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为了达到2000年“全国城镇每户居民有一处住宅,70%的家庭能住一套使用功能基本齐全的住宅,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这一目标,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住宅小区和社区的建设蓬勃发展,这提高了居民的居住水平。但是目前它们的作用大多停留在解决“住”的问题上,而忽略了居住社区应为居民创造清洁、舒适、自然的最佳生活环境。居住社区的建设应与城市整体规划和布局相协调,应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能持续稳定发展的城市功能区之一。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居住社区建设必须克服以往小区建设中的缺点,因而运用生态学原理指导社区的规划,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城市绿色社区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建设绿色社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刀耕火种”的农业文明,其间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居住社区的建设更多地是顺应自然,追求简单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求生存,所以说传统的社区建设隐涵着许多绿色的成分。工业革命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繁荣和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助长了人类的贪欲,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人类的居住社区发展到今天已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的多数城市都在遭受环境污染的困扰:空气质量严重恶化;水体污染导致水荒;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普遍存在;可利用的资源、能源数量急剧下降。而这些污染物一部分来自厂矿企业的“三废”,另一部分来自我们的居住社区。据统计,在总污染源中,工业污染只占41%,而生活污染高达59%;在能耗方面,建筑群中的建筑能耗占国家总能耗的40%—48%。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在重视工业三废治理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居住社区污染的控制,加强源自生活的污染物治理,减少居住社区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可以说建设城市绿色社区是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社区居民对最佳生活环境的要求,因此建设城市绿色社区是非常必要和十分紧迫的。
2 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城市绿色社区规划
社区是一定地域内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相结合且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生态系统。绿色社区是在社区的概念基础上,以生态性能为主旨,以整体的环境观来组合相关的建设和管理要素,将社区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环境水准和生活水准且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地。建设城市绿色社区的目标就是强化社区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地作用;加强社区的自我组织、自我调控能力,合理高效地利用物质、能源与信息,提高生活质量的环境水准,充分适应社会再发展的需要,最终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生活的最优环境的居住地。
2.1 根据环境容量合理地确定绿色社区规模
环境容量指某一环境系统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活动。人类居住社区的建设规模受环境容量的影响。绿色社区是能够提供合理的人均居住面积、道路、绿化和资源能源,同时也能提供文化教育、商业服务、医疗保障等功能的整体,应该具有合理的规模,从而能够使社区成为既有城市型的便利,又有乡村型的环境的居住地。
2.2 根据循环再生原则合理配置生态流
生态流包括能量流(energy flow)、物质流(matter flow)和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是联系各子系统、各组成要素的纽带。居住社区是人工生态系统,不断被输入能量、物质和信息,同时排出废物。目前的社区生态系统的生态流往往是单向和链状的,没有循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极低,因此建设城市绿色社区必须根据循环再生原则使资源和能源达到最佳利用,具体地说即用“4R”准则(Re-duse<减量>、Recover<回收>、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改变生态流流向,使其蕴涵的价值与能量尽可能多地释放,减少资源、能源的利用速度,防止不必要的浪费。从而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争取废物减量化与资源化,使废弃物对环境与人类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3 用高新技术成果支撑绿色社区的建设
生态学原理为城市绿色社区的建设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但要完成一个绿色社区的建设必须在设计与施工中采用多学科的高新技术成果,用高新技术支撑绿色社区的兴建。本文仅从环境工程的角度探讨绿色社区中水资源、固体废弃物和建筑节能、庭院绿化、环保住宅等方面的问题。
3.1 绿色社区的节水技术与污水资源化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它关系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由于水资源在时空和地域上的不均匀性,我国有300个城市缺水,日缺水量1×107m3,其中有50个城市严重缺水。在得不到有效的淡水资源的情况下,节约用水和污水的资源化利用显得尤为重要。重复利用污水和废水,已成为开发新水源的重要途径。
推广家庭节水设备,是绿色社区的节水重点。据统计,在家庭用水总量中有80%用于做饭、洗衣、冲洗厕所、洗澡,因此采用节水型家用设备和卫生器具是节约用水的关键。一般的抽水马桶一次冲刷需水9—19升,而节水型便器每次用水量不超过5.7升;节水型洗衣机比普通型产品节水25%—30%,因此采用节水设备能很容易地使家庭用水量节约1/3,节水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中水道和污水处理技术是污水资源化的关键。该技术要求建筑物内铺设饮用水和非饮用水两套管路,洗菜和盥洗用过的水经处理后送入非饮用水管路,用于冲洗厕所、清洗汽车,也可作为市政、环境、娱乐和景观用水,例如:浇洒道路、浇灌绿地、水景等。这样使用1m3中水就相当于少用1m3清洁的自来水,同时又少排放1m3污水,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3.2 绿色社区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
