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出现了“阅读链接”这样一个新栏目。该如何科学有效使用,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为此,笔者对该栏目进行了整理及使用现状分析,并结合课例,提出了“阅读链接”有效运用的四个策略。
关键词:阅读链接;现状分析;有效运用
一、“阅读链接”的安排及特点
“阅读链接”是从四年级开始新增设的教学内容。它安排在单元精读、略读课文之后,而且只是部分课文才有,从四年级到六年级仅出现了19次,其中四年级7次,五年级5次,六年级7次。题材多种多样,主要有诗歌、小故事、散文等。它围绕单元文化主题,提供一些文字资料及图片,悄无声息地向我们传递着内外结合的大语文观。它图文并茂、篇幅短小、信息量大,是单元精读、略读课文的延续和扩展。
二、“阅读链接”使用的现状分析
阅读链接栏目在教师心里的地位不高,教师往往简单地把“阅读链接”作为可有可无的补充材料,或让学生蜻蜓点水似的浏览,或让学生课外自读。有的甚至都还不清楚还有这样一个栏目。据调查,实际教学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教师忽视了学生扩展阅读的价值,对待教材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有什么就教什么。教师不理解编者的意图,只是将“阅读链接”作为一个单纯的知识点进行教学,甚至无视“阅读链接”的存在。二是教师对“阅读链接”的教学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只是不痛不痒地一掠而过,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阅读链接”呈现“随意化”、“课外化”、“朗读化”。
三、“阅读链接”有效运用的策略探讨
(一)用于导课结课,适时进行拓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文本的不同特点,做一些灵活处理。《威尼斯的小艇》课文语言优美,琅琅上口,要求学生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语言。课后“阅读链接”中《威尼斯之夜》一文,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美丽风光。这篇文章可布置学生自读,增长见识,陶冶情趣,也可作为阅读训练的材料,还可与课文对比阅读,领悟写法的不同之处。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威尼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像这样的“阅读链接”穿插在课尾比较合适,既使得教学环节紧凑,也能把握好时机尽可能的进行阅读拓展。
(二)用于群文比较,引导关注表达
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把内容或者形式相近、相关的段落或文章,让学生进行比较式阅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开阔视野,发展多向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如虞大明老师在执教《金钱的魔力》时,他首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各种各样不同的笑,展现出对笑有所了解后,并用屏幕出示各种笑的名称,再到曹雪芹笔下“刘姥姥進大观园”引发红楼众姐妹的开怀之笑,以及到教师下水文《我的父亲母亲》母亲的笑,最后回到托德的笑。虞大明老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托德的笑,经过朗读体会,在多维视角的对比下,托德的笑以其虚伪、刻薄、见钱眼开,彰显了出来。这当中还出示了一张沙皮狗皮笑肉不笑之脸的图片,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虚情假意的笑有多么丑陋,多么令人恶心。这样一比较,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还让学生从中明白一些文章的表达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三)用于练习巩固,提高语用能力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矛盾说“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高尔基也说过,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创造。仿写、扩写等都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形式,理解是为了运用,运用是最好的理解。在理解中积累、习得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表述自己的思想才是真正的学习。
(四)用于链接课外,指向课外阅读
中国古代传统阅读理论:我国传统阅读也有丰富的经验,在当今依然有借鉴意义。如我国古代学者在《中庸》中把学习方法和过程归纳为五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提倡大量阅读,广泛吸收各种信息,通过质疑、思考、辨别等策略,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领悟,并把领悟的东西付诸实践。
“阅读链接”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由课内阅读链接课外阅读的平台。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把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推荐同一作者其他文章给学生
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紧接着可以把作者的其他作品介绍给学生课外阅读。在学习《触摸春天》后,请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生读完这本书,可以组织他们在课内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至于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论是讲故事,还是艺术鉴赏,或者是写读后感,等等都可以。这样,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习得阅读的策略——关注背景,关注作家的人生经历等,从而也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语文素养,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
2.推荐同类相似读物给学生
教师在教某种文体的课文时,把相似文本的读物推荐给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该体裁的理解及运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解决类似的阅读问题的能力。如每个年级配套学习的《同步阅读》就是一本很好的学习材料。像五年级上册,在学习了关于思乡之情的课文后,链接阅读老舍的《想北平》,李广田的《故乡的桃园》以及谢冰莹的《故乡的烤红薯》等文章。
3.推荐节选课文的原文给学生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是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缩写。借此良机,在教学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不仅更能立体的理解课文,而且可以激发起学生阅读名著名篇的欲望,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
如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带学生走近林海音,走进她的《城南旧事》。通过课后拓展性阅读,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进行反馈、交流。尽可能激活学生后续相关性阅读的动力,让阅读之“火”,从此开始“燎原”。都说“教无定法”。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每个“阅读链接”的内容和方法的要点,灵活自如地有效运用,不断地让“阅读链接”扩大充实,发挥其特有的功效,那么学生就可以由“阅读链接”这个小窗口看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引发更多的课外阅读,从而引领学生驶向独立阅读的彼岸。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实现,教学要求能否全面达到。小学生入学后,就语文学科而言,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尽快地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阅读教学则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阅读链接”则能从一定程度上打开阅读教学的宽度与广度,帮助学生参与到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之中。
参考文献:
[1]冯雪玲.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D].广州大学,2017.
