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远程开放教育中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利用基于Web 2.0技术进行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实现方法、特点和价值,为远程开放教育的资源建设探索出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Web2.0 资源建设 远程教育
【基金项目】2010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课题名称:“远程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负责人:高慧波。项目组成员有:张东,孙英娟,李海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6-01
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 Web2.0是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Web2.0注重用户的交互,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获取信息向制造信息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
一、国内外Web2.0理论研究进展
目前,Web2.0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主要理论基础、技术体系、与Web1.0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其中关于Web2.0概念的研究居多,这说明Web2.0仍处于概念丛林的初级研究阶段。蒂姆·欧雷利(Tim O′Reilly,2005)提出Web2.0观念关系图(Web2.0 Meme Map)及Tim O′Reilly其后的一系列研究是Web2.0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亦是中外学者研究Web2.0时的重要参考。而国内对Web2.0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专业研究机构和独立思想者,他们均从各自的角度对Web2.0概念进行了界定。
通过以上梳理,可得出以下结论:
(1)Web2.0理论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能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对Web2.0本身及其与各领域结合的理论研究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2)在已有的Web2.0实践中,并无显著成功的商业模式,但其商业价值是潜在的,尤其是对于远程教育领域,它转变了常规的网上教学模式,即摆脱单纯的单工通讯,而从求知者的教育需求入手,最终诱发前所未有的教育模式。
二、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
目前,各类远程教育的教学平台均以Web1.0模式建立和发布教学资源,资源的建立和发布属于单工模式,由教学主体单位确定并发布,没有专业同行、下级单位或学员等其他人员的参与,资源具有局限性,资源的优劣没有选择、无法给予正确的评价。采用Web2.0模式建立和发布教学资源,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可以吸纳更多人参与教学资源的建立,改善教学资源的评价机制,加速优质教学资源建立的进程。
三、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的实现方法
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的建立可使用开源软件DotNetNuke(简称DNN)。基于Web2.0的知识管理平台应充分发挥Web2.0优势,将博客、维基、网摘、论坛、IM(实时通讯)等Web2.0典型应用与知识管理中的协作、交流、共享等功能紧密结合起来,以弥补传统知识管理实践中隐性知识开发利用程度有限、全员参与性弱、知识更新缓慢、知识交流不足、用户个性化知识需求难以满足等缺陷。其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如图1所示。
(1)博客模块是发表个人见解、学习经验、心得体会等内容的空间。用户可撰写博客、相互访问、参与评注与评价,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及其传播利用。
(2)维基模块是用户对知识进行协作式编辑、修改和发布的平台,可用于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协作、文档共享、专家指引等功能。为保证页面知识不被错误修改而是逐渐趋于完善,平台需具备版本控制、页面锁定、IP禁止等应对不良修改的保护措施。
(3)网摘模块让用户对其感兴趣的互联网学习资源赋予相应主题标签(Tag),进行收藏、分类和排序,从而利用集体智慧简易快捷地实现知识的采集、组织与共享,同时也有利于用户个人的学习积累及其知识体系的形成。
(4)文件管理模块主要为用户提供相关文件的上传、下载与共享。
(5)RSS订阅模块是实现用户根据需求订阅相关主题或关键词的学习资源,实现了站点间数据交换与内容共享,不仅使得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与效率得以提高,还能过滤掉无关信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学习资源需求。
四、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特点
(1)使用者的贡献。在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中,用户既是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可以是资源的发布者;既是资源的受益者,也可以是资源的创造者。他可以对已发布的资源进行更新、改进以及深加工,也可以发布新的资源,以实现资源供应的最大化。
(2)共同创作。即很多资源不是来自一个人的智慧,它可能是某人制作了一个资源,然后整个资源的改进的方向就会向前去形成一个叠加形态,其他人又可能去创造一个新的形态,他们共同以矢量的方向向前发展。使整个资源趋于完整和完善。这就如同百度百科的建立过程。
(3)用户评价。在整个课程资源体系中,即使一门课程也可能会存在很多资源,资源的优劣由用户的评价产生,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来科学合理的产生评价结果,从而引发更多优质资源的诞生。
(4)个性化学习。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资源建设中利用Tag、RSS、CSS等技术向学习者提供符合不同学习者需求的资源形式、交互形式和评价方式。
五、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的价值
Web2.0模式教学资源的建立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各类远程教育教学平台建立教学资源的单一性,可以吸纳更多的系统内、外同行以及各级一线教师参与资源建设,优胜劣汰,不断完善。
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改变了原有课程资源建设的方式,由传统的单工模式转变为以Web 2.0技术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建设体系,为远程开放教育的资源建设探索出一条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严冰,方慕真.基于Web2.0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验[J].中国远程教育,2009(8): 32-40
