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以生态体育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提出要培养生态体育与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绿色体育消费观;践行低碳健身;参与生态体育,建设文明生态;加大对生态体育、生态文明与建设的宣传等教学建议,以更好地爱护生活的环境、有效利用资源、保护地球。
【关键词】生态体育 生态文明建设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6-0115-02
生态体育是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引下,沿着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两个维度对现代体育进行全面反思和多方面努力而形成的体育理念。生态体育强调体育主体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注重体育与环境的协调、互动、关怀、共生。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人的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和谐、友善、友好、互利。在21世纪的今天,体育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同时,要求自身在与人、环境的发展上和谐共生、相互协调。
一、生态体育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现,生态体育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内涵,国家提倡“全民健身、全民参与运动”,体育在人们的生活中影响越来越大。体育是广泛开展的社会活动,特别是大型综合性赛事的举办和户外运动的快速兴起,使得体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需要我们在体育发展中践行生态文明,并利用好体育关注度、影响力来宣传和推广生态文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再仅仅满足物质追求,在精神和身心上的追求显得越发重要。人们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参与到与人交流、与环境相处中。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如徒步、路跑、攀登、越野、骑行、马术、游泳、潜水、篮球、乒乓球、击剑、武术、跆拳道、滑雪、冰壶等,这些体育活动均受到人们的喜欢和关注。在这些活动的背后,需要大量的空间、设施、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环境资源的压力无形增大,这就要求人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考虑资源的节约利用。生态体育与生态文明的建设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二、体育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一)推动生态体育,促进绿色发展
体育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生态为各种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生态遭到破坏的环境反过来制约体育活动的开展。人们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有时就会破坏和摧毁生态系统的平衡。比如,在一些冰雪运动项目上,为能体验到更强的刺激,在对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过程中,不顾原本的地形地貌,肆意改造,导致相近的山体塌陷、丛林被摧毁,大自然一些原本在那生存的物种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此提倡在推动生态体育的同时还应促进绿色发展。首先,在建设体育设施、场馆过程中,有效而且有计划地利用土地资源,不浪费不“瞎搞”。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城市规划已比较拥挤,因此在践行生态体育、倡导绿色体育先行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城市空间的局限性。有效的办法是利用二层次的城市空间,比如在地下建设田径场、健身活动场地、活动中心等,还有合理利用顶楼空间等。而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等地方,尽量在不破坏原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把荒芜的土地利用起来,发挥最大的可实施性,不占用农田、林地。其次,在推行绿色体育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使用新能源与可再次利用的高科技技术。比如在对游泳池的改造过程中,利用现代能源再利用技术,做到节能减排、水循环的再次利用等,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再比如对室内田径场、足球场、赛马场等设施的建设之前,要经过多次地形、生态环境的考察,尽可能避免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以生态体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体育是一个全球热词,是大众非常关注和关心的事,参与人数众多,涉及各年龄段,参与人群基数大,影响度高。用体育手段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一个可执行度非常高的方式。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体育赛事越来越多。在比赛场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节能环保、可循环利用的设备、可反复使用的体育比赛设施。实际上,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开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国家都在践行“绿色奥运”的精神,都在尽量使用节能环保的产品,努力传递着“绿色环保”的意识。第二,一些体育健儿在全世界积极宣传和倡导践行绿色体育、生态体育,起到很好的引导和带头作用。比如姚明代言保护鲨鱼的广告就引起了很好的反响。第三,在体育场所设置醒目的环保标语,对大众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体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一)培养生态体育与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体育意识包括人们对体育健康知识、体育卫生知识的认知与掌握,对参与生态体育的活动意识、态度与形式。生态文明建设也应树立相关的意识,包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评价以及对生态文明构成的要素、公民应尽的义务、遵守的生态文明条约。体育活动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生态文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可见树立正确的生态体育与生态文明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树立绿色体育消费观
在新时代,提倡的是建设节约型社会。一些富有者乐此不疲地追求体育的高档消费,这无疑是一种奢侈浪费,与生态体育提倡的绿色体育消费观不符。所以在消费观上,人们要转变意识,建立绿色节约的消费观念。
