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趋势,同时为理工科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动力。本文分析了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应采取的设想。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战略探析
作者简介:马卫华(1955-),男,山西吕梁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法;贾为凤(1986-),女,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诉讼法。(北京 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江西高校创业教育调查及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项目编号:08JY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理工科大学在立足本校自身理工强势学科和特色应用学科的基础上,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向综合化和高水平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助于学科建设上台阶,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一、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性
1.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内在要求
根据国家学科分类的标准,学科分类采取11个学科的划分法,每个学科下面再划分若干类和一、二、三级学科。11个学科门类是: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其中,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属于自然科学门类;哲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门类。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与自然科学相对应,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理论体系。人文社会科学为人类活动提供有效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强大理论武器。所以本文所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涵盖了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等相关学科和专业。
在当今社会,任何一门学科都从其他学科的理论或技术方法上获取营养,形成学科发展的新动力,人类社会任何重大的工程、环境、文化问题也都借助于文理工各门学科学者的共同参与才能获得圆满的解决。世界上诸多高水平大学都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渗透,把文理工各门类的学者组织起来进行多领域的大型综合研究,解决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重大问题,从而使自己处于科学发展的最前沿。高水平大学的含义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所谓的综合性,主要是指拥有结构比较优化、门类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特别是注重学科交叉。世界上著名的科研成果几乎都是来自交叉学科,现代科学的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发明,都是交叉学科的产物,世界上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科就是交叉学科。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体制过程中功利导向过强和专业教育过窄,造成理工科专业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人文素养不足的问题,许多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师生感受不到太多的人文气息与人文关怀,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当前制约理工科大学向高水平大学发展的一大瓶颈。
2.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趋势
当今有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学,例如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以及英国剑桥大学等,以上四所大学均位居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前10名,是公认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并且四所大学文理兼备,学科交叉融合,但是学科体系不尽相同:麻省理工学院以理工科为优,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从世界一流大学的现状看:哈佛最强的专业是商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剑桥大学有31个学院、62个系,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的院系多于自然科学类的院系;即使是以理工科见长的世界一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也加入到培养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队伍中来。其在1861年创办时所设立的学科以理工为主,自20世纪初期开始,学校为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创造更好的联系而适当地发展了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世界一流水平的语言学。反观国内,我国于1998年开始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985工程”。自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党和政府立足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众所周知,历史上清华大学主要是以理工科为主,其自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全国第一,但是其并没有轻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清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进行复建。目前,清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已经包括六院一部(人文学院、经管学院、法学院、公管学院、新闻学院、美术学院和体育部),涵盖了文、史、哲、法、经、管、教七大学科,整个规模已经超过复旦、南开等校,在清华校内“四分天下有其一”,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生数量已经接近学生总数的一半。同时,在科研方面,清华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项指标都进入全国高校前十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起步不是很早,却通过办好公共管理学院拉动了学校整体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中也坚持自己的方向,高度融合,围绕“三农”培育英才。
3.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为理工科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动力
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核心机制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教学系统和科研系统,支撑两大系统的学科体系分别是自然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需要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且这种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和世界先进文明的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特点和学科门类,无不具有文理渗透、学科齐全的特点。这也说明了无论何种类型的大学,要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人文社会科学都是其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世界一流大学普遍存在的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以及对人文社会学科与理工学科交叉融合的推崇,不仅使学生自身增长了文化知识、开阔了胸襟、拓宽了视野,而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潜力,从而为学校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水平的富有人文精神的科技人才。
二、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设想
1.转变办学理念,力求理工科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均衡发展
理工科学科转移到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协调发展,最难跨越的一道思想鸿沟就是思维模式的转变,我们用理工科的思维模式来管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是绝对行不通的。按照理工科的管理思路,提高文科的科研学术水平未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需要大规模的实验室投资,只要高价挖过来几个国内稍有名气的教授,开几次学术讨论会,在权威刊物上发表几篇论文,就大功告成了。但是这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式的文科发展模式完全违反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规律。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不仅需要有软环境,即我们平时所谓的人文氛围,要具备一定的人文底蕴,而且还要有硬条件,包括是否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术梯队,是否拥有以博士点、重点学科和国家级重点文科基地为核心的学术建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不太具备或者完全不具备人文基础的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犹如十年树木的过程,不是朝夕间就能成就的事业。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多一点包容,多一点人文关怀,要有一些超越性,要在政治与学术、实践与理论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2.加大投入力度,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快速发展提供战略平台
