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们最喜欢什么?作为幼教从业者,我们问过无数次自己。我想,孩子们想要的可能是真实。南京市香山路幼儿园以四大场馆为载体,让孩子们感受生命律动与岁月荣枯。在“大自然、大社会”这样的活教材中,师生实現了“全收获”。
南京市香山路幼儿园(以下简称香山路幼儿园)地理位置优越。春来冬去,绿意葱郁,秋季落英缤纷,冬季则回应了此处惯有的僻静。笑脸和蜜蜂美饰着的校车logo,幸福人生的第一站从这里快乐出发。
“在泥土香中自由呼吸,在书香中浸润心灵”,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香山路幼儿园建构了四大场馆,每个场馆主题集中,功能多样。在促进儿童的经验成长、儿童的进步与发展方面,园所一直在践行“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去仿留真,让儿童真实地感受生活,从而获得鲜活的经验。
每个幼小的生命都渴望长大。香山路幼儿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走进生活的细节和本真,感受大自然的草木荣枯,给孩子们设计出一个不再充斥着塑料制品,而是有着潺潺细流的恬静,生命周期更替的人文社区。
农艺馆里泥土香
什么是幸福呢?或者说,什么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幸福呢?我想,这种幸福可能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给予,还应该让孩子自己理解幸福的含义,这就是获得感。只有让孩子们做他们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孩子们才能够得到充足的快乐。香山路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和实践正是从“让幼儿感到幸福”的思维出发。
农艺馆仿佛是幼儿园主楼的后花园,光线足够好,水源也离得不远。菜园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有季节菜萝卜、秋葵,还能看到未完全衰落的向日葵秆。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我们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农田、泥土、稻穗……然而,我们可以在偌大的城市里开辟出一片菜园,让孩子们全方位地感受植物生命的脉动,显然,孩子们很享受这个过程。
开心牧场里,小兔子在温暖的眼光下害羞地探出头来,“小兔子和你们一样机灵啊!”我对围着小兔子玩耍的孩子们感叹道。“如果我们回家,我们就会把小兔子带回它的家,因为我们怕它冷……”“小兔子也有自己的家。”“它的家就是一个小小的被窝……”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十分开心地回应着我。
爱心小池塘的水很浅,足以让孩子们拿着小水桶独立舀水搅拌沙土或者灌溉植物,金鱼、鲤鱼等也饱受这处水源的恩惠。小朋友们在这里锄地、种菜、犁田、插秧、播种、采摘……农艺馆的入口处,整整一面墙上都是精心设计的木质小柜子,玻璃罐里保存着种子。金黄的麦穗、雪白的棉花、大棚内的青菜、垂下的瓜果会被当做孩子们展示厨艺的原材料。
不远处,还有一个大水车,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也隐隐约约地明白了“动能”的含义;在十分丰富的园艺活动里孩子们一起探寻着生命成长的奥秘,孩子们亲昵地将之称为“小蜜蜂农场”,农场里的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都在传递着劳动的快乐。
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步履匆忙,这里却用心隔出一方天地,有山有水有菜园,不正是世外桃源的现代化身吗?即使是教师们,也很难不被这里劳作的快乐所吸引。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色彩,我们就在这里等待着瓜熟蒂落,又期盼着春暖花开。
“全收获”的幼教理念指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真的收获了果实,更是得到了能力的提升,得到了生活教育的智慧以及培养了相互合作的自觉性。
造型馆里木屑碎
种植活动固然是幼儿直接经验获得,但这还远远不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儿童早期智力发育的重要方面。儿童主题场馆的造型馆充分利用了园所空间的充裕,将资源和环境优势转变成学习需求,在鲜活的经验之外,孩子们还能在造型过程中启发智慧。
造型馆足足有两层楼之高,这里是孩子们展示创意设计才华的伊甸园。玩色区中,不同色块在孩子们的小手中拼凑出一幅幅“后现代画作”,或者一不小心中和出今年的流行色。版画区中,孩子们按照已有的模型,遵循着一道道工序,省去了危险的木版刀,取而代之的是墨,拓印出独特的风情画,或者活泼的“自画像”。
自然物造型区中的材料,很多是老师们带着孩子一起去大自然或者园所农艺馆中捡拾的,孩子们放飞想象力,每一个不起眼的物什都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了精巧的艺术品,这个过程帮助孩子们丰富了多元的美术经验。
参观的过程中,落地柜不同的格子里放着葵花子、南瓜子、黄豆等,谁能预料到这些生活常见物下一次出现时会是什么模样呢?