(三)践行低碳健身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理念是一种生活态度,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减少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轻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在选择健身的方式上,建议在室外跑步或者选择快走代替室内跑步机,更不要在室内一边用着跑步机一边开着空调健身。数据统计表明,人均约每年25吨的碳放量,当健身的时候选择室外,不是室内开着空调,能在全国范围内一年省下来33亿度的电。在提倡低碳出行、低碳健身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从小事做起,践行“低碳生活”“低碳健身”,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贡献一分力。
(四)参与生态体育,建设文明生态
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倡导全民健身,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而如何把体育与生态文明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更是一个生态体育、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方向。在选择体育活动参与的形式上,要引导人们积极参与那些不对环境、资源、土地、空间造成破坏的活动。比如,现在在国外特别流行的一种体育活动方式是一边跑步一边捡垃圾。这个健身活动方式是由一名瑞典大叔发起,后来取名叫“Plogging”。与传统的慢跑相比,这种跑步项目在同样的时间里所消耗的热量多30千卡。这种一边跑步一边捡垃圾的方式,不仅能够鍛炼身体,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周围的生活环境,使得生态环境得到优化。
(五)加大对生态体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
宣传生态体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思想和理念,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标语、文明提示语等手段。在学校,还可以组织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生态体育赛事;出生态体育黑板报,宣传相关生态文明知识,让学生体会到体育魅力的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生态体育与生态文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最本质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育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体育观、了解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政策,通过体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宗超.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龚建林.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生态体育[J].体育学刊,2008(7).
[3]张景奇,刘萍,徐建.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评述[J].经济地理,2014(8).
[4]鲍明晓.体育助力“五大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1).
[5]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百度百科.低碳生活[EB/OL].(2010-05-10).http://baike.baidu.com/view/1930641.htm.
【作者简介】熊 斌(1977— ),男,广西桂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体育教学。
(责编 周 菲)
【关键词】生态体育 生态文明建设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6-0115-02
生态体育是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引下,沿着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两个维度对现代体育进行全面反思和多方面努力而形成的体育理念。生态体育强调体育主体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注重体育与环境的协调、互动、关怀、共生。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人的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和谐、友善、友好、互利。在21世纪的今天,体育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同时,要求自身在与人、环境的发展上和谐共生、相互协调。
一、生态体育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现,生态体育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内涵,国家提倡“全民健身、全民参与运动”,体育在人们的生活中影响越来越大。体育是广泛开展的社会活动,特别是大型综合性赛事的举办和户外运动的快速兴起,使得体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需要我们在体育发展中践行生态文明,并利用好体育关注度、影响力来宣传和推广生态文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再仅仅满足物质追求,在精神和身心上的追求显得越发重要。人们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参与到与人交流、与环境相处中。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如徒步、路跑、攀登、越野、骑行、马术、游泳、潜水、篮球、乒乓球、击剑、武术、跆拳道、滑雪、冰壶等,这些体育活动均受到人们的喜欢和关注。在这些活动的背后,需要大量的空间、设施、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环境资源的压力无形增大,这就要求人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考虑资源的节约利用。生态体育与生态文明的建设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二、体育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一)推动生态体育,促进绿色发展