一是制定统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规划。在学校校领导和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整合学科资源,统筹制定未来大学建设的发展规划,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宏观引导和管理;二是建立完善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支持基础性和重大项目的立项。适时召开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工作会议,全面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问题,出台一系列有助于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政策,包括科研成果的管理与奖励办法等,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激发文科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大发展。推行“名师”计划,设立人才引进基金,出台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加大投入、改革体制、优化氛围等一系列举措,营造有利于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的整体环境,构筑人文学科的“人才高地”。
3.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先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优势学科
在强大的理工科学科背景下发展,不能走传统文科、基础文科的路子,也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按文科高校的要求发展文科,应实行“重点突破,发展交叉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学科建设思路,有所为有所不为。要优先发展那些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和条件、有可能发展壮大的学科,同时要重点扶持那些国家及地方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急需且有利于学科布局结构调整的学科,加大投入,刺激一些学科超常规发展。因为是后发专业,既有劣势,也有优势,劣势在于开发市场有一定难度,所以一定要充分考虑就业问题,稳扎稳打,不贪大求全,要创出品牌,创出自己的特色,以高素质的学生开拓市场,赢得发展。结合本校实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近期规划和长远目标,把优先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与重点扶持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在有面的基础上形成特色。
4.结合办学特色,重视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学科和特色学科
在科学一体化的历史背景下,各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在这些新兴学科里无不体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渗透、交叉和融合。理工科大学可以在保持其理工科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和跨学科专业,以自己的优势学科带动交叉学科的发展。利用理工科背景,通过特色创新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在全国理工科高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研讨会上,许多专家都认为理工科大学办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弱势在于是理工科,强势也在于是理工科。理工科大学在建设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过程中不能走传统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道路,必须扬长避短,走特色创新之路。可以说,理工科大学办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最大特色在于“理工科背景”,忽视了这个“理工背景”就很难与别人竞争,凸显“理工背景”就可能出奇制胜。因此,理工科大学在建设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本校的强势理工科学科,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特色学科。
参考文献:
[1]袁卫.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知名大学[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3).
[2]叶金福.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纪宝成.发展与繁荣人文社会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张中)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战略探析
作者简介:马卫华(1955-),男,山西吕梁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法;贾为凤(1986-),女,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诉讼法。(北京 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江西高校创业教育调查及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项目编号:08JY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理工科大学在立足本校自身理工强势学科和特色应用学科的基础上,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向综合化和高水平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助于学科建设上台阶,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一、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性
1.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内在要求
根据国家学科分类的标准,学科分类采取11个学科的划分法,每个学科下面再划分若干类和一、二、三级学科。11个学科门类是: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其中,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属于自然科学门类;哲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门类。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与自然科学相对应,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理论体系。人文社会科学为人类活动提供有效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强大理论武器。所以本文所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涵盖了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等相关学科和专业。
在当今社会,任何一门学科都从其他学科的理论或技术方法上获取营养,形成学科发展的新动力,人类社会任何重大的工程、环境、文化问题也都借助于文理工各门学科学者的共同参与才能获得圆满的解决。世界上诸多高水平大学都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渗透,把文理工各门类的学者组织起来进行多领域的大型综合研究,解决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重大问题,从而使自己处于科学发展的最前沿。高水平大学的含义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所谓的综合性,主要是指拥有结构比较优化、门类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特别是注重学科交叉。世界上著名的科研成果几乎都是来自交叉学科,现代科学的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发明,都是交叉学科的产物,世界上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科就是交叉学科。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体制过程中功利导向过强和专业教育过窄,造成理工科专业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人文素养不足的问题,许多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师生感受不到太多的人文气息与人文关怀,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当前制约理工科大学向高水平大学发展的一大瓶颈。
2.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趋势
