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数学,教师有绝对的责任和义务让学生学好并应用到生活中。但是,纵观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工作者做得并不完善,没有使这一充满活力的学科带给学生乐趣,没有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思想中解放出来,以达到开阔学生思路的目的。而如今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简单介绍。
1 优化教师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教师每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因此每节课需要完成的信息量都很大。如若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有时甚至完不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如“平面、直线、几何体”一课中,只是画图、板书就要占用一节课一半的时间,再加上授课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也得要两三节课的时间,无法保证知识的连贯性。而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则不然,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画图和板书的时间,还可增加一节课的信息容纳量,形成知识网络,因此就保证了知识的连贯,省下来的时间则可以留给学生复习旧知、检测练习、巩固新知。如此一来,课堂教学得到优化,精讲精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讲“几何概率”一课时,可以不再那么死板、枯燥地教学,可导入一个射击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射中靶心的概率,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全身心投入到一节课当中。
多媒体还可以引导学生课后练习、自我检测,既加强理解,又生动有趣,的确是利于学生接受新知、复习旧知的好方法。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学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而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获得新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唯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新知。而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的“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也印证了这一点。
换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教学,这本身就对学生是个诱惑,引起学生的好奇。再加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就会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了。如讲授“三角函数”一课中,三角函数的函数变化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而用画图的方式则会浪费大量时间,而且还不是很准确,若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学生则可以在大屏幕上观察三角函数的变化规律,生动形象,更加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解所学内容,会使学生带着兴趣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函数规律,加深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可用幻灯配以图片、动画等,图文并茂,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学习、爱上学习。让兴趣这个老师来继续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求知。
3 提供多种解题思路,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问题的方式。数学家马丁·加德认为:“你考虑的可能性不管它多么异乎寻常,越多也就越容易找到正确的诀窍。”大量的数学实践启示教育工作者:给学生提供多种解题思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很有帮助的。在讲述“圆锥曲线”等内容时,一道大题就可能占用一黑板的地方,而书写板书又要浪费许多时间,甚至一节课有时只能讲述一道题。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难提供多种解题思路。而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灵活解题。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就完全为教育工作者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用多媒体的幻灯片放映,增大信息容纳量,也节省了板书的空间,完全可以一题多解,以便开拓学生思路灵活解题。
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多种现代化信息处理手段,可增加抽象事物与抽象过程的直观性,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散学生创新思维,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还能帮助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得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累经验
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是演讲者,学生则作为听众,被动地接受新知。然而这种教学理念经实践的印证,并未取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教育工作者知道了:唯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身,而自己则发挥辅助、引导的作用,对学生加以启迪,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减少学生课堂上的“溜号”“神游”现象,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感受课堂的活跃氛围,动手计算、动脑思考,从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如“排列组合”一课中,每个步骤都需要大量的计算,当然,教师课前事先肯定准备好了答案,但幻灯片到此步可暂停,把思路告诉学生后,让他们自己动笔去计算,把思路用在解题上,然后再对比答案,看自己哪步有欠缺。教师可告知学生哪步是采分点,让学生感受阅卷气氛,分析自己错在哪里,并加以指导、更正。这样在积累了一定的错误经验后,下次就不会再犯。
说到底,还是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体验新课标气息,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
5 使课后作业开放化,创新自我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以往形式单调、脱离学生生活的课后作业赋予新的理念,课后作业不应仅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更多的时间应留给学生去完成开放化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此时,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则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这种开放式作业。学生可从网上查到更多的解题思路,拓展思维。
教师也可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通过投影仪等展示学生的不同思路,学生收获的则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思考思路了,还有全班同学独出心裁的思路,即可拓展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6 教师响应课改号召,提高水平
为适应21世纪新的教育方式,和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就需要教师对多媒体计算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Word、Excel等办公软件,投影仪等教学工具……这就促进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这一需要。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这一资源,并结合网络等媒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传达信息,使学生充分发散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无限的潜力。这不仅仅是考察学生素质的时刻,更是考察教师教育素质的时刻。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教师在努力探索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要努力钻研大纲和教材。设计课件时应紧扣教学内容,难易有所侧重,使得传统教育手段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协同互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总之,多媒体技术作为21世纪信息社会的产物,在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教育工作者就更应该思考它对教育事业提供的帮助了。教师喂有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才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才可充分地使计算机服务于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因此,在教育系统中,加快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完善多媒体教学设施,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忌华而不实,要注重课件质量,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育技术,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这才是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最好的馈赠。
