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如此美丽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u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叙(1924~1994):杰出外交家,对新中国礼宾事业及中美关系的发展有突出贡献。曾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中国驻美联络处副主任、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外交部副部长、驻美大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
   《世界知识》的编辑约稿,希望我谈谈写《韩叙传》的感受,因为觉得的确有话可说,就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可谈的东西确实很多,但我最想谈的是韩叙的品格。
  
  一个内心纯净的人
  
  在为写这本传记搜集素材的过程中,我听到了人们对韩叙的各种评价。有些涉及很重大的方面,有些则是人们在与韩叙交往中的一些细微感受。前一种评价固然重要,但在很多时候,那些细微的感受反而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事实上,它们提供了我们判断一个人品格的各种依据。
  “为一个朋友做点事,对韩叙来说从来不算是麻烦。”这是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对韩叙的评价。
  美国前驻华大使伍德科克谈到的两件事也足以说明问题。一件事发生在他离任之际。当时伍德科克备受里根政府的冷落,原因是他在里根竞选时曾激烈批评过其亲台言论。当他抵达华盛顿时,没有一位美国政府官员到机场迎接他,然而他却看到了专门为他而来的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是韩叙不动声色地为他做出了这种安排,他深为感动。另一件事发生在1989年11月,当时伍德科克正在中国访问,他向已经担任对外友协会长的韩叙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见见邓小平。这显然是一个不那么容易被满足的请求,因为邓小平在退休时已经明确表示不再会见外宾了,况且伍德科克也已经不再担任政府要职了。但韩叙并没有表现出丝毫推脱之意,他为伍德科克做出了努力,这使伍德科克有幸成为邓小平生前会见的最后一位美国客人。
  韩叙对陌生人的请求也会竭尽全力地去满足,哪怕对方的请求是有风险的或者是属于可做可不做的事。美国华裔企业家严云泰第一次见到韩叙时就提出了这样的请求:希望通过韩叙安排韩国现代企业集团的主席秘密访问中国,而当时中韩建交的时机还远未成熟。如果拒绝这个请求,韩叙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指责,但他却以出乎对方预料的热情和速度积极促成了这次访问。
  为一位重要人物做出周到的考虑或安排也许很多人都能做到,但要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普通人就是很多人做不到的了。而在韩叙心里,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他不仅记得美国国会议员的名字,也同样能叫出使馆中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名字,即使他们很少有机会与他接触。他一年到头总是很忙,但如果下属有文件需要他批阅,他从不会让他们等待太久,他会一直工作到深夜,然后再把批阅完的文件蹑手蹑脚地从门缝下塞到早已熟睡的下属的房间里。只要没有宴请,他总是在公共食堂用餐,而且总是忙到很晚才去,剩下什么就随便吃些什么。每次宴客后他都要专门问候厨师。每晚离开使馆时,他也要特地走到传达室与值班人员道声晚安……诸如此类的小事不胜枚举。
  真诚地对待他人,事事替他人着想,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所有这一切都不因对方的身份、地位和境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就是韩叙待人的原则。人们与他交往时所能感受到的,是一颗纯净的心。
  