当今有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学,例如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以及英国剑桥大学等,以上四所大学均位居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前10名,是公认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并且四所大学文理兼备,学科交叉融合,但是学科体系不尽相同:麻省理工学院以理工科为优,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从世界一流大学的现状看:哈佛最强的专业是商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剑桥大学有31个学院、62个系,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的院系多于自然科学类的院系;即使是以理工科见长的世界一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也加入到培养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队伍中来。其在1861年创办时所设立的学科以理工为主,自20世纪初期开始,学校为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创造更好的联系而适当地发展了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世界一流水平的语言学。反观国内,我国于1998年开始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985工程”。自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党和政府立足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众所周知,历史上清华大学主要是以理工科为主,其自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全国第一,但是其并没有轻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清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进行复建。目前,清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已经包括六院一部(人文学院、经管学院、法学院、公管学院、新闻学院、美术学院和体育部),涵盖了文、史、哲、法、经、管、教七大学科,整个规模已经超过复旦、南开等校,在清华校内“四分天下有其一”,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生数量已经接近学生总数的一半。同时,在科研方面,清华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项指标都进入全国高校前十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起步不是很早,却通过办好公共管理学院拉动了学校整体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中也坚持自己的方向,高度融合,围绕“三农”培育英才。
3.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为理工科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动力
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核心机制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教学系统和科研系统,支撑两大系统的学科体系分别是自然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需要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且这种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和世界先进文明的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特点和学科门类,无不具有文理渗透、学科齐全的特点。这也说明了无论何种类型的大学,要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人文社会科学都是其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世界一流大学普遍存在的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以及对人文社会学科与理工学科交叉融合的推崇,不仅使学生自身增长了文化知识、开阔了胸襟、拓宽了视野,而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潜力,从而为学校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水平的富有人文精神的科技人才。
二、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设想
1.转变办学理念,力求理工科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均衡发展
理工科学科转移到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协调发展,最难跨越的一道思想鸿沟就是思维模式的转变,我们用理工科的思维模式来管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是绝对行不通的。按照理工科的管理思路,提高文科的科研学术水平未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需要大规模的实验室投资,只要高价挖过来几个国内稍有名气的教授,开几次学术讨论会,在权威刊物上发表几篇论文,就大功告成了。但是这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式的文科发展模式完全违反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规律。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不仅需要有软环境,即我们平时所谓的人文氛围,要具备一定的人文底蕴,而且还要有硬条件,包括是否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术梯队,是否拥有以博士点、重点学科和国家级重点文科基地为核心的学术建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不太具备或者完全不具备人文基础的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犹如十年树木的过程,不是朝夕间就能成就的事业。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多一点包容,多一点人文关怀,要有一些超越性,要在政治与学术、实践与理论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2.加大投入力度,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快速发展提供战略平台
一是制定统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规划。在学校校领导和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整合学科资源,统筹制定未来大学建设的发展规划,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宏观引导和管理;二是建立完善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支持基础性和重大项目的立项。适时召开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工作会议,全面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问题,出台一系列有助于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政策,包括科研成果的管理与奖励办法等,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激发文科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大发展。推行“名师”计划,设立人才引进基金,出台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加大投入、改革体制、优化氛围等一系列举措,营造有利于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的整体环境,构筑人文学科的“人才高地”。
3.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先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优势学科
在强大的理工科学科背景下发展,不能走传统文科、基础文科的路子,也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按文科高校的要求发展文科,应实行“重点突破,发展交叉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学科建设思路,有所为有所不为。要优先发展那些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和条件、有可能发展壮大的学科,同时要重点扶持那些国家及地方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急需且有利于学科布局结构调整的学科,加大投入,刺激一些学科超常规发展。因为是后发专业,既有劣势,也有优势,劣势在于开发市场有一定难度,所以一定要充分考虑就业问题,稳扎稳打,不贪大求全,要创出品牌,创出自己的特色,以高素质的学生开拓市场,赢得发展。结合本校实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近期规划和长远目标,把优先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与重点扶持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在有面的基础上形成特色。
4.结合办学特色,重视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学科和特色学科
在科学一体化的历史背景下,各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在这些新兴学科里无不体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渗透、交叉和融合。理工科大学可以在保持其理工科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和跨学科专业,以自己的优势学科带动交叉学科的发展。利用理工科背景,通过特色创新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在全国理工科高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研讨会上,许多专家都认为理工科大学办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弱势在于是理工科,强势也在于是理工科。理工科大学在建设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过程中不能走传统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道路,必须扬长避短,走特色创新之路。可以说,理工科大学办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最大特色在于“理工科背景”,忽视了这个“理工背景”就很难与别人竞争,凸显“理工背景”就可能出奇制胜。因此,理工科大学在建设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本校的强势理工科学科,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特色学科。
参考文献:
[1]袁卫.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知名大学[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3).
[2]叶金福.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纪宝成.发展与繁荣人文社会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