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的秋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ch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国的秋来得寂静,悄然无声。
  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果不其然,经受了雨水的洗刷气温骤然下降。我才知道,南国的秋该到了。烟雨朦胧下,笼罩着安静祥和的小镇。边境的小镇,最深处的记忆便是满眼的桂花。杨万里曾有诗:“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忽如一夜秋风起,满树丹桂上枝头。桂花开得竟如此之迅速,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你便收获了满满的秋桂。或许你不知道,南国的秋景生机盎然不若北国那般萧瑟。不信你看,那丛丛桂花下藏着翠绿的枝叶,暗含着隐约的生机与活力,不似北方般暗黄。阵阵扑鼻丹桂芳香,沁入我心。走近抬头一看,那小小的花朵熙熙攘攘,一朵挨着一朵爬满了枝头。你不禁惊讶,它小小的身姿竟能散发出十里的芳香。这场秋雨吹散了枝头的绿意,打落了满枝的金黄;黄灿灿的花朵躺满了一地,极像铺上了一层柔软的薄纱。最喜欢爬上树头,紧抓枝丫摇晃,不一会儿便稀稀疏疏地下起了“桂花雨”。那摇落而下的不是花,是往事随风而去天真烂漫的童年。
  龙潭河畔、宾山脚下的学校,正是我就读的中学。校门口,人群涌动,学生纷纷踏出校门,撑开手中的雨伞,五彩斑斓的像春日盛开的花朵。推开人群我想要一探母校的究竟。宽阔的操场、高耸的教学楼不是我的目标地。那映入眼帘绿意蔓蔓的便是宾山了。宾山的秋意正浓,纷至而下的秋叶,青苔石阶凉意渐发,掉落的树枝尽显萧条。山上的夫子庙此刻香火缭绕,曲径通幽的小路覆满了被雨打湿的落叶,我要拾阶而上,抓住宾山的秋意。落叶在脚下簌簌作响。抬眼一望,参天古树隐罩着红砖绿瓦的凉亭。雨滴打落在我的伞上,也打湿了我的裙摆,我却不甚在意。折下一片树叶,置于掌中,凉凉的秋意在掌心扩散。沾满了水珠的秋叶更添一份娇翠欲滴的模样。我向往金色落叶铺满大道的场景,但我更爱在冷意浓浓的秋天里看那青葱翠绿的秋景。它像一个顽强的战士般击不倒也压不垮,呈现的是满满的生机盎然与活力四射。“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而此刻既没有青竹,也没有禅房。有的是参天的古树,香火萦绕的夫子庙。记得那年与友携伴,手持庙中香,朝孔夫子跪拜。只盼来年考取理想之校,不求青云直上飞黄腾达。
  秋日的雨,不若春日“天街小雨润如酥”那般温和绵长,不似夏天倾盆那般的狂风骤雨,更不及冬季那般寒气直达人心。它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有细致的凉意。淅淅沥沥的细雨飘然而下,犹如尘埃般的烟霭缓缓升起。居民区周围飘来了丝丝缕缕的烟火味。暮色时分,掌灯了,昏黄的灯光将小路照得透亮。暮色沉沉,漆黑的天空一片苍茫;丝丝的冷风吹在身上,竟让人不自觉地打颤。街上的行人渐渐少去,暮色的到来催促着人们早些回到家中。我裹紧衣服,急忙跑回家。
  家中暖黄色的灯光阻隔了企图要钻进房内的冷意,玻璃上蒙着雾气,朦朦胧胧的,看不清屋外的世界,我用手在上面画了个心,尽管歪扭,却也挡不住我对它的喜爱。厨房里父亲早已做好了饭菜,端上桌来,热腾腾地冒着香味,让我禁不住一品其香。所谓“食色性也”,皎白的豆腐,嫩绿的青菜,红彤彤的辣椒,无一不引诱着我去品其色。由此观之,我亦乃爱色之人也!一碗下肚,凉意渐渐而去,而此刻道不尽的是家的温暖。与母亲同椅而坐,共同观看喜爱的连续剧,时不时跟父亲搭上几句话闲谈,欢声笑语中,满满都是家的温暖,真是妙极!
