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c2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课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史为鉴,培养学生改革发展、热爱科学、开拓创新和开放的意识。通过历史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素质情感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历史;德育;综合素养;爱国主义
  一、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1. 在历史学习中树立改革发展的思想意识
  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只有不断改革,坚持开放的政策,国家才会迅速发展。相反,如果什么时期内统治者因循守旧、闭关锁国,社会就会停滞不前,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历史上通过改革而带来了社会大治的史实举不胜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以及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为加强自己的统治,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采取的各种政治经济改革措施等。这些改革,无一不表现出改革者所具有的锐意创新、不墨守成规的改革精神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而每一次改革都带来了政治的清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大治局面的出现,无一不是政治改革的结果。在学习这一历史知识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其经济、文化发展的突出成就及其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又充分联系统治者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对经济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改革发展的思想意识。
  2. 在历史学习中培养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创造和发明的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之所以连绵不断,正是因为他以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为依托,有深厚的物质基础。文学艺术、建筑、医学、天文历法、科技创造,尤其是四大发明无一不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文明的发展向世界昭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因此,历史上,每个时期的文化既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最好教材,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养成开拓创新精神的重要资料。
  3. 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开放意识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开放的民族,从来不拒绝吸收借鉴外国的优秀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一直致力于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过极为重要的贡献;也有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海纳百川,善于吸收外来文化,而成就了中华文明今天的丰富多彩与灿烂辉煌。事实上,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除个别时期闭关锁国外,绝大部分时期都是实行开放交流政策的。郑和下西洋、张骞通西域、佛教的传播、玄奘西游、鉴真东渡,这些典型的历史事件告诉我们,民族要发展,就要开放交流,文化要发展,就要善于兼容并蓄,继承和交融。弘扬历史上的开放交流精神,正是未来的建设者必要的素质。
  二、以史为鉴,加强情感教育
  青少年正处于构思自己未来方向的阶段,此时最需要认同效法的对象,来鼓励他们建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坚持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在历史课的素质教育中,历史人物的教育,最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他们的典型道德形象引起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往往是产生道德行动的强大动力。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找出自己内心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对象,能激发起青少年“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点燃青少年立志的热诚,建立坚定的信心,进而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
  1. 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树立民族气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几千年的历史之中。中华民族在屡经艰难困苦和外侮内辱中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在世界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泱泱大国,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的维系、凝聚、鼓舞与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历史课有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关键是寓教于史,结合教材,不空洞说教,不搞简单化和片面性。在这点上,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数不清的素材:如孟子“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骞矢志西域,百折不挠;班超投笔从戎,立威边塞;史可法抗清,凛然正气,虽死不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陈化成、冯子材的老当益壮;谭嗣同的快哉赴死;陈天华的钟鸣狮吼等等,无不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正气。在进行这些人物的教育时,我尽量地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言论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去逐步地体会到一种悲壮、崇高的美感,从而使学生联想到,假如我处于祖国危亡的紧急关头,也应该像他们那样挺身而出,救国救民,建功立业,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升华,同时也使学生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言行进行了记忆和理解。
  2. 以民族先贤为楷模,弘扬中华美德
  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先人在为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独立富强和社会繁荣进步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和丰富的嘉言懿行。这是我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教材。如诸葛亮为治理国家而“鞠躬尽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顾宪成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志向;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这些人物的崇高志向和博大胸怀,是能让我们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以此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学生树立面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如坚持“直笔”修史,正确评价人物的司马迁;著《论衡》要对古往今来的学说进行品评,而后区别是非真假的王充;拒绝高官厚禄引诱,绝不放弃自己的《神灭论》主张的范缜等等。加强对这些人物的教学,不仅在智能上使学生明白了他们的真理观点出现在当时的进步性,理解了他们的学说内容,学说出现的背景,统治者为什么迫害他们的原因,而且在情感上也使学生对他们勇于坚持真理精神产生崇敬之心。
