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理念,已深植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本文从让问题成为科学探究的起点、选择有结构的材料是探究活动的支撑点、动手之前先动脑是探究活动的关键点、教师给予有效的指导是科学探究的有力保证四个方面阐述了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探究; 有效性; 问题; 有结构的材料; 动脑;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60-001
  
  一、让问题成为科学探究的起点
  探究源于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始阶段。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敢提问、愿提问、会提问。如在教学《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老师设计了一个“比眼力”的游戏,第一关,下面的线段哪根长;第二关,下面的线段都是水平的吗?到第三关,大屏幕却没有了题目,在学生迷茫之际,教师说道:“其实第三关的题目就在你们的桌面上,你知道是什么问题吗?”学生看着桌面放的一个大瓶和一个小瓶水,自己就把问题很容易地提出来了:“哪瓶水多?”在《摆的研究》一课中,先引导学生自己组装一个摆,并记录下自己的摆在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然后将各小组的摆动次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为什么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不同?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从而很自然地把學生的思维引导到要探究的问题上来了。
  二、选择有结构的材料是有效探究活动的支撑点
  在进行探究活动前,教师要为学生的实验探究提供典型的、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通过有结构的材料,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研究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用学生熟悉的乒乓球,并把它按瘪,而且其中一个还是破的,这就使材料变得有结构了。如教学《电磁铁》一课,教师开始为每组提供的铁钉大小不同,在每组学生制作好电磁铁后,全班比赛用电磁铁去吸回形针,发现各自所吸数量不一样,激发矛盾。再如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教师就为学生提供了形状、大小不同的瓶子以及一些形状、大小一样的器材,让学生在探究过程发现测量水量的方法。有了有结构的材料,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三、动手之前先动脑是有效探究活动的关键点
  纵观我们的科学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是乐于动手的,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然而却不善于动脑,实验中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皮亚杰曾指出:“儿童在做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远不如他们在思考做法时学到的多。”“探究式”教学不仅仅是动手,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深刻理解“探究”的意义,认为只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就是探究,却脱离于学生的动脑,实验前的动脑是让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的重要一环。在动手操作前的准备不光是待会儿要用到的各种材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动手前经过一番自己的思考。如理清在实验时一共要用到的材料;我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哪个步骤是比较关键的。甚至能够想到怎样确保动手实验顺利达成的有效措施。如在教学《抵抗弯曲》时,教学生对“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分别作出了不同的假设。有的认为横梁越宽,抵抗弯曲能力强;有的认为横梁越厚,抵抗弯曲能力越强……对于学生的所思所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究竟谁的猜想对呢,这时学生不得不思考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设计实验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哪些条件需要改变,哪些条件必须保持不变?在动手实验前,学生感到了这些思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渗透了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从而保证了后续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功”,在科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关注动手前的动脑,让学生“想好了再做”,是让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
  四、给予必要的指导是有效探究的保障点
  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传授真理,好的教师叫学生发现真理。”这也就是说,教师要有“点金之术”。探究学习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努力地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的伙伴。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如在教学《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教师充分考虑到控制变量实验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因此,当学生探究搅拌加快溶解的实验时,教师先出示两个杯子,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两个杯子,使学生明白只有当一个杯子搅拌,另一个杯子不搅拌时才能比较出谁溶解得更快些,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还应注意哪些,学生经过讨论,明白了对比实验的关键所在。因此,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帮助,出示设计“实验提示卡”或几个提示性的问题或活动,帮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去开展探究活动,将有效地推动探究活动的开展。否则,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学目标就得不到落实,学生的探究过程也仅仅是走过场而已。而教师有效地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改变一些课堂上学生探究方向不明确的现象,使探究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为此我们还需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多反思,让科学探究活动更加有效,使我们的科学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科学课(2008年9、10、12期),湖北人民出版社
  [3](美)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
其他文献
哈尔滨市某医院曾接诊这样一位病人:一名57岁的男子,在吃饭咀嚼食物时,左侧外耳道流出水样液体。病人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也没有其他导致此病发生的原因。病人如果停止咀嚼
沙眼是一种流行比较广泛的慢性传染性眼病,是由一种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的沙眼衣原体感染而发生的。常言道:“十人九沙”。的确在门诊中就可以看出沙眼流行很广泛且发病率高;但
摘 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03-001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其教学评价与其他学课的差异性较大,在教学中
摘 要:课堂教学效果低于课改预期目标是当前小学数学教改遇到的突出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需要教师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制造悬念、使用学具等方面要运用相关的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数学教学; 高效; 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92-001课堂观察和调研分析发现,当前某些小学数学教学仍然高耗低效,缺失高效性。如
早晨公园、大街上,有不少中老年在那儿或跑步或做操进行身体锻炼;晚上,则由妇女们唱主角,锻炼的形式改为秧歌。有时看得心痒难挠,也想加入进去锻炼锻炼。 可是偶然间笔者发现
摘 要:对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激活进行了实践的思考。通过反思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实践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作了探索。关键词:创新; 创新思维; 激活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96-001钱学森说:“为什么中国教育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怎么创新,则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农村幼儿园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的软件和硬件上存在不少问题,十分不利于农村幼儿的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关键词: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对策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086-001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与其他省市一样,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很
摘 要:目前受社会大气候和各方面因素影响,学生学风不浓,自觉性欠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教育、心理学理论,以培养学生“三学”“四心”为切入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步形成浓厚学风,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所谓“三学”,即能学、爱学、会学。所谓“四心”,即学习上的虚心、耐心、恒心和决心。到底如何综合解决“三学”“四心”,让学习变得更有趣,进而不断取得学习
摘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拓展课活动,寓教于乐,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健康人格,强化体能训练,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有效的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职校学生; 顶岗; 实习条件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11-001  把中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