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社会的构建包括两个关系的和谐。其一,社会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其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如何构建这两种和谐关系,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墨子兼爱的思想,告诉我们要毫无区别的爱一切人,这可以作为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调节人和人关系的准则;而墨子的节俭思想告诉我们要勤俭节约,这可以作为我们调节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准则。
关键词:墨子;兼爱;勤俭
作者简介:査小艳(1980-),女,云南曲靖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改革与发展;夏体韬(1982-),男,云南宣威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心理、特殊群体心理。(云南 昆明 650031)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师范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项目编号:HZ2009036)的研究成果。
一、墨子兼爱的思想
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兼爱的思想,认为人和人之间要毫无区别的相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之身。他认为要把别人的国家当成自己的国家来爱,把别人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来爱,把别人当成自己来爱,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和谐地相处。“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敌之所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墨子·兼爱上》墨子认为人和人之间之所以不能很好地相处在于人们彼此不相爱,“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墨子·兼爱上》)”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就是人们只是会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自利”,儿子只爱自己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大夫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攻异国以利其国”局面的出现也是因为不相爱,因此要想达到“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的局面就需要大家相爱,“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孝慈;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人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天下的人都相爱,那么强大的就不会压迫弱小的,人多的就不会抢劫人少的,富有的就不会欺侮贫穷的,显贵的就不会轻视低贱的,诡诈的就不会欺骗愚笨的。天下一切祸乱、篡位、积怨、仇恨等之所以都不发生,就是由于互相爱引起的。
墨子提出兼爱也有伦理基础的支撑,“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就是说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必然爱他;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必然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必然憎恶他;残害别人的人,别人也必然残害他。这段话,就是讲“兼相爱,交相利”的观点,爱是相互的,利也是相互的。义利的关系也应是对立的统一,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
墨子的“兼相爱”与“交相利”不可分割,具体说来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各方都要以对方有利为原则。“交相利”成为实践“兼相爱”的伦理原则。梁启超曾指出:“兼相爱是理论,交相利是实行该理论的方法。
二、墨子节俭的思想
墨子倡导节俭,“俭节则昌,淫佚则失”,他认为节俭就会昌盛,淫佚就会灭亡。他主张国家通过节俭富有起来,反对浪费民财与奢侈铺张。墨子出身低微,但是他精于工技,生活简朴,为了百姓的利益可以不辞辛劳,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他以身处社会底层的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建议圣王制定节用的方法,做到“使各从事其所能,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意即使人们各尽所能,够用就可以了,不要给百姓头上乱摊派一些负担.他被人称为“布衣之士”,也自诩为“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梁启超称:“墨子是劳动人民的大圣人”。
墨子强调:“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衣服不可不节。”(《墨子·辞过》)他认为,当政者不可为了显耀衣服的华丽而役使百姓工作,这样会上行下效,举国奢靡。在墨子看来,衣服的作用就是为了“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至于饮食上,墨子认为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墨子·节用中》)就是说,饮食只要足以填充肚子,增加血气,健强体魄,耳聪目明就可以了。但是眼下的当政者却“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冬则冻冰,夏则饰。”(《墨子·辞过》)。极其奢靡,却十分浪费,“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墨子·辞过》),富贵者极其奢侈浪费而百姓饥饿,这样一来,国家不就乱了吗?所以“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饮食不可不节。”(《墨子·辞过》)只有用财节俭,则会民富国治,天下太平。墨子把节用作为对一切等级人的共同要求,既反对“奢侈之君”,也谴责“淫僻之民”(《墨子·节葬(下)》);既劝告圣王仁君应当“用财节,自养俭”(《墨子·节葬(下)》);也要求一般民众不可“恶恭俭”“、贪饮食”(《墨子·非乐(上)》)“有利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认为按照尽其能、平均互补的模式进行消费“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所谓”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三、当今和谐社会的建构
“和谐社会”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社会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其二,人与自然的和谐。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2005年2月19日由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以及2005年3月在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关于围绕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把握好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建立和谐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同时和谐社会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重在构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和谐以及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
1.人与人的和谐——要“兼爱”
首先,人与人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如何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首先在人际交往中本着“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为人处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物质化,视名利为一切,挖空心思追名逐利,甚至牺牲别人的利益以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还美其名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爱”在他们的心中荡然无存,在追逐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被其扭曲,投机倒把、钻空子、损人利己、为所欲为等行为时有发生,这样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因为利益的不均等而日渐恶化,为了调节这种混乱的状态,我们应该以兼爱互利的原则处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该奉行这一原则,交相互利,能从别人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爱是相互的,利也是相互的。义利的关系也应是对立统一的,单考虑自己的”利”而忽略别人的利益,带来的将是恶性循环,最后人们彼此都不相爱,斤斤计较,那这个社会还何言和谐?
