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语文课堂的整合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jiawo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因课制宜,以音乐入境,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以音乐激情,帮助学生消除疲劳;以音乐结尾,帮助学生放飞想象,深化主题……这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探索新教学理念的今天,不失为一种效果甚佳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音乐语文课堂整合
  喜、怒、哀、乐是人们的情感体验,而音乐能使这种体验更加情境化、具体化、实在化。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学生喜好音乐这一特性,语文教学在解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恰如其分的一段伴奏、一首歌曲,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各种感官和大脑积极活动、清除学生的疲劳,而且可以帮助老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挖掘文章主旨、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音乐导入创设情境、烘托气氛
  导课方法就是开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采用一段音乐,或充满激情的、或严肃低沉的,不仅能起到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且能将师生情感、文章内容与音乐融为一体,产生强烈的共鸣。如在教学巴金的作品《鸟的天堂》时,一曲腾格尔的歌曲《天堂》首先将学生带到了那优美的境界。再加上老师精彩的导语,一种热切向往之情在每个学生的心中骤然而生,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投入到鸟的天堂中去,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还比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由于文章所反映的主题是“赞美为了保全种族生存,斑羚以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献身精神”,本人为创设一种凄美的氛围,导课时播放了主题与之相同的歌曲——韩红的《天亮了》,并辅歌曲以导语:动物同样有亲情,同样有献身精神——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理性思考的境界。
  二、在教学重点难点或领悟主题时,引进音乐以乐解疑、以乐激情
  当学生对课文重点难点难以理解时,恰到好处地引进一段音乐,便可使学生僵化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可使学生低迷的心绪亢奋起来,起到以乐促思、以思求解的效果。如散文家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所表现的主题是亲情,而深层所表现的主题是:人到中年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下一代,具有承前启后的双重责任。但在赡养老人与抚养下一代之间,作者选择先赡养老人。为了突出本文反映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爱幼”这一主题,本人恰当地播放了曾经感动全中国老百姓的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听后茅塞顿开,感慨至深,对主题的理解不言自明。再如当代作家李森祥的小说《台阶》,既反映了中国农村生产力落后的现状,也有中国式父亲为了子女有个高起点,劳苦一生而无怨无悔的辛酸主题。本人在挖掘此文主题时,没用大量的言词说服学生,也没有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而是以一首表现儿子对父亲的敬爱及赞美其辛劳一生的歌曲《父亲》感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共鸣,感悟父爱、理解主题。从学生听后感激涕零的谈话中不难看出,此“招”胜于任何言词的说教。因此在学习课文难点重点或挖掘主题时,采用音乐激情帮助学生摆脱“困境”、进入情境,的确称得上是一种妙法。
  三、以音乐结束深化主题,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以往的课堂教学,一篇文章学完了,整个过程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总感觉只是干巴巴的语言。而如果结尾结合文章内容配一曲音乐的话,既可消除师生的疲劳心理又可以深化文章主旨,同时学生的审美感也能得到熏陶并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本人在教学《水浒传》片段《景阳冈》一文时,在引导学生概括了故事情节、分析了人物形象之后,结尾要深化主题。若是按以往的教学方法解决,就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归纳概括。但这太讲求模式,死板乏味,学生对此种结尾方式早生倦意。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本人在课堂结尾时播放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而且师生互动、边看边唱,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使学生在视觉、听觉都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心灵受到熏陶,故而一种热切学习英雄人物精神品质的愿望油然而生,真可谓“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呢?
  音乐在语文课堂中的效果还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三种表现形式。有的课文开始与结尾可同时采用音乐,不仅使整堂课气氛活跃、高潮迭起,而且能使课堂结构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这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当然,这还有待于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们相互切磋、相互商榷、相互探索、共同提高。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探索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是大势所趋。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改革,是符合新课程实施的一种收效甚佳的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学面临着一个“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传统教学理念存在很多冲突,解决方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一种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对此,笔者结合本学科特点,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了各种建议。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而提出的、
期刊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教育创新的平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意识、聚集智慧的舞台。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思想品德课的有效课堂教学?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自主互动的课堂?笔者认为,运用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有效教学。  一、赏识激励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有的人可能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可能在另一方面暂时处于劣势;有的人由于周围环境呈现了某些优秀品格,而有些潜在的能力和品质暂时还没有显露
期刊
人教版三年级下安排了《小数的认识》这一节,从读教参和对教材的理解中,我感知到这部分小数的认识是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这一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这只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切勿挖得过深。我遵循自身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尊重学生学习的自我体验,设计了以下小数大小比较的片断。  [片断]  借助学生学习平均数时测量的跳远成绩这一身边的教学资源,将复习与新课导入合二
期刊
新编教材英语教学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使用交际教学法,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在大量的交际活动中学习英语,听说在先,读写跟上。运用这种教学法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一改以往学生愿读不愿讲、能写不能说的状况。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虽然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但其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并不尽人意。学生总是背诵学过的现成句子,自由表达思维困难,不能令人满意地完成交际活动。我认为,造成这种现
期刊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也就是说,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感情的熏陶、情操的陶冶。  一、创设情感氛围,寻找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的情操。  对于中学生来说,
期刊
一、明确评课目的和意义  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了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它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校本研究中一项非常有效的工作,也是促进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对照自己,提高认识,自觉地去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
期刊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怎样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不妨作如下赏析:  一、让爱心充满课堂  1、让“爱心”充
期刊
情感教学法是根治传统教学法弊端的良方,它要求教师以一片真诚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地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与教师在教学教改中成为一个整体,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良好的氛围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  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的情感氛围,设身处地与学生心理换位,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疑。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要尽量让学生动手、动脑、动情、动态,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兴趣入门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他就会入迷地追求。”要提出有兴趣的问题,鼓励学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图工具越来越精细、多样,但至今我们仍强调尺规作图。为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对初中几何尺规作图的初步认识。   一、课标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尺规作图的要求是:  1、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