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0864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为此,在课程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题情境;思维;数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08-0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对数学更是不感兴趣。面对这种状况,要搞好教学,就必须对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摆脱对数学学习的恐惧,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更多的知识要通过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才能真正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成为自己的知识。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这种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手段。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观
  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让情景的运用体现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由被动到主动学习的理念。重视数学情境的创设;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数学获得”;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探究精神的培养。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中倡导使用以“启发式”为核心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取以“探究式”为中心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1]。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学生观
  布鲁纳指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教师通过创设数学情境,旨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促进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2]。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得到。
  四、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首先要注意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便设计出具有主导作用的启发性问题,增强问题的导向性、启发性;其次要做到密切联系实际,增强知识的价值性、趣味性,激发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产生探究的强烈意向;再次还要做到难易适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一)用典型事例穿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学到微积分部分时,我把牛顿和莱布尼兹发现及发展微积分理论的过程、他们在数学及其它领域内所做的研究工作和突出贡献、世人对他们的评价及微积分发明优先权问题的争论、各个微积分符号的含义、公式的由来、微积分理论在各学科中的广泛应用等穿插在本章的各个部分中讲解,这写有趣的故事一直伴随着学生对微积分理论的学习,当他们学完微积分时,他们会感到自己是在从十七世纪开始,把科学家们对微积分理论的发现、发展及完善等过程重新经历和体验。他们不再觉得数学是空洞和枯燥的,而且是现实的,也是美丽的,庄严的,这会使他们学习起来格外有兴致和兴趣。
  (二)以开放型题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增加未知成份,一题多变,举一反三,以开放型题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新鲜的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新的探究活动,从而保持刺激的新颖性,产生更强的求知欲。一题多变即根据例题的已知、求解,先将原题分析解答清楚,在学生掌握一般方法后,将原题扩展引申、变型,在不离开应讲内容下,由一题变为多题,这样从简到繁,逐步扩展,每一次扩展都形成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既可巩固复习知识,又可强化思维方式,提高应变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同时,边改边讲边练,使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轻松。例如:在给高职五年制学生上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过抛物线y2=2px(p>0)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此抛物线相交于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1,y2,求证:y1y2=-p2
  本题证明比较简单,我们所感兴趣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对此题继续进行探索、交换而得到一系列的命题。
  1、只改变命题的条件或结论
  变式1: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的一条直线与此抛物线相交于两点p1(x1,y2),p2(x1,y2),求:x1,x2=?
  变式2:过抛物线y2=2px(p>0)的弦的两端点的坐标:p1(x1,y2),p2(x1,y2)适合y2=2px(p>0),x1,x2=?则弦必过抛物线的焦点。
  2、将命题的特殊条件变为一般条件
  变式3:过定点A(a,0)(a>0),作直线交抛物线y2=2px(p>0)于p1(x1,y2),p2(x1,y2),则y1y2=-p2求:x1,x2=?
  3、同时变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变式4:过抛物线对称轴上任一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得到一条弦,则该弦两端点的横(纵)坐标之积是常数。
  如此借题发挥,一题多变,以点串线,联想扩展,对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法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三)创设陷阱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虽然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思维品质还未完全成熟,看问题欠全面,讨论问题易武断、偏激、缺乏冷静态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这种情形,有一些学生好象很聪明,接受能力也很强,老师一讲就懂,一点就通,自己一看就会,但一做就错。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还未完全形成,凭“想当然”解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首先了解、预测学生认识上可能的欠缺,有意识、有计划地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弱点,通过选择合适的例题,找出似是而非的各种观点,并设计看似合理的推理过程或利用学生思维心理的缺陷诱发出轻率的判断,在容易犯错误的节骨眼上设置“陷阱”,诱使学生上当、出错,再通过反思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样既可提高记忆的效果,又能优化思维品质,并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以思维的批判性为背景,通过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可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收获与反思
  在教学上,我们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与扩展,自觉进行教学、教育方法方面的探索和总结,深化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平时多和学生探讨交流,并从思想上和生活上多去关心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大胆地有意识地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在上课时同学们都踊跃回答问题,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学生也在不断的探索与研讨中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知识的乐趣,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虽然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个别情境的创设仅仅把激发学生兴趣当作情境的重要目标,使得学生在情境中“流连忘返”,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导致课堂大头小尾,后面的内容就没时间讲了。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对教师自身业务和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总之,我们会朝着这个目标不懈的努力,通过自己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会对数学重新树立起信心与兴趣,并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用数学的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并形成自己的基本技能,以为后来的专业课的学习及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宏.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当代教育科学,2007,(18).
  [2]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07,(3).
  [3]马建波.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3.
  [4]王文娟,郭彬.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探微[J].林区教学,2008,(12).
  [5]加涅.学习的条件的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的中职教育蓬勃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文化课,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目前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却遇到了许多困难,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深刻认识中职英语教学现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教育;英语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14-01  一、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
期刊
摘 要:以《电气原理图识读》课程为例,从课程性质、实施过程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了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电气原理图;识读;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06-02  一、课程性质  《电气原理图识读》课程为电力工程类专业的专业领域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对各种电气工程图的读图方法、步骤及技巧,学会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初中体育有效教学作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主要包括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并提出了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18-02  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的实施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既要考虑课程的学科教育功能,又要考虑学生的阶段身心发展需求,还要考虑社
期刊
摘 要:根据当前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基于工作过程和项目导入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迫在眉睫,并任重道远。本文以《web前端技术》课程为例,经过课程组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总结了一套基于工作过程和项目导入课程改革思路。  关键词:课程改革;工作过程;项目导入;web2.0;前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成为职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只要具有一定的天资与不懈的努力,其应用能力方面也能与那些上课玩游戏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相差不多甚至过之。因此,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改革职校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职校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应用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针对Java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轨的问题,提出了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Java系列课程设置方案,以此为基础介绍了我校软件学院在Java系列课程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Java;企业需求;实践性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01-03  一、Java系列课程建设的意义  目前,课程建设
期刊
摘 要:《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理论性较强专业基础课程。如何让学生接受电工基础这门课,特别是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内容;学习欲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23-01  《电工基础
期刊
摘 要:食品安全犯罪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包括犯罪者个人意识因素的不纯洁,也包括社会环境(社会整体制度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坏风气以及监督体制的不完善。因此食品安全犯罪的防范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食品安全体制,这就必须从消费者、从业者和国家各项权利形成一个合理分配体制。  关键词:食品安全;犯罪;原因;综合性  中图分类号:DF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68
期刊
摘 要:体育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日渐增多,现在的学生往往怕苦怕累,娇生惯养,对体育缺乏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锻炼强健体魄的同时达到育人育体的目的。  关键词:兴趣;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21-
期刊
摘 要:宪法序言的存在价值问题是个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学界在宪法序言的存在价值问题上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在对以往各种观点进行分析与检讨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宪法序言的存在价值在于:它是宪法所持守的诸价值的文本表达方式。  关键词:宪法序言;存在价值  中图分类号:D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80-02  “法律只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