其次,我们都要有一颗”兼爱”的心。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有社会属性,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社会也是由人而组成的,人在社会中需要交往,需要与人沟通交流,这种交流就是人和人的关系,也即社会关系,在这种社会关系中人的价值的体现就在于有爱,因为有了爱我们才要交往;因为有了爱社会才会发展;因为有了爱,社会才更加和谐。但是,目前人际之间爱的感情日渐淡化,“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人就那么难吗?“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之身”。墨子的爱是没有任何区别,任何等级和贵贱的爱,虽然在他所处的社会背景下,这种爱是不能得以实施的,但是足可见墨子的博爱之心,古人都有如此博大的胸怀,那作为科技飞速发展下的我们现代人,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的一种情怀?和谐社会需要的是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状态,这样和谐的状态是要以爱为基础,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如果我们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教他学会爱,爱父母,爱家人,爱身边的人,那么他长大了在学校也不会仅以家庭物质条件的优越程度为标准结交朋友,也不会因为同班同学家庭困难而不与他交朋友。一个在爱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必定会懂得如何去爱别人爱社会,同时也爱自己。“爱人”是作人起码的道德要求,“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若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相互互尽义务、互享权益,即“兼爱互利”的关系。
2.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节俭”
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可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俭的思想也渐渐不再盛行,大多数人讲的是相互攀比,浪费奢侈随处可见。我们毫无顾忌地从大自然那里索取,这种过分的索取变得合理而正常,我们只顾及到自己眼前的发展,却忽视了未来的发展,忽略了下一代的发展,人口的爆炸和资源的滥用导制了环境恶化、能源短缺、乱砍滥伐、浪费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大自然在人类的索取中变的日益不堪承受,大自然严重透支了,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接踵而来,自然向人类发出了警告,接连不断的生态危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人们终于认识到,自然界不仅仅是为人类而存在的,它也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存在的载体,人类社会的和谐必须依赖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和谐。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们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均资源十分有限。因此,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跨入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就必须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但是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很多超前消费、奢华消费等现象,纵观当今的年轻一代,他们在校园里大多比吃比穿,穿名牌,无视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争相攀比,不但严重浪费了资源,还引导了一种很不合理的消费观。这样做很不符合目前我们国家的发展状况。作为当代中国的年轻一代应该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基本国策内化为自己的优良品德,要有忧患意识,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中国公民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为之而努力奋斗,墨子“兼爱节俭”的思想对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我们要用墨子”兼爱互利益”的原则作为我们为人处事的标准,毫无区别的爱一切人,这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用来调节人和人关系的准则;而和谐社会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做到人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应该奉行”节俭”的作风。
参考文献:
[1]孙理兴.墨子“爱人”伦理思想特征及其现代意义[J].甘肃社会科学,2000,(3).
[2]王素瑛,潘甜甜.墨子节俭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8(1).
[3]江畅.墨子的兼爱理想与世界和谐的构建[J].2006,(6).
[4]丁纯.论墨家思想的当代德育价值[J].天府新论,2008,(2).
[5]许静.墨家节俭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价值[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7).
(责任编辑:赵赟)
关键词:墨子;兼爱;勤俭
作者简介:査小艳(1980-),女,云南曲靖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改革与发展;夏体韬(1982-),男,云南宣威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心理、特殊群体心理。(云南 昆明 650031)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师范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项目编号:HZ2009036)的研究成果。
一、墨子兼爱的思想
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兼爱的思想,认为人和人之间要毫无区别的相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之身。他认为要把别人的国家当成自己的国家来爱,把别人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来爱,把别人当成自己来爱,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和谐地相处。“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敌之所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墨子·兼爱上》墨子认为人和人之间之所以不能很好地相处在于人们彼此不相爱,“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墨子·兼爱上》)”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就是人们只是会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自利”,儿子只爱自己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大夫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攻异国以利其国”局面的出现也是因为不相爱,因此要想达到“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的局面就需要大家相爱,“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孝慈;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人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天下的人都相爱,那么强大的就不会压迫弱小的,人多的就不会抢劫人少的,富有的就不会欺侮贫穷的,显贵的就不会轻视低贱的,诡诈的就不会欺骗愚笨的。天下一切祸乱、篡位、积怨、仇恨等之所以都不发生,就是由于互相爱引起的。
墨子提出兼爱也有伦理基础的支撑,“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就是说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必然爱他;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必然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必然憎恶他;残害别人的人,别人也必然残害他。这段话,就是讲“兼相爱,交相利”的观点,爱是相互的,利也是相互的。义利的关系也应是对立的统一,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
墨子的“兼相爱”与“交相利”不可分割,具体说来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各方都要以对方有利为原则。“交相利”成为实践“兼相爱”的伦理原则。梁启超曾指出:“兼相爱是理论,交相利是实行该理论的方法。
二、墨子节俭的思想
墨子倡导节俭,“俭节则昌,淫佚则失”,他认为节俭就会昌盛,淫佚就会灭亡。他主张国家通过节俭富有起来,反对浪费民财与奢侈铺张。墨子出身低微,但是他精于工技,生活简朴,为了百姓的利益可以不辞辛劳,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他以身处社会底层的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建议圣王制定节用的方法,做到“使各从事其所能,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意即使人们各尽所能,够用就可以了,不要给百姓头上乱摊派一些负担.他被人称为“布衣之士”,也自诩为“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梁启超称:“墨子是劳动人民的大圣人”。
