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品简介:《教育漫话》是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教育家——J.洛克(John Locke)的教育代表作。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英国最重要的一本教育哲学著作。在18世纪,这本书几乎被翻译成所有欧洲语言,洛克以后的教育家,包括让-雅克·卢梭,都承认这本书的价值和影响。全书的主题是论述“绅士教育”,洛克指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洛克的《教育漫话》和卢梭的《爱弥儿》同为18世纪教育理论的经典文献。在英国,该书被认为整个世纪教育理论的权威著作。手执经典,与大师同行。我试图使自己的脉动与作者的心率同步,进而从内心深处感悟作者的教育思想,从灵魂深处感受作者的教育情痴,开启一段涤荡心灵的溯源之旅……
教育的力量——“不信春风唤不回”
洛克对教育的力量怀有极大的信心。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作为中职教师,针对生源现实,应该秉持不抛弃、不放弃、不离弃的信念,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孩子的潜力,“不信春风换不回”,用自己的爱心换回学生的信心,用各自的教育教学艺术敏锐地捕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获得力所能及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谋求学生的一点点改变,积小变为大变,积量变为质变,立足学生现实,不急不躁,因材施教。笔者所主张的错位发展,其实就是基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谋求每个学生的差别化发展、重点发展、个性发展,就是要用教育的力量解决学生的发展。教育不应是把学生由好学教为厌学,教育不是延续学生的厌学,教育也不是封闭学生的兴趣爱好,禁锢学生的个性特长,真正的教育应是把学生由厌学变为普遍好学,放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这就是中职生错位发展的现实意义,也是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和收获。
教育的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
洛克十分重视早期教育的关键作用。一是因为儿童的可塑性最大。二是因为幼小时的印象“都有极重大极长远的影响”。像水源一样,稍加引导“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因此,越是早期教育越要谨慎从事,因为教育上的错误“像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错了,以后就难补救了。
中职生都是中考的失意者,如洛克所说,他们可能是被“配错了药”“打错了针”,小学、初中的那一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可能并不适合他们,使他们在激烈的求学竞争中落伍了,而中国传统的鼓励先进、鞭挞落后,重视先进、轻视落后的观念使他们普遍被“边缘化”。“健康人不能体会病人的痛苦”、“聪明人不会领会愚笨人的痛苦”,如果连我们都不能理解中职生,还会有谁能理解?“第一次配错了药,以后就难补救了”,这也说明职业教育为何如此之难,职业教育为何如此难以被人认同,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为何如此难以推进,职业教育教师的教育绩效为何如此难以彰显。但第一次配错了药,不等于就无药可救,不等于是病入膏肓,如果我们不改变用药,不着手补救,那职业教育将变得毫无吸引力,中职生将会彻底边缘化。只要我们改变思路,调整方法,慢慢调理,就一定能妙手回春。因此,中职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它需要的是信心、耐心、恒心,它反对急功近利,反对高歌猛进,反对将教育表面化、浅层化、形式化,它需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把脉,需要深入学生的血管血液去透析,需要深入学生的大脑皮层去分析,只有了解职高生、相信职高生、慢慢转化职高生才是职业教育的本真。笔者所主张的项目计算机与错位课堂的构建,就是变传统的知识体系课程为项目课程,变传统的全科发展为重点发展,变传统的均衡发展为个性发展,以实现每个中职生高度自信的、有尊严的全新发展。
教育的本质——“交情通意心和谐”
洛克像其他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一样,主张身心和谐发展。他把体育放在首位,提出了“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的有名号召,这是很有远见的。因为身体健康是精神健康之本,也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之本。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确立怎样的学生发展观?应确立怎样的学生成才观?教育的首要价值取向是健康,培养健康的人。人的健康不外乎精神健康、身体健康,首先是身体健康,唯身体是立命之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不健康纵有凌云之志、纵想扶危济世也枉然。中职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操作无疑是有益于身体的,实现了手脑并用,这其实也应是较为理想的学习方式。黄炎培先生说的“双手万能”也说明了做的重要性,而“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其次是精神健康,精神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洛克没有明言,但笔者认为一个精神健康的人必须要有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心态阳光,富有理想。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追求,都能开辟“技能立身”的崭新之路。
