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微企业贷款产品在业务特点上具有金额小、期限短、关注客户现金流分析、抵押担保要求低、手续简便等特点,能够适应广大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用款需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小微贷款又不同于传统贷款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必要性,阐述了商业银行开展小微金融的现状、面临的困境,最后对如何促进商业银行开展小微金融业务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贷款;现状困境;对策建议
小微企业贷款的概念最初来源于以社会发展为初衷的微型金融服务,指对小微经济个体提供的小额融资。小微贷款具有较强的技术要求,要实现小微贷款的成功,使其成为银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深入研究这种贷款的技术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才能最终使这种贷款模式发挥其应有的特色和作用。小微贷款的模式体现了差异化领先的市场策略。小微贷款是一种新的市场策略,是对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一、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的必要性
(一)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主动拓展小微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直接融资体系的完善,大企业“脱媒”现象严重,这使得商业银行主动转向小微金融业务。
(二)从发展空间来看,小微金融业务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显性的融资需求在8000亿以上,但只得到正规金融机构大概1000亿的资金支持,即存在大概6000-7000亿的资金缺口。一直专注、专业服务小微企业的标杆性小法人金融机构——台州银行2011年资产收益率达2.29%,被称为世界最赚钱银行。
(三)发展小微金融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小微企业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小微金融业务市场潜力巨大,商业银行在小微金融业务市场中能拥有更大的定价权,在风险控制范围内,通过利率定价提升盈利能力;通过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开拓农村金融市场,拓宽客户群体,实现客户多元化,有效分散风险,提升综合收益水平。
二、商业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现状
早在2002年6月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就明确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加强信贷政策指导,鼓励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开发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但是,商业银行在发放小企业信贷方面总是显得态度有余、行动不足。今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收紧,存款准备金率连续6次调高,小企业贷款更加困难。
近年来银监会一直在致力于引导商业银行提升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水平。从2008年以来,小企业贷款已经连续3年实现了小企业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这两个目标.
截至2011年9月末,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0万亿元,是2008年末的2.3倍;同时,以微型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为服务对象的个人经营性贷款达到4.6万亿元,比年初增22.7%。而综合小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来看,到9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达到27.9%。
2011年5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在此基础之上,2011年10月银监会又发布了补充通知,在机构准入、风险权重计算等方面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差别化监管和鼓励政策。由此可以看出为了推动商业银行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国家各部门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在众多的商业银行中,中国民生银行将小微企业业务上升作为全行战略,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首先提出了“小微企业”的概念,并将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案取名为“商贷通”。近年来,其他各商业银行也都纷纷推出了面向小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品牌。国有银行中以中国银行的“中银通达”和中国建设银行的“速贷通”为代表,特别是中国银行针对小企业贷款推出了“中银信贷工厂模式”。各股份制银行也推出了自己的小企业金融品牌。在这些众多的贷款服务中,例如整贷零偿的还款方式、根据小企业的成长周期和业务流程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关注小企业投行业务资金需求等贷款服务。但是,总体上看,这些贷款服务大多定位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真正面向以个体工商户等位代表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仍然不足。
三、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在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双重作用下,商业银行纷纷主动拓展小微金融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融资难问题仍然非常显著,民间借贷市场非常活跃,这说明小微金融业务仍然存在巨大的空间。
