后,国际形势继续朝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东亚区域合作势头不断上升,并成为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心。在此背景下,从2009年开始,美国将国家的战略重点从中东转向亚太,尤其是东亚。这表明美国希望继续发挥对东亚的影响力,同时希望分享本地区的繁荣。但是,鉴于经济实力的下降,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中的军事安全色彩更显突出。这对来之不易的地区和平与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日本的极端保守势力,正是借助美国“重返亚洲”,不仅重新执政,更是为实现其提出的“正常国家”的战略目标,在战后和平宪法问题上不时大动手脚。日本保守势力顽固坚持冷战思维,试图否定侵略历史,开历史倒车的危险举动和言行,近年已经不断在向世人敲响警钟。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便是强化与日本的联盟关系,特别是继续深化与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美国的战略导向与纵容对日本的政治右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日本保守势力寻衅滋事对中日关系产生负面影响。首先是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想式微。战后,为防止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日本重新制定了宪法,永远放弃武力,不保持陆海空军,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由此,和平主义思想开始在日本社会落地生根。对日本社会拥有重要影响的日本社会党、日本共产党和公明党都将和平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政治理念。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日本国内由保守和革新两股势力构成的左右相互制约的政治平衡被打破。除了日共,社会党和公明党分别与保守的自民党组成联合政权,和平主义思想逐渐褪色,社会党分化重组并近乎消亡。捍卫宪法,反对日本重新武装的核心政治力量越来越势单力薄,民众的和平呼声也逐渐被国家政治所轻视。因此,修宪、加强军事力量、提升防卫政治级别(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行使集体自卫权等严重违宪的政治言行大行其道。这种变化致使遭受过日本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国家和人民对日本的未来深表担忧,日本与中韩等邻国的相互信任也因此遭到损害。
其次是日本的民族主义思潮抬头。在日本,受部分极端政客和舆论的煽动,部分日本保守政治家和民众还很认可日本实现“正常国家”的目标,并将其目标的实现等同于否认侵略历史,或为过去的历史进行辩解,或参拜靖国神社,不愿从根本上与军国主义或法西斯主义划清历史界限。他们还错误地以为,那种曾经的“强盛国家”才值得骄傲,才是日本民族的自豪。这种带有国家主义甚或法西斯主义的乡愁,催生了当前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阻碍了日本对历史的深刻反省。这种思潮对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破坏作用是不言而喻和有目共睹的。自民党曾长期执政,但从未设置过领土问题委员会。2009年,自民党下台,经历了党部门前过去是车水马龙而后门可罗雀的境遇。正是在这个时期,它不仅设立了领土问题委员会,还在每年党的大会上大肆渲染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纷争,摆出一副拯救民族危亡的架势。日俄间的北方领土、日韩间的独岛、中日间的钓鱼岛等领土问题全面爆发。2012年,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更是蓄谋策划,在访美过程中宣布“购买”钓鱼岛。这是一场寻衅的政治闹剧。自民党部分政客的所为使日本与周边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给年轻的民主党执政设置了巨大的政治障碍。这一政治图谋的结果必然导致日本走向加强日美同盟的道路。这完全是日美两国部分势力沆瀣一气,在故意制造和挑起事端。
日本保守势力的前世今生
及其与民众的关系
一、日本主流保守势力已经延续近一百五十多年。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整个东方都另眼看待日本。明治维新的初衷是为应对美英等西方殖民者来自海上的入侵。当时的封建军政——江户幕府被迫接受美国的不平等条约,导致日本出现“公武合体”(皇权和封建军政联合)的政治变革,但保皇派依然坚持“尊皇攘夷”(维护皇权、排斥西方、打倒幕府)。在上述两股力量不断角逐的同时,在英国殖民力量的支持下,日本出现了一股新兴政治力量。他们不仅提出“公议政体论”,还通过政变,按照英国模式,建立了日本新政权,开始了明治维新。这股力量的核心代表人物就是提出“公议政体论”的坂本龙马及其追随者——三菱财阀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和明治维新的政治领军人物伊藤博文等。他们的政治衣钵延续至今的代表就是安倍晋三首相和麻生太郎前首相等。日本全面复制了英国的社会制度,走上了“脱亚入欧”的道路,从此成为英国殖民者的拥趸,并开始扮演殖民者的角色,在东亚牵制俄罗斯/苏联,并企图瓜分和灭亡中国。二战后,这股势力遭到制裁,但在1952年《旧金山和约》签署后,一直到1970年,这股势力逐步死灰复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垄断利益集团就是三菱财阀的变身——三菱集团。一百五十多年来,这股力量一直占据着日本政治和社会舞台的核心,垄断着日本的经济,并牢固地控制和深刻地影响着日本民众。 二、日本主流保守势力在日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日本的全国大选较能反映民意。日本有选举权的人口约为1亿,历届大选的投票率只有60%左右,基本过半才能问鼎政权。目前,日本是联合政权,简单计算,执政的自民党单独得票不过2000多万,其中自民党党员78万。2012年安倍当选自民党总裁并出任首相,2014年连任。在派系林立的自民党内,安倍的直接支持者不过十几万。但是,仅以支持安倍的三菱集团为例,他们的经济基础却极为庞大。据日本研究人员介绍,三菱集团包括三菱重工股份公司、三菱商事股份公司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股份公司。目前已有六百多家日本的龙头企业加入该集团。他们的经济实力占据日本GDP的10%,日本航空航天的95%,日本核能的50%,而且是日本最大的军备供应商。因此,我们就不难想象安倍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的思想根源。