教育的追求——“全凭德行两相宜”
洛克认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他认为德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徒有学问而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做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做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是对良好表现的奖励,他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
中职生的德行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丰富学生的道德生命,让每个中职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中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如何对待中职生——这群已经被日渐边缘化的群体,体罚、挖苦、讽刺、不闻不问、任其自然生长,所有这些都应小心地避免。我们已习惯用校规、班规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去约束他们的行为,我们很少用一定的形式去鼓励他们的行为。中职生尤其需要赏识,尤其需要鼓励,应尽可能地避免惩罚,绝对杜绝挖苦、讽刺,对于中职生,我们已压制的够多,我们也要求的够多,我们缺少的是鼓励,缺少的是放手,缺少的是交流,缺少的是期待,我们应唤醒他们尘封的荣誉感,打破他们郁郁不得志的压抑感,让他们心情轻松、思想放松。
有位名人说过,“把生活当成任务,生活就像地狱,把生活当成享受,生活就像天堂”,如果要求每个中职生每天都来完成似乎难以完成的任务,他们的学生生活可想而知。因此洛克认为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于中职生,我们要将让他们去完成一个个任务,变为他们能主动地、快乐地要求任务,我们不必视中职生的上网、游戏为洪水猛兽,我们就是要让每个中职生像玩游戏那样学习,像玩游戏那样生活,这也许就是“游戏人生”最本真的含义吧!项目教学就是通过一个个让学生“我选择,我喜欢”的项目驱动学生去消遣、去游戏,但在这方面我们显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教育无所不用其心,中职生的教育更要用心,甚至要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洛克的教育漫话正是一本用心写成的书,是一本与职业教育心贴心的书。在这次心灵相遇中,我得到新的启迪和思索,增添了我改造中职课堂教学的信心和力量。
洛克的《教育漫话》和卢梭的《爱弥儿》同为18世纪教育理论的经典文献。在英国,该书被认为整个世纪教育理论的权威著作。手执经典,与大师同行。我试图使自己的脉动与作者的心率同步,进而从内心深处感悟作者的教育思想,从灵魂深处感受作者的教育情痴,开启一段涤荡心灵的溯源之旅……
教育的力量——“不信春风唤不回”
洛克对教育的力量怀有极大的信心。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作为中职教师,针对生源现实,应该秉持不抛弃、不放弃、不离弃的信念,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孩子的潜力,“不信春风换不回”,用自己的爱心换回学生的信心,用各自的教育教学艺术敏锐地捕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获得力所能及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谋求学生的一点点改变,积小变为大变,积量变为质变,立足学生现实,不急不躁,因材施教。笔者所主张的错位发展,其实就是基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谋求每个学生的差别化发展、重点发展、个性发展,就是要用教育的力量解决学生的发展。教育不应是把学生由好学教为厌学,教育不是延续学生的厌学,教育也不是封闭学生的兴趣爱好,禁锢学生的个性特长,真正的教育应是把学生由厌学变为普遍好学,放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这就是中职生错位发展的现实意义,也是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和收获。
教育的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
洛克十分重视早期教育的关键作用。一是因为儿童的可塑性最大。二是因为幼小时的印象“都有极重大极长远的影响”。像水源一样,稍加引导“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因此,越是早期教育越要谨慎从事,因为教育上的错误“像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错了,以后就难补救了。