  一个令中国人自豪的大使
  
  不辱使命的大使也有很多,但在自己任期内能把这个角色演绎到什么程度,却是因人而异的。不论被派驻到世界上哪个地方,大使都是国家的形象代表,其职责之一,就是让外界了解自己的国家。韩叙让美国公众了解中国的方式是“路演式”的、面对面的。这种方式既很独特,也很有效。在美国工作的四年时间里,他访问了50个州中的40个州,举行了230多场演讲,平均每周要发表一次以上的演讲。他向美国公众讲述中国的变化、中国的政策以及中国的愿望,不仅如此,他还成功地向外界表达了中国的价值观: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强权、维护和平、求同存异、共谋发展……他非同寻常的努力使无数美国人产生了了解中国、关注中国的强烈愿望,甚至使很多人对中国的好感大增。
  因为工作需要,韩叙还把中国大使官邸变成了一个令人羡慕的社交场所。华盛顿的政要们走马灯似地出入于他的客厅,其中包括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各部部长、国会中的两党领袖以及重量级议员。最让人感叹不已和津津乐道的是韩叙和乔治·布什一家的友谊。韩叙在华盛顿一共过了四个圣诞节,每个圣诞节乔治·布什一家都要赶到中国大使官邸,出席韩叙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圣诞晚宴,而当乔治·布什最后一次出席晚宴时,他已经是即将就职的当选总统。在美国,当选总统到一个国家的大使官邸过圣诞节,还是前所未闻的事。
  韩叙为中国赢得了无数朋友,他自己也深受各界人士尊敬。他获得过由民间组织、大学、地方政府授予的多项殊荣,其中包括由373所州立大学组成的美国州立院校协会颁发的“杰出服务奖”,当他走上领奖台时,数百位大学校长起立报以长时间的掌声。即使在公认傲慢和喜欢挑毛病的美国新闻界,韩叙也同样是一个受欢迎的人物。有件事让很多人感到非同寻常,那就是一向喜欢语带讥讽的记者们,在谈到韩叙时却总是使用一些让人肃然起敬的词汇。当他去世时,《纽约时报》拿出1/4版面发表了缅怀他的专稿,这种做法是破天荒的。韩叙曾在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演讲,此后的几个星期里,他经常是学生们谈论的话题。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为此专门给教育部有关部门写信说:“有这样的大使,我们感到很自豪。”而芝加哥一家高级俱乐部的老板甚至说:“我真希望韩叙是美国驻中国的大使。”
   韩叙在与人交往时很看重个人友谊和个人情感的投入,这种交往方式使中美关系走得更近。正如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所说:正是他一天天的日常活动,“建立起我们两国间的理解、容忍和信任”。
  在韩叙去世五年后担任驻美公使的刘晓明说:“韩叙的名字在他那一代美国人中叫得很响。事实上,谈论他成了我和很多人从陌生到相识的一种方式。他到处播种,做的是长线投资,或者说他着眼的是中美两国的长远利益,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会这样做。我感到我们现在还在享受他的成果。”
  
  一个今天仍需要的榜样
  
  是什么使韩叙做出了突出的外交贡献?很多人在谈到他时都试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的确,韩叙有过人的才能和勤奋,但最重要的或者说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韩叙有为大多数人的福祉而奋斗的理想,以及为这一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他把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曾经说:“有韩叙这样的大使,是中国人民的幸运。”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与他的时代已然迥异,社会的日益多元化使人们有了更大的价值选择空间。但毫无疑问,为大多数人的福祉而奉献自我,仍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也许,这不是今天大多数人的价值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社会不再需要这样的榜样。因为不论时代怎样变迁,我们的心灵都需要高尚情操的陶冶。
  正因为如此,我在写作此书过程中始终面临这样的选择,是把更多的笔墨用在表现韩叙的外交经历和外交建树上,还是用在表现他的人格魅力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我选择了前者。因为我担心在后一个方面着墨太多,会削弱人们对他的外交经历和外交建树的关注程度,削弱人们对它们可能带给我们的启示及思考的关注程度,而这些恰恰是本书的写作初衷以及重要价值所在。
  但是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做事先要做人。韩叙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和他的做人是无法分开的。我想重申的是,有机会为韩叙写传记,或者说有机会感受他人性中如此美丽的一面,对我而言是一种难得的快乐和幸运。
其他文献
WTO成员就“多哈回合”达成框架协议  8月1日,世贸组织147个成员终于就“多哈回合”的主要议题达成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一度陷入僵局的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终于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为正式协议达成奠定了基础。  与以往历次多边贸易谈判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在“多哈回合”谈判中有效地联合起来,成为谈判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经过发展中成员的共同努力,框架协议草案中利益不平衡的现象得以改进。  7月16日
期刊
今夏台海关键词:“军演”   陈水扁在今年5月20日连任台湾“总统”后,就注定了台海局势不会风平浪静。  承往年惯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和二炮部队7月在福建东山岛举行军事演习。参加今年“东山军演”的部队人数约为2万人,以“夺取台海制空权”为目标,出动包括“苏-30”、“飞豹”等技术先进的战机、“现代”级导弹驱逐舰、核潜艇、“基洛”级潜艇以及常规动力潜艇等一系列武器,而陆军则派出由超音速反舰导
期刊
  
