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 ”号拍到的“月亮鸽”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LAND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9年11月14日,当“阿波罗12”号飞船飞向月球时,遭遇了若干不明飞行物,两个UFO“陪伴”飞船飞行了大约24万千米的距离。那次登月任务非常成功,登月舱安全地降落在了月球风暴海附近。“阿波罗1 2”号的任务指挥官查尔斯·康拉德后来无法隐藏他心中的快乐:“我们非常幸运!它们待我们真客气!”
  然而,这个故事和之前“阿波罗11”号的故事一样,充满了夸张和杜撰,有研究者专门对此进行了澄清。
  “月亮鸽”作为美国载人航天中心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那些照片、影像中出现的物体。这些物体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航天飞机的表现,但是又不够清晰、明确,所以对研究的帮助不大。
  很多时候,它们被当成UFO。实际上,在航天飞行中,未辨明的视觉现象很多,但记录在案的确实没多少。“阿波罗12”号带有1 6毫米彩色胶片,分别记录了3个连续出现的物体。这3个物体都出现于登月舱抛弃负载的过程中,胶片也因此用A、B、C 来分类。
  胶片A 中记录了第一个物体,它歪斜着从左向右运动,颜色是金色。
  胶片B 中可以看到第二个物体,它是一个弯曲的金属条,颜色从红到白,以旋转运动的方式在右侧快速运动。
  胶片C 中的物体也是从左向右运动,但看上去飘忽不定。
  美国载人航天中心的结构工程师认定,第二组照片中的物体是对接环的一部分——密封圈。对接环是铝制的,固定在指挥舱通道上,作为停泊闩和探测装置的挂载点。当登月舱为减轻负载抛弃装备时,整个对接环包括密封圈都会被扔掉。
  因为光线较暗的缘故,再加上物体高速运动,胶片A上的物体只能推断是对接通道上的一个小部件。胶片C 上的或许是电气线束端部的一部分。这几个物体都是普通的废弃物,不会对航天飞机的安全构成威胁。
  另外,从影像资料中可以看出,这些物体其实都不明显,也可以描述为“钝感”。它们的光亮和大小有波动,在短暂的间隔期,也会消失不见。
  上图是一个不明物体的运动过程的静态分解图,有5 1帧画面,显示出一个模糊的物体在月面背景后掠过的过程。每一帧图像都被放大了,第1 0帧表示物体穿过图片区域的路径。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最初出现时,这个物体是最大的,但从东边消失的时候,它的大小只有最初的一半。由于物体距离相当模糊,它的实际距离和方向只能大概估计。这些图片产生出一个七八度的视场角,视场角又与140毫米的焦距相对应。
  在“阿波罗1 2”号的指挥舱,每一个窗玻璃上都涂有3层多层次抗反射的涂料。理想状态下,抗反射的窗玻璃反射率只有4%,然而,反射率也会随着光线的角度发生偏差,这种偏差幅度有时候能达到20%。
  窗玻璃的光学特性表明,反射既可以从窗户里面发生,也可以从外面发生。因此,有一种可能,我们看到的不明物体其实是指挥舱内或者飞船外部某个部件的反射。
  除此之外,研究者也对常规废水和尿液排放进行了分析,以弄清它们是否与不明物体有关。飞船附录上列出了相关的排放数据,包括操作程序的时间等,最后一次排放是在不明物体出现34分钟之前。因此,这类常规的飞船活动,应该与不明物体无关。
  空间物理学家迈克尔· 怀特还介绍,在看到一个物体时,观察者会不由自主地对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大小、速度、距离、方向进行大概的辨析,而随着物体清晰度的下降,对物体的辨析会更多地由观察者的主观判断决定。
  给普通观众播放这几段影像,然后问他们其中的不明物体是什么。大家给出的答案也是形形色色:飞斧的斧柄、航天飞机的碎片、碎冰、玻璃反光……很多人表示,看不出这是什么。这些答案也能反映一个人的背景和学识,实际上,回答看不出是什么的人,多是工程师,他们认为,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会误导大众。他们还认为,要想辨明这些不明物体,不能仅靠分析这些物体本身,还必须以之前的其他数据佐证。
  科学家从对之前任务的粗略研究中得出结论,这些意料之外的视觉现象确实和常规的飞船操作相关,然而,这种正相关的数据模型还没有建立起来。大多数“月亮鸽”都是小事故的产物,它们通常很壮观,正如我们这里说到的不明飞行物一样。
  其实,早在“阿波罗11”号登月时,就已经有“月亮鸽”出现于飞船在远月点抛弃推进器时。如果说这些碎片大小足够,又被抛入绕月轨道,就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电视转播时,为什么碎片会“急速消失”?也许是因为航天飞机为保持其顶垂线与月球上特定的点一致,必须迅速抛弃更多的反应控制装置中的推进器引擎,而这些被抛弃的部件被急速射出的过程,会出现在摄像机覆盖的范围内,于是就出现了急速消失的现象。
其他文献