楼梯拐角处,两个小朋友不断地尝试将榫卯连接起来。我观察了一会儿,发现他们做造型的时候,会主动变换木块的位置,思考木块的大小和形状。五分钟后,我悄悄地退场,也只是看到了一个半成品,可能他们等一会儿或者下一次来造型馆的时候,又会将新的想法加入呢!我们永远也猜不出他们想做些什么,能做出什么,会怎么做,这正是儿童的魅力!
穿过木结构造型区、自然物造型区,我们来到了废旧材料造型区,令我意外的是,我看到了熟悉的“太平门”“玄武门”等城门造型,城市特有的元素已融入幼儿的创意活动中。可以想象,有一天,小朋友们走到真正的玄武门旁边,会不会惊叹于自己的记忆一曾经,他们也亲手用纸板、彩纸完成过迷你的城门。
生活馆里烟火气
不仅仅是艺术家、建筑家,这里的孩子还可能是一个生活家,小小美食家们亲手调试油盐酱醋,偶尔还有机会烘焙出散发浓郁香气的面包和蛋糕,可谓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了!
幼儿园园本课程中不断强调幼儿动手能力和自主性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在家里,几乎没有机会真正地拿起锅铲,扭动气灶,见识真正的火苗让食材烹熟的过程,甚至连拾拣菜叶、剥开豆壳的机会也很难得。
每一天,孩子们都被老师分成不同的小组,进入不同的造型馆,被分到生活馆中的孩子们尤其专注,只做可口的菜肴。这里有现代化的小厨房,由美食吧台、厨房用具区、操作区、品尝区四个区域组成。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曾做出茶点、面食、牛排等,经历过洗一洗、切一切、炒一炒,小厨师的成就感和当家小主人的快乐都在尝一尝中得到了确证。“小朋友,你的衣服溅到菜汁了呢!”我对着一个小女孩说。“没关系,妈妈在家里做菜,衣服也是脏的呀!”我相信,这样的感恩教育并不是老师有意施加的,而是孩子们自己悟出来的生活真谛。 孩子们是永远好奇于自己未知的领域的,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对于孩子,希望我们能够给予的。比他想知道的更多。
很多時候,成人将最好的成品直接赋予孩子,却一并剥夺了“劳作”所得的成就感。当我见到这些孩子拌着饺子馅,擀着饺子皮,小手窝成圆环状,像个大人一样地团出来一个真的饺子时,我想,从娃娃家的塑料玩具中得到的快乐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烟火气有什么不好呢?它并不代表着脏脏的衣服、夹生的菜肴,或是锋利刀刃的危险,反而呈现着“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科学理念。孩子们是永远好奇于自己未知的领域的,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对于孩子,希望我们能够给予的,比他想知道的更多。
阅读馆里文墨味
自然活动场地的土地、沙土、流水、绿树都有各自的名字如香溪、小香山、藤香廊、觅香园、香草园等,“香”系列还包括书香、墨香。
“在书香中浸润心灵”,在香山路幼儿园就读的孩子,都必须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他们甚至可以选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做成剧本,召集几个小伙伴,老师配备好服装和道具,小剧场开始排演,让喜欢的角色走上舞台,让阅读的快乐通过别的文艺形式得到延展。
一走进阅读馆,就看到几个孩子安静地分散在各处,教师并不会前去打扰,有的孩子在舞文弄墨、挥洒风采,有的孩子在有声读物中沉浸、欣赏,有的孩子则将自己“埋”进绘本的海洋。我也蹑手蹑脚地走近孩子们,他们并不会抬起头,好像并没有注意到来访者。我指着一张书法稿纸问“这是你写的吗?”小孩子笑着对我做了“嘘”的手势,我便也心领神会了。
“其实,我们虽然为孩子们设置了阅读馆,但是我们不对孩子们的识字数量作硬性要求。孩子们只要在这里养成了安静阅读的习惯,能体会到知识之美,我们就心满意足了。”阅读馆的老师在门外笑着跟我说,“我们的阅读馆跟普通的图书馆不一样,这里还额外设计了文字游戏区、图书医院、图书出版区、延伸区——娃娃小剧场等。”在这里的孩子,怎能不爱上阅读,不被知识所吸引呢!
