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要不断总结阅读教学中的经验,探索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符合自身阅读水平的条件下,进行深入阅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应督促学生,重视阅读课前预习的环节,使学生在预习中进行独立阅读,促进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应为学生整合课内外的阅读资源,为学生适当拓展阅读的内容,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目标。本文主要从以上三个角度展开论述,探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新课改以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许多老师都紧跟新时代的脚步,积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法,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有些教师秉持原有的教育观念,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和学习基础,只顾着完成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法聚精会神,所以阅读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升。还有部分教师在授课时,教学方法不合理,授课效率低下,不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情况也直接制约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探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刻不容缓。那么教师应如何去做呢?下面,笔者将自身的有效教学方法,与各位同仁进行分享,以期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制定合理教学目标,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青少年阅读能力并不是短期训练就可以得到提高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够看到效果。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指南,教学目标往往可以影响一堂课的效率和质量。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目前的实际阅读水平和学习能力,制定最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以期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切忌过于心急,将于都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这样往往难以收获良好的课堂效益。
例如,在带领学生阅读《去年的树》这篇童话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本文的内容、写作技巧、文章情感等方面来制定教学目标。首先,在学习文章之前,先要求学生阅读全文,并使用字典等工具书来识记陌生字的读音和含义,清除初步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其次,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在描写时所运用到的写作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深度解析文章中的重点知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最后,要求学生体会老舍在这篇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学生就能用不同的方式来阅读文章,从多个角度来理解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重视课前预习环节,保障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
预习是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环节,在预习时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提前进行了解和掌握,还可以从中知道自己对于课文中的哪些内容不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带着自己的疑惑,进行有目的阅读,使学生阅读和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进行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学的能力、提高阅读时的专注力,保证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教师在教授《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之前,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阅读文章熟悉课文中的故事脉络,并且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作业,如,通过独立阅读,说一说自己对普罗米修斯、人间为什么没有火的理解?课前在预习环节为学生适当设置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还可以锻炼学生在预习中进行有目的性的阅读,从而在学生独自阅读中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整合课内外阅读刊物,适当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材料大多来自语文教材,但是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都是以前的经典篇目,跟不上时事热点,这样就无法勾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而且教材中的阅读量也十分有限。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教师要整合学生课内外的读物,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推荐富有趣味性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的阅读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还可以扩大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结合教材中的课后选文,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独立阅读。选文一般都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被忽略的内容,但其中不缺乏像《丰碑》、《我们家的男子汉》、《孔明智退司马懿》等優秀的阅读文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阅读资源,将课后选文作为课堂阅读教学内容的补充,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是十分艰巨而复杂的过程,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要优化阅读方法的指导过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阅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师应坚持素质教育观念,充分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85-87.
[2]谢宝清.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学法养成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159-16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新课改以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许多老师都紧跟新时代的脚步,积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法,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有些教师秉持原有的教育观念,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和学习基础,只顾着完成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法聚精会神,所以阅读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升。还有部分教师在授课时,教学方法不合理,授课效率低下,不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情况也直接制约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探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刻不容缓。那么教师应如何去做呢?下面,笔者将自身的有效教学方法,与各位同仁进行分享,以期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制定合理教学目标,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青少年阅读能力并不是短期训练就可以得到提高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够看到效果。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指南,教学目标往往可以影响一堂课的效率和质量。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目前的实际阅读水平和学习能力,制定最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以期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切忌过于心急,将于都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这样往往难以收获良好的课堂效益。
例如,在带领学生阅读《去年的树》这篇童话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本文的内容、写作技巧、文章情感等方面来制定教学目标。首先,在学习文章之前,先要求学生阅读全文,并使用字典等工具书来识记陌生字的读音和含义,清除初步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其次,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在描写时所运用到的写作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深度解析文章中的重点知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最后,要求学生体会老舍在这篇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学生就能用不同的方式来阅读文章,从多个角度来理解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重视课前预习环节,保障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
预习是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环节,在预习时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提前进行了解和掌握,还可以从中知道自己对于课文中的哪些内容不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带着自己的疑惑,进行有目的阅读,使学生阅读和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进行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学的能力、提高阅读时的专注力,保证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教师在教授《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之前,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阅读文章熟悉课文中的故事脉络,并且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作业,如,通过独立阅读,说一说自己对普罗米修斯、人间为什么没有火的理解?课前在预习环节为学生适当设置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还可以锻炼学生在预习中进行有目的性的阅读,从而在学生独自阅读中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整合课内外阅读刊物,适当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材料大多来自语文教材,但是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都是以前的经典篇目,跟不上时事热点,这样就无法勾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而且教材中的阅读量也十分有限。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教师要整合学生课内外的读物,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推荐富有趣味性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的阅读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还可以扩大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结合教材中的课后选文,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独立阅读。选文一般都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被忽略的内容,但其中不缺乏像《丰碑》、《我们家的男子汉》、《孔明智退司马懿》等優秀的阅读文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阅读资源,将课后选文作为课堂阅读教学内容的补充,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是十分艰巨而复杂的过程,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要优化阅读方法的指导过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阅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师应坚持素质教育观念,充分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85-87.
[2]谢宝清.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学法养成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