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谏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hangdengl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人高呼:“传翰林图画院待诏张择端觐见。”张择端赶紧整理朝服,双手高举《清明上河图》,直奔文德殿。
  宋徽宗听完张择端禀报,命人打开画作请众卿鉴赏。张择端躬身将画作铺在大殿之上,宋徽宗离开龙椅,近前左右观看。宋徽宗面露喜色,评道:“正道(张择端表字)此图功力上乘,笔法娴熟,构图严谨,人物体态生动,布局疏密有致。爱卿用心之处可嘉,朕心甚慰。众卿以为如何?”蔡京在旁言道:“陛下所言极是。正道画功深厚,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对京师繁华,太平盛世描画甚佳。”众人附和。宋徽宗笑道:“若无辽金之扰、西夏之害,我大宋是何等繁华富足,百姓是何等安居乐业。辽金、西夏常居荒蛮之地,无五谷之养,少经史之德,其只知金钱财帛之贱物,岂可与我大宋书画之精深技艺可比。其可悲乎,可贱耶?”众人齐呼陛下英明。
  宋徽宗命取笔墨,两宫人端平画作,挥毫题下“清明上河图”五个瘦金体,并盖上双龙小印。张择端在旁肃立,低声言道:“陛下,臣花费十年心血,今日终于绘成此图。十年中,不免世事变化,还需陛下仔细鉴赏。”宋徽宗又赞许几句,命内府收藏此图,退朝。
  夫人颜氏见丈夫进宫回家,向前欲道贺,却见张择端闷闷不乐,忙问难道圣上不满意?张择端摆手说:“圣上只知画,而不知政,大宋危矣!”他命妻子收拾细软,变卖房产,择日启程离京。
  张择端告别画院同僚,携妻带子,一路东行,数月后,来到曹州地界。颜氏因舟车劳顿,一病不起。张择端不得已,寻一农家客栈住下,伺候颜氏将养身子。这一住,却生活了数年。
  靖康二年四月,传来噩耗,张择端闻听“靖康之变”,顿时晕倒在地。众人连扶带唤,待其醒来,遂放声痛哭。他捶胸顿足,向北跪呼:“陛下,您若知那图徒有其表,早加以治政强军,岂有今日之祸哉?”众人尽皆落泪。
  张择端一连数日茶饭不思,暗暗垂泪。一日,他告别颜氏独自赶赴京师,颜氏阻拦不住,百般叮嘱,噙泪相送。
  张择端站在虹桥之上,汴河无商船来往,码头驮夫不知去向。沿河酒肆、茶坊、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纸马店、刀剪摊、杂货摊,关停歇业,人影寥寥。一会儿,桥下攀上一老者,衣衫褴褛,气喘吁吁。张择端询问城中可有官兵驻守,老者答早已不见踪影。张择端驻足良久,眼前一片惨景,宛如万箭穿心,双眼泛出泪花。他拖着病腿,三步一回头,返回曹州。
  张择端历经数月,终于回到家中,这一路疲饿交加,竟卧床不起,熬病月余。颜氏日夜守候,张择端渐渐恢复。
  一日,张择端买来薄绢,铺展在旧木板搭起的条案上,研墨润笔。他不急动笔,翻出苏洵的《六国论》诵读起来,读罢掩面垂泪。稍停,他开始着手作画,笔力劲道娴熟,全景图早已成竹在胸,所画人物、车马、屋宇、船只、桥梁、树木、各种杂件,如从笔下流出,慢中飞动,快中沉稳。约两年时间,张择端又画出一幅《清明上河图》,此图不同于金人掠去的首稿,图中已不见士兵慵懒之态,文武官员抢道不让,税负过重官商吵闹,以及侵街占道、通行混杂等市井管理乱象,完全是一幅太平盛世、繁华富足的盛景。
  张择端携家眷再度启程,一路南渡,漂泊不定。绍兴二年,他听说宋高宗遷都临安,便辗转来到此地。初到时,张择端精神振奋,四处游玩几日。
  一日,他将朝服穿戴一新,带着《清明上河图》复稿,向皇宫走去。宋高宗很快下旨召见,张择端进殿伏地跪拜,君臣二人相见感慨万千,不免伤心落泪。张择端将献图之事禀报,宋高宗命人打开观看。宋高宗夸赞此图甚得先皇喜爱,又问此图不是早已被金人掠去了吗?张择端解释道,此图乃耗时两年之新作,与原作颇有不同。宋高宗边看边问秦桧:“会之(秦桧表字)爱卿,意下如何?”秦桧略顿道:“依臣之见,此图画法精湛,但已是昨日京师,徒为黄粱一梦尔。今日临安日益繁华,已现中兴之象,实为我大宋之福啊。”宋高宗点头称是。宋高宗又说了一些勉励的话,让张择端好好保存,以传后世临习。张择端告退。
  张择端回到家中,气得浑身发抖,怒骂苟安之辈。颜氏劝慰,仍难抑其怒。一连数日,张择端坐卧不宁,口中怒骂不止。他看着那幅《清明上河图》,拿起又放下,反复数次。最后,他长叹一声,将画作掷于炭火之中。
  选自《浙江小小说》
其他文献
起风了,吹皱了眉头。  他上了“头条”,评论如潮。照片清晰可见,他坐着,老人站着。  可以用一整个下午回忆细节,那天理了发,“潮”的发型,精神得像去见初恋女友。他眉若卧茧,鼻若……他坐着,玩着手机;老人站着,低头看他。  家在山村,身在大城市,他想起母亲佝偻着腰爬上一道道坡,在混着小石子的山土里挖红薯的样子,起风了,母亲的脸被一岁岁的风涂抹成黄黑色,淌下的汗珠犹如黄河一样弯弯曲曲。攒点钱,就要寄回
期刊