墨子强调:“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衣服不可不节。”(《墨子·辞过》)他认为,当政者不可为了显耀衣服的华丽而役使百姓工作,这样会上行下效,举国奢靡。在墨子看来,衣服的作用就是为了“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至于饮食上,墨子认为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墨子·节用中》)就是说,饮食只要足以填充肚子,增加血气,健强体魄,耳聪目明就可以了。但是眼下的当政者却“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冬则冻冰,夏则饰。”(《墨子·辞过》)。极其奢靡,却十分浪费,“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墨子·辞过》),富贵者极其奢侈浪费而百姓饥饿,这样一来,国家不就乱了吗?所以“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饮食不可不节。”(《墨子·辞过》)只有用财节俭,则会民富国治,天下太平。墨子把节用作为对一切等级人的共同要求,既反对“奢侈之君”,也谴责“淫僻之民”(《墨子·节葬(下)》);既劝告圣王仁君应当“用财节,自养俭”(《墨子·节葬(下)》);也要求一般民众不可“恶恭俭”“、贪饮食”(《墨子·非乐(上)》)“有利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认为按照尽其能、平均互补的模式进行消费“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所谓”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三、当今和谐社会的建构
“和谐社会”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社会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其二,人与自然的和谐。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2005年2月19日由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以及2005年3月在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关于围绕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把握好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建立和谐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同时和谐社会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重在构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和谐以及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
1.人与人的和谐——要“兼爱”
首先,人与人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如何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首先在人际交往中本着“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为人处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物质化,视名利为一切,挖空心思追名逐利,甚至牺牲别人的利益以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还美其名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爱”在他们的心中荡然无存,在追逐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被其扭曲,投机倒把、钻空子、损人利己、为所欲为等行为时有发生,这样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因为利益的不均等而日渐恶化,为了调节这种混乱的状态,我们应该以兼爱互利的原则处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该奉行这一原则,交相互利,能从别人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爱是相互的,利也是相互的。义利的关系也应是对立统一的,单考虑自己的”利”而忽略别人的利益,带来的将是恶性循环,最后人们彼此都不相爱,斤斤计较,那这个社会还何言和谐?
其次,我们都要有一颗”兼爱”的心。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有社会属性,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社会也是由人而组成的,人在社会中需要交往,需要与人沟通交流,这种交流就是人和人的关系,也即社会关系,在这种社会关系中人的价值的体现就在于有爱,因为有了爱我们才要交往;因为有了爱社会才会发展;因为有了爱,社会才更加和谐。但是,目前人际之间爱的感情日渐淡化,“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人就那么难吗?“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之身”。墨子的爱是没有任何区别,任何等级和贵贱的爱,虽然在他所处的社会背景下,这种爱是不能得以实施的,但是足可见墨子的博爱之心,古人都有如此博大的胸怀,那作为科技飞速发展下的我们现代人,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的一种情怀?和谐社会需要的是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状态,这样和谐的状态是要以爱为基础,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如果我们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教他学会爱,爱父母,爱家人,爱身边的人,那么他长大了在学校也不会仅以家庭物质条件的优越程度为标准结交朋友,也不会因为同班同学家庭困难而不与他交朋友。一个在爱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必定会懂得如何去爱别人爱社会,同时也爱自己。“爱人”是作人起码的道德要求,“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若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相互互尽义务、互享权益,即“兼爱互利”的关系。
2.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节俭”
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可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俭的思想也渐渐不再盛行,大多数人讲的是相互攀比,浪费奢侈随处可见。我们毫无顾忌地从大自然那里索取,这种过分的索取变得合理而正常,我们只顾及到自己眼前的发展,却忽视了未来的发展,忽略了下一代的发展,人口的爆炸和资源的滥用导制了环境恶化、能源短缺、乱砍滥伐、浪费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大自然在人类的索取中变的日益不堪承受,大自然严重透支了,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接踵而来,自然向人类发出了警告,接连不断的生态危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人们终于认识到,自然界不仅仅是为人类而存在的,它也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存在的载体,人类社会的和谐必须依赖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和谐。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们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均资源十分有限。因此,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跨入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就必须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但是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很多超前消费、奢华消费等现象,纵观当今的年轻一代,他们在校园里大多比吃比穿,穿名牌,无视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争相攀比,不但严重浪费了资源,还引导了一种很不合理的消费观。这样做很不符合目前我们国家的发展状况。作为当代中国的年轻一代应该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基本国策内化为自己的优良品德,要有忧患意识,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中国公民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为之而努力奋斗,墨子“兼爱节俭”的思想对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我们要用墨子”兼爱互利益”的原则作为我们为人处事的标准,毫无区别的爱一切人,这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用来调节人和人关系的准则;而和谐社会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做到人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应该奉行”节俭”的作风。
参考文献:
[1]孙理兴.墨子“爱人”伦理思想特征及其现代意义[J].甘肃社会科学,2000,(3).
[2]王素瑛,潘甜甜.墨子节俭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8(1).
[3]江畅.墨子的兼爱理想与世界和谐的构建[J].2006,(6).
[4]丁纯.论墨家思想的当代德育价值[J].天府新论,2008,(2).
[5]许静.墨家节俭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价值[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7).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