固体废物是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失去其原有使用价值而丢弃的固态物质。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固体废物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固体废物的无处置堆放不仅污染环境、有碍观瞻,影响环境卫生,而且会滋生蚊蝇、传播疾病,因此必须进行处理。为了充分利用固体废物中的有用资源,在绿色社区必须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这样就可以回收生活垃圾中的有用资源,对不可回收的其它组分可采用堆肥、焚烧或卫生填埋来进行处理。
绿色社区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对于燃气和暖气普及率较高的社区来说垃圾中主要成分多为有机物,因此可进行快速堆肥处理生产有机肥用于社区的园林绿化,既有效地处置和利用了固体废物,又有利于提高社区的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因为绿色社区固体废物中有机成 分较高,故而也可采用焚烧炉来进行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同时可回收利用其热能。以上两种处理方法都可以变废为宝,用于社区建设,这可为社区的物业管理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
3.3 绿色社区的建筑节能
建筑使用的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和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在国际上它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能耗并列,属于民生能耗,一般占总能耗的40%—48%,因此社区内的建筑节能是涉及到全社会能耗的大事。
要实现建筑节能应首先从居住社区建筑设计开始合理选址,用最佳的朝向、间距等争取更多的日照:科学布局以形成优化微气候的良好界面;合理确定建筑物形态;同时应改善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性能,研究表明隔热保温是建筑节能最主要的措施。采用节能技术的建筑比传统建筑可节约能源20%—40%。
在北方城市,供暖系统节能也是建筑节能的重点,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不但可以有效供暖,而且有助于减轻北方地区采暖期内典型的煤烟型大气污染。对有条件的社区可以采用分户燃气采暖系统,这样不仅取消了小区集中供热锅炉、供热管道和堆煤场,解决了室外供热管道的热损失和大气污染,还有利于用户灵活取暖,将节能与用户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
推行绿色照明工程,是减少照明用电的技术关键。长期以来,白炽灯一直是我国住宅照明的主要来源,目前约占88.6%,这种灯具光效低、寿命短,应尽快用高效节能灯替换。节能灯光效较白炽灯高4倍以上,使用寿命长5—10倍,节能率达70%—80%,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目前我国约有白炽灯22亿只,若用节能灯取代其中的3亿只,就可实现终端节电2.2×107kw·h的电力,减少社会支出300—400亿元。
在绿色社区中应尽量使用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能源,它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力和地热等,这些能源不仅容量巨大、经济实用,而且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3.4 绿色社区的庭院绿化
绿地系统是社区内唯一具有负反馈功能的生态系统,其功能在绿色社区建设中是极其重要的。绿地系统不仅具有美化景观的作用,同时又具有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提供休息场所的功能。目前在社区绿化中往往侧重于提高绿地面积,绿化质量不高。而稳定的绿地生态系统要求结构和功能的高度统一和谐。研究表明树木的生态效应是草坪的3—10倍,复合绿地系统的生态效应远高于单一的草坪,因此应采用“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多层次复合绿地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同时在空间上应采用“点、线、面”相结合,充分体现出绿地系统的休闲、运动等实用功能,创造绿色社区品味的绿色文化。
3.5 绿色社区的环保住宅
住宅是居住社区的主体建筑,也是居民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据统计人类80%—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所以绿色社区的住宅除了应具有上述提及的节能、高效、污染少等特点之外,还应该是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的环保住宅。
住宅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空间,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除了部分来自室外,其余的均出自于室内;例如:装饰材料、家用化学品、呼吸产生CO2和其它不良气体,室内燃烧设备产生的有毒气体等,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都会产生直接、间接的影响。室内空气环境的控制应通过在建筑中使用不产生污染的绿色环保材料、消除室内各种污染源、采用高效而且节能的通风方式等技术手段解决。
4 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保证绿色社区长绿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高新技术来规划和建设居住社区是保证绿色社区长绿的先决条件,但要真正实现社区的绿色长驻还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来保证。首先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社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环境考核指标;其次应加强对社区员工、业主及有关人员的教育,开展系列环保宣传活动,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能力,通过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保证社区自我运行的良好态势。
5 结论