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学前教育的一个困惑。在香山路幼儿园的阅读馆中,我们看不到坐立不安的孩子,只能看到聚精会神的,甚至直接“忽略”陌生人拜访的小朋友们。有的孩子拿起毛笔,他们想知道软笔字与硬笔字的区别,想知道墨砚怎么会变成墨水;有的孩子来到了有声读物区,他们想知道小熊为什么哭了,想知道《猜猜我有多爱你》的答案;有的则约了小伙伴,相互比赛,看谁能阅读得更多、更久……
每一个场馆的空间足够容纳多个班级的幼儿,内饰也由老师精心设计出来,结构性材料的投放十分充裕。香山路幼儿园在尝试,给每一位孩子配备一个移动的“博物馆”。
馆馆互通,逐个深化
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当“博物馆”的概念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而在国内还比较少的时候,香山路幼儿园就开始探索利用“博物馆”发展幼儿,为其提供一片生长的土壤。每一个场馆的空间足够容纳多个班级的幼儿,内饰也由老师精心设计出来,结构性材料的投放十分充裕。香山路幼儿园在尝试,给每一位孩子配备一个移动的“博物馆”。
四个场馆看似各自分散,有着自身明确的功能,其实是融会贯通的,比如:农艺馆里的植物很可能变成造型馆里的某一个材料,阅读馆里的字画作品也可以用来当作墙饰。但是,由于场馆架构在前,随着实践的拓展,难免会出现架构不到位的情况,这时候,老师们又开动脑筋,能不能对场馆课程理念进行深化开发。在孩子的实物收成和成长之外,“全收获”还包括教师的发展,这就是“收获”概念的扩充和放大。
其实,在四大场馆之外,香山路幼儿园还有一些戏剧表演角和图画墙,来来往往的走廊上也展示着孩子们和爸爸妈妈的故事,每一个拐弯处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手工制品或水培植物,等等。作为一个来访者,香山路幼儿园值得品味和细看的地方太多,我来来回回走了四五趟,但仍然没有穷尽。
思考远没有止步,“农艺馆的成果能否向其他场馆延伸?”“田里的亭子、园子是否还能做一些连接?”“其他生活元素是否能做进一步填充?”“什么样的空间是合理的,大小和质感的要求是什么?”在虞永平教授的点拨下,这些问题萦绕在园长和教师的脑海,并终将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改善,场馆设置也会变得更加科学。因为在功能之外,安放的,是每一个孩子的快乐!
南京市香山路幼儿园(以下简称香山路幼儿园)地理位置优越。春来冬去,绿意葱郁,秋季落英缤纷,冬季则回应了此处惯有的僻静。笑脸和蜜蜂美饰着的校车logo,幸福人生的第一站从这里快乐出发。
“在泥土香中自由呼吸,在书香中浸润心灵”,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香山路幼儿园建构了四大场馆,每个场馆主题集中,功能多样。在促进儿童的经验成长、儿童的进步与发展方面,园所一直在践行“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去仿留真,让儿童真实地感受生活,从而获得鲜活的经验。
每个幼小的生命都渴望长大。香山路幼儿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走进生活的细节和本真,感受大自然的草木荣枯,给孩子们设计出一个不再充斥着塑料制品,而是有着潺潺细流的恬静,生命周期更替的人文社区。
农艺馆里泥土香
什么是幸福呢?或者说,什么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幸福呢?我想,这种幸福可能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给予,还应该让孩子自己理解幸福的含义,这就是获得感。只有让孩子们做他们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孩子们才能够得到充足的快乐。香山路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和实践正是从“让幼儿感到幸福”的思维出发。
