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改革以来,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进行课堂有效教学,使课堂教学有效化,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花了很多精力,但事与愿违,原因何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
1.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来做。
2.学生有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在一个班级中,大家是一起学习,但实际上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是不同的。有效教学很重要的方面是教师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3.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及时调整,学生能够经常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4.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帮助。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特别期望得到教师的帮助。
5.教学内容具有适当的难度。
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启发与激励。
二、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1.关注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空间和时间给学生留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自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一节数学课,授课教师提问和板书非常清楚,教师讲完最后一句话正好铃声响起。从表面上看,这节课上得可以说滴水不漏。然而课后听课教师讨论这节课时,认为对例题的解析步骤根本不需要全部由教师推导出来。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有参与,活动空间少,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按照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这不能说是一节好课。评价一节课要有三个“看”:看学生的投入,也就是看学生是否被调动起来,看学生的思考过程,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教师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教师应当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主导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变化。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要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使课堂生气盎然。在实验失败或讨论出错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并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要做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者。师生之间有了这种平等、和谐的情感交流,一个生机勃勃的学习氛围就形成了。
2.关注发展
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用一句话来概况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发展当然是全方位发展。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领域:第一,基础知识和基本学力。基本学力是指学习的能力。第二,个性与品德。第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概况地说,第一块叫做“基础”,是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的载体。第二块叫做“品德”,是发展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做人。第三块叫做“思维”,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3.关注过程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数学学科来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主动活动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单单追求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教师特别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极其重要。
三、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充分利用每节课所探究的问题,设计不同的问题情景,用悬念或惊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增强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构建和谐环境,引发学习热情。
教师应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重点在于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在课堂上,教师应放下“架子”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成为课堂上一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使用民主性的教学语言,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参与评价。教师应经常用商量的口吻如:“老师也来发表一点意见行吗?”来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这样的课堂氛围,有了这样的民主、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情境,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主学习探索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教师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3.建立参与意识培养有效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自主意识。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给学生个体活动的机会,并且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享受成功,获取收获;二是激励主体参与。学生学习不是接受灌输的过程,而是主动获取的过程,只有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三是重视主动评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仅是依靠教师的评价,很大程度也与学生主体对自我的评价有关,在学习中教师如果给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的机会,参与结果评价的权力,就能加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成为其直觉快乐的行动。
4.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授课质量。
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障碍。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主要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此,教师要多向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实验操作的机会,教学课题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
5.构建开放模型,注意有效策略。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教师应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弥补数学教学开放性的不足,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例如,我校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如何设计这个方案等。
教师在构建开放题型时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实践应为学生所熟悉的,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学生通过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使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教师在开放题教学时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好的开放题应具有非常规性,参与性、趣味性和挑战性。
总之,要使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不仅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的质与量发生变化,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为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服務。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
1.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来做。
2.学生有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在一个班级中,大家是一起学习,但实际上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是不同的。有效教学很重要的方面是教师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3.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及时调整,学生能够经常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4.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帮助。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特别期望得到教师的帮助。
5.教学内容具有适当的难度。
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启发与激励。
二、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1.关注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空间和时间给学生留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自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一节数学课,授课教师提问和板书非常清楚,教师讲完最后一句话正好铃声响起。从表面上看,这节课上得可以说滴水不漏。然而课后听课教师讨论这节课时,认为对例题的解析步骤根本不需要全部由教师推导出来。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有参与,活动空间少,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按照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这不能说是一节好课。评价一节课要有三个“看”:看学生的投入,也就是看学生是否被调动起来,看学生的思考过程,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教师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教师应当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主导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变化。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要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使课堂生气盎然。在实验失败或讨论出错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并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要做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者。师生之间有了这种平等、和谐的情感交流,一个生机勃勃的学习氛围就形成了。
2.关注发展
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用一句话来概况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发展当然是全方位发展。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领域:第一,基础知识和基本学力。基本学力是指学习的能力。第二,个性与品德。第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概况地说,第一块叫做“基础”,是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的载体。第二块叫做“品德”,是发展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做人。第三块叫做“思维”,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3.关注过程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数学学科来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主动活动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单单追求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教师特别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极其重要。
三、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充分利用每节课所探究的问题,设计不同的问题情景,用悬念或惊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增强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构建和谐环境,引发学习热情。
教师应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重点在于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在课堂上,教师应放下“架子”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成为课堂上一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使用民主性的教学语言,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参与评价。教师应经常用商量的口吻如:“老师也来发表一点意见行吗?”来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这样的课堂氛围,有了这样的民主、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情境,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主学习探索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教师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3.建立参与意识培养有效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自主意识。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给学生个体活动的机会,并且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享受成功,获取收获;二是激励主体参与。学生学习不是接受灌输的过程,而是主动获取的过程,只有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三是重视主动评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仅是依靠教师的评价,很大程度也与学生主体对自我的评价有关,在学习中教师如果给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的机会,参与结果评价的权力,就能加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成为其直觉快乐的行动。
4.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授课质量。
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障碍。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主要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此,教师要多向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实验操作的机会,教学课题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
5.构建开放模型,注意有效策略。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教师应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弥补数学教学开放性的不足,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例如,我校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如何设计这个方案等。
教师在构建开放题型时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实践应为学生所熟悉的,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学生通过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使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教师在开放题教学时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好的开放题应具有非常规性,参与性、趣味性和挑战性。
总之,要使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不仅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的质与量发生变化,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为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