[2]韩梅波.单元整组视阈下群文阅读文本群建构的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3]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4]裴晓念.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18.
关键词:阅读链接;现状分析;有效运用
一、“阅读链接”的安排及特点
“阅读链接”是从四年级开始新增设的教学内容。它安排在单元精读、略读课文之后,而且只是部分课文才有,从四年级到六年级仅出现了19次,其中四年级7次,五年级5次,六年级7次。题材多种多样,主要有诗歌、小故事、散文等。它围绕单元文化主题,提供一些文字资料及图片,悄无声息地向我们传递着内外结合的大语文观。它图文并茂、篇幅短小、信息量大,是单元精读、略读课文的延续和扩展。
二、“阅读链接”使用的现状分析
阅读链接栏目在教师心里的地位不高,教师往往简单地把“阅读链接”作为可有可无的补充材料,或让学生蜻蜓点水似的浏览,或让学生课外自读。有的甚至都还不清楚还有这样一个栏目。据调查,实际教学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教师忽视了学生扩展阅读的价值,对待教材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有什么就教什么。教师不理解编者的意图,只是将“阅读链接”作为一个单纯的知识点进行教学,甚至无视“阅读链接”的存在。二是教师对“阅读链接”的教学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只是不痛不痒地一掠而过,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阅读链接”呈现“随意化”、“课外化”、“朗读化”。
三、“阅读链接”有效运用的策略探讨
(一)用于导课结课,适时进行拓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文本的不同特点,做一些灵活处理。《威尼斯的小艇》课文语言优美,琅琅上口,要求学生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语言。课后“阅读链接”中《威尼斯之夜》一文,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美丽风光。这篇文章可布置学生自读,增长见识,陶冶情趣,也可作为阅读训练的材料,还可与课文对比阅读,领悟写法的不同之处。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威尼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像这样的“阅读链接”穿插在课尾比较合适,既使得教学环节紧凑,也能把握好时机尽可能的进行阅读拓展。
(二)用于群文比较,引导关注表达
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把内容或者形式相近、相关的段落或文章,让学生进行比较式阅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开阔视野,发展多向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如虞大明老师在执教《金钱的魔力》时,他首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各种各样不同的笑,展现出对笑有所了解后,并用屏幕出示各种笑的名称,再到曹雪芹笔下“刘姥姥進大观园”引发红楼众姐妹的开怀之笑,以及到教师下水文《我的父亲母亲》母亲的笑,最后回到托德的笑。虞大明老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托德的笑,经过朗读体会,在多维视角的对比下,托德的笑以其虚伪、刻薄、见钱眼开,彰显了出来。这当中还出示了一张沙皮狗皮笑肉不笑之脸的图片,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虚情假意的笑有多么丑陋,多么令人恶心。这样一比较,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还让学生从中明白一些文章的表达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三)用于练习巩固,提高语用能力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矛盾说“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高尔基也说过,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创造。仿写、扩写等都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形式,理解是为了运用,运用是最好的理解。在理解中积累、习得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表述自己的思想才是真正的学习。
(四)用于链接课外,指向课外阅读
中国古代传统阅读理论:我国传统阅读也有丰富的经验,在当今依然有借鉴意义。如我国古代学者在《中庸》中把学习方法和过程归纳为五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提倡大量阅读,广泛吸收各种信息,通过质疑、思考、辨别等策略,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领悟,并把领悟的东西付诸实践。
“阅读链接”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由课内阅读链接课外阅读的平台。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把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推荐同一作者其他文章给学生
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紧接着可以把作者的其他作品介绍给学生课外阅读。在学习《触摸春天》后,请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生读完这本书,可以组织他们在课内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至于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论是讲故事,还是艺术鉴赏,或者是写读后感,等等都可以。这样,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习得阅读的策略——关注背景,关注作家的人生经历等,从而也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语文素养,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
2.推荐同类相似读物给学生
教师在教某种文体的课文时,把相似文本的读物推荐给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该体裁的理解及运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解决类似的阅读问题的能力。如每个年级配套学习的《同步阅读》就是一本很好的学习材料。像五年级上册,在学习了关于思乡之情的课文后,链接阅读老舍的《想北平》,李广田的《故乡的桃园》以及谢冰莹的《故乡的烤红薯》等文章。
3.推荐节选课文的原文给学生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是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缩写。借此良机,在教学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不仅更能立体的理解课文,而且可以激发起学生阅读名著名篇的欲望,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
如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带学生走近林海音,走进她的《城南旧事》。通过课后拓展性阅读,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进行反馈、交流。尽可能激活学生后续相关性阅读的动力,让阅读之“火”,从此开始“燎原”。都说“教无定法”。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每个“阅读链接”的内容和方法的要点,灵活自如地有效运用,不断地让“阅读链接”扩大充实,发挥其特有的功效,那么学生就可以由“阅读链接”这个小窗口看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引发更多的课外阅读,从而引领学生驶向独立阅读的彼岸。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实现,教学要求能否全面达到。小学生入学后,就语文学科而言,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尽快地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阅读教学则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阅读链接”则能从一定程度上打开阅读教学的宽度与广度,帮助学生参与到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之中。
参考文献:
[1]冯雪玲.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D].广州大学,2017.
[2]韩梅波.单元整组视阈下群文阅读文本群建构的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3]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4]裴晓念.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