农艺馆仿佛是幼儿园主楼的后花园,光线足够好,水源也离得不远。菜园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有季节菜萝卜、秋葵,还能看到未完全衰落的向日葵秆。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我们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农田、泥土、稻穗……然而,我们可以在偌大的城市里开辟出一片菜园,让孩子们全方位地感受植物生命的脉动,显然,孩子们很享受这个过程。
开心牧场里,小兔子在温暖的眼光下害羞地探出头来,“小兔子和你们一样机灵啊!”我对围着小兔子玩耍的孩子们感叹道。“如果我们回家,我们就会把小兔子带回它的家,因为我们怕它冷……”“小兔子也有自己的家。”“它的家就是一个小小的被窝……”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十分开心地回应着我。
爱心小池塘的水很浅,足以让孩子们拿着小水桶独立舀水搅拌沙土或者灌溉植物,金鱼、鲤鱼等也饱受这处水源的恩惠。小朋友们在这里锄地、种菜、犁田、插秧、播种、采摘……农艺馆的入口处,整整一面墙上都是精心设计的木质小柜子,玻璃罐里保存着种子。金黄的麦穗、雪白的棉花、大棚内的青菜、垂下的瓜果会被当做孩子们展示厨艺的原材料。
不远处,还有一个大水车,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也隐隐约约地明白了“动能”的含义;在十分丰富的园艺活动里孩子们一起探寻着生命成长的奥秘,孩子们亲昵地将之称为“小蜜蜂农场”,农场里的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都在传递着劳动的快乐。
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步履匆忙,这里却用心隔出一方天地,有山有水有菜园,不正是世外桃源的现代化身吗?即使是教师们,也很难不被这里劳作的快乐所吸引。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色彩,我们就在这里等待着瓜熟蒂落,又期盼着春暖花开。
“全收获”的幼教理念指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真的收获了果实,更是得到了能力的提升,得到了生活教育的智慧以及培养了相互合作的自觉性。
造型馆里木屑碎
种植活动固然是幼儿直接经验获得,但这还远远不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儿童早期智力发育的重要方面。儿童主题场馆的造型馆充分利用了园所空间的充裕,将资源和环境优势转变成学习需求,在鲜活的经验之外,孩子们还能在造型过程中启发智慧。
造型馆足足有两层楼之高,这里是孩子们展示创意设计才华的伊甸园。玩色区中,不同色块在孩子们的小手中拼凑出一幅幅“后现代画作”,或者一不小心中和出今年的流行色。版画区中,孩子们按照已有的模型,遵循着一道道工序,省去了危险的木版刀,取而代之的是墨,拓印出独特的风情画,或者活泼的“自画像”。
自然物造型区中的材料,很多是老师们带着孩子一起去大自然或者园所农艺馆中捡拾的,孩子们放飞想象力,每一个不起眼的物什都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了精巧的艺术品,这个过程帮助孩子们丰富了多元的美术经验。
参观的过程中,落地柜不同的格子里放着葵花子、南瓜子、黄豆等,谁能预料到这些生活常见物下一次出现时会是什么模样呢?
楼梯拐角处,两个小朋友不断地尝试将榫卯连接起来。我观察了一会儿,发现他们做造型的时候,会主动变换木块的位置,思考木块的大小和形状。五分钟后,我悄悄地退场,也只是看到了一个半成品,可能他们等一会儿或者下一次来造型馆的时候,又会将新的想法加入呢!我们永远也猜不出他们想做些什么,能做出什么,会怎么做,这正是儿童的魅力!
穿过木结构造型区、自然物造型区,我们来到了废旧材料造型区,令我意外的是,我看到了熟悉的“太平门”“玄武门”等城门造型,城市特有的元素已融入幼儿的创意活动中。可以想象,有一天,小朋友们走到真正的玄武门旁边,会不会惊叹于自己的记忆一曾经,他们也亲手用纸板、彩纸完成过迷你的城门。
生活馆里烟火气
不仅仅是艺术家、建筑家,这里的孩子还可能是一个生活家,小小美食家们亲手调试油盐酱醋,偶尔还有机会烘焙出散发浓郁香气的面包和蛋糕,可谓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了!
