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电视节目不断学习与借鉴其他国家的电视节目模式,取得了些许成功。如“超级女声”、“梦想中国”套用“美国偶像”而风靡全国,“完美假期”是对“老大哥”的克隆,“绝对挑战”是学习“学徒”,“非常6+1”、“开心词典”分别借鉴“简单生活”、“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等等。这些节目都是学习借鉴国外节目模式,但是克隆的成分很多,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很少。
最近“开心词典”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在央视热播,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比起“开心词典”的其他节目甚至其他的真人秀类节目,“开心学国学”进行了很多本土化的改造。本文将对此进行论述。
从宏观来看,电视节目的本土化包括:“节目内容、文化构成、审美品格与表述风格等”① “简单说来,就是依据中国的特殊国情,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按照中国电视媒体自身的运行规律,遵循中国电视观众的接受习惯与实际需要,组织、制作与传播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气派、风格、口味的电视节目。”②胡智锋教授关于本土化的定义是充分和准确的。
“开心学国学”是“开心词典”2009年暑期特别节目。可以说“开心词典”本来就很不错,但是在本土化改造方面,笔者认为“开心学国学”则更胜一筹。依据胡智锋教授的观点,电视节目的本土化包括节目内容、文化构成、审美品格、表述风格等四方面。“开心词典”以前的节目充其量只是对节目的文化构成进行了改造。从形式和内容上来看,包括舞台设计、背景音乐、提问内容与方式等等,“开心词典”几乎是完全地克隆了“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但它也做了一点点本土化的改造。“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能够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百万美金的巨额奖金,这很符合西方国家的“拜金主义”价值观。中国人很看重亲情、友情,家庭观念很强,“开心词典”将“一百万美金”改成了“家庭梦想”,这一概念一提出,一方面降低了节目成本,二来也符合国人文化心理。这只是在文化构成上的本土化改造。而“开心学国学”则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改造。
⒈节目内容
“开心学国学”的主题就是国学。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③国学主题的提出既符合我国媒体的主要功能,也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我国的媒介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国学主题的提出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符合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谈到国学,作为中国人,大家都知道一点,可很少有人敢说自己很精通,这样一来,节目既有了一定基础的观众和参赛选手,而且这一群体很庞大,老少咸宜,同时也具备吸引观众的地方,即受众既可以检测自己的国学水平,同时也可以学习更多的国学知识。因此“开心学国学”的节目内容更加本土化了,它不像“开心词典”以前的节目内容古今中外都包括。
⒉文化构成
电视的“文化构成”,即电视不同价值取向、不同价值层面的构成,我们一般将电视 “文化构成”笼统地划分为三大类——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④与西方不同,倡导主流文化是我国电视媒介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西方国家,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媒介可以迎合受众低级趣味走向媚俗化,如通过一些室内真人秀节目满足受众窥私欲望,如“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满足一夜暴富的欲望,等等。这些是中国主流文化不允许的,于是“开心学国学”提出了“开心学”的概念,我们要“知足长乐”、“寓教于乐”,也就是一要开心,二要学习。因此在节目中无论选手怎么错失晋级机会,主持人一直强调开心,选手也没有什么悲伤情绪(至少我们在电视画面里没有看到),而不像其他一些真人秀类节目,淘汰的选手都是哭着离开。同时,选手在离开之前的采访发言中总是强调“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希望通过这次比赛国学得到大家的重视”“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国学知识”等等,宣扬的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⒊审美品格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审美品格。但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讲究“以和为贵”,因此,和谐、合一依然是中国电视审美品格境界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类型⑤。审美品格的本土化在“开心学国学”中也得到了体现。“开心学国学”节目的选拔赛共设置了6个赛区,其中就有一个港澳台及海外赛区,这表明了祖国统一、世界和平共处的心愿,体现了统一、和谐的审美品格。无独有偶,在这期节目中有位日本选手带来了一幅字画,上面写道“开心学国学节目,为日中两国人民友好架桥,为世界和谐道路进步,前程似锦”。在复赛第三场开场舞《锦绣中华》表演完后,甚至主持人直接说“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在一起,欢聚一堂,其实我们中国的历史打开一看,就是各民族不断融合,互相影响的一部历史。”“从我们的选手配备可以看出这一点,有来自不同民族的,不同地域,大家共同来完成一个夙愿。”主题曲由海峡两岸歌手合作演唱,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和谐、合一、统一的审美品格。
