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日益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的关注焦点。有效的成本控制有助于企业实现投资目标,增长利润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甚至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稳定,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制造企业尤其如此。本文将根据现存企业管理现状探讨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制造业;成本控制;现状;措施
一、制造业成本控制的价值分析
1、成本控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将企业连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因此企业想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市场并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关注其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市场效益,这也是现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其主体大多以中小企业构成,它们生产经营规模比较小、个体资金力量薄弱、生产效率低下,于是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考验。在这样的整体经济体势下,企业只有不断的进行科学的成本控制,并依托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新产品的研发推出,才能在逐渐进入微利时代的企业市场经济体制中获得一席之地。然而由于企业的利润追求这一根本特征,很多中小企业为了取得短期的高利润,过分压缩成本,导致产品质量减低、服务质量下降,最终不利于企业在现今经济形势下的生存与发展。加之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管理者管理意识薄弱,观念落后,企业员工综合素质不高,造成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制定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不利于现代企业稳定与长期发展。
2、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效益,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也需要企业创造的良好社会效益。当今市场物价提高引起的原材料采购价格提高,必然影响到产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通过科学的成本控制和观念创新,能够为企业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利润获得。一方面,现今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整体上比较陈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另一方面,多数企业仅采用传统的标准成本管理方法,首先根据企业情况制定目标成品,然后将目标成本转化成标准成本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实行。这一成本管理方法重视产品的生产阶段,但相对忽视了产品经营销售等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无法准确的反应产品情况,不利于管理层的决策,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成本控制需要,最终影响和制约企业的竞争优势和长期发展。
3、降低成本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必备的武器有三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研发新产品。降低成本是这三种武器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主要竞争手段。因为成本、利润和收入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直接而密切,在企业生产稳定的情况下收入额处于基本不变的总量,这时如能降低生产成本必然会增加利润。而在企业生产收入呈增长趋势时,有效控制企业成本就会让企业利润加倍增长,即使整体的收入状况不佳,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也可以有效抑制企业利润可能损失。如能把企业成本控制在同类企业较低水平,则能极大的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价格竞争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建立稳定的企业发展基础。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价上升,导致企业生产产品的原材料成本提高,如何降低成本,节能减耗成了企业必须关注的重要话题。但根据目前的企业状况,有的企业降低成本方式并不科学,而且盲目的提高产量,将生产过程的成本转移到存货过程,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应当从产品设计、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合理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统筹配置,才能真正实现降低产品降低成本的目的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二、制造业成本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首先,成本控制主体错位,缺乏健全的控制机制。在我国相当多的制造企业中,尽管全员成本意识天天喊,但事实上真正关心和进行成本管控的往往都只是企业高层领导和财务部门,这种控制只是一种事后控制和末端控制,缺乏事先和有效的过程控制。在目前的考核机制下,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生产部门只关注生产进度、交货期这些指标;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管成本;基层员工对于成本控制意识更为淡薄,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只关注和自身利益相关的指标,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了诺大的管理群体,当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其次,成本控制重点不清晰,缺乏针对性。制造业的成本控制应以产品设计为重点,突出流程设计,运用流程优化的方法,剔除流程中不增值的作业。如果对所有的成本费用项目一概而论,试图全面控制,其结果难以达到最初的设想,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节约的成本比控制成本所投入的资源少得多。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只注意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忽视供应链的成本管理;只注重产品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只关注产品成本本身水平高低,忽视产品成本效用水平的高低;只注意企业成本管理,忽视宏观成本管理等。
再次,成本控制强调成本节约,缺乏对效率提升的重视。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企业由于业务量的快速下滑,资金异常紧张,大部分制造企业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首先强调降低成本费用减少员工薪资水平,甚至直接减员增效;其次是增强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谈判能力,以期达到转移成本的目的。企业成本简单地从核心企业转移到供应商或分销商,不能降低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甚至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减少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的增值。尤其是在信息化的市场环境下,片面依赖成本转移会使企业失去好的合作伙伴。不可否认这些成本费用节省措施的直接效果是相当的显著,但同时给企业后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造成很大影响,损害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成本节省只是成本管理的初级阶段,而成本避免即避免不增值的作业才是成本管理的最高境界。
三、制造业成本控制实施方法
