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本文针对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新课程理念;策略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不断深化,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再采取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多的关注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地理知识相对比较复杂抽象,许多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比较吃力,因此更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学过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展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新颖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高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比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时,教师可以把古诗文与地理知识相结合,比如在上课前先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南唐后主李煜曾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汉乐府《长歌行》中写:‘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北宋诗人苏轼曾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除此之外,我们还听过‘滚滚长河东逝水’、‘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等歌曲,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诗句、歌词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通过思考,学生很容易就发现这些语句都描绘了河水东流这一事实,这时教师就可以接着问学生:为什么河水是向东流的呢?这样学生的探究兴趣就被激发了起来,再进行我国地形地势内容的讲解就更加顺利了。
除了引入歌曲、古诗文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多媒体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地理现象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因此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们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我们国家南北方不同的空间环境的图片或者视频播放给学生。班级里的学生大多是当地人,大多数学生也没有去我国不同城市旅游、生活的经历,出于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祖国南北不同地域的气候环境都比较陌生,因此學习起来会比较困难。而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到我国北方那一望无际的雪,那栩栩如生的冰雕,看到南方那绵绵不断的雨,那丰富美味的热带水果,学生可以更加形象的了解到南北方不同气候环境下植物生长的情况,等等。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我们南北方不同的饮食文化,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南方人喜欢吃或者说经常吃米饭,而北方人经常吃面条呢?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探究的形式想一想,这样由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性的展开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理念中最为基本的内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尊重并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并改变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
比如开展“今天我来当老师”的活动,让学生在课下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完成自学,之后在课上老师将讲台和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当一当老师讲一讲课,最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讲课进行补充和总结。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内容时,学生在讲台上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首庞龙演唱的《家在东北》,班级气氛立马就活跃了起来,之后该学生围绕课本一边播放东北三省的图片一边讲解了东北三省地势地形、农业发展、矿产资源等知识,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在讲完之后,教师进行补充,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强调,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成功进行综合评价,一堂课就这样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氛围中结束了。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间存在的客观的个体差异,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采取多赞赏少批评的原则,鼓励所有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所有学科都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于生活,在地理课堂上将地理学科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地理知识,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观、生产生活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时,教师就可以联系“5·12”汶川大地震,由此学生就会对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有更直接的理解。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汶川县城受灾最为严重?同学们回答离震源比较近、房屋抗震质量不好、人们自救能力低等等,这些回答都是正确的,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汶川县城整个县城都建在地震破碎带上,选址不当导致首当其冲,而选址不当的原因在于不了解地理知识,没有遵循自然规律。通过举汶川县城这个例子,学生就会意识到我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并非是完全被动的,我们可以通过对自然规律、自然灾害的了解增强防灾减灾意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办法。再比如我们在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新闻、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对我们当地工厂三废、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情况作一个调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虽然我们当地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是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问题,再学习自然资源相关内容时,学生的心里就会有更加浓厚的保护资源环境的意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意识也会得到增强。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初中地理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增强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子云.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地图技能的方法[J].现代职业教育.2016(26)
[2]杨洪举.解构新课程初中地理的课堂设计活动[J].科学中国人.2015(36)
[3]李红.关于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4(12)
[4]李幸福.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图技能培养方法的研究[J].新课程(下).2014(06)
[5]王延军.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地理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2(05)
作者简介
金儒勇,1968.8月,男,布依族,贵州长顺,大专,中学地理高级教师,研究初中地理教学方略,长顺县摆所中心校
(作者单位:长顺县摆所中心校)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新课程理念;策略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不断深化,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再采取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多的关注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地理知识相对比较复杂抽象,许多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比较吃力,因此更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学过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展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新颖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高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比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时,教师可以把古诗文与地理知识相结合,比如在上课前先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南唐后主李煜曾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汉乐府《长歌行》中写:‘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北宋诗人苏轼曾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除此之外,我们还听过‘滚滚长河东逝水’、‘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等歌曲,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诗句、歌词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通过思考,学生很容易就发现这些语句都描绘了河水东流这一事实,这时教师就可以接着问学生:为什么河水是向东流的呢?这样学生的探究兴趣就被激发了起来,再进行我国地形地势内容的讲解就更加顺利了。
除了引入歌曲、古诗文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多媒体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地理现象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因此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们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我们国家南北方不同的空间环境的图片或者视频播放给学生。班级里的学生大多是当地人,大多数学生也没有去我国不同城市旅游、生活的经历,出于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祖国南北不同地域的气候环境都比较陌生,因此學习起来会比较困难。而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到我国北方那一望无际的雪,那栩栩如生的冰雕,看到南方那绵绵不断的雨,那丰富美味的热带水果,学生可以更加形象的了解到南北方不同气候环境下植物生长的情况,等等。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我们南北方不同的饮食文化,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南方人喜欢吃或者说经常吃米饭,而北方人经常吃面条呢?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探究的形式想一想,这样由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性的展开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理念中最为基本的内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尊重并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并改变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
比如开展“今天我来当老师”的活动,让学生在课下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完成自学,之后在课上老师将讲台和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当一当老师讲一讲课,最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讲课进行补充和总结。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内容时,学生在讲台上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首庞龙演唱的《家在东北》,班级气氛立马就活跃了起来,之后该学生围绕课本一边播放东北三省的图片一边讲解了东北三省地势地形、农业发展、矿产资源等知识,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在讲完之后,教师进行补充,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强调,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成功进行综合评价,一堂课就这样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氛围中结束了。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间存在的客观的个体差异,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采取多赞赏少批评的原则,鼓励所有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所有学科都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于生活,在地理课堂上将地理学科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地理知识,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观、生产生活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时,教师就可以联系“5·12”汶川大地震,由此学生就会对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有更直接的理解。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汶川县城受灾最为严重?同学们回答离震源比较近、房屋抗震质量不好、人们自救能力低等等,这些回答都是正确的,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汶川县城整个县城都建在地震破碎带上,选址不当导致首当其冲,而选址不当的原因在于不了解地理知识,没有遵循自然规律。通过举汶川县城这个例子,学生就会意识到我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并非是完全被动的,我们可以通过对自然规律、自然灾害的了解增强防灾减灾意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办法。再比如我们在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新闻、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对我们当地工厂三废、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情况作一个调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虽然我们当地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是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问题,再学习自然资源相关内容时,学生的心里就会有更加浓厚的保护资源环境的意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意识也会得到增强。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初中地理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增强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子云.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地图技能的方法[J].现代职业教育.2016(26)
[2]杨洪举.解构新课程初中地理的课堂设计活动[J].科学中国人.2015(36)
[3]李红.关于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4(12)
[4]李幸福.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图技能培养方法的研究[J].新课程(下).2014(06)
[5]王延军.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地理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2(05)
作者简介
金儒勇,1968.8月,男,布依族,贵州长顺,大专,中学地理高级教师,研究初中地理教学方略,长顺县摆所中心校
(作者单位:长顺县摆所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