从目前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情况来看,主要面临资金来源不足、创新不足加剧同业竞争、政策支持不到位等问题。银行只有从市场获得充足的资金,才能更高的发挥金融信贷作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部分商业银行尤其是区域性小银行资金来源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国家垄断性的财政资金不允许存到区域性的小银行,存在严重歧视政策,而其服务的主要对象小微企业由于自身企业规模、资金总量、盈利能力、融资成本等因素影响,在获得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后,很难有富裕资金留存银行。另一方面这些银行缺少对客户的有效管理,没有对客户进行深入挖掘和分类开发,很难全面的了解客户的具体情况,同时很难根据客户的资金流向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基本处于起步阶段,金融服务中存在着诸多深层次问题,如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不健全,银行放款依据单纯依靠企业资产规模、抵押和担保硬信息,对小微企业软信息开发、定价和放贷创新机制不足,缺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特征的信贷管理制度、模式和产品等等。金融产品缺乏创新,种类单一,担保方式主要以抵押、质押等强担保方式为主,贷款周期以一年到三年为主。各家商业银行虽然各自均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但由于缺乏特色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和手段,具体的内容和实质无本质性差异,仅仅是产品的名字不同,因而可复制性较强。就政府政策支持而言,国家近几年逐渐紧缩的信贷政策使得执行政策的商业银行对开展小微金融业务的谨慎度不断上升。国务院虽多次强调要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这项政策实际上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一方面要求银行提高容忍度,另一方面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评级仍按实际的不良率的评分评级,使银行承担了更多的信贷风险,降低了商业银行拓展小微金融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四、商业银行做好小微企业贷款支持的几点对策
首先,简化审批流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中,与传统的信贷审理程序相比,小微企业业务的审批流程已经简化。但是即便这样,在小微企业业务已经开展的一些地方,有时也还是会出现部分业务长期排队审批的现象。小微企业业务呈现小、频、急的特点,审批时间短、放款速度快又是小微企业客户对商业银行的现实要求。为了避免审批环节拖沓,审查人员首先应按照送审时间的先后公平尽责地对待各项业务,材料不齐的应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通知经办客户经理。对于信用良好的客户,还可以加快审批流程。其次,对于业务金额大、风险点难以把控的行业,审查人员应积累经验和提高业务素质,必要时可以按照业务品种或者行业进行专业审批分工。目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业务的审查人员多来自原有的企业金融部,擅长授信方案或者业务管理,但是对于实例中风险点的把控经验不足。各商业银行总行应该根据区域特点研究相关行业和担保模式,强化审查人员培训,吸收优秀客户经理进入审查岗,形成专业化的审批流程,提高审批的速度和效率。
其次,落实风险控制。今年以来我国政策导向是将有限的信贷规模支持收益相对较高的小微企业贷款,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不少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比较充裕和各种激励机制的催化下,容易忽略对企业道德风险、行业风险和系统风险的把握。比如,有的企业控股股东的配偶及其子女在人民银行信贷系统中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远超企业的总资产;有的企业实际控制人早已经资不抵债,却以他人代持股的方式仍然获得了商业银行贷款支持。
在与小微企业客户的合作过程中,在推进业务发展的同时应时刻监测业务风险。商业银行经营机构和经办客户经理在接触客户时应将所见所闻真实反映于报告,明确提交材料中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和依据。例如,测算企业流动资金需求时,对公式的任何调整都应该附加文字说明。由于企业提交的审计报告、企业税单、购销合同真假难辨,审查人员应严肃抵押登记手续,主动与客户经理和经营机构沟通,了解企业尤其是实际控制人的综合实力。
提高贷后检查的质量也是风险控制的关键。各级机构应缩短贷后定期检查周期,增加不定期突击检查,根据行业分类,细化报告内容。对于检查后有重要指标不合格的小企业贷款应该及时终止服务。同时,应加强网络和系统建设,做到各银行中小微企业违约客户信息实时联网查询,实现行内风险信息互通,在全国范围内对客户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再次,加强产品供给。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产品并不少,但是能适应市场需求并具有操作价值的改良产品和业务的推出时间还有待提高。相对于大型企业以及集团公司,部分小微企业的忠诚度不高,人脉关系简单,对于产品、服务他们更为敏感。因此,能否快速创设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各类业务管理办法的发文效率,对于推进小微企业业务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商业银行各级小企业部门应该有危机意识,在争取传统业务的同时,加快产品推出以及业务开展的脚步,迅速抢占金融市场某一行业的制高点是本行持续盈利的关键。这就需要各商业银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培养一批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专业人才对相关领域进行专业研究,借鉴国内外银行先进模式,鼓励基层客户经理在实践中创新,重视小微企业业务、引入融资租赁鼓励创新型小企业发展等。
最后,完善激励机制。小微企业客户群体极其广泛,管理成本较高,但是对人脉的依赖性相对较小,主要依靠体制、产品以及服务效率取胜。因此,商业银行对客户经理和管理人员要有特殊的激励机制。将考核指标落实到网点以及个人,落实到季度和月度,将业绩与收入水平、职位级别晋升挂钩,鼓励年轻人力争上游。同时在对经营机构考核时应要求其转变管理模式,变粗放型管理为精细型管理。对客户经理要定期组织学习,进行业务指导和个案讨论,引导客户经理开拓客户时善于运用总行、分行小微企业部搭建的各种平台,同时要强调将营销费用花在点子上,实现客户经理多劳多得,让人才真正成为业务发展的核心动力。
参考文献:
[1]吴涛.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解决途径探析.中国城市金融,2006(02).