体育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生态为各种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生态遭到破坏的环境反过来制约体育活动的开展。人们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有时就会破坏和摧毁生态系统的平衡。比如,在一些冰雪运动项目上,为能体验到更强的刺激,在对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过程中,不顾原本的地形地貌,肆意改造,导致相近的山体塌陷、丛林被摧毁,大自然一些原本在那生存的物种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此提倡在推动生态体育的同时还应促进绿色发展。首先,在建设体育设施、场馆过程中,有效而且有计划地利用土地资源,不浪费不“瞎搞”。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城市规划已比较拥挤,因此在践行生态体育、倡导绿色体育先行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城市空间的局限性。有效的办法是利用二层次的城市空间,比如在地下建设田径场、健身活动场地、活动中心等,还有合理利用顶楼空间等。而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等地方,尽量在不破坏原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把荒芜的土地利用起来,发挥最大的可实施性,不占用农田、林地。其次,在推行绿色体育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使用新能源与可再次利用的高科技技术。比如在对游泳池的改造过程中,利用现代能源再利用技术,做到节能减排、水循环的再次利用等,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再比如对室内田径场、足球场、赛马场等设施的建设之前,要经过多次地形、生态环境的考察,尽可能避免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以生态体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体育是一个全球热词,是大众非常关注和关心的事,参与人数众多,涉及各年龄段,参与人群基数大,影响度高。用体育手段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一个可执行度非常高的方式。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体育赛事越来越多。在比赛场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节能环保、可循环利用的设备、可反复使用的体育比赛设施。实际上,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开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国家都在践行“绿色奥运”的精神,都在尽量使用节能环保的产品,努力传递着“绿色环保”的意识。第二,一些体育健儿在全世界积极宣传和倡导践行绿色体育、生态体育,起到很好的引导和带头作用。比如姚明代言保护鲨鱼的广告就引起了很好的反响。第三,在体育场所设置醒目的环保标语,对大众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体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一)培养生态体育与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体育意识包括人们对体育健康知识、体育卫生知识的认知与掌握,对参与生态体育的活动意识、态度与形式。生态文明建设也应树立相关的意识,包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评价以及对生态文明构成的要素、公民应尽的义务、遵守的生态文明条约。体育活动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生态文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可见树立正确的生态体育与生态文明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树立绿色体育消费观
在新时代,提倡的是建设节约型社会。一些富有者乐此不疲地追求体育的高档消费,这无疑是一种奢侈浪费,与生态体育提倡的绿色体育消费观不符。所以在消费观上,人们要转变意识,建立绿色节约的消费观念。
(三)践行低碳健身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理念是一种生活态度,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减少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轻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在选择健身的方式上,建议在室外跑步或者选择快走代替室内跑步机,更不要在室内一边用着跑步机一边开着空调健身。数据统计表明,人均约每年25吨的碳放量,当健身的时候选择室外,不是室内开着空调,能在全国范围内一年省下来33亿度的电。在提倡低碳出行、低碳健身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从小事做起,践行“低碳生活”“低碳健身”,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贡献一分力。
(四)参与生态体育,建设文明生态
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倡导全民健身,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而如何把体育与生态文明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更是一个生态体育、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方向。在选择体育活动参与的形式上,要引导人们积极参与那些不对环境、资源、土地、空间造成破坏的活动。比如,现在在国外特别流行的一种体育活动方式是一边跑步一边捡垃圾。这个健身活动方式是由一名瑞典大叔发起,后来取名叫“Plogging”。与传统的慢跑相比,这种跑步项目在同样的时间里所消耗的热量多30千卡。这种一边跑步一边捡垃圾的方式,不仅能够鍛炼身体,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周围的生活环境,使得生态环境得到优化。
(五)加大对生态体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
宣传生态体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思想和理念,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标语、文明提示语等手段。在学校,还可以组织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生态体育赛事;出生态体育黑板报,宣传相关生态文明知识,让学生体会到体育魅力的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生态体育与生态文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最本质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育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体育观、了解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政策,通过体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宗超.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龚建林.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生态体育[J].体育学刊,2008(7).
[3]张景奇,刘萍,徐建.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评述[J].经济地理,2014(8).
[4]鲍明晓.体育助力“五大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1).
[5]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百度百科.低碳生活[EB/OL].(2010-05-10).http://baike.baidu.com/view/1930641.htm.
【作者简介】熊 斌(1977— ),男,广西桂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体育教学。
(责编 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