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数学教育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纲要》中提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现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教育目标。对于幼儿数学教育来说,它强调教育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让幼儿通过真实的问题背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加以实践,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反思过去的数学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幼儿的周围生活中有许多可利用的资源及可引发幼儿发现、探索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引发的数学才会是幼儿真正感兴趣的、需要的。为此我园进行了下列生活化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方式、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一、将数学教育随机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寓教育于幼儿的生活之中,使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
数学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每周一两次的数学集体活动,而是将数学教育随机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如:午餐时值日生的分发碗筷、吃点心时的分发饼干、饼干变形游戏,排队洗手时的排序倒顺数,以及散步时的规律排序等;在游戏活动结束收活动材料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在归类摆放中感知集合、分类的概念。将数学教育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让幼儿从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让他们在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二、重视与环境、区域的相互作用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每一样物品都以它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素材。充分利用园内的各个活动场所,多感官的刺激幼儿进行数学探究活动。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发展他们的数概念。
1.活动室:室内墙面有大有小充分利用成为互动墙面并在下方设有活动材料,供幼儿自由活动时选择、操作。
2.室外瓷砖墙面:利用装饰墙面用剩的海绵纸、卡纸剪成各种图形供幼儿粘贴,刚开始幼儿只是无目的地把各种图形往墙面上贴着玩,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有目的、有主题地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拼贴、排序、分类、比较大小以及加减运算等活动。
3.班级活动区角:班内数学活动角的开设拓宽了教学活动以外的幼儿数学能力的挖掘和培养,在数学角的内容、材料的设定和投放上我们做到既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不断的进行更新,使之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
4.楼梯:我们在楼梯上设计了各种颜色的数字、图片及与之相对应的圆点,让幼儿有意无意地去感知数序、序数、相邻数及数与量的对应。同时还把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及按规律排序等方面的知识也融到其中,幼儿在进进出出、上下楼梯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观察力。
三、创新材料的投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操作、游戏活动
皮亚杰认为“对儿童来说,逻辑数理知识,不是从课题本身得到的,而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的”。重视活动材料的投放,将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物品都转化为幼儿开展数学活动的材料。分层次的提供难易度不同、繁简不同的各类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的、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充分放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去探究、真正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如根据扑克牌的花样、数字大小进行排序、接龙、比大小、加减运算游戏:利用瓶瓶罐罐进行叠高、认识形体、辨别大小、比高低活动;运用生活中的种子、豆类进行分类、多种规律排序的探究活动。在这种生活化材料的操作摆弄中幼儿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得到了无限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数学知识丰富了数的经验。
四、大胆实践生活化的情景教学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孩子越小情境性越明顯,所以应加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与真实世界间的联系。
在中班“学习顺数、倒数”的活动中,我们通过生活中的“红绿灯、倒计时”联想,形象地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时的数序规律。在《看电影》系列活动中通过对电影院的内部环境的模拟展现,利用电影票进行序数的学习及二次对应以及单双数和倒顺数的数学活动,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感知、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同时又对我们生活的场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初步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体验了活动的乐趣!
陶行知还指出:“应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去观察、看事实,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教师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进行教学”。在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结合我园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我们去秋游》活动,设计了“乘公交车去”的情节,引导幼儿学会看“路线图”,比较路线的长短、叠加结果的多少,找出最近又最合适的乘车路线;在购买“车票”的活动环节中,巩固数的组、分成,练习应用数的加减。生活化的情景教学可以促使幼儿学会更多的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有助于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幼儿的数学教育活动,从最初正规化的课堂教学到如今强调创设开放自由的活动空间,强调儿童为主体,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多元化的自主活动。“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这句至理名言充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者单位:宿迁市项王幼儿园 江苏】
一、将数学教育随机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寓教育于幼儿的生活之中,使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
数学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每周一两次的数学集体活动,而是将数学教育随机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如:午餐时值日生的分发碗筷、吃点心时的分发饼干、饼干变形游戏,排队洗手时的排序倒顺数,以及散步时的规律排序等;在游戏活动结束收活动材料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在归类摆放中感知集合、分类的概念。将数学教育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让幼儿从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让他们在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二、重视与环境、区域的相互作用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每一样物品都以它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素材。充分利用园内的各个活动场所,多感官的刺激幼儿进行数学探究活动。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发展他们的数概念。
1.活动室:室内墙面有大有小充分利用成为互动墙面并在下方设有活动材料,供幼儿自由活动时选择、操作。
2.室外瓷砖墙面:利用装饰墙面用剩的海绵纸、卡纸剪成各种图形供幼儿粘贴,刚开始幼儿只是无目的地把各种图形往墙面上贴着玩,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有目的、有主题地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拼贴、排序、分类、比较大小以及加减运算等活动。
3.班级活动区角:班内数学活动角的开设拓宽了教学活动以外的幼儿数学能力的挖掘和培养,在数学角的内容、材料的设定和投放上我们做到既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不断的进行更新,使之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
4.楼梯:我们在楼梯上设计了各种颜色的数字、图片及与之相对应的圆点,让幼儿有意无意地去感知数序、序数、相邻数及数与量的对应。同时还把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及按规律排序等方面的知识也融到其中,幼儿在进进出出、上下楼梯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观察力。
三、创新材料的投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操作、游戏活动
皮亚杰认为“对儿童来说,逻辑数理知识,不是从课题本身得到的,而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的”。重视活动材料的投放,将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物品都转化为幼儿开展数学活动的材料。分层次的提供难易度不同、繁简不同的各类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的、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充分放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去探究、真正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如根据扑克牌的花样、数字大小进行排序、接龙、比大小、加减运算游戏:利用瓶瓶罐罐进行叠高、认识形体、辨别大小、比高低活动;运用生活中的种子、豆类进行分类、多种规律排序的探究活动。在这种生活化材料的操作摆弄中幼儿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得到了无限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数学知识丰富了数的经验。
四、大胆实践生活化的情景教学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孩子越小情境性越明顯,所以应加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与真实世界间的联系。
在中班“学习顺数、倒数”的活动中,我们通过生活中的“红绿灯、倒计时”联想,形象地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时的数序规律。在《看电影》系列活动中通过对电影院的内部环境的模拟展现,利用电影票进行序数的学习及二次对应以及单双数和倒顺数的数学活动,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感知、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同时又对我们生活的场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初步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体验了活动的乐趣!
陶行知还指出:“应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去观察、看事实,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教师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进行教学”。在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结合我园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我们去秋游》活动,设计了“乘公交车去”的情节,引导幼儿学会看“路线图”,比较路线的长短、叠加结果的多少,找出最近又最合适的乘车路线;在购买“车票”的活动环节中,巩固数的组、分成,练习应用数的加减。生活化的情景教学可以促使幼儿学会更多的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有助于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幼儿的数学教育活动,从最初正规化的课堂教学到如今强调创设开放自由的活动空间,强调儿童为主体,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多元化的自主活动。“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这句至理名言充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者单位:宿迁市项王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