1 优化教师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教师每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因此每节课需要完成的信息量都很大。如若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有时甚至完不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如“平面、直线、几何体”一课中,只是画图、板书就要占用一节课一半的时间,再加上授课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也得要两三节课的时间,无法保证知识的连贯性。而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则不然,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画图和板书的时间,还可增加一节课的信息容纳量,形成知识网络,因此就保证了知识的连贯,省下来的时间则可以留给学生复习旧知、检测练习、巩固新知。如此一来,课堂教学得到优化,精讲精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讲“几何概率”一课时,可以不再那么死板、枯燥地教学,可导入一个射击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射中靶心的概率,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全身心投入到一节课当中。
多媒体还可以引导学生课后练习、自我检测,既加强理解,又生动有趣,的确是利于学生接受新知、复习旧知的好方法。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学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而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获得新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唯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新知。而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的“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也印证了这一点。
换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教学,这本身就对学生是个诱惑,引起学生的好奇。再加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就会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了。如讲授“三角函数”一课中,三角函数的函数变化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而用画图的方式则会浪费大量时间,而且还不是很准确,若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学生则可以在大屏幕上观察三角函数的变化规律,生动形象,更加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解所学内容,会使学生带着兴趣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函数规律,加深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可用幻灯配以图片、动画等,图文并茂,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学习、爱上学习。让兴趣这个老师来继续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求知。
3 提供多种解题思路,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问题的方式。数学家马丁·加德认为:“你考虑的可能性不管它多么异乎寻常,越多也就越容易找到正确的诀窍。”大量的数学实践启示教育工作者:给学生提供多种解题思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很有帮助的。在讲述“圆锥曲线”等内容时,一道大题就可能占用一黑板的地方,而书写板书又要浪费许多时间,甚至一节课有时只能讲述一道题。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难提供多种解题思路。而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灵活解题。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就完全为教育工作者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用多媒体的幻灯片放映,增大信息容纳量,也节省了板书的空间,完全可以一题多解,以便开拓学生思路灵活解题。
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多种现代化信息处理手段,可增加抽象事物与抽象过程的直观性,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散学生创新思维,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还能帮助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得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累经验
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是演讲者,学生则作为听众,被动地接受新知。然而这种教学理念经实践的印证,并未取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教育工作者知道了:唯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身,而自己则发挥辅助、引导的作用,对学生加以启迪,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减少学生课堂上的“溜号”“神游”现象,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感受课堂的活跃氛围,动手计算、动脑思考,从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如“排列组合”一课中,每个步骤都需要大量的计算,当然,教师课前事先肯定准备好了答案,但幻灯片到此步可暂停,把思路告诉学生后,让他们自己动笔去计算,把思路用在解题上,然后再对比答案,看自己哪步有欠缺。教师可告知学生哪步是采分点,让学生感受阅卷气氛,分析自己错在哪里,并加以指导、更正。这样在积累了一定的错误经验后,下次就不会再犯。
说到底,还是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体验新课标气息,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
5 使课后作业开放化,创新自我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以往形式单调、脱离学生生活的课后作业赋予新的理念,课后作业不应仅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更多的时间应留给学生去完成开放化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此时,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则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这种开放式作业。学生可从网上查到更多的解题思路,拓展思维。
教师也可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通过投影仪等展示学生的不同思路,学生收获的则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思考思路了,还有全班同学独出心裁的思路,即可拓展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6 教师响应课改号召,提高水平
为适应21世纪新的教育方式,和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就需要教师对多媒体计算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Word、Excel等办公软件,投影仪等教学工具……这就促进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这一需要。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这一资源,并结合网络等媒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传达信息,使学生充分发散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无限的潜力。这不仅仅是考察学生素质的时刻,更是考察教师教育素质的时刻。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教师在努力探索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要努力钻研大纲和教材。设计课件时应紧扣教学内容,难易有所侧重,使得传统教育手段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协同互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总之,多媒体技术作为21世纪信息社会的产物,在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教育工作者就更应该思考它对教育事业提供的帮助了。教师喂有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才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才可充分地使计算机服务于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因此,在教育系统中,加快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完善多媒体教学设施,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忌华而不实,要注重课件质量,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育技术,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这才是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最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