(一)培养企业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强化管理意识。企业成本控制的落实说到底还要归结到人员的管理,企业职工的工作态度、集体意识、综合素质以及管理层的管理意识、责任感,还有员工之间的交流和人际关系处理都是影响企业成本的主观因素。企业发展往往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管理层人员应当通过对企业盈亏变化的实际情况把握树立正确的现代效益观念,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的多角度分析研究,将企业成本管理超越单纯的生产环节延伸到市场需求、经济发展态势等多方面,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企业成本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企业文化中融入成本管理的意识可以引导各级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转变认为企业成本无法降低的旧思想,发掘其降低成本的潜力,并在管理机制中引入约束机制与奖励机制,追求企业管理中的自主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需要消耗大服务职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部门的需要。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创新成本预算管理。罗兰·贝格的研究报告显示,有效预算管理可为企业带来超过10%的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对于降低成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认为,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协调和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改善物流和资金流,最终达到提高经营质量的目的,这是管理者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陕汽集团从2008年开始,在集团范围内开展全面预算管理,2009年共压缩近亿元的成本支出。但是,传统预算管理对于成本控制方面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应引进作业基础预算(ABB),ABB是在吸收作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预算,其最基本的思想是“作业耗费资源,产品耗费作业”它从成本对象与资源耗费的关系入手,创建以作业为中介的全新因果分析方法,使得成本控制目标更易确立。
(三)建立先进的、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现今的企业成本管理大都存在成本管理信息分散、间接人工成本较高、原材料成本控制不严等问题。制造业各个环节的联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环节之间存在大量的物资信息交换,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企业应当有效引进计算机技术展开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企业信息管理手段及时、有效的进行成本预算、成本决策和最后的核算,提高信息交流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还应采用作业成本法,从企业整体出发,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对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以及各部门进行协调改造,使制造企业从物资供应生产到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流水线式的作业路程,减少间接人工成本以及其他所有不具有增值能力的成本消耗,以实现企业的整体优化。此外,企业还应根据自身状况,完善原材料管理,重点加强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环节的材料采购成本管理,还要减少二次搬运、仓储等,并完善奖励机制,形成公开透明奖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对企业成本的控制从原材料上进行制度规范。
(四)依靠技术创新,创新成本管理。当前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绝大部分产品市场已完全是买方市场,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市场竞争异常惨烈,这就要求制造企业必须积极地推进技术创新,而且必须是低成本的创新,包括成本管理方式以及流程的创新。具体来说,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强国内外与上下游企业的交流,促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在节省研发费用的同时,加快自身产品的换代速度,在产品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同时,在与上、下游企业的交流中,对于行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共同降低成本,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我们可以利用与竞争对手同处行业价值链平行的位置,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分析,测算对手的成本,对比分析后,找出业务活动上的差异,扬长避短,争取成本的竞争优势。
(五)加强纳税筹划,合理降低企业纳税成本。国家为了鼓励投资和消费,制定了十大行业振兴规划,实行了增值税的转型,降低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了所得税税率,加大产业优惠力度等等。由于政策的延续性,这些政策措施不可能随着危机的结束而迅速退出,制造业应当继续积极地筹划,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和减免政策,降低企业纳税成本。
参考文献:
[1]金丽华.浅谈项目管理在制造业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9(02).
[2]邵改茹.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经济论坛,2008(7).
关键词:制造业;成本控制;现状;措施
一、制造业成本控制的价值分析
1、成本控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将企业连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因此企业想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市场并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关注其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市场效益,这也是现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其主体大多以中小企业构成,它们生产经营规模比较小、个体资金力量薄弱、生产效率低下,于是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考验。在这样的整体经济体势下,企业只有不断的进行科学的成本控制,并依托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新产品的研发推出,才能在逐渐进入微利时代的企业市场经济体制中获得一席之地。然而由于企业的利润追求这一根本特征,很多中小企业为了取得短期的高利润,过分压缩成本,导致产品质量减低、服务质量下降,最终不利于企业在现今经济形势下的生存与发展。加之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管理者管理意识薄弱,观念落后,企业员工综合素质不高,造成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制定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不利于现代企业稳定与长期发展。
2、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效益,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也需要企业创造的良好社会效益。当今市场物价提高引起的原材料采购价格提高,必然影响到产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通过科学的成本控制和观念创新,能够为企业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利润获得。一方面,现今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整体上比较陈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另一方面,多数企业仅采用传统的标准成本管理方法,首先根据企业情况制定目标成品,然后将目标成本转化成标准成本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实行。这一成本管理方法重视产品的生产阶段,但相对忽视了产品经营销售等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无法准确的反应产品情况,不利于管理层的决策,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成本控制需要,最终影响和制约企业的竞争优势和长期发展。
3、降低成本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必备的武器有三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研发新产品。降低成本是这三种武器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主要竞争手段。因为成本、利润和收入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直接而密切,在企业生产稳定的情况下收入额处于基本不变的总量,这时如能降低生产成本必然会增加利润。而在企业生产收入呈增长趋势时,有效控制企业成本就会让企业利润加倍增长,即使整体的收入状况不佳,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也可以有效抑制企业利润可能损失。如能把企业成本控制在同类企业较低水平,则能极大的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价格竞争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建立稳定的企业发展基础。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价上升,导致企业生产产品的原材料成本提高,如何降低成本,节能减耗成了企业必须关注的重要话题。