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师范院校受地域等因素影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十分必要,本文从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方面提出改革了点滴策略。
【关键词】师范院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深刻地体现着一种教育指导思想,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针对地方师范院校的特殊性和现状,如何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呢?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是教育服务的对象,地方师范院校的培养模式不能仅仅满足于培养专门的教师,实践教学应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本,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师范生提出的新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整合知识、掌握技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获取信息的新途径。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必须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进行大胆改革。
从整体教学方式来看,要把学生的培养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除针对学生进行扎实的专业技能培训之外,还必须对学生加强通识教育,以获得多学科的渗透、人文和科学知识的融合、艺术细胞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同时,还要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来发掘、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地方师范学院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
从教学手段来看,应实现多样化,一切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为前提。从课堂教学看,可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采取自学、讨论、讲授等不同的方法,包括考试的方法也可以改革,甚至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网上一对一的答题。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
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包括对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四个方面的全程管理。
实验环节应注重层次递进,这一环节在师范院校主要是针对非文科类学生,应通过实验着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配合促进相关能力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其侧重点也不一样,低年级的实验强调基础性,着重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年级的实验侧重于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的领悟;高年级的学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进行综合性研究性实验。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既能学习到必需的基础知识,又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设计、运作实验,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环节是师范学生毕业设计的良好载体和练笔机会,通常是以课程论文的形式呈现,但是很容易忽视。指导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把它与学生的毕业设计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并能投入必要精力。
实习环节可以说是师范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支柱,地方师范院校必须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引下不断完善教育实习制度。首先,教育自身的师范性决定了教师言传身教的责任,师范院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师范生献身教育思想的形成极为显著,因此必须提高师范院校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保证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质量、强化师范生教育专业化意识。其次,适当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确保每个实习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指导和实践,以一名教师的心态真正融入实习课堂,使教育实习质量达到一个新台阶,真正锻炼学生、培养学生。
毕业设计环节不是为了应付毕业而做的,而是学生几年大学学习成果的检验。师范院校有其特殊性,在研究选题方面最好强调其师范性,所以选题可以咨询个中小学从事教育第一线的老师,邀请他们作为客座教授,来共同指导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一开始就能与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实际相结合。这样既可扩大选题的范围增加选题的新鲜度,也可以促进与地方中小学的联系,帮助建立长久关系的实习基地。
三、完善学科教育,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
一方面要立足于学科发展的前沿重新审视基础教育中的概念、规律和理论,对其进行合理的取舍、有机的整合,使师范教育中学科专业知识能更恰当地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和风貌,增强师范生教书育人的崇高信念、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在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上也大不相同。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师范类学生已不能再限于旧的“教材教法”,必须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引下不断拓宽自己的审视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地寻求新的研究途径,改变学科教育理论不受重视的观念,将师范专业所具有的特点与要求渗透和融合到教育的全过程。
因此,有必要对师范院校现有的课程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做到专业与学科教育并重,提高师范性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比重,形成完善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
四、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在新的网络化环境下,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和过程都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动力。首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灵活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它的运用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现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从事教育科研、探索和建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地方师范院校教学的改革,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化向前发展。当今现代教育技术集图、文、声、色于一体,通过各种方式联系知识与生活,丰富了课堂教学,锻炼了学生发现和解決问题的能力,促使传统教育产生变革,推动了师范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新的探索,极大地满足了师范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技能的需要,为师范生走向教育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建立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独特而稳定的校园文化对地方师范院校形成自己的特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方师范院校就是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大部分毕业生是要做老师的,而教师的人格直接关系到未来无数学生的精神境界,因此在全校形成崇高的爱国主义氛围、强烈的忧患意识、敢于创新、追求真理的拼搏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尤为重要。
在学校要鼓励学术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学术上提倡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兼容并包,鼓励发表新的学术观点,抵制浮夸和急功近利,避免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校园。同时要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每一个制度、每一个活动都打上自己的文化痕迹。大学的校园文化精神本质不应改变,内涵却应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新的时代内容,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积累、不断丰富,才能根深叶茂。
参考文献