曾癞子本名曾重一,因为小时候长过癞子的缘故,大伙都叫他曾癞子。曾癞子从小父母双亡,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十三岁开始就跟着别人在长江上跑船。  这眼看快四十了还没娶上媳妇,曾癞子的心慌得很,一上岸就迫不及待地让同村张大娘给张罗一门亲事。张大娘还真是个说媒的好主,给他领回一个模样俊俏的姑娘来,美中不足的,是个哑巴。消瘦的曾癞子眯着眼,一抹嘴,猛地咽下一口唾沫,打开用一层一层红布包裹着的一沓红绿票子交给张
期刊
“你或许是最后一个人类了。”  “为什么是最后一个?人类是绝对不会灭亡的。”  “能问一下,你的底气从何而来么?”  我没有回答,喝着机器人送上来的果汁。  嗯,还挺好喝的。  “人类灭亡是必然結果,我的资料里显示,我们机械族已经大约有三年没有见过野生的人类了。”  机器人整体呈圆柱形,下方安装了履带,两只机械手臂宛如触手,也和人一样,随心愿舞动。  我叹了口气,他说的是真的。我很久没有看见过同类
期刊
晚清年间,河北小黄庄大户人家之子黄大虎,自幼习武,加之骨骼清奇、悟性颇高,一时进步神速,小小年纪便打遍四里八乡无敌手。其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锐、棍、槊、棒、拐、流星锤十八般兵器样样精熟,可最喜欢的,还是使唤双刀,据说手上双刀一旦使唤开来,方圆几丈之内,万物俱没,只有刀影重重,如披风护体,端的是水泼不进,针插不入。  那年,承老佛爷开恩,武科重启。黄大虎心中一动,毅然进京
期刊
写作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发展变化,作品会按照自身的规律形成超出作者初始构思的走向,甚至与读者的某种常态化期待大相径庭。文学是一面镜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成为作家采撷素材、塑造典型的起因。欧阳明的小小说创作视角,倾向于杂驳的凡人小事,以拨动人性的深层触须为切入点,于现实生活中呈现其多义性。  《佟鸭子》深得笔记小说之妙,佟鸭子既是店名和菜名,又是大家对店主的称呼。佟鸭子用料
期刊
A  那一晚,他和她凑在一起看电视剧。  那是一台老式的电视机,像他们租住的那间破旧的老公房,黑白的,没有有线电视,摁过来,摁过去,就几个台。有时电视机还不听话,都是雪花,跳不出屏幕。  她跑上前,就着电视机的外壳,拍打了几下。哦,还别说,画面就出来了。他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她笑,说,不听话就要  七岁的儿子发来微信: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想你。接着是一个流泪的表情符号。想到小小的人儿已多日
期刊
五朵下了客车,看了下手机,才十点。时间还早,她就不想去他那儿。印刷厂的人看见她,不定又要说他多少闲话。五朵就由着脚朝着热闹的超市去了,看见他爱吃的绿豆饼,买了两包。又到广场坐了一会儿,想着时间不早了,从包里掏摸出手机,果然是晌午了。站在印刷厂门口时,才觉出来轻松和欢喜。  他在印刷厂门房看门。年轻时,他们是一个学校里的民办教师。他带语文,她带数学。那时,她喜欢画画,还专门从县上的书店买过一本素描入
期刊
她出嫁那天,风和日丽,空气里飘满了香甜的气息。没有红嫁衣,没有迎娶的花轿和骏马,甚至没有几个祝福的宾朋。一条漂在河上的婚船,就这样承载了她全部的幸福和梦想。那一年,她23岁,他59岁,“一树梨花压海棠”,招来了多少外界眼光。那又怎么样呢?她嫁的是他的人、他倾世的才华和儒雅的风度,别的无关紧要。  河岸上站满了人,手舞足蹈,呼声震天。他们不是来当看客的,他们是来砸场子的。没办法,多才多艺、隽秀聪敏、
期刊
一  我叫李又白,是一名architect,中文翻译可为建筑师,也可为造梦者。  天,黑了。  做梦吧。  二  公元2048年,春天,北京,下午五点。  街道上散落着稀稀拉拉的人。这些人都戴着双层口罩、防毒面具、墨镜、帽子,全然看不见裸露在外的肌肤。  上班族张伟疲惫地下了地铁,在进入天鹅湖小区的时候测了体温,进入9号单元楼的公共洗浴问。从公共洗浴问出来,他已换了整套衣服,头发微微潮湿。  他进
期刊
杨光说:“哥,你活得快乐吗?”  我怔了一下,看了一眼面前的杨光,无奈地笑了笑。  杨光说:“我不快乐!”  我也不快乐。但我不说,说有啥意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活着。活着,哪有那么多快乐。  杨光说:“我要回家去,回村里去。”  哧溜一下,我正啃着的瓜一下啃秃噜了,柔软的瓜瓤蹭了我一脸,湿湿的,黏黏的。瓜本来就寡淡无味,这下更是毫无滋味了,一点点瓜味都没有了。我把手里的瓜扔到桌子上,问他:“为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