[2]姚延中.浅议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风险.经济师,2009(10).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贷款;现状困境;对策建议
小微企业贷款的概念最初来源于以社会发展为初衷的微型金融服务,指对小微经济个体提供的小额融资。小微贷款具有较强的技术要求,要实现小微贷款的成功,使其成为银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深入研究这种贷款的技术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才能最终使这种贷款模式发挥其应有的特色和作用。小微贷款的模式体现了差异化领先的市场策略。小微贷款是一种新的市场策略,是对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一、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的必要性
(一)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主动拓展小微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直接融资体系的完善,大企业“脱媒”现象严重,这使得商业银行主动转向小微金融业务。
(二)从发展空间来看,小微金融业务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显性的融资需求在8000亿以上,但只得到正规金融机构大概1000亿的资金支持,即存在大概6000-7000亿的资金缺口。一直专注、专业服务小微企业的标杆性小法人金融机构——台州银行2011年资产收益率达2.29%,被称为世界最赚钱银行。
(三)发展小微金融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小微企业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小微金融业务市场潜力巨大,商业银行在小微金融业务市场中能拥有更大的定价权,在风险控制范围内,通过利率定价提升盈利能力;通过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开拓农村金融市场,拓宽客户群体,实现客户多元化,有效分散风险,提升综合收益水平。
二、商业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现状
早在2002年6月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就明确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加强信贷政策指导,鼓励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开发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但是,商业银行在发放小企业信贷方面总是显得态度有余、行动不足。今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收紧,存款准备金率连续6次调高,小企业贷款更加困难。
近年来银监会一直在致力于引导商业银行提升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水平。从2008年以来,小企业贷款已经连续3年实现了小企业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这两个目标.
截至2011年9月末,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0万亿元,是2008年末的2.3倍;同时,以微型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为服务对象的个人经营性贷款达到4.6万亿元,比年初增22.7%。而综合小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来看,到9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达到27.9%。
2011年5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在此基础之上,2011年10月银监会又发布了补充通知,在机构准入、风险权重计算等方面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差别化监管和鼓励政策。由此可以看出为了推动商业银行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国家各部门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在众多的商业银行中,中国民生银行将小微企业业务上升作为全行战略,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首先提出了“小微企业”的概念,并将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案取名为“商贷通”。近年来,其他各商业银行也都纷纷推出了面向小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品牌。国有银行中以中国银行的“中银通达”和中国建设银行的“速贷通”为代表,特别是中国银行针对小企业贷款推出了“中银信贷工厂模式”。各股份制银行也推出了自己的小企业金融品牌。在这些众多的贷款服务中,例如整贷零偿的还款方式、根据小企业的成长周期和业务流程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关注小企业投行业务资金需求等贷款服务。但是,总体上看,这些贷款服务大多定位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真正面向以个体工商户等位代表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仍然不足。
三、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在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双重作用下,商业银行纷纷主动拓展小微金融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融资难问题仍然非常显著,民间借贷市场非常活跃,这说明小微金融业务仍然存在巨大的空间。