⒋表述风格(叙事方式、语言风格)
电视的表述方式,或电视的表述风格,包括电视的叙事方式、语言风格等。⑥可以说,“开心学国学”在表述风格的本土化上做得很到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舞台设计。在“开心词典”其它节目的舞台设计完全是照搬“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而“开心学国学”节目的舞台却做了很大的改动,增加了很多中国元素,如扇形屏幕、四根圆柱、祥云、梅花、七步台阶等等。
二是音乐音响。“开心学国学”的主题曲《龙文》是首中国风歌曲,歌词古色古香,曲调朗朗上口,很有中国韵味。而且这个主题曲在节目中也时不时以背景音乐响起。同时节目中的鼓声、选手答题时的时钟声、音乐《高山流水》等等也同样有中国味道。
三是服装与道具。“开心学国学”节目中的服装和道具也很有民族特色。主持人高博总是一身中式服装,或是唐装,或是中山装,上面还印有梅花、墨竹或是泼墨山水画等等。有些选手也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来参赛。道具主要是观众席上的一面大鼓了。当观众席上的选手抢答成功,大鼓就被敲响,很有我国古代激励军队前进的风范,同时也很符合我国民俗,每逢喜事敲鼓以示祝贺,在这里兼有祝贺和鼓励两层意思吧。
四是开场设计。“开心学国学”每期节目开场,除了配有中国山水、《龙文》音乐的片头外,还有一个体现中国民族特色的节目,如变脸、《梦回大唐》、民族舞蹈《锦绣中华》、中国器乐演奏《茉莉香》、京剧《铿锵中国娃》、京剧街舞、《舞狮》等等。
五是情节设置。“开心学国学”节目的整个情节设置很类似中国的考试,在复赛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复赛是从成语对对子开始的,小丫出题,选手用答题板答题,高博维持现场,专家评委点评及打分,在这里小丫、选手、高博、专家评委分别充当了出题老师、考生、监考老师、阅卷老师的角色。这整个就是中国考试,只是将出题、监考、阅卷放到了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间进行而已。而题目也涉及到对对子、词语替换等等。
“开心学国学”节目虽然是“开心辞典”的暑期特别节目,而“开心词典”又是借鉴于“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但是它却在节目内容、文化构成、审美品格、表达方式等方面作了很大的本土化改造,使节目具有较强的中国民族特色,深受受众喜欢,在“拿来主义”、模仿成风的今天,这也是我国电视节目应该学习与借鉴的。但是,如何让我们的电视节目站稳脚跟并走出国门,目前看来任重而道远。在内容产业逐渐兴起的大背景下,电视节目的本土化改造只能说是一种被动应对,加强中国电视节目生产与制作的原创性才是长久发展之计。
注释
①胡智锋:《中国电视节目生产“本土化”的战略目标与对策》,《当代电影》,2001第3期
②胡智锋:《电视的观念— 胡智锋自选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③http://www.guoxue.com/gxrm/gx_gxdyjs kqs.htm
④http://www.cctv.com/tvguide/tvcomment/tyzj/zjwz/1527.shtml
⑤ 同④
⑥ 同④
(作者系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最近“开心词典”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在央视热播,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比起“开心词典”的其他节目甚至其他的真人秀类节目,“开心学国学”进行了很多本土化的改造。本文将对此进行论述。
从宏观来看,电视节目的本土化包括:“节目内容、文化构成、审美品格与表述风格等”① “简单说来,就是依据中国的特殊国情,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按照中国电视媒体自身的运行规律,遵循中国电视观众的接受习惯与实际需要,组织、制作与传播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气派、风格、口味的电视节目。”②胡智锋教授关于本土化的定义是充分和准确的。
“开心学国学”是“开心词典”2009年暑期特别节目。可以说“开心词典”本来就很不错,但是在本土化改造方面,笔者认为“开心学国学”则更胜一筹。依据胡智锋教授的观点,电视节目的本土化包括节目内容、文化构成、审美品格、表述风格等四方面。“开心词典”以前的节目充其量只是对节目的文化构成进行了改造。从形式和内容上来看,包括舞台设计、背景音乐、提问内容与方式等等,“开心词典”几乎是完全地克隆了“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但它也做了一点点本土化的改造。“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能够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百万美金的巨额奖金,这很符合西方国家的“拜金主义”价值观。中国人很看重亲情、友情,家庭观念很强,“开心词典”将“一百万美金”改成了“家庭梦想”,这一概念一提出,一方面降低了节目成本,二来也符合国人文化心理。这只是在文化构成上的本土化改造。而“开心学国学”则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改造。
⒈节目内容
“开心学国学”的主题就是国学。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③国学主题的提出既符合我国媒体的主要功能,也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我国的媒介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国学主题的提出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符合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谈到国学,作为中国人,大家都知道一点,可很少有人敢说自己很精通,这样一来,节目既有了一定基础的观众和参赛选手,而且这一群体很庞大,老少咸宜,同时也具备吸引观众的地方,即受众既可以检测自己的国学水平,同时也可以学习更多的国学知识。因此“开心学国学”的节目内容更加本土化了,它不像“开心词典”以前的节目内容古今中外都包括。