期刊
1979年1~2月,75岁的邓小平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政府代表团正式访问美国。这位将直接影响新时期中国历史进程的总设计师,对美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及美国人民的实干、创新精神印象极深。与此同时,中国的新闻传播媒介对美国做了广泛报道,除各大报纸每天都在头版显要位置及时报道有关消息外,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各地电视节目把陌生的美国展现于中国人面前,活生生的事实与过去的硬性宣传大相径庭,转眼之间,“北京的
期刊
1988年,美国在设定几条框框的前提下同意与巴解接触  阿拉法特经历了克林顿时代的热和布什时代的冷  美国的中东政策基于国家利益    1988年是个转折点     王锁劳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时,美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还不坏,当时美国与苏联共同压以色列,迫使以色列1957年从西奈半岛撤军。美国与阿拉伯世界关系恶化是从1967年战争之后开始的,阿拉伯国家认为,是美国纵容了以色列侵略阿拉伯领土
期刊
本来,布什第一届内阁还有两个多月才结束,但麾下大将鲍威尔国务卿已经辞职,原国家安全顾问赖斯被提名接任,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在美国,政界人物选择适当的时机以辞职的形式体面地主动离任,大都是为了使自己和上司都避免尴尬。辞职的实际原因往往是班底内部的配合出现了问题。  内阁中几位强硬派大将———切尼、拉姆斯菲尔德等的掣肘,使自己的外交政策主张处处碰壁,应当是鲍威尔辞职的主要原因。鲍威尔一向被认为是个温和
期刊
不倒的旗帜,他和对手及其他    “阿拉法特”、“死亡”这两个词同时出现在我刊上已不止一次。2002年,阿拉法特被软禁在拉马拉官邸后,我们就做过有关阿拉法特命运的两个“封面话题”———《感悟死亡》、《和平生死一线间》……10月29日,在本刊第22期即将截稿的时候,传来“不死鸟”病重的消息。也许,他如以往那样还能带来“不死”的传奇?也许,他还能笑着回到拉马拉?也许……我们同许多人一样,守望阿拉法特的
期刊
以色列最早承认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人的合法代表是在1993年  危难中阿拉法特第一次宣布接受以色列是在1982年9月  1977年,阿巴斯就已有目的地接触犹太人    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李绍先 80年代阿拉法特观念转变之后,以色列对阿拉法特的态度并没有改变,还把他当成恐怖主义头子。以色列态度的转变有一个过程,是一种无奈,是不得不接受现实的结果———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谁都无法消灭谁。1988年
期刊
11月14日,在华盛顿的英国驻美大使家中,举办了一次着装正式的晚会。参加晚会的自然都是政界名流,美国总统布什也穿着晚礼服盛装出席。那是一次生日晚会。而晚会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布什最信任的助手,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  在50岁生日晚会上,赖斯从布什总统那里获得了一份最特别的生日礼物———她将被提名为下届布什政府的国务卿。站在一边的赖斯,眼中有泪光闪烁。一旦这一提名获得参议院批准,赖斯将成为美
期刊
真正为巴勒斯坦民族利益考虑的国家很少  巴勒斯坦问题是一张重要的牌,时常被一些阿拉伯政客利用  巴以问题一旦得以解决,阿拉伯各国政权是否会面临空前大的压力  能真正为巴民族利益考虑吗   李绍先 巴勒斯坦建国事业非常悲壮。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每个阿拉伯国家都要举巴勒斯坦这面大旗,但实际上,在阿拉伯国家中,真正为巴勒斯坦民族利益考虑的国家很少。  1947年联合国通过分治决议时,是要在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