从目前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情况来看,主要面临资金来源不足、创新不足加剧同业竞争、政策支持不到位等问题。银行只有从市场获得充足的资金,才能更高的发挥金融信贷作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部分商业银行尤其是区域性小银行资金来源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国家垄断性的财政资金不允许存到区域性的小银行,存在严重歧视政策,而其服务的主要对象小微企业由于自身企业规模、资金总量、盈利能力、融资成本等因素影响,在获得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后,很难有富裕资金留存银行。另一方面这些银行缺少对客户的有效管理,没有对客户进行深入挖掘和分类开发,很难全面的了解客户的具体情况,同时很难根据客户的资金流向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基本处于起步阶段,金融服务中存在着诸多深层次问题,如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不健全,银行放款依据单纯依靠企业资产规模、抵押和担保硬信息,对小微企业软信息开发、定价和放贷创新机制不足,缺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特征的信贷管理制度、模式和产品等等。金融产品缺乏创新,种类单一,担保方式主要以抵押、质押等强担保方式为主,贷款周期以一年到三年为主。各家商业银行虽然各自均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但由于缺乏特色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和手段,具体的内容和实质无本质性差异,仅仅是产品的名字不同,因而可复制性较强。就政府政策支持而言,国家近几年逐渐紧缩的信贷政策使得执行政策的商业银行对开展小微金融业务的谨慎度不断上升。国务院虽多次强调要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这项政策实际上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一方面要求银行提高容忍度,另一方面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评级仍按实际的不良率的评分评级,使银行承担了更多的信贷风险,降低了商业银行拓展小微金融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四、商业银行做好小微企业贷款支持的几点对策
首先,简化审批流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中,与传统的信贷审理程序相比,小微企业业务的审批流程已经简化。但是即便这样,在小微企业业务已经开展的一些地方,有时也还是会出现部分业务长期排队审批的现象。小微企业业务呈现小、频、急的特点,审批时间短、放款速度快又是小微企业客户对商业银行的现实要求。为了避免审批环节拖沓,审查人员首先应按照送审时间的先后公平尽责地对待各项业务,材料不齐的应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通知经办客户经理。对于信用良好的客户,还可以加快审批流程。其次,对于业务金额大、风险点难以把控的行业,审查人员应积累经验和提高业务素质,必要时可以按照业务品种或者行业进行专业审批分工。目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业务的审查人员多来自原有的企业金融部,擅长授信方案或者业务管理,但是对于实例中风险点的把控经验不足。各商业银行总行应该根据区域特点研究相关行业和担保模式,强化审查人员培训,吸收优秀客户经理进入审查岗,形成专业化的审批流程,提高审批的速度和效率。
其次,落实风险控制。今年以来我国政策导向是将有限的信贷规模支持收益相对较高的小微企业贷款,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不少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比较充裕和各种激励机制的催化下,容易忽略对企业道德风险、行业风险和系统风险的把握。比如,有的企业控股股东的配偶及其子女在人民银行信贷系统中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远超企业的总资产;有的企业实际控制人早已经资不抵债,却以他人代持股的方式仍然获得了商业银行贷款支持。
在与小微企业客户的合作过程中,在推进业务发展的同时应时刻监测业务风险。商业银行经营机构和经办客户经理在接触客户时应将所见所闻真实反映于报告,明确提交材料中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和依据。例如,测算企业流动资金需求时,对公式的任何调整都应该附加文字说明。由于企业提交的审计报告、企业税单、购销合同真假难辨,审查人员应严肃抵押登记手续,主动与客户经理和经营机构沟通,了解企业尤其是实际控制人的综合实力。
提高贷后检查的质量也是风险控制的关键。各级机构应缩短贷后定期检查周期,增加不定期突击检查,根据行业分类,细化报告内容。对于检查后有重要指标不合格的小企业贷款应该及时终止服务。同时,应加强网络和系统建设,做到各银行中小微企业违约客户信息实时联网查询,实现行内风险信息互通,在全国范围内对客户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再次,加强产品供给。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产品并不少,但是能适应市场需求并具有操作价值的改良产品和业务的推出时间还有待提高。相对于大型企业以及集团公司,部分小微企业的忠诚度不高,人脉关系简单,对于产品、服务他们更为敏感。因此,能否快速创设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各类业务管理办法的发文效率,对于推进小微企业业务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商业银行各级小企业部门应该有危机意识,在争取传统业务的同时,加快产品推出以及业务开展的脚步,迅速抢占金融市场某一行业的制高点是本行持续盈利的关键。这就需要各商业银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培养一批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专业人才对相关领域进行专业研究,借鉴国内外银行先进模式,鼓励基层客户经理在实践中创新,重视小微企业业务、引入融资租赁鼓励创新型小企业发展等。
最后,完善激励机制。小微企业客户群体极其广泛,管理成本较高,但是对人脉的依赖性相对较小,主要依靠体制、产品以及服务效率取胜。因此,商业银行对客户经理和管理人员要有特殊的激励机制。将考核指标落实到网点以及个人,落实到季度和月度,将业绩与收入水平、职位级别晋升挂钩,鼓励年轻人力争上游。同时在对经营机构考核时应要求其转变管理模式,变粗放型管理为精细型管理。对客户经理要定期组织学习,进行业务指导和个案讨论,引导客户经理开拓客户时善于运用总行、分行小微企业部搭建的各种平台,同时要强调将营销费用花在点子上,实现客户经理多劳多得,让人才真正成为业务发展的核心动力。
参考文献:
[1]吴涛.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解决途径探析.中国城市金融,2006(02).
[2]姚延中.浅议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风险.经济师,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