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总结花垣县文化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的路径探究。
【关键词】 花垣县 文化建设 路径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建设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作用。花垣县地处国家重点扶贫攻坚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湘鄂渝黔边境,是一个苗族聚居县,全县总人口28.7万,苗族占76.8%,域内民族风情独特,自然山水静朴,文化景观众多,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有助于使花垣县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
1 花垣县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1.1 理论研究成果增多,文化强县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十六大以来,县委、政府把思想文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有力地推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年发表理论、调研文章60多篇,部分论文在国家、省、州级获奖。县委把理论学习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理论考核与推进理论进基层相结合,理论工作与科学发展相结合,邀请省委讲师团给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550多人就科学发展观结合花垣实际作专题辅导报告,组织巡回演讲活动40多场次。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解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县域经济转型研究”等理论研讨活动中,推出一批有深度、有价值、有影响的理论成果,其中有52篇调研文章在州级以上刊物发表。文化强县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计划到2015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占GDP的比重达到5%左右,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使文化产业成为今后县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1.2 新闻宣传服务力增强,重点突出。①突出重点活动。2009年10月26~28日,承办了2009’中国·湖南(花垣)苗族文化艺术节,包括“边城秋韵”文艺晚会、始祖蚩尤公祭仪式、首届苗歌大奖赛,4省8县派出文艺演出队伍参加《边城秋韵》开幕式文艺演出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云集花垣共同研讨蚩尤文化和苗族文化,通过20多家新闻媒体平台,提高了花垣、边城和苗族文化宣传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反响强烈。②突出重点宣传。大力宣传我县在工业技改、构建和谐社会、应对金融危机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对新闻稿件上稿实行半年兑奖,县电视台编发新闻3608条,州以上媒体发稿量达1322条,其中《人民日报》2条、团结报845条,湖南日报82条,中央台6条、湖南台75条、湘西电视台240条,新华网等72条,在湖南卫视上稿量居全省县市前十位;邀请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来花垣现场拍摄蚩尤、边城和苗族绝技三个专题。邀请湖南政法频道来花垣苗区拍摄苗族节日“过苗年”活动等。开设花垣县“苗语之窗”时政栏目,丰富了广大苗族群众的文化生活。③突出重点监控。切实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投入资金20万元组建花垣新闻宣传网站,现代传媒体系正在形成。
1.3 文明建设载体多,文化艺术重抓手。①在文明建设方面:①以创建活动为载体,田金珍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②以特色教育为载体,对未成年人开展了道德主题实践和座谈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③以打造文明县城为载体,花垣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县人民医院等三家单位获“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县林业局等5家单位获“州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我县连续三年获“全州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一等奖。深入开展了“扫黄打非”和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等专项整治工作,社会环境明显好转,城市文明品位不断提升。②在文化艺术方面:一是以“非遗”工作为抓手,完成了全县的“非遗”普查,成功申报“苗族鼓舞”、“苗族古歌”、“苗医药”为国家级保护项目,省级项目有苗族古老话、湘西苗绣、“苗族赶秋”等11项,我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中国民俗学会授予“中国蚩尤文化研究基地”。二是以特色活动为抓手,举办了5届“文化遗产日”活动和“非遗”成果展览,连续3年成功举办了三省边区“边城杯”三县美术书法摄影大奖赛和花垣、松桃、秀山三县迎春联欢晚会,三县演员奉献了3台精彩节目,增进了边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三是以文化阵地为抓手,重点抓好了《边城文学》、《古苗河》杂志,各协会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省、州级以上奖项30多个,出版了《始祖蚩尤》、《上古蚩尤神话传奇》、《苗族幽默故事选》等5部,歌曲《苗疆好地方》获州“五个一工程”奖,被省文联、省音乐家协会评为金奖。大型苗族风情歌舞《玛汝沃黛雄》先后参加州、省艺术节汇演分别荣获金奖和“田汉大奖”。苗族鼓舞代表队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第九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节暨全国民族民间鼓舞鼓乐大赛,荣获最高奖项“山花奖”。舞蹈节目《桃花汛》代表全省参加全国水利部门文艺汇演。“苗族接龙舞”在全省民运会获金奖。
