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供应链话语体系中讲好“成都故事”

来源 :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w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9日,随着一声汽笛的鸣响,四川发往乌兹别克斯坦的首趟茶叶专列正式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启程,将抵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从这里始发的班列,可以在12天内将货物运抵欧洲,15天内实现欧洲大陆“全抵达”。四川农产品“小、散”体量很难吸引交通运输部门开设国际货运专线的问题,也在这里通过“拼单”破题。
  “十三五”期间,这个昔日的老工业基地已实现从内陆腹地向开放枢纽、从老工业基地向泛欧泛亚港口的成功转型,成为中国参与全球产业链话语体系竞争、成都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面向泛欧泛亚开放的战略门户。
  青白江,如何从一个工业城区转变为在全球供应链话语体系中有话语权的重要节点城区?又将如何讲好“成都故事”?
  蝶变
  一座港口载体带来的区域机遇
  1960年,青白江因国家重大工业项目川化、成钢而建区。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这两大国企与众多国企一样,均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断腕求生存的发展困境。当两大支柱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GDP如何止跌?未来之路,指向何方?青白江再次走到历史关口。
  2008年,作为国家“十一五”期间实施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之一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在青白江开建。不到两年,正式建成投运,成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载体。
  2013年4月26日,首发的蓉欧快铁(后统一为中欧班列),打通了成都与欧洲的陆路大通道,彻底改变了内陆城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依赖沿海港口的宿命。从此,成都、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源源不断汇集于此。借助这一国际黄金通道,这里迅速成为成都乃至四川眺望世界的“第二只眼”。
  经过7年多的耕耘,如今已建立7条国际铁路通道、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联接境外59个城市、境内20个城市,初步形成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其货值、货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国内运营网络、运行效率、服务体验均领先其他中欧班列。
  成都中欧班列的出色表现,让青白江在国家、省市战略中的摆位越来越重要。
  2017年4月,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正式挂牌成立;2019年9月,成都陆港枢纽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2019年12月,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文件明确提出“研究按程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省委、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到铁路港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积极支持成都国际铁路港国家经开区申报工作,规划建设金青新大港区……
  此外,青白江区携手重庆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点。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建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分别与重庆万州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签订合作协议,联合举行“中欧班列(成渝)10000列发车仪式”。与自贡、达州、德阳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服务全省13个地市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全年省内货源比例已提高至70%以上,带动全省进出口贸易120亿美元以上。规划建设青(白江)广(汉)融合发展核心区,共同争取相关市域铁路尽快启动建设,建立同城化立体交通体系,消除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物理壁垒。协同推进大港区产业一体化发展,强化大港区各区(市)县规划对接、产业协同、路网互通、配套互用,实现大港区从“制造与贸易”简单合作向共建共享铁路港、产业互补互动转变。
  前景
  产业功能区协同的“闭合回路”
  4月1日召开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提出,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和具有区域带动力的产业功能区为抓手,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都青白江区,依托国际班列,已經构建起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亚蓉欧陆海联运大通道,班列直达境外59个、境内20个城市,成为成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有效支撑和重要节点城市。
  “除了国际铁路港和中欧班列的优势外,更关键在于青白江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整体布局十分清晰,产业生态完备,后发优势明显。”很多企业认为,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核心,青白江不仅加快打造适铁适欧的临港服务业功能区,围绕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和保税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构建起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同时,通过打造出40平方公里的欧洲产业城,构建以临港智造为主导产业、适欧适铁“两头在外”的产业生态圈,全面做强适欧适铁产业支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
  在成都现代物流产业生态圈里,成都(青白江)国际铁路港是“圈内大佬”。青白江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在全市范围内,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总部经济等产业都享受过国际班列的“红利”。通威金堂基地也于近日表示,未来的国际竞争,青白江的国际班列是“巨大优势”。这样的机遇和发展思路与成都的城市进程高度吻合。
  开放是“十四五”时期最大的变量,也是青白江最大的发展优势。随着成都铁路口岸获批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后,成都国际铁路港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开放平台日益完善。多式联运监管中心、整车、粮食、肉类口岸、综保区等相继获批并建成投运,保税物流中心监管货值去年位居全国第二……
  当前,国家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此,青白江提出要着力打造链接国际国内市场、服务双循环格局的枢纽节点,积极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形成西部对外交往门户。
  路径
  从国家政策脉络体系中寻求突破
