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wgc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1世纪,挖掘乡土资源进行课程改革成为热门话题,并且给学校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生命,我们学校试图结合当地资源情况,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探寻适合自身的校本课程。本文通过阐述挖掘乡土文化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的意义,并通过校本课程乡土资源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继而提出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合理性建议,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乡土资源 校本课程 开发
  校本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学校以国家和地方课程为前提,通过科学评估本校学生需求,有效使用当地课程等资源,由学校编制使用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益于教师全面发展,有益于学生综合发展。校本课程的实践是课程改革带给学校课程教育的全新使命,是优化教学的有效办法。
  一、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
  1.挖掘乡土资源,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民族情感。
  学生通过参观家乡乡土景观,领略乡土文化的芬芳,深刻领悟乡土文化底蕴,继而激发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脉源的神秘向往,并在社区民情体验中,与长辈们搜集整理民间乡理俗谚等,既能继承和发展乡土文化,又能感受到现代生活的气息。
  挖掘乡土资源也能使学生发现乡土资源面临的不良环境影响,通过重视和宣传做好本土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工作。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打破了传统课程的静止和封闭现状,将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带动起来共同参与,使校本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挖掘乡土资源,对教师的影响和作用。
  在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主要是灌输式说教,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乡土资源的课程建设,教师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继而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和调整。在校本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勇于奉献,开拓创新,引起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
  同时,在校本课程乡土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掘了教师的创造潜能。校本资源的开发过程是教师创造体验的过程,校本资源的开发具有挑战性,教师可发挥创造能力,还可体验成功的乐趣,为教师提供无限的表现和创造空间。在校本课程实践中,教师得到锻炼和提高,既是乡土资源的挖掘者,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受益者。
  二、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开发复杂,耗费时间和精力多,教师因课务原因,难以保障有足够的精力用于开发。
  2.有些教师还处在理论知识缺乏状态,使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难上加难。
  3.农村学生搜集信息资料的渠道受限,致使所得传闻性资料内容与实际容易有偏差。
  4.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紧张,调查采访的课外时间有限,导致收集到的资料不理想。
  5.教师自身的创造实施能力还有待提高。
  6.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检验校本课程开发效果。
  三、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几点建议
  1.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要区分学生不同优势。
  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需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学生优势,在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本地课程的过程中,尽可能发挥学生优势和特长,其中包括地理优势及个性优势、资源优势等。例如课程相对少的班级可安排学生多搜集乡土资源,而学习时间相对比较紧张的班级任务量分派少些;还有没有电脑或是长辈带孩子的家庭,学生的资源收集受到限制,也不够理想,因此要加大有资源优势的学生的搜集力度;同时应增加丰富乡土资源居住地的学生的任务,通过这样区分搜索,更容易达到良好的资源收集效果。
  2.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要发挥教师优势。
  在课程开发中,由于开发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会耗费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在开发过程中,最好对教师课程跟进及课程开发事宜给予帮助,这样可降低开发校本课程教师的整体任务量,利于课程开发更顺利地完成。同时,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不断学习和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并通过组织相关培训培养教师的创造实施能力。
  3.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要兼顾乡土资源和校园资源。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既要充分开发当地乡土资源,又要重视学校校园资源。学校可结合当地景点资源,组织歌颂比赛、书法比赛等文化活动,通过营造乡土氛围,达到丰富学生的文化涵养的目的。同时在乡土资源挖掘过程中,应注重校园资源的挖掘,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学校可通过组织“读、说、写、画、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挖掘乡土资源,重视校本课程实践。
  学校在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中,要重视课程实践活动。学校可通过资源选修模式,如开展各类兴趣小组,让学生参与调查采访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传承和发扬乡土文化。
  5.挖掘乡土资源,制定课程开发评价标准。
  学校可参考相关院校资料,制定适合本校的课程开发的评价标准。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跟进与完善,最终达到有效评价课程开发效果的目的。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是一个复杂的项目,学校要以学校实际为根本,通过对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合理参考相关建议,力争将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言玉梅,郑朝波,王向红.海南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153-156.
  [2]王艺群.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05:37-38.
  [3]王丽燕.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诉求[D].浙江师范大学,2012.
  [4]王通通.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吴祥山.依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实践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10:146-147.
  [6]田芳微.湘西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7]杨宁.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04:156-158.
  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14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科学探究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变成教条地完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一是规范化操作训练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二是积极引导,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和探索研究的主动性;三是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探究性研究。  关键词
目的:探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全部研究对象平均分配到对照组与观察组当中.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重症烧伤护理当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步入信息社会,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也给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和改革机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使学习资源由传统的以课本为主的材料扩充变为更丰富的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着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课堂教学的创新内涵,是时代赋予每
期刊
摘 要: 教师理答恰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氛围,建立愉快和谐、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有声课堂理答中不要吝啬赞许和鼓励,要以即时激励性理答为主,如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来自教师真诚的赞赏和肯定,使学生获得自信心和自尊感的满足。  关键词: 有效理答 情感温度 独特体验  理答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细节,有效理答最能彰显教师引领的
摘要:目的:通过实际调查,探究为急性胃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首先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急性胃炎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普通的护理,对于实验组的患者来说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提供综合性护理干预,最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最终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最终满意程度分别为9
目的:观察微信群护理模式用于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延续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本医院治疗的68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开展项目研究,选取于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依据抽签法分成试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尘肺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总结和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尘肺病患者,本研究调查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选择的研究对象例数为75例,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验和诊断均被确诊为尘肺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大容量全肺灌洗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对患者配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所有患者护理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