幼儿园园本课程中不断强调幼儿动手能力和自主性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在家里,几乎没有机会真正地拿起锅铲,扭动气灶,见识真正的火苗让食材烹熟的过程,甚至连拾拣菜叶、剥开豆壳的机会也很难得。
每一天,孩子们都被老师分成不同的小组,进入不同的造型馆,被分到生活馆中的孩子们尤其专注,只做可口的菜肴。这里有现代化的小厨房,由美食吧台、厨房用具区、操作区、品尝区四个区域组成。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曾做出茶点、面食、牛排等,经历过洗一洗、切一切、炒一炒,小厨师的成就感和当家小主人的快乐都在尝一尝中得到了确证。“小朋友,你的衣服溅到菜汁了呢!”我对着一个小女孩说。“没关系,妈妈在家里做菜,衣服也是脏的呀!”我相信,这样的感恩教育并不是老师有意施加的,而是孩子们自己悟出来的生活真谛。 孩子们是永远好奇于自己未知的领域的,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对于孩子,希望我们能够给予的。比他想知道的更多。
很多時候,成人将最好的成品直接赋予孩子,却一并剥夺了“劳作”所得的成就感。当我见到这些孩子拌着饺子馅,擀着饺子皮,小手窝成圆环状,像个大人一样地团出来一个真的饺子时,我想,从娃娃家的塑料玩具中得到的快乐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烟火气有什么不好呢?它并不代表着脏脏的衣服、夹生的菜肴,或是锋利刀刃的危险,反而呈现着“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科学理念。孩子们是永远好奇于自己未知的领域的,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对于孩子,希望我们能够给予的,比他想知道的更多。
阅读馆里文墨味
自然活动场地的土地、沙土、流水、绿树都有各自的名字如香溪、小香山、藤香廊、觅香园、香草园等,“香”系列还包括书香、墨香。
“在书香中浸润心灵”,在香山路幼儿园就读的孩子,都必须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他们甚至可以选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做成剧本,召集几个小伙伴,老师配备好服装和道具,小剧场开始排演,让喜欢的角色走上舞台,让阅读的快乐通过别的文艺形式得到延展。
一走进阅读馆,就看到几个孩子安静地分散在各处,教师并不会前去打扰,有的孩子在舞文弄墨、挥洒风采,有的孩子在有声读物中沉浸、欣赏,有的孩子则将自己“埋”进绘本的海洋。我也蹑手蹑脚地走近孩子们,他们并不会抬起头,好像并没有注意到来访者。我指着一张书法稿纸问“这是你写的吗?”小孩子笑着对我做了“嘘”的手势,我便也心领神会了。
“其实,我们虽然为孩子们设置了阅读馆,但是我们不对孩子们的识字数量作硬性要求。孩子们只要在这里养成了安静阅读的习惯,能体会到知识之美,我们就心满意足了。”阅读馆的老师在门外笑着跟我说,“我们的阅读馆跟普通的图书馆不一样,这里还额外设计了文字游戏区、图书医院、图书出版区、延伸区——娃娃小剧场等。”在这里的孩子,怎能不爱上阅读,不被知识所吸引呢!
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学前教育的一个困惑。在香山路幼儿园的阅读馆中,我们看不到坐立不安的孩子,只能看到聚精会神的,甚至直接“忽略”陌生人拜访的小朋友们。有的孩子拿起毛笔,他们想知道软笔字与硬笔字的区别,想知道墨砚怎么会变成墨水;有的孩子来到了有声读物区,他们想知道小熊为什么哭了,想知道《猜猜我有多爱你》的答案;有的则约了小伙伴,相互比赛,看谁能阅读得更多、更久……
每一个场馆的空间足够容纳多个班级的幼儿,内饰也由老师精心设计出来,结构性材料的投放十分充裕。香山路幼儿园在尝试,给每一位孩子配备一个移动的“博物馆”。
馆馆互通,逐个深化
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当“博物馆”的概念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而在国内还比较少的时候,香山路幼儿园就开始探索利用“博物馆”发展幼儿,为其提供一片生长的土壤。每一个场馆的空间足够容纳多个班级的幼儿,内饰也由老师精心设计出来,结构性材料的投放十分充裕。香山路幼儿园在尝试,给每一位孩子配备一个移动的“博物馆”。
四个场馆看似各自分散,有着自身明确的功能,其实是融会贯通的,比如:农艺馆里的植物很可能变成造型馆里的某一个材料,阅读馆里的字画作品也可以用来当作墙饰。但是,由于场馆架构在前,随着实践的拓展,难免会出现架构不到位的情况,这时候,老师们又开动脑筋,能不能对场馆课程理念进行深化开发。在孩子的实物收成和成长之外,“全收获”还包括教师的发展,这就是“收获”概念的扩充和放大。
其实,在四大场馆之外,香山路幼儿园还有一些戏剧表演角和图画墙,来来往往的走廊上也展示着孩子们和爸爸妈妈的故事,每一个拐弯处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手工制品或水培植物,等等。作为一个来访者,香山路幼儿园值得品味和细看的地方太多,我来来回回走了四五趟,但仍然没有穷尽。
思考远没有止步,“农艺馆的成果能否向其他场馆延伸?”“田里的亭子、园子是否还能做一些连接?”“其他生活元素是否能做进一步填充?”“什么样的空间是合理的,大小和质感的要求是什么?”在虞永平教授的点拨下,这些问题萦绕在园长和教师的脑海,并终将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改善,场馆设置也会变得更加科学。因为在功能之外,安放的,是每一个孩子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