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盐铁论》看盐铁会议的召开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_1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西汉中期的盐铁会议,是在武帝到霍光这一延续性政治体制引起严峻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的背景下召开的。盐铁会议的主要参与对象为贤良文学,丞相车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以及丞相、御史大夫的从属僚属丞相使、御史。会议分两个阶段召开,而经济上的兴利政策、匈奴用兵问题及刑法问题则为会议主要讨论内容。
  【关键词】 盐铁会议;《盐铁论》;汉武帝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032-02
  一、盐铁会议召开的背景
  汉昭帝始元六年召开的盐铁会议,是汉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召开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盐铁论》开篇即言:“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①《汉书》载:“二月,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议罢盐、铁、榷酤。” ②可见盐铁会议召开之初的主要目的是“问民间所疾苦”及对“盐、铁、榷酤”等政策加以讨论。
  对于“民间所疾苦”,若从政治制度传承和延续角度对昭帝时政进行分析可知,昭帝即位之初,政事主要由大司马霍光秉持。理清此政治制度延续性的进程,便可知“民间所疾苦”的由来。《汉书·杜周传》载“见国家承武帝奢侈师旅之后,数为大将军光言:‘年岁比不登,流民未尽还,宜修孝文明政,示以俭约宽和,顺天心,说民意,年岁宜应。’” ③可见霍光秉政期严重的社会民生问题。正如班固在《汉书》中所言,“海内虚耗,户口减半”④,“天下骚动”⑤,“师旅之费,不可胜计。……民力屈,财力竭,因之以凶年,寇盗并起,道路不通” ⑥。这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而推动统治集团召开会议谈论此事。
  而《汉书》所言“盐、铁、榷酤”则为武帝时期经济领域所奉行的盐、铁官营及酒专卖政策。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亦数斥其为奢侈之政。如《本议》篇文学言:“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 ⑦如此之言论在《盐铁论》中多有体现。而杜延年所言“师旅”具体指武帝时期对外大规模兴兵征伐政策,这是武帝时期政治的又一重大开创,贤良、文学斥其曰:“今废道德而任兵革,兴师而伐之……使边境之士饥寒于外,百姓劳苦于内” ⑧,并认为“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弊,此百姓所疾苦,而拘儒之所忧也” ⑨,直言武帝时大规模对外征伐政策是造成百姓疾苦的另一重要原因。
  此外,杜延年所言 “修孝文明政”、示民以“宽和”⑩,则揭示了武帝时期酷吏政治的运用。汉初刑法多以宽厚俭良为特征,已而“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及至武帝则“酷吏击断,奸轨不胜” ?,先后有张汤、赵禹等人任酷吏之职,行苛严之法,逐步形成完备的酷吏司法体系与刑罚典章。贤良、文学便认为法令繁多、严峻是“断狱所以滋众,而民犯禁滋多” ?的原因。可见武帝时期酷吏政治是引起当时社会矛盾激化的又一原因。
  综上,在武帝到霍光这一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的政治势态下,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日益激化,由此引起了统治集团对于“民间所疾苦”这一问题的关注,因而举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召开了此次会议。而引起民生疾苦的具体原因,一则为经济领域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制度及均输、平准等兴利政策;二则为军事方面大兴师旅、数任兵革的外事政策;三则为吏政方面以大兴庭狱和任用酷吏为特征的刑法政策。
  二、盐铁会议的参与对象
  关于盐铁会议的主要参与对象,对《盐铁论》文本进行统计,可知参与发言的人员有“贤良”“文学”“丞相”“大夫”“丞相史”“御史”。
  对于“贤良”与“文学”群体,《昭帝纪》载:“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 ?《董仲舒传》载:“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可见贤良均由有一定官职条件限制的中央或地方官吏从郡国中所选举出来,以备察问国家政事。而文学与贤良性质相似,都是通过察举制从各郡国选举而来的代表民间力量的团体。对于 “丞相”此人,据《杂论》篇“车丞相即周、吕之列,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 ?可知此处丞相指车丞相,即丞相车千秋。据《汉书》记载,车千秋其人“敦厚有智”。?武帝晚年曾拜其与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同为辅佐少主的政治集团人员,车千秋在居丞相位期间“谨厚有重德”且“终不肯有所言” ?,因而为大将军霍光所器重。对于“大夫”此人,《杂论》言:“桑大夫据当世,合时变,推道术,尚权利” ?,可见其具体所指为御史大夫桑弘羊。桑弘羊其人,据《汉书 ·食货志》记载,其在武帝时曾任大司农中丞、治粟都尉、御史大夫等职,亲自订立并推行了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等财政政策,是武帝时兴利政策的主要策划者,他同霍光、金日磾、车千秋一样被武帝确立为辅政集团人员。对于“丞相使”、“御史”这一群体,桓宽言:“若夫丞相、御史两府之士,不能正议以辅宰相,成同类,长同行,阿意苟合,以说其上。” ?桓宽在此称其为“丞相、御史两府之士”,可见这一群体是丞相和御史大夫的从属官僚集团。其在会议上的发言也占诸多篇幅,多为对大夫桑弘羊的支持、辯护之语。
  可见盐铁会议的主要参与对象为:贤良、文学、丞相车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使、御史。其分为两大阵营,一边为代表民间力量的贤良文学,一边为代表政府官僚力量的朝权实际操控者。
  三、盐铁会议的内容
  基于《盐铁论》文本,便可对盐铁会议召开的进程有所把握。《取下》篇末载:
  奏曰:“贤良、文学不明县官事,猥以盐、铁为不便。请且罢郡国榷沽、关内铁官。”
  奏曰:“可。” ?