  此外,在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研究按程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国家级经开区坚持边申报、边培育,边建设、边发展,精准引进实施了一大批功能性、支撑性、引领性强的重大外向型产业化项目。成都国际铁路港获批省级经开区、国家级经开区申报建设进展顺利。综合保税区通过正式验收。成功开展中规车保税政策提前适用首单业务,落地全国首单跨区域保税备货质押融资业务,实现跨境电商四类海关监管模式全覆盖。
  青白江区坚持以大通道促大开放,着力强枢纽、畅通道、促贸易,高水平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泛欧泛亚陆港主枢纽和国际供应链要素配置中心。
  首先,通道网络持续拓展。国际铁路和铁海联运通道联接境外59个城市、境内20个城市,西向创新“欧洲通”运营模式,加快实现欧洲、中亚和西亚全覆盖,东向联合青岛港、上海港合作共建东向铁海联运大通道,南向谋划中老铁路运输直达通道,北向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促进运贸一体化,双向重载率保持100%。
  其次,国际班列运行提质增效。入选首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国际班列、中欧班列综合指标持续保持全国领先。
  再次,功能平台日益完备。整车、肉类口岸稳定运行,中欧班列(成都)运输国际邮件试点获批,国际邮(快)件中心和水果等进境商品指定监管场地正抓紧申报;硬件扩容、智慧赋能协同推进,城厢站新增国际集装箱功能区、多式联运中心、集装箱共享中心、“一窗式”港区公共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希腊、德国等33个国家馆入驻,跨境电商单数同比增长4.8倍。
  最后是依托陆港平台新优势,加快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签发全国首张跨欧亚大陆桥CIFA多式联运提单,扩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改革范围和品类,创新基于“一单制”的木材循环质押融资、跨境电商质押融资,推动中欧e单通2.0版系统实现提单签发电子化,2020年累计签发超过3000单,融资金额1.89亿元。全年新增改革创新案例22个,“创新国际物流运输模式”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食品经营日常监管人员登记模式等5个案例全省推广。
其他文献
朱克力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CiNE)首席研究员、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成都新经济战略顾问。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国家发改委重大问题软科学研究,荣获中国发展研究奖、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等国家级奖励。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伴随技术革命演进,全球和区域竞争格局持续调整。抢先布局未来产业已成为企业发展
期刊
如今,地震预警技术越来越成熟、接受范围越来越广。这正是我国地震预警科技的开拓者、成都市美幻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13年来不断超越的梦想:"下次灾害,中国有预警。"截至目前,王暾团队的预警系统已连续成功预警63次破坏性地震。王暾感慨,是成都这片培育科技创新的沃土,为顺利、高效地推动这项科技创新成果落地成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期刊
在非可耕地,在荒漠、戈壁甚至太空等特殊的空间,人工打造一个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环境,这不只是科幻电影里的想象——在设施农业科学家们看来,依靠植物工厂就能实现。  通过模拟植物所需的光照、温度、营养等要素,摆脱自然的束缚,在完全工厂化的条件下进行植物生产……植物工厂这项颠覆性技术,一直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杨其长的梦想。  这位设施农业领域学术带头人,不仅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植物“光配方”思想
期刊
7月8日,成都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举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成都坚定践行新思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会上,多位社科专家和市级部门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  百年初心铸辉煌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教
期刊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创新已成为重塑全球和区域竞争的关键变量。成都正携手重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创新主干和极核功能。同时,成都的目标是打造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布局  全域创新体系。优化“两区一城多点”创新空间布局,“一城”是以西部(成都)科学城为极核引领,“两区”是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为重要战略承载,“多点”指若干产业功能区
期刊
当杰西睁开眼时,只看到夜空一颗淡蓝色的星在闪烁。吹来一阵微风,掺杂着腥味,他感到左手手背和左肩都在发疼。他支起身子,借着路灯微弱的光,发现左手背血肉模糊,他用右手扯开衣领,看到左肩正在滴血,鲜血顺着脖颈流进胸脯。套在皮鞋里的脚,忘了穿袜子,此刻已冻得麻木。他在路边一堆沙子上坐下来,想让脚恢复知觉,在这过程中,他的大脑逐渐清醒。  他被几个朋友拉进宾馆,他们打牌,他则坐在床沿观看。有两个男人因矛盾打
期刊
背街小巷,不仅是城市的脉络,更是市民生活的场所。作为城市的血肉和“里子”,它们有故事、有文化,还有各自的传奇。  近年来,成都探索公园城市理念下的旧城更新,深入推进背街小巷品质提升,让文化记忆“活在当下”。老旧街巷历经新脉动,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环境更好、生活便利、业态丰富……市民家门口的幸福,触手可及。  2021年,在“城市更新”之路上,成都加速奔跑。  “在城市更新中注重完善城市功能、植
期刊
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漫长的岁月里养活了无数中国人。或许正因为此,他经常钻进密不透风的玉米地,在高温下套袋授粉、收种,甚至忽略了自己严重的胃疾。2021年2月,他像往常一样往返于成都和海南的玉米基地,病情却急转直下。6月21日,这位毕生致力于玉米研究的农学博士走完了56年的人生。  他是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特种玉米研究所所长陈文俊。  为了中国水果玉米不再被“卡脖子”  
期刊
人物名片  刘盛纲,出生于1933年,物理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科学院院士。1984年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前身)副院长,1986年至2001年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1999年获得陈嘉庚科学奖,2003年被授予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领域最高科学奖K.J.Button奖,2016年获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领域杰出贡献奖,2000年和2001年成为诺贝尔奖物理奖提名人。  
期刊
编者按 6月,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和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指导,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金陵瞭望》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百年传承·百地寻访·百媒联动”雨花英烈全国寻访的第三站活动在四川举行。活动中,寻访队来到成都市烈士陵园参观交流,并前往乐山探望雨花英烈吴振鹏的女儿王行,倾听烈士家书背后的感人故事。  “孩子,请你记住,爸爸是中国共产党人……”  2021年6月,四川乐山。  再次读起父亲留下的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