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5年前,新中国诞生仅四天,罗马尼亚即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罗马尼亚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谈起中罗友谊,有许多传颂的佳话。早在17世纪,一位名叫斯帕达鲁的罗马尼亚人来到中国,撰写了《中国漫记》一书,成为史料记载中与中国交往的罗马尼亚第一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名罗马尼亚医生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去年5月,在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的特殊时刻,罗马尼亚总理讷斯塔塞成为“非典”后第一个访问中国的领导人……
今年5月,由罗马尼亚总理办公厅入欧盟协议监督执行特派部部长维克多·蓬塔先生率领55人组成的罗马尼亚青年代表团访问中国,受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接见,在罗马尼亚传为美谈。金秋10月,在团中央第一副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杨岳的率领下,中国青年代表团一行55人访问了罗马尼亚。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短短几天的访问历程,我们沐浴在鲜花、传说和友谊之中,心跟随着爱,徜洋在一个个难以忘怀的感动中。
布加勒斯特印象片段
清澈的登博维察河,静静地穿过布加勒斯特市区,投进多瑙河的怀抱。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布库尔的牧羊人,赶着羊从遥远的地方来到水草肥美的河边定居,这里便逐渐形成一座城镇,这就是布加勒斯特的前身。
眼前的布加勒斯特绿荫环抱,处处见得到树。道路两旁林荫连绵,树林成片,树上的叶子由深而浅由浓而淡由亮而暗呈金黄色、金红色,是名副其实的“金秋”。罗马尼亚森林覆盖率已达28%。但人们并不就此满足。布加勒斯特人每年还要种树数万棵,栽花上千万株。美化环境已经写进了国家法律。
这里的机动车礼让行人。来来往往的车辆一遇到过马路的行人,马上停下来,示意行人先过。这还真让我们这些从中国来的行人受宠若惊。这里的狗很多,有的人手牵一只,有的人手牵两三只。当然野狗也不少,当看到许多野狗在路边“闲逛”时,我们不由得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据说以前野狗更多,而且繁殖很快,政府不得不采取“计划生育”措施。这里的人爱花。大街上有许许多多卖花的,以老人为多。据了解,罗马尼亚人酷爱玫瑰花,尤其偏爱典雅的白玫瑰,视其为“纯洁”和“幸福”的象征。他们在走亲访友时,特别喜欢送鲜花,并以送单数为吉利。1969年尼克松访问罗马尼亚时,罗马尼亚的鲜花给这位在许多国家遭受冷遇的美国总统许多温暖。在答谢酒会上,尼克松说:为举办这次酒会,“我们已设法把我们能从美国运来的东西都运到了布加勒斯特。只有花没法运来。因为无论到世界上什么地方,都找不到像布加勒斯特那样漂亮的花!”我们抵达布加勒斯特时,迎接我们的也是鲜花。
布加勒斯特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导游告诉我们,这座古城过去很“现代”:是欧洲第一个有路灯的城市,19世纪就拥有了电梯,并可用电取暖。布加勒斯特人对文物保存得完好,沿途看到的18世纪的建筑,以及二战时修建的已破旧的楼房都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似乎在默默地讲述这座城市的过去。
我们参观了议会宫。这座完全由罗马尼亚人设计、施工的议会宫坐落在布加勒斯特西南地带的一座山坡上,远远看去像一座白色大理石的山。它是仅次于美国五角大楼的世界第二大建筑。议会宫建于1984年。据说,它最大厅的天顶还可以自动开合伸缩,直升飞机可以直接起降。地下七层具有坚不可摧的防空能力,可同时容纳四万人躲避核战争。只是至今仍未全部完工。今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罗马尼亚进行国事访问时,发表了题为“巩固传统友谊,扩大互利合作”的重要演讲。演讲过程中,会场上多次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演讲结束时,全场听众起立并再次长时间热烈鼓掌。当时的演讲会场就在议会宫的二层议会大厅。
“吸血鬼”德古拉大公和石匠马诺莱
罗马尼亚是造物主的宠儿。传说造物主在划分土地时,罗马尼亚人去晚了,但还是得到了最丰腴的部分。罗马尼亚不仅有肥沃的土壤,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巍峨的高山,有连绵的丘陵,有富饶的平原与无数湖泊、河流,还有美丽沙滩环绕的海岸。罗马尼亚曾是欧洲第三大原油生产国,1975年还是世界第五大甲烷气生产国。