  《汉书》对此言:
  昭帝即位六年,诏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问以民所疾苦,教化之要。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视以俭节,然后教化可兴。?   秋七月,罢榷酤官。?
  可见,第一次盐铁会议结束后,昭帝准奏而于始元六年七月罢除了榷酤官。然而直至第一次盐铁会议结束,《盐铁论》一书记载的辩论内容并未结束。除1-41篇记述第一次盐铁会议辩论内容外,仍有18篇内容记述双方辩论。笔者认为42篇之后内容并非桓宽之设言,而是大夫众人与贤良文学在会后的余论,可看做双方第二次辩论。只不过这次不是皇帝正式下诏而召开的,而是双方在第一次辩论之后,针对一辩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重要又没来得及详细讨论的问题私下组织进一步的辩论而已。
  而42篇以后之内容中,42-54篇主要讨论匈奴问题和对外用兵之事,55-59篇讨论言刑法之事,第60篇为桓宽所作后序。首先,这一部分所探讨的匈奴、刑法问题在第一次盐铁会议讨论中多有提及,可见这两个问题是与会双方都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其大有可能针对此问题展开进一步具体而深入的论证。其次,这两个问题与第一部分着重讨论的盐、铁、榷酤等经济上的兴利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上兴利政策缘大规模对外用兵所造成的的边费用度不足而起,而经济上兴利政策的实施需以严刑峻法为保障。正如徐复观所言:“因黩武的关系,便逐渐实施战时经济政策。因实施战时经济政策,便不能不使用残酷的刑法,三者互相因缘。” ?杨勇则进一步指出三者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 ?。因此,双方在第一次辩论后对于经济上兴利政策互为因缘、联系密切的匈奴、刑法问题进一步深入论证是完全可信可行的。最后,由第一部分对盐铁会议召开背景的分析可知,此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问民间所疾苦” ?,而兴利政策、用兵之策、酷刑政策作为引起民之疾苦的三个重要原因,自然会成为盐铁会议上双方所重点辩论的内容,故可明确四十二篇以后所言匈奴、用兵及刑法问题也是盐铁会议的重要内容。
  可见,盐铁会议的召开分为两个阶段:会议第一阶段从二月至七月历时五个月之久,主要讨论盐、铁、榷酤等经济财政兴利政策,文本内容上分布于前41篇;会议第二阶段主要讨论匈奴、用兵、刑法等问题,文本内容集中于42-59篇;文本最后一篇后序。而经济上兴利政策、匈奴用兵问题、刑法问题则为盐铁会议上双方所辩论的主要内容。
  四、结语
  综上可知,盐铁会议是在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日益激化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其召开主要分两个阶段。会议过程中,贤良、文学、丞相车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使、御史等人对经济上兴利政策、匈奴用兵问题、刑法问题做了深入辩论,其所论内容成为我们研究当时历史的宝贵材料。
  注释:
  ①王利器:《盐铁论校注》卷1《本议》,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页。
  ②班固:《汉书》卷7《昭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23页。
  ③《汉书》卷60《杜周传》,第2664页。
  ④ 《汉书》卷7《昭帝纪》,第233页。
  ⑤《汉书》卷61《张骞李广利传》,第2700页。
  ⑥《汉书》卷96《西域传》,第3929页。
  ⑦王利器:《盐铁论校注》卷1《本议》,第1页。
  ⑧王利器:《盐铁论校注》卷1《本议》,第2-3页。
  ⑨王利器:《盐铁论校注》卷1《复古》,第80页。
  ⑩《汉书》卷60《杜周传》,第2664页。
  ?《汉书》卷23《刑法志》,第1097页。
  ?《汉书》卷23《刑法志》,第1101页。
  ?王利器:《盐铁论校注》卷10《刑德》,第566页。
  ?《汉书》卷7《昭帝纪》,第223页。
  ?《汉书》卷55《董仲舒传》,第2343页。
  ?王利器:《盐铁论校注》卷10《杂论》,第614页。
  ?《汉书》卷66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2884页。
  ?《汉书》卷66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2886页。
  ?王利器:《盐铁论校注》卷10《杂论》,第614页。
  ?《汉书》卷66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2904页。
  ?王利器:《盐铁论校注》卷7《取下》,第463-464页。
  ?《汉书》卷24《食货志》,第1176页。
  ?《汉书》卷7《昭帝纪》,第224页。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三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75页。
  ?杨勇:《再论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一种政治史与思想史的联合考察》,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第1-16页。
  ?王利器:《盐铁论校注》卷1《本议》,第1页。
  作者简介:
