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推广,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心日渐由“知识的习得”转向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新一轮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这一问题浅谈一二,以期与各位教学同仁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语文核心素养应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多元性质,其实质内涵应丰富完整而又标准明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除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内容之外,还应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将核心素养各要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纳入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建构中发展,在运用中提升,从而促使语文教学更具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功能。
一、强化读写训练,发展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阅读与写作向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可见,脱离了阅读的写作便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找准读写结合点,并善于巧妙架设“读”与“写”二者之间的桥梁,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并最终实现由读到写的能力迁移。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向学生讲解了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待学生对全文进行了整体与局部感知后,我对学生说道:“学习完这篇课文,少年闰土的形象如在眼前。接下来,请你也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来刻画自己身边的同学。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出现名字,写完后读给大家听,让大家猜猜你写的是谁。”如此,通过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整合,既使学生习得了一定的寫作手法与技巧,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包罗万象,其中多以感性内容为主,仅凭教师一味地口头讲授难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理解。鉴于此,针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教师不妨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将文本中冷冰冰的文字转化得更具形象化、具体化和生动化,以使学生得以在直观情境的熏陶和感染中获得美的体验与感受,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在教学《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我先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了旅游风光纪录片《中国黄山》,以使学生对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在向学生讲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我再次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依次展现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对比实物图片与文本中的具体描写。如此,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再现文本中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具体情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黄山奇石中“奇”之所在,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三、深度剖析文本,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实践者,而教师则应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学生的引导者。基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于学生,并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剖析。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而且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在情感的理解与体会。
在教学《梅花魂》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结合文本内容设置了如下问题,以供学生思考探究:1.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哪几件事?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2.在作者大约四五岁光景的时候,她能明白这些诗词的含义吗?外祖父为什么一遍又一遍地教她读唐诗宋词?3.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4.读全文,找到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思考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是什么?5.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剖析,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感悟了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四、开展读书活动,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与精神世界
现如今,我国仍旧处于一个教育相对应试化的阶段,学生所学知识大部分都是用来服务于考试,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一定量文化底蕴的积累。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妨在教学之余根据学生的阅读与学习需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以便在加强学生相互之间情感交流的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与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与提升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我会定期为学生举办不同类型的读书活动,其中主要包括推荐类、表演类、展示类、朗诵类等几大类型。以“推荐类”读书活动为例,指的是学生可就自己近期读过的好书进行“好书推荐”或发表“读后感悟”,与全班同学一同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而“表演类”读书活动则指的是学生之间可就共同读过的文章或书籍进行创意改编,并结合自己的独特理解,用舞台剧的形式将其大致情节和思想内涵展现出来。如此,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不仅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了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要,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与精神世界,这便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课堂长期以来低效的现状,就必须要及时挣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并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媒介,将核心素养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地渗透其中,以构建出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吕立尊.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7(05):18-19.
[2]李泽民,丁芳.指向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初探[J].教育视界,2016(22):60-62.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语文核心素养应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多元性质,其实质内涵应丰富完整而又标准明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除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内容之外,还应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将核心素养各要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纳入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建构中发展,在运用中提升,从而促使语文教学更具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功能。
一、强化读写训练,发展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阅读与写作向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可见,脱离了阅读的写作便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找准读写结合点,并善于巧妙架设“读”与“写”二者之间的桥梁,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并最终实现由读到写的能力迁移。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向学生讲解了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待学生对全文进行了整体与局部感知后,我对学生说道:“学习完这篇课文,少年闰土的形象如在眼前。接下来,请你也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来刻画自己身边的同学。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出现名字,写完后读给大家听,让大家猜猜你写的是谁。”如此,通过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整合,既使学生习得了一定的寫作手法与技巧,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包罗万象,其中多以感性内容为主,仅凭教师一味地口头讲授难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理解。鉴于此,针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教师不妨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将文本中冷冰冰的文字转化得更具形象化、具体化和生动化,以使学生得以在直观情境的熏陶和感染中获得美的体验与感受,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在教学《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我先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了旅游风光纪录片《中国黄山》,以使学生对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在向学生讲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我再次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依次展现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对比实物图片与文本中的具体描写。如此,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再现文本中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具体情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黄山奇石中“奇”之所在,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三、深度剖析文本,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实践者,而教师则应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学生的引导者。基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于学生,并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剖析。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而且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在情感的理解与体会。
在教学《梅花魂》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结合文本内容设置了如下问题,以供学生思考探究:1.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哪几件事?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2.在作者大约四五岁光景的时候,她能明白这些诗词的含义吗?外祖父为什么一遍又一遍地教她读唐诗宋词?3.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4.读全文,找到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思考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是什么?5.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剖析,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感悟了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四、开展读书活动,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与精神世界
现如今,我国仍旧处于一个教育相对应试化的阶段,学生所学知识大部分都是用来服务于考试,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一定量文化底蕴的积累。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妨在教学之余根据学生的阅读与学习需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以便在加强学生相互之间情感交流的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与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与提升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我会定期为学生举办不同类型的读书活动,其中主要包括推荐类、表演类、展示类、朗诵类等几大类型。以“推荐类”读书活动为例,指的是学生可就自己近期读过的好书进行“好书推荐”或发表“读后感悟”,与全班同学一同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而“表演类”读书活动则指的是学生之间可就共同读过的文章或书籍进行创意改编,并结合自己的独特理解,用舞台剧的形式将其大致情节和思想内涵展现出来。如此,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不仅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了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要,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与精神世界,这便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课堂长期以来低效的现状,就必须要及时挣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并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媒介,将核心素养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地渗透其中,以构建出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吕立尊.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7(05):18-19.
[2]李泽民,丁芳.指向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初探[J].教育视界,2016(2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