1.4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四大硬件”。①兴建边城图书馆。建设了边城文化广场、边城步行街、边城高级中学、边城森林公园、边城图书馆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宣传文化设施。邀请中国书协主席沈鹏等百位当代书法家把《边城》小说全文书写镌刻在108块碑石上,建成了“中国边城百家书法园”。投资120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7080平方米的边城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誉为“全国最牛”图书馆,并授予“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②兴建苗剧团排练大厅。投入120万元,现已竣工使用。投入300多万元兴建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98个“共享工程基层网点”以及60个农家书屋。③兴建广电大楼。投入1700多万元,现已竣工,即将投入使用。④“总理母校”旧房改造。投资3000万元用于花垣县民族中学旧房改造,使朱镕基总理就读过的国立八中增加了人文内涵和历史积淀,为花垣县文化建设添姿焕彩。
1.5 队伍建设“三落实”,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稳步推进。①抓制度落实,规范管理。坚持部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四争四创”竞赛、“三项学习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荣获全省宣传系统“四争四创”先进集体称号。②抓学习落实,提高素质。选派了6名部机关干部参加了省、州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形成了相互尊重、包容多样、团结共事的工作局面。③抓质量落实,强化职能。广电部门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数字电视整体平面工程平移总数达17655台,新上户1076户,工程共投入975万元。文化部门“走转改”活动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步伐加快。在落实完善改革配套政策方面,公益性事业单位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努力实现文化惠民、富民、强民。
2 花垣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重矿业轻文化,缺乏文化高地意识。矿业是花垣县的主导产业,一直是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矿业兴则百业兴,整个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基本上以矿业为中心,没有把文化建设摆进科学发展的大格局,没有把文化产业定位成支柱性产业来抓,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矿业经济发展的步伐。由于缺乏文化高地意识,导致文化设施投入不足,政策体制和机制运转不畅,产业发展单薄缓慢,文化队伍建设明显落后。
【关键词】 花垣县 文化建设 路径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建设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作用。花垣县地处国家重点扶贫攻坚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湘鄂渝黔边境,是一个苗族聚居县,全县总人口28.7万,苗族占76.8%,域内民族风情独特,自然山水静朴,文化景观众多,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有助于使花垣县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
1 花垣县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1.1 理论研究成果增多,文化强县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十六大以来,县委、政府把思想文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有力地推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年发表理论、调研文章60多篇,部分论文在国家、省、州级获奖。县委把理论学习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理论考核与推进理论进基层相结合,理论工作与科学发展相结合,邀请省委讲师团给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550多人就科学发展观结合花垣实际作专题辅导报告,组织巡回演讲活动40多场次。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解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县域经济转型研究”等理论研讨活动中,推出一批有深度、有价值、有影响的理论成果,其中有52篇调研文章在州级以上刊物发表。文化强县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计划到2015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占GDP的比重达到5%左右,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使文化产业成为今后县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1.2 新闻宣传服务力增强,重点突出。①突出重点活动。2009年10月26~28日,承办了2009’中国·湖南(花垣)苗族文化艺术节,包括“边城秋韵”文艺晚会、始祖蚩尤公祭仪式、首届苗歌大奖赛,4省8县派出文艺演出队伍参加《边城秋韵》开幕式文艺演出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云集花垣共同研讨蚩尤文化和苗族文化,通过20多家新闻媒体平台,提高了花垣、边城和苗族文化宣传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反响强烈。②突出重点宣传。大力宣传我县在工业技改、构建和谐社会、应对金融危机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对新闻稿件上稿实行半年兑奖,县电视台编发新闻3608条,州以上媒体发稿量达1322条,其中《人民日报》2条、团结报845条,湖南日报82条,中央台6条、湖南台75条、湘西电视台240条,新华网等72条,在湖南卫视上稿量居全省县市前十位;邀请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来花垣现场拍摄蚩尤、边城和苗族绝技三个专题。邀请湖南政法频道来花垣苗区拍摄苗族节日“过苗年”活动等。开设花垣县“苗语之窗”时政栏目,丰富了广大苗族群众的文化生活。③突出重点监控。切实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投入资金20万元组建花垣新闻宣传网站,现代传媒体系正在形成。