中职生都是中考的失意者,如洛克所说,他们可能是被“配错了药”“打错了针”,小学、初中的那一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可能并不适合他们,使他们在激烈的求学竞争中落伍了,而中国传统的鼓励先进、鞭挞落后,重视先进、轻视落后的观念使他们普遍被“边缘化”。“健康人不能体会病人的痛苦”、“聪明人不会领会愚笨人的痛苦”,如果连我们都不能理解中职生,还会有谁能理解?“第一次配错了药,以后就难补救了”,这也说明职业教育为何如此之难,职业教育为何如此难以被人认同,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为何如此难以推进,职业教育教师的教育绩效为何如此难以彰显。但第一次配错了药,不等于就无药可救,不等于是病入膏肓,如果我们不改变用药,不着手补救,那职业教育将变得毫无吸引力,中职生将会彻底边缘化。只要我们改变思路,调整方法,慢慢调理,就一定能妙手回春。因此,中职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它需要的是信心、耐心、恒心,它反对急功近利,反对高歌猛进,反对将教育表面化、浅层化、形式化,它需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把脉,需要深入学生的血管血液去透析,需要深入学生的大脑皮层去分析,只有了解职高生、相信职高生、慢慢转化职高生才是职业教育的本真。笔者所主张的项目计算机与错位课堂的构建,就是变传统的知识体系课程为项目课程,变传统的全科发展为重点发展,变传统的均衡发展为个性发展,以实现每个中职生高度自信的、有尊严的全新发展。
教育的本质——“交情通意心和谐”
洛克像其他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一样,主张身心和谐发展。他把体育放在首位,提出了“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的有名号召,这是很有远见的。因为身体健康是精神健康之本,也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之本。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确立怎样的学生发展观?应确立怎样的学生成才观?教育的首要价值取向是健康,培养健康的人。人的健康不外乎精神健康、身体健康,首先是身体健康,唯身体是立命之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不健康纵有凌云之志、纵想扶危济世也枉然。中职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操作无疑是有益于身体的,实现了手脑并用,这其实也应是较为理想的学习方式。黄炎培先生说的“双手万能”也说明了做的重要性,而“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其次是精神健康,精神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洛克没有明言,但笔者认为一个精神健康的人必须要有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心态阳光,富有理想。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追求,都能开辟“技能立身”的崭新之路。
教育的追求——“全凭德行两相宜”
洛克认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他认为德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徒有学问而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做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做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是对良好表现的奖励,他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
中职生的德行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丰富学生的道德生命,让每个中职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中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如何对待中职生——这群已经被日渐边缘化的群体,体罚、挖苦、讽刺、不闻不问、任其自然生长,所有这些都应小心地避免。我们已习惯用校规、班规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去约束他们的行为,我们很少用一定的形式去鼓励他们的行为。中职生尤其需要赏识,尤其需要鼓励,应尽可能地避免惩罚,绝对杜绝挖苦、讽刺,对于中职生,我们已压制的够多,我们也要求的够多,我们缺少的是鼓励,缺少的是放手,缺少的是交流,缺少的是期待,我们应唤醒他们尘封的荣誉感,打破他们郁郁不得志的压抑感,让他们心情轻松、思想放松。
有位名人说过,“把生活当成任务,生活就像地狱,把生活当成享受,生活就像天堂”,如果要求每个中职生每天都来完成似乎难以完成的任务,他们的学生生活可想而知。因此洛克认为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于中职生,我们要将让他们去完成一个个任务,变为他们能主动地、快乐地要求任务,我们不必视中职生的上网、游戏为洪水猛兽,我们就是要让每个中职生像玩游戏那样学习,像玩游戏那样生活,这也许就是“游戏人生”最本真的含义吧!项目教学就是通过一个个让学生“我选择,我喜欢”的项目驱动学生去消遣、去游戏,但在这方面我们显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教育无所不用其心,中职生的教育更要用心,甚至要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洛克的教育漫话正是一本用心写成的书,是一本与职业教育心贴心的书。在这次心灵相遇中,我得到新的启迪和思索,增添了我改造中职课堂教学的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