  秋是女诗人李清照笔下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秋是辛弃疾愁绪中的“却道天凉好个秋”,但秋更是“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南国的秋是道不尽的回忆,说不清的记忆时光,是品不尽的双亲关怀。那是伴我成长的边境小镇,我所喜爱的南国的秋景,我梦里寻寻觅觅的温柔之所。凉风吹落叶,微雨寄相思。折一片秋叶,微雨当信使,带着这片秋意寄托我的思念。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那古老的南国小城,带着这份秋山秋水秋意的,是靖邊小镇,是诗般的美卷。
其他文献
临水而居。骆山村不折的是水乡风骨  不变的是青山绿水。荡舟石臼湖  以桨为行,犁开湖面的清波  每年三月的乡戏,接明月秀水  字正腔圆村民的喜庆  与乡邻的和美  湖滩上,百米长的“骆山大龙”劲舞  这承云表之气的江南第一大龙  祈福风调雨顺,佑五谷丰登  走进村里,平坦、整洁、宽敞的水泥路  覆盖了一条条纵横阡陌的尘土路  在一户民舍的院内  一位老父亲弯曲的脊背, 像他家屋内荒废的犁  袅袅炊
期刊
你踏过的小道,新四军量过  你采下的花朵,新四军闻过  你触摸的矮墙,扛过新四军的枪  这是历史的厚度,李巷的厚度  青砖斑驳,池塘漂萍  当年新四军抱过的娃娃  已满头银发  穿过岁月,历历眼前  这是历史的传奇,李巷的村史  我知道,你已泪光闪闪  因为你看到了红色的基因  已成長一座丰碑  战火燃烧,国破家亡  生灵涂炭,人民绝望  狼烟下,铁马惊梦  风展红旗万里长  新四军东进来苏南  
期刊
重返十四岁,骑着父亲的永久自行车  穿过静静的风  一张旧照片在笔记本里  占据所有文字的中心  钢笔是刚刚授予的闪亮勋章  星光一样,靠近少年的瘦削胸膛  初夏,朝阳还是那么依依,两个人的  合影里,初涉尘世的云老师就是云朵  霞光映照少年的脸庞,第一次  和白云肩并肩,侧过身子  不羁少年第一次将衣服上的补丁遮挡  青春的风,再一次將记忆的补丁撩起
期刊
钟情秋风  是为稻子即将成熟  当年  半饥半饱的我  曾与一群麻雀相约  共同关注  家乡梯田的颜色  至今  我依然耳熟着  父亲开镰时  照例,那一声粗獷的高吼
期刊
转瞬间,整个身子我都迈进八月  七月的路上还停留着我的汗渍  八月,你是两季星辰中的使者  传遞着祥和与水晶的透彻  八月,在稻田里用季节的深绿  开始寻找我的黑夜、白天  八月的天空啊,白云开了窗  用一张湛蓝的画布,让云儿、雀儿  泼洒着逸动的画颜  愿年年八月我如此深情地  在稻田和村庄的背景下  展开梦幻的画笔,去匹配  越走越近的饱满和金黄石榴红了  五月的石榴花  挂在枝头,历经风雨 
期刊
牛生活在一座荒山北面的山脚下,那里有一个石洞,洞里干爽清洁,有大堆的干草,冬暖夏凉,住着比一般的牛舍还要舒适,关键是,那里由于有崎岖的荒山阻隔而远离闹市和人群,十分清静。牛每天小心翼翼地翻过悬崖峭壁,到山的南面的草地去吃草。不知是因为土质的原因还是别的原因,这里的草长得并不十分茂盛,但好在是新鲜的,无污染的,也足够填饱牛的肚皮。除了吃草,牛还可以恣意奔跑、跳跃、打滚。草地前方,有一条清澈的河流缓缓
期刊
我们没有在春天里发疯,倒是在夏秋之交——开学的第二周——发疯了,毛楞、团结和我尤其疯得厉害,恨不得上天入地,大闹天空。我们的龌龊表现因一个人的到来变本加厉,令人不齿,可我们这些疯子已被那人勾走了魂,乐在其中。  那天放学后,我们仨聚在操场一角的老柳树下,讨论一个严肃的问题。毛楞抠了抠鼻孔,打开了话匣子:“张敬娥的黑裤子绝对不是布做的,知道是啥做的?”  “那还用说,是塑料袋子做的。”团结拍了拍自己
期刊
1984年底,在县农业银行工作的父亲终于分得一个套房,地点是我从未听说过的财贸新村。记得我第一次步行到这里,是穿过了一片油菜花地到达的,那时的财贸新村尚在庄稼地里,虽号称是县城第一居民小区,其实也就四五幢楼。它拥有一个在其他小区独一无二的明镜般的方塘,塘的东边有一个叫做“老干部活动室”的场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这个活动室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公园。它的所有建筑都是青瓦飞檐,房子共有三进,每一进用厢
期刊
蜿蜒曲折的山路,某拐弯处,目光向前拉伸,突现奇景。  奔腾的雾,从几座连绵起伏的山间冒出,覆盖着山,遮掩着视线。碧绿水旁的两侧大山,威武耸立,那一条碧绿似丝巾般柔软围绕着巍然屹立的大山流动,守护这真正的山神。  神话故事里,有关红水河的传说:河里蛰伏着食人的野怪,野怪有已绝迹的恐龙般庞大,锋利尖牙,红色的皮肤粗糙不平,尽是疙瘩,爬满蠕虫。还有章鱼般的吸盘,百姓贮存的粮食总是被那可恶的吸盘掠走,搅起
期刊
1  “那边的镜子撞死了一只鸭子  临死前掏出一链疲倦至极的怀表”  血已干涸扭曲成一摊枯玫瑰  怀表被拿到街角典当  换了一口过期的荞麦吐司  面包店的胖女人又在打瞌睡  臃肿的身体撑满不相稱的藤椅  流感爆发期总是呼不出完整的气流  像是一架得了重感冒的绿皮火车  沉重地从每个角落碾过 2  “别讲什么大道理  我的手里只拿得下猎枪和半朵玫瑰  吃饱了便拿着花去打猎”  这是一场灾难性的赌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