1.3 文明建设载体多,文化艺术重抓手。①在文明建设方面:①以创建活动为载体,田金珍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②以特色教育为载体,对未成年人开展了道德主题实践和座谈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③以打造文明县城为载体,花垣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县人民医院等三家单位获“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县林业局等5家单位获“州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我县连续三年获“全州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一等奖。深入开展了“扫黄打非”和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等专项整治工作,社会环境明显好转,城市文明品位不断提升。②在文化艺术方面:一是以“非遗”工作为抓手,完成了全县的“非遗”普查,成功申报“苗族鼓舞”、“苗族古歌”、“苗医药”为国家级保护项目,省级项目有苗族古老话、湘西苗绣、“苗族赶秋”等11项,我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中国民俗学会授予“中国蚩尤文化研究基地”。二是以特色活动为抓手,举办了5届“文化遗产日”活动和“非遗”成果展览,连续3年成功举办了三省边区“边城杯”三县美术书法摄影大奖赛和花垣、松桃、秀山三县迎春联欢晚会,三县演员奉献了3台精彩节目,增进了边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三是以文化阵地为抓手,重点抓好了《边城文学》、《古苗河》杂志,各协会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省、州级以上奖项30多个,出版了《始祖蚩尤》、《上古蚩尤神话传奇》、《苗族幽默故事选》等5部,歌曲《苗疆好地方》获州“五个一工程”奖,被省文联、省音乐家协会评为金奖。大型苗族风情歌舞《玛汝沃黛雄》先后参加州、省艺术节汇演分别荣获金奖和“田汉大奖”。苗族鼓舞代表队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第九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节暨全国民族民间鼓舞鼓乐大赛,荣获最高奖项“山花奖”。舞蹈节目《桃花汛》代表全省参加全国水利部门文艺汇演。“苗族接龙舞”在全省民运会获金奖。
1.4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四大硬件”。①兴建边城图书馆。建设了边城文化广场、边城步行街、边城高级中学、边城森林公园、边城图书馆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宣传文化设施。邀请中国书协主席沈鹏等百位当代书法家把《边城》小说全文书写镌刻在108块碑石上,建成了“中国边城百家书法园”。投资120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7080平方米的边城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誉为“全国最牛”图书馆,并授予“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②兴建苗剧团排练大厅。投入120万元,现已竣工使用。投入300多万元兴建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98个“共享工程基层网点”以及60个农家书屋。③兴建广电大楼。投入1700多万元,现已竣工,即将投入使用。④“总理母校”旧房改造。投资3000万元用于花垣县民族中学旧房改造,使朱镕基总理就读过的国立八中增加了人文内涵和历史积淀,为花垣县文化建设添姿焕彩。
1.5 队伍建设“三落实”,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稳步推进。①抓制度落实,规范管理。坚持部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四争四创”竞赛、“三项学习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荣获全省宣传系统“四争四创”先进集体称号。②抓学习落实,提高素质。选派了6名部机关干部参加了省、州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形成了相互尊重、包容多样、团结共事的工作局面。③抓质量落实,强化职能。广电部门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数字电视整体平面工程平移总数达17655台,新上户1076户,工程共投入975万元。文化部门“走转改”活动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步伐加快。在落实完善改革配套政策方面,公益性事业单位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努力实现文化惠民、富民、强民。
2 花垣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重矿业轻文化,缺乏文化高地意识。矿业是花垣县的主导产业,一直是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矿业兴则百业兴,整个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基本上以矿业为中心,没有把文化建设摆进科学发展的大格局,没有把文化产业定位成支柱性产业来抓,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矿业经济发展的步伐。由于缺乏文化高地意识,导致文化设施投入不足,政策体制和机制运转不畅,产业发展单薄缓慢,文化队伍建设明显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