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2l世纪的绿色社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利用生态学原理和高新技术建设绿色社区是人类居住区的发展趋势。绿色社区将突破传统社区的单一居住功能,强调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高效节能和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必将成为社会、经济与自然三者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的理想居住地。
1 建设绿色社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刀耕火种”的农业文明,其间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居住社区的建设更多地是顺应自然,追求简单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求生存,所以说传统的社区建设隐涵着许多绿色的成分。工业革命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繁荣和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助长了人类的贪欲,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人类的居住社区发展到今天已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的多数城市都在遭受环境污染的困扰:空气质量严重恶化;水体污染导致水荒;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普遍存在;可利用的资源、能源数量急剧下降。而这些污染物一部分来自厂矿企业的“三废”,另一部分来自我们的居住社区。据统计,在总污染源中,工业污染只占41%,而生活污染高达59%;在能耗方面,建筑群中的建筑能耗占国家总能耗的40%—48%。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在重视工业三废治理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居住社区污染的控制,加强源自生活的污染物治理,减少居住社区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可以说建设城市绿色社区是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社区居民对最佳生活环境的要求,因此建设城市绿色社区是非常必要和十分紧迫的。
2 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城市绿色社区规划
社区是一定地域内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相结合且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生态系统。绿色社区是在社区的概念基础上,以生态性能为主旨,以整体的环境观来组合相关的建设和管理要素,将社区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环境水准和生活水准且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地。建设城市绿色社区的目标就是强化社区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地作用;加强社区的自我组织、自我调控能力,合理高效地利用物质、能源与信息,提高生活质量的环境水准,充分适应社会再发展的需要,最终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生活的最优环境的居住地。
2.1 根据环境容量合理地确定绿色社区规模
环境容量指某一环境系统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活动。人类居住社区的建设规模受环境容量的影响。绿色社区是能够提供合理的人均居住面积、道路、绿化和资源能源,同时也能提供文化教育、商业服务、医疗保障等功能的整体,应该具有合理的规模,从而能够使社区成为既有城市型的便利,又有乡村型的环境的居住地。
2.2 根据循环再生原则合理配置生态流
生态流包括能量流(energy flow)、物质流(matter flow)和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是联系各子系统、各组成要素的纽带。居住社区是人工生态系统,不断被输入能量、物质和信息,同时排出废物。目前的社区生态系统的生态流往往是单向和链状的,没有循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极低,因此建设城市绿色社区必须根据循环再生原则使资源和能源达到最佳利用,具体地说即用“4R”准则(Re-duse<减量>、Recover<回收>、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改变生态流流向,使其蕴涵的价值与能量尽可能多地释放,减少资源、能源的利用速度,防止不必要的浪费。从而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争取废物减量化与资源化,使废弃物对环境与人类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3 用高新技术成果支撑绿色社区的建设
生态学原理为城市绿色社区的建设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但要完成一个绿色社区的建设必须在设计与施工中采用多学科的高新技术成果,用高新技术支撑绿色社区的兴建。本文仅从环境工程的角度探讨绿色社区中水资源、固体废弃物和建筑节能、庭院绿化、环保住宅等方面的问题。
3.1 绿色社区的节水技术与污水资源化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它关系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由于水资源在时空和地域上的不均匀性,我国有300个城市缺水,日缺水量1×107m3,其中有50个城市严重缺水。在得不到有效的淡水资源的情况下,节约用水和污水的资源化利用显得尤为重要。重复利用污水和废水,已成为开发新水源的重要途径。
推广家庭节水设备,是绿色社区的节水重点。据统计,在家庭用水总量中有80%用于做饭、洗衣、冲洗厕所、洗澡,因此采用节水型家用设备和卫生器具是节约用水的关键。一般的抽水马桶一次冲刷需水9—19升,而节水型便器每次用水量不超过5.7升;节水型洗衣机比普通型产品节水25%—30%,因此采用节水设备能很容易地使家庭用水量节约1/3,节水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中水道和污水处理技术是污水资源化的关键。该技术要求建筑物内铺设饮用水和非饮用水两套管路,洗菜和盥洗用过的水经处理后送入非饮用水管路,用于冲洗厕所、清洗汽车,也可作为市政、环境、娱乐和景观用水,例如:浇洒道路、浇灌绿地、水景等。这样使用1m3中水就相当于少用1m3清洁的自来水,同时又少排放1m3污水,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3.2 绿色社区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