  三、以史为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认识问题,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解决,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观点和做人的准则。历史上科技的发明与创新、每个历史阶段的改革与革命,以及一些历史名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都为我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为我们进行理想教育提供了极好的素材。通过对这些历史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白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历史。我们今天享受到的每一个细小的东西,在历史上都曾经只在人们的理想中存在,都是我们的祖先付出了千辛万苦的代价,这些理想的东西才变成了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东西。这些曾经是理想的东西的实现,是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奋斗的结果。每一代人都为人类的幸福,贡献了自己的努力,后代人又在它们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想目标,进行新的奋斗,这才有我们的今天。理想的实现是没有止境的,一个目标实现了,就会很自然的为我们提出更多新的目标来。无数新的课题放在我们面前,就像无数颗明珠,看我们有没有志气去摘取,这正是历史放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以此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历史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人们的理想要符合这个规律才能够实现,否则就不能,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历史也告诉我们,每一个时代总有一些使人不够满意的地方,因此,就需要用这个时代的理想鼓舞人们去争取新的进步。这才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上无数的历史名人所做出的卓越成就正是因为他们的理想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崇高的理想激发了他们执著、高尚、勇于开拓、报效祖国的献身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它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思想、感情、智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赖以形成、生存、发展的内在依据和巨大动力。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如果只能做到让学生不断的作习题,得高分,上大学,那只是一个出色的教书匠而已,而作为一名真正的历史老师,我们应该做到对中国的历史融会贯通,让中国漫漫历史中透露出的精髓民族文化,真正能够潜移默化为学生的思想和情操,增强民族责任感,从而提升每一位国民的民族意识。这正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形成一种强大影响力量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
其他文献
【摘 要】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能使之得以保持。”在新形势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靠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足以吸引学生。完善课前的有效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后作业,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先导,是推动数学学习的一种精神力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设计;课堂的有效性;学习兴趣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在对教材感知、理解和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中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掌握学习方法,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和谐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
【摘 要】英语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针对作业形式单一、作业难度不当和作业过程缺乏监督等问题,可从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内容适量、贴近生活这四大方面优化农村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优化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英语作业存在着以下问题:其一,作业形式单一。小学英语作业之一是抄写,即抄写单词、句型、语
【摘 要】多媒体教学与生物课堂的融合是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备好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教学的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的生物课堂。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生物课堂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手段主要依赖于教材、挂图、标本和师生的语言,这些信息的平面传递,静止而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更不用说培养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了。对于认知与思维处于起始阶段的初中生而言,这种黑
有一个教师做了这样一次实验。她把一棵常青藤放在厨房的柜台上,而另一棵常青藤放在大教室的柜子上,后来的一个月,她让学生每天对着教室的那束常春藤唱歌,告诉它自己有多么爱它,它是多么美丽。而对放在厨房里的那棵则不予理睬。过了几个星期后,厨房里的那棵常春藤长得又长又细,病蔫蔫的一点都不精神,但是大教室里的那棵则完全不同,它在歌声和积极的思想和语言的滋润下,长得很旺盛,叶子黑油油的,汁多而肥美,比原来大了三
【摘 要】经过调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明显减少。小学体育课堂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该从学生入手,尝试让兴趣成为老师,将体育教学内容游戏化,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游戏  一、体育课堂现状  阳光下、草地上,天真无邪的孩子在尽情地嬉戏;操场上,学生在狂蹦中自由挥洒着年少的激情,这是我们多么向往的情景。近十几年来,学校体育在各部门的重视之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地、自信地、快乐地参与各项美术活动,让学生领悟美术的魅力。美术教学活动,注重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增加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教学;快乐  新课程强调: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教育过程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乐观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使人充满
【摘 要】本文根据新形势提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学后教与教师发展非同步性的应对策略。对研学后教的网络系统教师发展方面分别从建立平台,网盘分享及BBS论坛分享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解决关于基于小学数学的研学后教与常态教学之间一些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促进基于网络环境研学后教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环境;研学后教;非同步性;策略  所谓“研学后教”,是以哲学实践论、人脑科学、现代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
说到夏令营,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统一营服,戴着帽子、举着旗子的野外活动。在美国,有夏令营协会,这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不少针对孩子的营队活动,都要经过他们认证才开办。  这一类夏令营主要分成住宿营和走读营两大类,内容则以“兴趣”来划分。住宿营,即离家住宿,一般根据地理位置的特点,主题安排都比较集中,而且会推出一些非常独特的内容,比如冲浪、攀岩、骑马等。走读营,即每天可回家的,主题大多数是体育和科技方面,
【摘 要】思辨是对一个问题进行反向思考和发散性思考后,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情感与价值观的过程。感悟是通过情感上的沟通和共鸣达成对道德的领悟。思辨感悟有利于小学生达成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三维目标。其中提问是辩论式教学最基本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辩论式教学;品德课;思辨;感悟  品德课堂教学常以动情促进明理,以情感催化领悟,也就是“思辨感悟”。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在品德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