不仅如此,历史悠久的罗马尼亚同中国一样,文化遗产丰厚,传说也多。我们参观的布朗城堡和阿尔杰什修道院就是罗马尼亚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闻名的“吸血鬼” 德古拉大公的传说和石匠马诺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传说“吸血鬼”德古拉大公曾住在布朗城堡。当时土耳其人想占领瓦拉几亚大公国,他为“威慑”土耳其,把所有活捉的土耳其人都用尖锐的杆子穿过身体,做成一个人体森林。这个办法果然让土耳其人好几年都没有侵占过罗马尼亚。当时有很多德国人经过罗马尼亚做生意,看到这个森林感觉非常可怕,特别是看到德古拉大公杀了土耳其人还可以在“人体森林”下面吃饭,更不可思议。1897年,爱尔兰一作家根据这一传说写成小说吸血鬼《德古拉》,结果风靡一时。后来这部小说被拍成畅销电影。“吸血鬼”就成了罗马尼亚有名的象征物。
与“吸血鬼”城堡齐名的还有阿尔杰什修道院。说到这座修道院,随便哪个罗马尼亚人都会给你讲一个动人的故事:能工巧匠马诺莱发誓要修建一座举世无双的大修道院。他率领一批人马日夜劳作,可是不知为什么。白天修好的墙到了晚上就自动坍塌了。一天夜里,他在梦中得到神谕,必须将翌日见到的第一名女子砌进墙中,修道院才能建成。次日,马诺莱向手下宣布了他的梦境。于是大家决定按照神的指令行事。可除了马诺莱,其他人都将这事暗中告诉他们的妻子。天一亮,马诺莱和工匠们便开始等待。中午时分,终于有一名女子从远处走来。那人刚好是赶来送饭的马诺莱的妻子。为了上帝,为了修道院,马诺莱含泪将心爱的妻子砌进了墙中。大厦终于落成。可命令修建此院的王侯惟恐马诺莱他们也为其他王侯修建同样壮丽的建筑,于是在马诺莱他们登上屋顶时切断他们的后路。马诺莱让手下将屋顶的板片拆下做成翅膀,飞向空中,但都坠地而死。马诺莱所降落的地方,地面凹陷,涌出泉水,该泉水即是其亡妻的眼泪。
每个国家都有传说,罗马尼亚的传说独特、动人,这些传说从某个侧面倾吐了人民内心深处的爱憎,所以人民爱听它,爱传它,使它富有生命力。
三位青年的中国情结
中罗青年联欢篝火晚会是在布拉索夫市一家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厅举行的。布拉索夫,一座有名的古城,每年8月,都要举办国际流行音乐表演大赛,罗中旭、沙宝亮等中国歌手都在此拿过大奖。
在这次晚会上,一位特别的“青年”引起了我的兴趣。说他特别是因为他是老“青年”,年高67岁,但精神焕发,是罗马尼亚国宝级的歌唱家。他一口气唱了四首民歌,还不时欢快地跳着舞。他说:“尽管我已60多岁,可当我得知罗马尼亚要组织青年代表团访问中国时,第一个报了名,成为一名老青年。”这位能歌善舞的老“青年”很有感染力,两国青年不时随着他的歌声起舞。
还有一位陪同我们到布拉索夫的男青年,他打扮独特,我们刚见面时他穿了一件印着“为人民服务”的T恤,头戴一顶中国式的带有红五星的绿军帽,非常抢眼。过了一天,他又换了一件T恤,上面印有毛主席的头像,还将许多红辣椒、中国结这些颇具中国特色的饰物挂在胸前。他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今年5月他随罗马尼亚青年代表团访问中国时买的。他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罗马尼亚学习的榜样。
另一位陪同我们的姑娘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我们交流不多,但彼此都很喜欢对方。后来我知道,5月的中国之行同样使她喜欢上了中国,喜欢上了中国人,她甚至向往有一天远嫁中国。
55个青年传承55年的友谊
罗马尼亚政府高度重视中国青年代表团的这次来访。访问期间,罗马尼亚总统大选紧锣密鼓。尽管如此,总统伊里埃斯库和参加总统竞选的总理讷斯塔塞以及议长都在百忙之中接见了我们。
伊里埃斯库总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亲切地回忆道:“1958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国,就是青年代表团的一员。此后,我开始关注中国的发展。”
去年8月19日,伊利埃斯库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对加强双边青年交流十分重视,在共同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罗马尼亚联合声明》中特别指出,“青年一代的交往对发展两国传统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杨岳团长在接受采访时道出了中国青年代表团此行的目的:“中罗两国的未来要靠青年去创造,中罗两国的传统友谊更要靠青年去传承。青年是友谊的使者,使友谊的火炬在青年中手手相传,这是中罗友谊历久弥坚的根本所在。”
相聚是欢乐的,离别是伤感的,我们回国的前一天晚上,许多人留下了泪水。两国青年手拉手一圈又一圈地跳舞,久久不肯离去。全程陪同我们的蓬塔和罗马尼亚青年署署长达齐亚娜更是同代表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达齐亚娜含泪和中国小演员长时的拥抱在一起。一首《友谊地久天长》或许能诠释当时我们的心境:老朋友怎能忘记过去的好时光……
大家深信,热爱罗马尼亚的中国青年和热爱中国的罗马尼亚青年一样,都会关注两国的发展,友谊的火炬会在青年中手手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