固体废物是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失去其原有使用价值而丢弃的固态物质。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固体废物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固体废物的无处置堆放不仅污染环境、有碍观瞻,影响环境卫生,而且会滋生蚊蝇、传播疾病,因此必须进行处理。为了充分利用固体废物中的有用资源,在绿色社区必须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这样就可以回收生活垃圾中的有用资源,对不可回收的其它组分可采用堆肥、焚烧或卫生填埋来进行处理。
绿色社区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对于燃气和暖气普及率较高的社区来说垃圾中主要成分多为有机物,因此可进行快速堆肥处理生产有机肥用于社区的园林绿化,既有效地处置和利用了固体废物,又有利于提高社区的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因为绿色社区固体废物中有机成 分较高,故而也可采用焚烧炉来进行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同时可回收利用其热能。以上两种处理方法都可以变废为宝,用于社区建设,这可为社区的物业管理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
3.3 绿色社区的建筑节能
建筑使用的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和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在国际上它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能耗并列,属于民生能耗,一般占总能耗的40%—48%,因此社区内的建筑节能是涉及到全社会能耗的大事。
要实现建筑节能应首先从居住社区建筑设计开始合理选址,用最佳的朝向、间距等争取更多的日照:科学布局以形成优化微气候的良好界面;合理确定建筑物形态;同时应改善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性能,研究表明隔热保温是建筑节能最主要的措施。采用节能技术的建筑比传统建筑可节约能源20%—40%。
在北方城市,供暖系统节能也是建筑节能的重点,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不但可以有效供暖,而且有助于减轻北方地区采暖期内典型的煤烟型大气污染。对有条件的社区可以采用分户燃气采暖系统,这样不仅取消了小区集中供热锅炉、供热管道和堆煤场,解决了室外供热管道的热损失和大气污染,还有利于用户灵活取暖,将节能与用户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
推行绿色照明工程,是减少照明用电的技术关键。长期以来,白炽灯一直是我国住宅照明的主要来源,目前约占88.6%,这种灯具光效低、寿命短,应尽快用高效节能灯替换。节能灯光效较白炽灯高4倍以上,使用寿命长5—10倍,节能率达70%—80%,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目前我国约有白炽灯22亿只,若用节能灯取代其中的3亿只,就可实现终端节电2.2×107kw·h的电力,减少社会支出300—400亿元。
在绿色社区中应尽量使用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能源,它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力和地热等,这些能源不仅容量巨大、经济实用,而且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3.4 绿色社区的庭院绿化
绿地系统是社区内唯一具有负反馈功能的生态系统,其功能在绿色社区建设中是极其重要的。绿地系统不仅具有美化景观的作用,同时又具有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提供休息场所的功能。目前在社区绿化中往往侧重于提高绿地面积,绿化质量不高。而稳定的绿地生态系统要求结构和功能的高度统一和谐。研究表明树木的生态效应是草坪的3—10倍,复合绿地系统的生态效应远高于单一的草坪,因此应采用“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多层次复合绿地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同时在空间上应采用“点、线、面”相结合,充分体现出绿地系统的休闲、运动等实用功能,创造绿色社区品味的绿色文化。
3.5 绿色社区的环保住宅
住宅是居住社区的主体建筑,也是居民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据统计人类80%—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所以绿色社区的住宅除了应具有上述提及的节能、高效、污染少等特点之外,还应该是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的环保住宅。
住宅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空间,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除了部分来自室外,其余的均出自于室内;例如:装饰材料、家用化学品、呼吸产生CO2和其它不良气体,室内燃烧设备产生的有毒气体等,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都会产生直接、间接的影响。室内空气环境的控制应通过在建筑中使用不产生污染的绿色环保材料、消除室内各种污染源、采用高效而且节能的通风方式等技术手段解决。
4 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保证绿色社区长绿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高新技术来规划和建设居住社区是保证绿色社区长绿的先决条件,但要真正实现社区的绿色长驻还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来保证。首先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社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环境考核指标;其次应加强对社区员工、业主及有关人员的教育,开展系列环保宣传活动,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能力,通过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保证社区自我运行的良好态势。
5 结论
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2l世纪的绿色社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利用生态学原理和高新技术建设绿色社区是人类居住区的发展趋势。绿色社区将突破传统社区的单一居住功能,强调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高效节能和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必将成为社会、经济与自然三者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的理想居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