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育教学改革也不断与时俱进,在慢慢以“如何培养综合的人、如何培养健全的人、如何培养发展的人”为导向,换而言之就是“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和发展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然而关注、尊重、发展每一学生,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环节中进行分层。在目前的教育教学情形下对分层教学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分层教学内涵
1.分层教学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的理论渊源起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本研究认为分层教学可以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比较受关注的话题——“学生核心素养”中找到理论依据。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归根结底就是要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做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闪光点,树立平等、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识,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本研究认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指导理论是学生核心素养。
2.分层教学的定义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为尊重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想,提出的将教学对象、教学相关影响因素分为不同的层次。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层次给予不同的教学辅导,组织不同的教学评价,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设计
1.高中信息技术课分析
我校特点之一是小班化教学,每一个班都是40人左右,这样的教学规模为分层教学提供了物理条件。教学规模越小,学生群体越小颗粒化,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了解越详细,对进行分层教学越有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的特点即操作性强,加上学校班级规模条件,为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条件,具有可行性。
2.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设计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和本学科特点,本研究提出一方面从横向上将知识点分类、细化,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设计不同的分层教学方案;另一方面从纵向上出发,以教学流程(时序性)角度设计分层教学。提出螺旋形上升的、动态分层教学的理念。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系统中的主要对象——学生也是一个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个体,因此分层教学也应该隨着教学的递进而不断变化,不断改进。
(1)学生分析
由于对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涉及到信息技术课,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而由于存
在生源地区差异、学生个体能力差异,需要对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摸底。根据数据把本班学生分成不同的A类、B类、C类三个层次,A类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C类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剩下的归为B类,属于中游学生。
(2)高中信息技术内容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和“能力型”三种类型。知识型的知识是需要学生通过看资料了解和记住的,没办法进行实验,是前人知识经验的总结;技能型知识是在掌握知识型的基础上,能够具体来操作和实验的知识,即一些操作的步骤和知识;技能型的知识是在掌握知识型和技能型的基础上,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及任务单的分层设计
本研究的第二层分层设计:知识模块分类的分层设计。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性质决定了,其课堂是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本校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两节连上,因此一般第一节理论讲解和操作演示,第二节课学生根据任务清单进行操作,完成任务。因此任务清单的分层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知识分类图,对每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和任务单的精心设计,教学设计与任务清单相互包含相互支撑。
由于学生基础水平和个性的差异,一份相同的任务单没办法满足所有学生,因此在前面的学生分析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将任务清单设计成“阶梯状任务清单”。C类学生能完成比较底层的任务就可以,而A类学生需要完成能力型的任务,B类学生介于A和B之间,可以往A靠拢。
(4)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分析的数据表明,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所占比例比较小,即“两头小中间大”。在分小组时就考虑学生层次分布均匀,学生操练或完成任务过程中,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这样既能锻炼基础好的学生,又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多次被辅导,也分担了教师一一指导的任务量,能留出足够的时间对“两头”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这种方式也是是小组内的分层教学。
(5)教学及评价分层
检验教学成果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教学评价,分层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评价方法有所不同。评价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的知识类型进行。根据前面的学生分层和目标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考核,因此除了学校统一组织的期末考、会考以外,教师还得根据自己的教学进行自主考核评价。本研究中的评价方式是以完成作品的形式和小测验的形式,终结性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三、总结与反思
本次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螺旋上升的、动态的分层教学理念。从时序和知识模块分类两个角度,分别来进行分层设计并初步实践,实践结果表明高中信息技术运用这样的分层教学方法后,“学生早早操作完成等着没事做”和“演示一个步骤只会操作一个步骤”的现象几乎没有了,能基本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学生基本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本研究存的不足之处:一是由于研究还处于初探阶段,很多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验证和不断的改进,阶梯状任务单也需要不断优化。二是这样的分层教学,教师的工作量比传统教学的工作量要大很多,在后期的研究中需将继续完善存在的不足。
一、分层教学内涵
1.分层教学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的理论渊源起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本研究认为分层教学可以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比较受关注的话题——“学生核心素养”中找到理论依据。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归根结底就是要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做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闪光点,树立平等、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识,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本研究认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指导理论是学生核心素养。
2.分层教学的定义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为尊重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想,提出的将教学对象、教学相关影响因素分为不同的层次。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层次给予不同的教学辅导,组织不同的教学评价,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设计
1.高中信息技术课分析
我校特点之一是小班化教学,每一个班都是40人左右,这样的教学规模为分层教学提供了物理条件。教学规模越小,学生群体越小颗粒化,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了解越详细,对进行分层教学越有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的特点即操作性强,加上学校班级规模条件,为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条件,具有可行性。
2.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设计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和本学科特点,本研究提出一方面从横向上将知识点分类、细化,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设计不同的分层教学方案;另一方面从纵向上出发,以教学流程(时序性)角度设计分层教学。提出螺旋形上升的、动态分层教学的理念。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系统中的主要对象——学生也是一个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个体,因此分层教学也应该隨着教学的递进而不断变化,不断改进。
(1)学生分析
由于对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涉及到信息技术课,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而由于存
在生源地区差异、学生个体能力差异,需要对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摸底。根据数据把本班学生分成不同的A类、B类、C类三个层次,A类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C类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剩下的归为B类,属于中游学生。
(2)高中信息技术内容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和“能力型”三种类型。知识型的知识是需要学生通过看资料了解和记住的,没办法进行实验,是前人知识经验的总结;技能型知识是在掌握知识型的基础上,能够具体来操作和实验的知识,即一些操作的步骤和知识;技能型的知识是在掌握知识型和技能型的基础上,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及任务单的分层设计
本研究的第二层分层设计:知识模块分类的分层设计。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性质决定了,其课堂是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本校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两节连上,因此一般第一节理论讲解和操作演示,第二节课学生根据任务清单进行操作,完成任务。因此任务清单的分层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知识分类图,对每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和任务单的精心设计,教学设计与任务清单相互包含相互支撑。
由于学生基础水平和个性的差异,一份相同的任务单没办法满足所有学生,因此在前面的学生分析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将任务清单设计成“阶梯状任务清单”。C类学生能完成比较底层的任务就可以,而A类学生需要完成能力型的任务,B类学生介于A和B之间,可以往A靠拢。
(4)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分析的数据表明,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所占比例比较小,即“两头小中间大”。在分小组时就考虑学生层次分布均匀,学生操练或完成任务过程中,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这样既能锻炼基础好的学生,又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多次被辅导,也分担了教师一一指导的任务量,能留出足够的时间对“两头”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这种方式也是是小组内的分层教学。
(5)教学及评价分层
检验教学成果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教学评价,分层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评价方法有所不同。评价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的知识类型进行。根据前面的学生分层和目标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考核,因此除了学校统一组织的期末考、会考以外,教师还得根据自己的教学进行自主考核评价。本研究中的评价方式是以完成作品的形式和小测验的形式,终结性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三、总结与反思
本次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螺旋上升的、动态的分层教学理念。从时序和知识模块分类两个角度,分别来进行分层设计并初步实践,实践结果表明高中信息技术运用这样的分层教学方法后,“学生早早操作完成等着没事做”和“演示一个步骤只会操作一个步骤”的现象几乎没有了,能基本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学生基本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本研究存的不足之处:一是由于研究还处于初探阶段,很多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验证和不断的改进,阶梯状任务单也需要不断优化。二是这样的分层教学,教师的工作量比传统教学的工作量要大很多,在后期的研究中需将继续完善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