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适度设置认知冲突,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数学;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即学习者应该自始至终把自己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探索、主动思维、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作为教师,应积极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倡导教学民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最好的学习素材,凡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并且“过程”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课程本身就应该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机械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它应该是一個多样、有意义、主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符合学生的求知欲,符合学生好玩、好活动、好表现自我的心理特征,符合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探索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学生终身受益,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学习数学的动机去激励他们、推动他们。当然动机可能是外部动机,也可能是内部动机,但最重要的是内部动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向往。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要善于动脑筋,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如:在教学循环小数知识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学生不由自主地也跟着说起来,自主参与到讲故事中。此时让学生停下教师提问,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学生回答这个故事的内容在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老师接着利用问题创设情境,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同学们想知道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样小数位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这样情境的创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而且对本节课循环小数知识重难点的突破作了铺垫,有利于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是显著的。不但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而且让孩子知道了学习知识的过程,更能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2 巧设认识冲突,让学生自主探究
现代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新知识的有意义习得,必需在学习主体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知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织,最终把新知同化,纳入原认知结构中。而学生的认知突破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适度设置认知冲突,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能被2、3整除数的特征时,教师设置师生竞赛的场面。让学生先说一个数,教师和其余学生抢答,判断这个数是否能被2整除。教师当然会出奇制胜。学生当然也就会速度慢,甚至判断不准确。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认知产生了冲突,为什么老师的速度快、判断又准确,奥妙在何处?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了,就会带着渴求的心态自主去探究其中的规律,最终得出结论。此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学生会利用能被2整除的规律去寻找能被3整除数的规律,得出的结论不正确。这样新的认知冲突产生,此时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激活,自主的发现规律。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才是真正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的主体,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3 提供生活场景,让学生自主实践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是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小学生因其思维特点的限制,在学习活动中要具体的场景支持,他更会把自己当成主体。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习场景,能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后,在教室里布置超市的场景,让学生“超市购物”,一部分学生充当售货员,另一部分的学生充当消费者来买东西。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服务于生活,同时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又如:在学了24时计时法后,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说出自己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的时间,说出你爸爸和妈妈上下班的时间,并用24时计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张星期天生活、学习时间表。这样的生活场景,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学生不但可以掌握24时计时法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培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为孩子将来的生活提供了原生态的“实习”。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设计问题冲突,适时地提供生活场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然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也必然会点燃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火花,使他们尝到追求真知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即学习者应该自始至终把自己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探索、主动思维、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作为教师,应积极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倡导教学民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最好的学习素材,凡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并且“过程”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课程本身就应该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机械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它应该是一個多样、有意义、主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符合学生的求知欲,符合学生好玩、好活动、好表现自我的心理特征,符合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探索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学生终身受益,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学习数学的动机去激励他们、推动他们。当然动机可能是外部动机,也可能是内部动机,但最重要的是内部动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向往。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要善于动脑筋,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如:在教学循环小数知识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学生不由自主地也跟着说起来,自主参与到讲故事中。此时让学生停下教师提问,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学生回答这个故事的内容在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老师接着利用问题创设情境,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同学们想知道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样小数位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这样情境的创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而且对本节课循环小数知识重难点的突破作了铺垫,有利于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是显著的。不但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而且让孩子知道了学习知识的过程,更能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2 巧设认识冲突,让学生自主探究
现代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新知识的有意义习得,必需在学习主体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知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织,最终把新知同化,纳入原认知结构中。而学生的认知突破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适度设置认知冲突,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能被2、3整除数的特征时,教师设置师生竞赛的场面。让学生先说一个数,教师和其余学生抢答,判断这个数是否能被2整除。教师当然会出奇制胜。学生当然也就会速度慢,甚至判断不准确。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认知产生了冲突,为什么老师的速度快、判断又准确,奥妙在何处?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了,就会带着渴求的心态自主去探究其中的规律,最终得出结论。此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学生会利用能被2整除的规律去寻找能被3整除数的规律,得出的结论不正确。这样新的认知冲突产生,此时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激活,自主的发现规律。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才是真正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的主体,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3 提供生活场景,让学生自主实践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是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小学生因其思维特点的限制,在学习活动中要具体的场景支持,他更会把自己当成主体。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习场景,能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后,在教室里布置超市的场景,让学生“超市购物”,一部分学生充当售货员,另一部分的学生充当消费者来买东西。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服务于生活,同时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又如:在学了24时计时法后,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说出自己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的时间,说出你爸爸和妈妈上下班的时间,并用24时计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张星期天生活、学习时间表。这样的生活场景,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学生不但可以掌握24时计时法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培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为孩子将来的生活提供了原生态的“实习”。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设计问题冲突,适时地提供生活场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然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也必然会点燃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火花,使他们尝到追求真知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