2008年夏天,下曼哈顿城区的世贸中心遗址“归零地”上正在施工。工人们向下挖掘到基岩时发现了一个10多米深的巨大壶穴,四周的裂缝中填满了不同种类的岩石。担任顾问的地质学家很快就识别出这些岩石,它们是被碾过基岩的巨大冰川从数千米外携带而来的。在之后的某段时间里,融化的冰川形成急流,钻出了这一巨大的壶穴。  从纽约的壶穴到海水下的森林,我们身边的种种证据都证明冰川曾经遍布世界。最近一次的大冰期大约开始
期刊
人类不会一直延续下去,终将从宇宙中消失,但在消失之前,人类也许能够将强大的计算能力聚集到一起,从每一个细微之处模拟人类的经验。一些哲学家和物理学家开始怀疑我们是否已经处在模拟时代之中。或许我们已经处在计算机模拟时代,我们所经历的现实只是模拟程序的一部分。  现代计算机技术极其复杂,随着量子计算的出现,计算机技术变得更加难以捉摸。在这些功能更加强大的计算机的帮助下,我们将能够对更加复杂的物理系统进行
期刊
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对现实本质属性的理解:哈勃空间望远镜和位于智利巴拉纳尔山的巨型甚大望远镜等大型观测设备正探索宇宙最远的边界,而超大粒子加速器,如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在地下忙于揭开微小的量子世界的谜底。   从这些神奇的机器里发现的秘密数不胜数。你可能看过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壮观图片,你可能听过系外行星,你也肯定听过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的希格斯玻色子,这种粒子借助质量渗透其他粒子。但是你也许不
期刊
与其他动物比起来,人类的年龄结构实属罕见:幼儿依赖父母的时间之长在自然界中异乎寻常,而年长者在丧失生育能力以后还要生活很多年,这在自然界中也不多见。   那些寄居于人体的小小住客——统称为微生物,是否在塑造和保持人类这种非同寻常的特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早提出这一命题的是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医学和微生物学教授马丁·布雷泽,他得到了来自范登堡大学的生物数学家格莱恩·韦伯的支持,后者用数
期刊
苔藓虫是一种具有真体腔的水生动物,因形如苔藓而得名。绝大多数苔藓虫由彼此有生命联系的许多个虫和个虫外骨骼组成。除幼虫阶段以浮游为生外,几乎所有的苔藓虫均附着或固着在附着基上生活,无活动能力。
期刊
科学家近日在位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发现了4万年前的古人类壁画。这些古代艺术家是沿着手的边缘小心翼翼地吹出颜料绘制这些画作的。他们将手紧紧按在洞穴的岩壁和顶部,在那里绘画。定年结果显示,其中最古老的一幅作品距今已有超过4万年的历史。这些作品中出现了人类的形象,还有一些只生活在这个岛屿上的野生有蹄目动物的形象。除此之外,在距离发现这些岩画的马洛斯以北大约100千米的伯尼也发现了一些类似的岩画遗迹。
期刊
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3 . 2亿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哺乳动物远祖是一群“夜猫子”。他们发现,远古下孔类生物的眼睛很可能具有较大范围的感光性,其中最古老的下孔类生物眼睛的尺寸符合夜间活动性。夜晚光线较差,具有敏锐视觉是非常重要的。远古下孔类生物活动于二叠纪时期的陆地,比恐龙崛起得更早。它们遍布全球各地,是杂食性物种。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肯尼斯·安吉尔兹克表示,这项最新研究有
期刊
日本猕猴也叫雪猴,是生活在日本北部的一种猕猴,也是世界上生活地区最靠北的非人类灵长目动物。日本猕猴的毛色为灰褐色,脸部、四肢和下腹部为红色,尾巴很短。在寒冷的冬天,它们会在温泉中洗澡。日本猕猴常常与另一种名叫“叶猴”的猴子住在一起。叶猴只吃树叶,它们不会互相争夺食物。
期刊
这个行星状星云被称为NGC6302,处在银河系内,距地球大约3800光年,外形酷似蝴蝶。当一颗质量相当于太阳5倍的恒星变成红巨星时,便会剥离掉外层。NGC6302属于双极星云。在这种星云内部,快速移动的气体更易从濒死恒星两极逃逸。外逃气体形成一个瓣状结构,让人联想到一只巨大的蝴蝶。图像中,“蝴蝶翅膀”的红色边缘放射的光线来自氮元素,这一区域的温度相对较低。星云中央附近的白光来自硫元素,这些区域的温
期刊
又快到年底了,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要吆喝一番,希望读者朋友能够继续订阅《飞碟探索》。在这个互联网如此普及的时代,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人问我,把本来可以用网络轻松传播的内容印到纸上再分发到全国各地,是否有些画蛇添足?《飞碟探索》的内容能否抛开纸张,只依靠网络传播?  我必须说,将《飞碟探索》的内容印刷在纸张上,是非如此不可。根本的原因只有一点:比较艰深的内容必须印刷在纸上,才能让读者获得更深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