⒉文化构成
电视的“文化构成”,即电视不同价值取向、不同价值层面的构成,我们一般将电视 “文化构成”笼统地划分为三大类——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④与西方不同,倡导主流文化是我国电视媒介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西方国家,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媒介可以迎合受众低级趣味走向媚俗化,如通过一些室内真人秀节目满足受众窥私欲望,如“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满足一夜暴富的欲望,等等。这些是中国主流文化不允许的,于是“开心学国学”提出了“开心学”的概念,我们要“知足长乐”、“寓教于乐”,也就是一要开心,二要学习。因此在节目中无论选手怎么错失晋级机会,主持人一直强调开心,选手也没有什么悲伤情绪(至少我们在电视画面里没有看到),而不像其他一些真人秀类节目,淘汰的选手都是哭着离开。同时,选手在离开之前的采访发言中总是强调“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希望通过这次比赛国学得到大家的重视”“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国学知识”等等,宣扬的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⒊审美品格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审美品格。但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讲究“以和为贵”,因此,和谐、合一依然是中国电视审美品格境界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类型⑤。审美品格的本土化在“开心学国学”中也得到了体现。“开心学国学”节目的选拔赛共设置了6个赛区,其中就有一个港澳台及海外赛区,这表明了祖国统一、世界和平共处的心愿,体现了统一、和谐的审美品格。无独有偶,在这期节目中有位日本选手带来了一幅字画,上面写道“开心学国学节目,为日中两国人民友好架桥,为世界和谐道路进步,前程似锦”。在复赛第三场开场舞《锦绣中华》表演完后,甚至主持人直接说“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在一起,欢聚一堂,其实我们中国的历史打开一看,就是各民族不断融合,互相影响的一部历史。”“从我们的选手配备可以看出这一点,有来自不同民族的,不同地域,大家共同来完成一个夙愿。”主题曲由海峡两岸歌手合作演唱,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和谐、合一、统一的审美品格。
⒋表述风格(叙事方式、语言风格)
电视的表述方式,或电视的表述风格,包括电视的叙事方式、语言风格等。⑥可以说,“开心学国学”在表述风格的本土化上做得很到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舞台设计。在“开心词典”其它节目的舞台设计完全是照搬“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而“开心学国学”节目的舞台却做了很大的改动,增加了很多中国元素,如扇形屏幕、四根圆柱、祥云、梅花、七步台阶等等。
二是音乐音响。“开心学国学”的主题曲《龙文》是首中国风歌曲,歌词古色古香,曲调朗朗上口,很有中国韵味。而且这个主题曲在节目中也时不时以背景音乐响起。同时节目中的鼓声、选手答题时的时钟声、音乐《高山流水》等等也同样有中国味道。
三是服装与道具。“开心学国学”节目中的服装和道具也很有民族特色。主持人高博总是一身中式服装,或是唐装,或是中山装,上面还印有梅花、墨竹或是泼墨山水画等等。有些选手也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来参赛。道具主要是观众席上的一面大鼓了。当观众席上的选手抢答成功,大鼓就被敲响,很有我国古代激励军队前进的风范,同时也很符合我国民俗,每逢喜事敲鼓以示祝贺,在这里兼有祝贺和鼓励两层意思吧。
四是开场设计。“开心学国学”每期节目开场,除了配有中国山水、《龙文》音乐的片头外,还有一个体现中国民族特色的节目,如变脸、《梦回大唐》、民族舞蹈《锦绣中华》、中国器乐演奏《茉莉香》、京剧《铿锵中国娃》、京剧街舞、《舞狮》等等。
五是情节设置。“开心学国学”节目的整个情节设置很类似中国的考试,在复赛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复赛是从成语对对子开始的,小丫出题,选手用答题板答题,高博维持现场,专家评委点评及打分,在这里小丫、选手、高博、专家评委分别充当了出题老师、考生、监考老师、阅卷老师的角色。这整个就是中国考试,只是将出题、监考、阅卷放到了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间进行而已。而题目也涉及到对对子、词语替换等等。
“开心学国学”节目虽然是“开心辞典”的暑期特别节目,而“开心词典”又是借鉴于“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但是它却在节目内容、文化构成、审美品格、表达方式等方面作了很大的本土化改造,使节目具有较强的中国民族特色,深受受众喜欢,在“拿来主义”、模仿成风的今天,这也是我国电视节目应该学习与借鉴的。但是,如何让我们的电视节目站稳脚跟并走出国门,目前看来任重而道远。在内容产业逐渐兴起的大背景下,电视节目的本土化改造只能说是一种被动应对,加强中国电视节目生产与制作的原创性才是长久发展之计。
注释
①胡智锋:《中国电视节目生产“本土化”的战略目标与对策》,《当代电影》,2001第3期
②胡智锋:《电视的观念— 胡智锋自选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③http://www.guoxue.com/gxrm/gx_gxdyjs kqs.htm
④http://www.cctv.com/tvguide/tvcomment/tyzj/zjwz/1527.shtml
⑤ 同④
⑥ 同④
(作者系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