[1]张瑞君.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曹素玲.高师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
【关键词】师范院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深刻地体现着一种教育指导思想,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针对地方师范院校的特殊性和现状,如何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呢?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是教育服务的对象,地方师范院校的培养模式不能仅仅满足于培养专门的教师,实践教学应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本,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师范生提出的新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整合知识、掌握技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获取信息的新途径。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必须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进行大胆改革。
从整体教学方式来看,要把学生的培养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除针对学生进行扎实的专业技能培训之外,还必须对学生加强通识教育,以获得多学科的渗透、人文和科学知识的融合、艺术细胞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同时,还要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来发掘、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地方师范学院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
从教学手段来看,应实现多样化,一切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为前提。从课堂教学看,可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采取自学、讨论、讲授等不同的方法,包括考试的方法也可以改革,甚至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网上一对一的答题。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
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包括对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四个方面的全程管理。
实验环节应注重层次递进,这一环节在师范院校主要是针对非文科类学生,应通过实验着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配合促进相关能力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其侧重点也不一样,低年级的实验强调基础性,着重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年级的实验侧重于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的领悟;高年级的学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进行综合性研究性实验。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既能学习到必需的基础知识,又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设计、运作实验,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环节是师范学生毕业设计的良好载体和练笔机会,通常是以课程论文的形式呈现,但是很容易忽视。指导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把它与学生的毕业设计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并能投入必要精力。
实习环节可以说是师范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支柱,地方师范院校必须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引下不断完善教育实习制度。首先,教育自身的师范性决定了教师言传身教的责任,师范院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师范生献身教育思想的形成极为显著,因此必须提高师范院校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保证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质量、强化师范生教育专业化意识。其次,适当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确保每个实习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指导和实践,以一名教师的心态真正融入实习课堂,使教育实习质量达到一个新台阶,真正锻炼学生、培养学生。
毕业设计环节不是为了应付毕业而做的,而是学生几年大学学习成果的检验。师范院校有其特殊性,在研究选题方面最好强调其师范性,所以选题可以咨询个中小学从事教育第一线的老师,邀请他们作为客座教授,来共同指导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一开始就能与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实际相结合。这样既可扩大选题的范围增加选题的新鲜度,也可以促进与地方中小学的联系,帮助建立长久关系的实习基地。
三、完善学科教育,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
一方面要立足于学科发展的前沿重新审视基础教育中的概念、规律和理论,对其进行合理的取舍、有机的整合,使师范教育中学科专业知识能更恰当地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和风貌,增强师范生教书育人的崇高信念、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在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上也大不相同。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师范类学生已不能再限于旧的“教材教法”,必须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引下不断拓宽自己的审视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地寻求新的研究途径,改变学科教育理论不受重视的观念,将师范专业所具有的特点与要求渗透和融合到教育的全过程。
因此,有必要对师范院校现有的课程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做到专业与学科教育并重,提高师范性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比重,形成完善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
四、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在新的网络化环境下,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和过程都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动力。首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灵活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它的运用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现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从事教育科研、探索和建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地方师范院校教学的改革,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化向前发展。当今现代教育技术集图、文、声、色于一体,通过各种方式联系知识与生活,丰富了课堂教学,锻炼了学生发现和解決问题的能力,促使传统教育产生变革,推动了师范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新的探索,极大地满足了师范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技能的需要,为师范生走向教育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建立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独特而稳定的校园文化对地方师范院校形成自己的特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方师范院校就是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大部分毕业生是要做老师的,而教师的人格直接关系到未来无数学生的精神境界,因此在全校形成崇高的爱国主义氛围、强烈的忧患意识、敢于创新、追求真理的拼搏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尤为重要。
在学校要鼓励学术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学术上提倡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兼容并包,鼓励发表新的学术观点,抵制浮夸和急功近利,避免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校园。同时要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每一个制度、每一个活动都打上自己的文化痕迹。大学的校园文化精神本质不应改变,内涵却应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新的时代内容,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积累、不断丰富,才能根深叶茂。
参考文献
[1]张瑞君.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曹素玲.高师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