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开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按照新课程标准,课堂就不仅仅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更应该是学生发展的阵地。教师的职责是“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的目的就是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地用自己的头脑走进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具体的情境对课程目标、内容、组织方法等进行“二次加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对实验的改进或设计,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有几点做法,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 在做好教材中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的创新设计,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也是传授和交流知识的工具。教师教学依据教材,但不能只照本宣科。教师应既是教材的实践者、使用者,更是教材的探索者、开发者。教师只有不断地发现提出新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材中设计的演示实验有时现象不明显,在处理这些实验时,除了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之外,更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克服以上的缺点。例如: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教材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气体呈浅的红棕色,学生认为产生的气体应是无色的一氧化氮,为什么有颜色呢?分析原因:试管中有空气,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追问:要想看到无色的一氧化氮并证明其是一氧化氮应如何设计实验装置?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结果:要除去装置内的氧气,最后要鼓入空气验证。讨论的焦点是:如何除去装置内的氧气。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适时引导模拟了一套装置如下:
然后,又给出学生右图装置并提出:若用此装置如何操作才能实现上述目的?学生又开始了讨论。
通过对实验的创新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实验的全面性和深刻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2 在讲实验习题时,适度地对习题进行创编,提出缺少某些因素或缺乏确定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补充,然后教师给予一定指导,促进学生主动地解决问题。
一般情况下,对于习题,教师是就题论题,学生发言与活动的时间较少,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若对试题进行适当扩展或改编,会达到很好的效果。例:2005年高考题: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______________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_________ (填偏高、偏低可不变)
(4)步骤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5)步骤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
可根据需要将其创编,让学生充分参与并自主解决问题。如改编为:小明拟在实验室进行“Na2CO3纯度的分析”实验,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他先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其中A装置盛有无水Na2CO3试剂(杂质不与水和酸反应)10.0g,分液漏斗内盛有稀硫酸,B装置内为碱石灰固体,根据碱石灰质量的增重可计算Na2CO3的纯度。他重复了三次正确操作,结果数据出现了较大偏差。
请你分析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___________。(设各容器内反应完全。)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找代表发言。分析出原因后,立即提出问题:若你是小明应对装置进行怎样的改进?学生又开始讨论,再给出高考题,题目迎刃而解。这样做使学生真正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
3 在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他们亲身体验新知识、新概念、新规律的探索、发现的过程,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例:在氢氧化铝的制备和性质的教学中,先给出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硫酸铝溶液、氨水。让学生通过实验找出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在制备过程中会发现疑点:(1)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制备氢氧化铝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沉淀会消失 (2)若向沉淀消失的溶液中,滴加盐酸又会产生沉淀,若盐酸过量沉淀消失。这正是教学的重点,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已就能得出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充分发展了学生思维,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主动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为学生学习而设计”,就很容易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就会不断地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 在做好教材中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的创新设计,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也是传授和交流知识的工具。教师教学依据教材,但不能只照本宣科。教师应既是教材的实践者、使用者,更是教材的探索者、开发者。教师只有不断地发现提出新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材中设计的演示实验有时现象不明显,在处理这些实验时,除了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之外,更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克服以上的缺点。例如: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教材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气体呈浅的红棕色,学生认为产生的气体应是无色的一氧化氮,为什么有颜色呢?分析原因:试管中有空气,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追问:要想看到无色的一氧化氮并证明其是一氧化氮应如何设计实验装置?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结果:要除去装置内的氧气,最后要鼓入空气验证。讨论的焦点是:如何除去装置内的氧气。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适时引导模拟了一套装置如下:
然后,又给出学生右图装置并提出:若用此装置如何操作才能实现上述目的?学生又开始了讨论。
通过对实验的创新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实验的全面性和深刻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2 在讲实验习题时,适度地对习题进行创编,提出缺少某些因素或缺乏确定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补充,然后教师给予一定指导,促进学生主动地解决问题。
一般情况下,对于习题,教师是就题论题,学生发言与活动的时间较少,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若对试题进行适当扩展或改编,会达到很好的效果。例:2005年高考题: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______________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_________ (填偏高、偏低可不变)
(4)步骤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5)步骤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
可根据需要将其创编,让学生充分参与并自主解决问题。如改编为:小明拟在实验室进行“Na2CO3纯度的分析”实验,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他先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其中A装置盛有无水Na2CO3试剂(杂质不与水和酸反应)10.0g,分液漏斗内盛有稀硫酸,B装置内为碱石灰固体,根据碱石灰质量的增重可计算Na2CO3的纯度。他重复了三次正确操作,结果数据出现了较大偏差。
请你分析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___________。(设各容器内反应完全。)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找代表发言。分析出原因后,立即提出问题:若你是小明应对装置进行怎样的改进?学生又开始讨论,再给出高考题,题目迎刃而解。这样做使学生真正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
3 在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他们亲身体验新知识、新概念、新规律的探索、发现的过程,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例:在氢氧化铝的制备和性质的教学中,先给出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硫酸铝溶液、氨水。让学生通过实验找出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在制备过程中会发现疑点:(1)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制备氢氧化铝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沉淀会消失 (2)若向沉淀消失的溶液中,滴加盐酸又会产生沉淀,若盐酸过量沉淀消失。这正是教学的重点,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已就能得出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充分发展了学生思维,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主动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为学生学习而设计”,就很容易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就会不断地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