但根据目前的企业状况,有的企业降低成本方式并不科学,而且盲目的提高产量,将生产过程的成本转移到存货过程,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应当从产品设计、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合理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统筹配置,才能真正实现降低产品降低成本的目的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二、制造业成本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首先,成本控制主体错位,缺乏健全的控制机制。在我国相当多的制造企业中,尽管全员成本意识天天喊,但事实上真正关心和进行成本管控的往往都只是企业高层领导和财务部门,这种控制只是一种事后控制和末端控制,缺乏事先和有效的过程控制。在目前的考核机制下,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生产部门只关注生产进度、交货期这些指标;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管成本;基层员工对于成本控制意识更为淡薄,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只关注和自身利益相关的指标,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了诺大的管理群体,当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其次,成本控制重点不清晰,缺乏针对性。制造业的成本控制应以产品设计为重点,突出流程设计,运用流程优化的方法,剔除流程中不增值的作业。如果对所有的成本费用项目一概而论,试图全面控制,其结果难以达到最初的设想,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节约的成本比控制成本所投入的资源少得多。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只注意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忽视供应链的成本管理;只注重产品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只关注产品成本本身水平高低,忽视产品成本效用水平的高低;只注意企业成本管理,忽视宏观成本管理等。
再次,成本控制强调成本节约,缺乏对效率提升的重视。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企业由于业务量的快速下滑,资金异常紧张,大部分制造企业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首先强调降低成本费用减少员工薪资水平,甚至直接减员增效;其次是增强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谈判能力,以期达到转移成本的目的。企业成本简单地从核心企业转移到供应商或分销商,不能降低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甚至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减少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的增值。尤其是在信息化的市场环境下,片面依赖成本转移会使企业失去好的合作伙伴。不可否认这些成本费用节省措施的直接效果是相当的显著,但同时给企业后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造成很大影响,损害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成本节省只是成本管理的初级阶段,而成本避免即避免不增值的作业才是成本管理的最高境界。
三、制造业成本控制实施方法
(一)培养企业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强化管理意识。企业成本控制的落实说到底还要归结到人员的管理,企业职工的工作态度、集体意识、综合素质以及管理层的管理意识、责任感,还有员工之间的交流和人际关系处理都是影响企业成本的主观因素。企业发展往往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管理层人员应当通过对企业盈亏变化的实际情况把握树立正确的现代效益观念,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的多角度分析研究,将企业成本管理超越单纯的生产环节延伸到市场需求、经济发展态势等多方面,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企业成本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企业文化中融入成本管理的意识可以引导各级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转变认为企业成本无法降低的旧思想,发掘其降低成本的潜力,并在管理机制中引入约束机制与奖励机制,追求企业管理中的自主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需要消耗大服务职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部门的需要。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创新成本预算管理。罗兰·贝格的研究报告显示,有效预算管理可为企业带来超过10%的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对于降低成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认为,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协调和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改善物流和资金流,最终达到提高经营质量的目的,这是管理者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陕汽集团从2008年开始,在集团范围内开展全面预算管理,2009年共压缩近亿元的成本支出。但是,传统预算管理对于成本控制方面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应引进作业基础预算(ABB),ABB是在吸收作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预算,其最基本的思想是“作业耗费资源,产品耗费作业”它从成本对象与资源耗费的关系入手,创建以作业为中介的全新因果分析方法,使得成本控制目标更易确立。
(三)建立先进的、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现今的企业成本管理大都存在成本管理信息分散、间接人工成本较高、原材料成本控制不严等问题。制造业各个环节的联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环节之间存在大量的物资信息交换,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企业应当有效引进计算机技术展开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企业信息管理手段及时、有效的进行成本预算、成本决策和最后的核算,提高信息交流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还应采用作业成本法,从企业整体出发,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对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以及各部门进行协调改造,使制造企业从物资供应生产到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流水线式的作业路程,减少间接人工成本以及其他所有不具有增值能力的成本消耗,以实现企业的整体优化。此外,企业还应根据自身状况,完善原材料管理,重点加强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环节的材料采购成本管理,还要减少二次搬运、仓储等,并完善奖励机制,形成公开透明奖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对企业成本的控制从原材料上进行制度规范。
(四)依靠技术创新,创新成本管理。当前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绝大部分产品市场已完全是买方市场,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市场竞争异常惨烈,这就要求制造企业必须积极地推进技术创新,而且必须是低成本的创新,包括成本管理方式以及流程的创新。具体来说,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强国内外与上下游企业的交流,促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在节省研发费用的同时,加快自身产品的换代速度,在产品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同时,在与上、下游企业的交流中,对于行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共同降低成本,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我们可以利用与竞争对手同处行业价值链平行的位置,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分析,测算对手的成本,对比分析后,找出业务活动上的差异,扬长避短,争取成本的竞争优势。
(五)加强纳税筹划,合理降低企业纳税成本。国家为了鼓励投资和消费,制定了十大行业振兴规划,实行了增值税的转型,降低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了所得税税率,加大产业优惠力度等等。由于政策的延续性,这些政策措施不可能随着危机的结束而迅速退出,制造业应当继续积极地筹划,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和减免政策,降低企业纳税成本。
参考文献:
[1]金丽华.浅谈项目管理在制造业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9(02).
[2]邵改茹.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经济论坛,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