  李冰楠,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文化史。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对张爱玲及《金锁记》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对《金锁记》中的意象描写做出了分析,并从色彩运用角度对《金锁记》中人物内心世界加以注释与解读。以期通过略显粗浅的表述,对张爱玲《金锁记》作品中,人物特点的刻画与情感的展现,做出基于象征内涵的诠释。  【关键词】 张爱玲;金锁记;意象描写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
期刊
【摘要】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晚年时期的作品,讲述了一位老妇人对自身“非理性激情时刻”的回忆。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文本中两位女性角色的行为与选择,分析在当时的社会处境下女性不自觉扮演的角色,浅谈在与“被建构”的女性形象的激烈碰撞中觉醒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 女性主义;“第二性”;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在《人论》中,卡西尔提出了“人是符号的动物”导致了人类历史上对自我的又一次发现。当年达尔文指出“人是动物进化的结果”使人永久的丧失了物种上的优越感,接着马克思提出“人是社会的动物”力图用创造性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而沿着这一思路我们发现,在社会中人不是获得了想象性的发展而是全面异化了,人在社会机器的操纵里变成了非人。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是本能的动物”则是将人的自尊与虚荣彻底拿掉。三个犹太人发
期刊
【摘要】 20世纪,清水凯夫先生提出的“刘孝绰实操编务而萧统挂名”的《文选》编者意见,在《文选》学界引起轩然大波。他用以支持这一新见的五条证据,均受到了学界的质疑与诘难,引发名为“清水旋风”的学术争辩。虽然在争辩过程中,其观点已渐为学界所否定,但这场争辩无疑促进了大陆文选学研究的复兴,有其不可忽视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 清水凯夫;《昭明文选》;编者;萧统;刘孝绰  【中图分类号】I206
期刊
【摘要】 了解世界范围内,特别是美国移民历史和现状有助于更好解读国际关系,处理双边多边关系。第三代非裔作家奇玛曼达·阿迪契的作品《美国佬》从文学角度深刻解读当今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社会种族和移民问题。小说通过文化融合冲突与最终回归的主题,暗含后种族时代语境下地理意义上的回归是移居美国的非洲黑人的一条出路,由此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反思21世纪美国种族问题和目前美国移民政策走向。  【关键词】 《美
期刊
【摘要】 《岳阳楼记》是北宋时期范仲淹的代表作品,该作品在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上,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无论是立意还是语言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都能够让人产生美感。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基于高中生视角,探讨《岳阳楼记》的语言美感,形成作为高中生的思想体会。  【关键词】 岳阳楼记;高中生;修辞;语言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
期刊
【摘要】 “道”是老子哲学中最根本的概念,同时也是最具有争议性的论题。历来学者对其的解读可谓是见仁见智,其研究的角度、立场的差异造成了迥异的解读方式与解读结果。但有一点不容置疑,在何以平治天下、安顿社会、成就自我上终至于殊途同归。故老子“道”观念在各个维度展现出互动性和共通性,各层次间凸显出逻辑的关联性和通贯性。老子哲学体系的发展与嬗演可以说是由宇宙论延展到人性论,再由人性论辐射到政治论,呈现出上
期刊
【摘要】 垮掉的一代是出现在二战之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但是这一流派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被主流文学所认可,且此流派作品中主人公的各种不羁的行为更是为人诟病。本文从悲剧美学的角度入手,试图找寻“垮掉派”的悲剧作品中的积极现实意义。  【关键词】 垮掉的一代;悲剧美学;杰克·凯鲁亚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
期刊
【摘要】 作为后“9·11”时代不可被忽视的文学作品,约翰·厄普代克的《恐怖分子》以少年艾哈迈德的心路历程为主线,展现了被边缘化的宗教力量对于美国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美国看似包容的文化中的诸多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于《恐怖分子》中所折射出来的文明冲突已有一定的研究,不仅探究不同信仰文化间的对立,更是重审美国文化对于其他文化造成的冲击,本文从成长背景宗教信仰以及人性觉醒三个方面分析艾哈迈德演变
期刊
【摘要】 中元节不是纳西族的原生民族节。目前学界对纳西族中元节习俗的研究较少,一是大部分学者对纳西族节日研究都基于民族原始的东巴文化方面,从中原地区传入的节日文化研究反而做得不多或不细;二是很多人认为中元节的固有特点在写作时较难回避“封建迷信”内容,因此干脆绕开不谈。实际上,岁时节日是民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纳西族的中元节习俗可以为研究民族接触史、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等方面提供有效材料。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