[2]张海燕,王焕景.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功能架构和开发技术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 110-113
【关键词】Web2.0 资源建设 远程教育
【基金项目】2010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课题名称:“远程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负责人:高慧波。项目组成员有:张东,孙英娟,李海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6-01
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 Web2.0是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Web2.0注重用户的交互,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获取信息向制造信息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
一、国内外Web2.0理论研究进展
目前,Web2.0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主要理论基础、技术体系、与Web1.0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其中关于Web2.0概念的研究居多,这说明Web2.0仍处于概念丛林的初级研究阶段。蒂姆·欧雷利(Tim O′Reilly,2005)提出Web2.0观念关系图(Web2.0 Meme Map)及Tim O′Reilly其后的一系列研究是Web2.0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亦是中外学者研究Web2.0时的重要参考。而国内对Web2.0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专业研究机构和独立思想者,他们均从各自的角度对Web2.0概念进行了界定。
通过以上梳理,可得出以下结论:
(1)Web2.0理论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能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对Web2.0本身及其与各领域结合的理论研究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2)在已有的Web2.0实践中,并无显著成功的商业模式,但其商业价值是潜在的,尤其是对于远程教育领域,它转变了常规的网上教学模式,即摆脱单纯的单工通讯,而从求知者的教育需求入手,最终诱发前所未有的教育模式。
二、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
目前,各类远程教育的教学平台均以Web1.0模式建立和发布教学资源,资源的建立和发布属于单工模式,由教学主体单位确定并发布,没有专业同行、下级单位或学员等其他人员的参与,资源具有局限性,资源的优劣没有选择、无法给予正确的评价。采用Web2.0模式建立和发布教学资源,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可以吸纳更多人参与教学资源的建立,改善教学资源的评价机制,加速优质教学资源建立的进程。
三、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的实现方法
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的建立可使用开源软件DotNetNuke(简称DNN)。基于Web2.0的知识管理平台应充分发挥Web2.0优势,将博客、维基、网摘、论坛、IM(实时通讯)等Web2.0典型应用与知识管理中的协作、交流、共享等功能紧密结合起来,以弥补传统知识管理实践中隐性知识开发利用程度有限、全员参与性弱、知识更新缓慢、知识交流不足、用户个性化知识需求难以满足等缺陷。其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如图1所示。
(1)博客模块是发表个人见解、学习经验、心得体会等内容的空间。用户可撰写博客、相互访问、参与评注与评价,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及其传播利用。
(2)维基模块是用户对知识进行协作式编辑、修改和发布的平台,可用于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协作、文档共享、专家指引等功能。为保证页面知识不被错误修改而是逐渐趋于完善,平台需具备版本控制、页面锁定、IP禁止等应对不良修改的保护措施。
(3)网摘模块让用户对其感兴趣的互联网学习资源赋予相应主题标签(Tag),进行收藏、分类和排序,从而利用集体智慧简易快捷地实现知识的采集、组织与共享,同时也有利于用户个人的学习积累及其知识体系的形成。
(4)文件管理模块主要为用户提供相关文件的上传、下载与共享。
(5)RSS订阅模块是实现用户根据需求订阅相关主题或关键词的学习资源,实现了站点间数据交换与内容共享,不仅使得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与效率得以提高,还能过滤掉无关信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学习资源需求。
四、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特点
(1)使用者的贡献。在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中,用户既是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可以是资源的发布者;既是资源的受益者,也可以是资源的创造者。他可以对已发布的资源进行更新、改进以及深加工,也可以发布新的资源,以实现资源供应的最大化。
(2)共同创作。即很多资源不是来自一个人的智慧,它可能是某人制作了一个资源,然后整个资源的改进的方向就会向前去形成一个叠加形态,其他人又可能去创造一个新的形态,他们共同以矢量的方向向前发展。使整个资源趋于完整和完善。这就如同百度百科的建立过程。
(3)用户评价。在整个课程资源体系中,即使一门课程也可能会存在很多资源,资源的优劣由用户的评价产生,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来科学合理的产生评价结果,从而引发更多优质资源的诞生。
(4)个性化学习。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资源建设中利用Tag、RSS、CSS等技术向学习者提供符合不同学习者需求的资源形式、交互形式和评价方式。
五、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的价值
Web2.0模式教学资源的建立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各类远程教育教学平台建立教学资源的单一性,可以吸纳更多的系统内、外同行以及各级一线教师参与资源建设,优胜劣汰,不断完善。
基于Web 2.0技术的课程资源建设改变了原有课程资源建设的方式,由传统的单工模式转变为以Web 2.0技术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建设体系,为远程开放教育的资源建设探索出一条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严冰,方慕真.基于Web2.0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验[J].中国远程教育,2009(8): 32-40
[2]张海燕,王焕景.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功能架构和开发技术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 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