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新课程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所以中学生物教学应当将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本文就作者在这方面的尝试展开议论。
  关键词 新课程 生物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在课堂中,教师的师道尊严和拘束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有问题不敢提的重要原因。因此,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首先,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双差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因为,教师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是为学生的提问提供了可能。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要轻易地全盘否定,要采用默许的眼神、肯定的手势、激励的语言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并鼓励其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逐步领悟正确的结果和答案。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提问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但具有此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紧张的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提问。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
  多年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否则就会被硬拉回来,甚至遭到教师的训斥。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不敢向老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这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时间提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识水平,让学生充分地阅读一定的材料,独立地思考存在什么问题。教师不应该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置学生于“愤”、“悱”状态,再利用分组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思考,增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并通过讨论不断地产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求异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对学生的提问要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三、 教给方法,使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学生敢问、想问、还应该会问。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将新内容与旧知识相联系比较,经过深入思考,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提出问题;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分析讨论的过程中等地方质疑。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让学生体会到,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其次,要教会学生会说。开始学生提的问题有时不得要领,有时只言片语,有时浅显幼稚。这时教师要扶一把,送一程,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地新、问得有思维价值。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质疑问难必须勤学善思,认真观察,善比较,有创见。
  四、培养习惯,使学生好问
  教学中,学生敢问、想问、会问了,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问。学生能主动地将产生的疑问用语言正确地表达出来,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还能促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如何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呢?我曾尝试过以下做法,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将课内和课后产生的问题标记在书上或写在本子上,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逐个辅导解决,而有共性的问题则在课堂上共同讨论解决。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将课内产生而来不及提的问题,下课后能立即向老师提出,老师及时进行讲解,不要把问题积累下来。同时,老师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评比等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在学生中形成质疑的比、学、帮、超的良好风气,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主动质疑,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只有问题的提出,才能有问题的解决。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也就没有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探索创新的境界中,更自由地思考、讨论和学习,更主动地投入和创新。
其他文献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加强感情投资,善于把情感注入学生的心扉,尽量地尊重他们,热爱他们,将心比心,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尊重 关心 感情投资    一、关心学生   对每一个学生的关心,不仅是关心他的学习,也要关心他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平时我也常常通过和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以及班中一些同学的优点.在他们学习中有困难时主动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提高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内容。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结合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我认为应通过读图提出问题、利用读图把问题引向深人、运用地图去解决问题等几个环节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关键词读图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空间概念     在新的地理教学大纲中也提出了很多要求学生运用图来解释地理现象、规律的问题。同时,在高考中对地图
期刊
摘 要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的精神,在教学中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是我们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语言能力 阅读方法 阅读习惯 背景知识 预读     根据教学大纲“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学不但要充分考虑小学数学学科的固有特点,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本文着重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全面论述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质量的重要策略,并且指出了小学数学与德育教学相结合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德育教育 结合
期刊
摘 要近几年,农村幼儿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民办幼儿园已发展成为幼教系统的一支强大的队伍。但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一般分布较广、规模较小且教学条件差及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为了促进幼教的均衡发展,通过转变教育观念、狠抓教师素质的提升以及开展定期培训、树立典型等方式以点带面,带动全县幼教事业良性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开创全县幼儿教育新局面。  关键词农村幼教 民办幼儿园 幼儿教育     
期刊
摘 要钢琴是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男生所要学习的专业技能之一,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需要掌握钢琴的基本弹奏技巧,能够弹奏中等程度的钢琴乐曲,并能即兴伴奏和自弹自唱简单的幼儿歌曲。文章分析了学生在钢琴初学阶段所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对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免费师范男生更扎实地掌握这门课程,在快乐中学习。  关键词学前教育 免费男生 钢琴教学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大多以女教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行与深化,中国原本的陈旧的教育风格和格局正在被逐步打破,在这个过程中也给初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希望,比如新课改要求展开研究性教学,探索性教学等。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 问题 对策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行与深化,中国原本的陈旧的教育风格和格局正在被逐步打破,在
期刊
摘 要凸透镜成像的学习是初二物理光学部分中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著名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困难的规律面前化繁为简,帮助学生争取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是通过设计实验互动、加强知识练习对比、写口诀强化记忆三点帮助学生去化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凸透镜成像规律 重点及难点 化难为简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中光学部
期刊
摘 要 实行校务公开是加强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重大举措,是高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也是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权力制约,从源头上制止腐败现象的治本之策。在高校飞速发展和加快建设的同时,如何坚持并不断创新校务公开制度,确实是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高校校务 工作 思考    一、高校校务公开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校务公开的意识不强。广大教职员工和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的实施,促使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课程理念、教学方式不断更新,新课改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与挑战,体育教学需要从"成功体育、快乐体育"向"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和"综合体育、多维体育"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新课改下如何开展体育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字 体育教学 新课标 课堂    一、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资源严重短缺。  1.对体育教学投入的资金不够,体育设施建设落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