三、传媒是日本民众了解社会的重要信息渠道。为了实现对全国的影响,日本的执政党必须动员大众传媒传播自己的政策主张。最近,安倍身边的自民党议员为了在国会顺利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相关法案,压制民众的反对声音,竟然公开宣称,协商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日本最大的企业联合会),切断媒体的广告经济来源,惩罚那些反对自民党的传媒。日本是一个报纸发行量很大的国家,目前全国报纸的发行总量约为六千多万份,其中地方报纸二千多万份。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90%依靠传媒。据我们调查,日本了解中国的信息90%来自日本传媒,只有1%来自中国传媒。根据日本媒体人士介绍,目前,控制在资本家手中的日本四大主要传媒生存都较为艰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家报社的经营,60%以上依靠广告收益维系。因此投放广告的企业或资本的价值取向成为各家传媒生存的重要风向标。而且日本有其独特的广告制作体系。80%的广告通过电通公司等几家垄断性广告公司承办,其广告的投放和制作由双方合作。为获取广告资助,传媒的舆论导向自然被调整至与资本共同的频道。因此当资本的声音需要传播的时候,其力度之强大就可想而知。所以日本的政党政治就经常被舆论牵着走。日本主要传媒的消息来源和印刷发行渠道基本相同,并覆盖全国。党报的发行量和影响力有限,唯一的例外是日本共产党的《赤旗报》和公明党的《公明新闻》。它们拥有自己独立的采编和发行体系。日本经常散布极端右翼思想的《产经新闻》,深受明治维新时期“脱亚入欧”思想创立者福泽谕吉的影响,是日本产业与金融垄断资本的代言人,也是自民党最保守思想的舆论工具。《日经新闻》是广大商业资本的代言人。《读卖新闻》是日本保守派言论的最大阵地。《朝日新闻》是自由派的言论舞台。在广播电视和新媒体领域,各家报社都有自身的系统。
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日本通过反省历史,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本应成为当前日本媒体的主要内容。但遗憾的是,日本的社会舆论却被日本当局的解禁集体自卫权,动用武力解决国际矛盾,渲染“中国威胁”所充斥。这显然是在转移民众的关注焦点。实际上,日本的国内矛盾错综复杂,当局渲染外部威胁,淡化民众对内政的关注,这只是自欺欺人,最终只会使国内矛盾更加严重和激化。
努力促进中日两国关系健康
稳定发展符合两国民众的心愿
一、加强中日政治互信,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是对战后70周年的最好纪念。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历史,了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至关重要。我们期待,日本深刻反省历史,不再走战争老路,不要再把日本人民带入死胡同。长期以来,中国没有去翻日本的历史旧账,对于中日关系的基本态度就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将日本人民和日本军国主义严格区分。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多年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日两国在广泛的领域开展合作,为双方的繁荣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双方的合作领域也应该更加广泛。相信广大热爱和平的日本民众都会对此持支持的态度。反对战争,捍卫和平,促进发展,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实现合作共赢,中日两国的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今年,在两国经历了一些磨难之后,在两国部分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双方的交流有所恢复,希望这种势头继续发展下去。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双方需要努力构建政治互信,防止相互猜疑,防止部分极端势力干扰,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正确引导民众。
二、强化军事力量解决不了日本的现实和长远问题,只会使日本的财政负担更加沉重,社会矛盾愈加复杂。中日关系中的一些现实矛盾和问题,长期以来并未对两国关系造成冲击,然而目前却严重冲击两国关系,这背后的原委已经不言自明,值得两国民众高度警惕。当前,日本处于历史的转折点,经济和民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如果日本继续执迷不悟,走危险的发展道路,只能导致自身积重难返,前途多难。2009年,执政的民主党提出改善民生、建设东亚共同体和美军撤离冲绳的三大政策深得民心。虽然这个政权已经烟消云散,但是日本的这种社会民意并没有消失。中日两国作为东亚和世界的大国,有责任将两国关系从一个世纪以来的国际政治旧格局,特别是冷战以来的旧思维中解脱出来,去共同创造光明的未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中日两国积累了四十多年的交流合作再次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并积极推进亚太区域合作,这对日本改善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困境,推动两国在纵深领域开展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相信只要日本言必信行必果,中日就能在地区和世界范围内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并发挥各自优势,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相互完善,并为提振世界经济发挥亚洲的发动机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责任编辑:张凯)
————————
[1] 中国外交部网站,《日本国家概况》,http://wcm.fmprc.gov.cn/pub/chn/gxh/cgb/zcgmzysx/yz/1206_25/1207/t9375.htm.(上网时间:2015年7月20日)
[2] 中国商务部网站,《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日本》(2014年版),http://fec.mofcom.gov.cn/gbzn/upload/riben.pdf.(上网时间:2015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