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根据1993年~2005年数据,运用扩展的线性支出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得出了以下基本结论:我国內需不足,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下降,衣着支出比重基本稳定,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将持续下降,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将稳步上升,交通与通信支出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教育文化消费将持续走高,居住消费稳定增长,杂项商品与服务支出将趋于稳定。
关键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 消费结构 趋势预测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9-022-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图1为1993年~2005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际变化。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并不随时间(t)直线增长,但可满足:
Y(t)=c0+c1t+c2t2+c3t3+c4t4+c5t1/2+c6t-1+c7t-1/2+c8t-2+c9e-t+c10lnt(14)
将时间t视为自变量,可支配收入作为因变量,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一个最佳回归方程,其表达式为:
Y=448.07+528.62t+0.08t4+10619.32t-124523.05e-t(15)
相关系数R=0.999,判定系数R2=0.999,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时间(年份)具有极强的正相关关系,估计的回归方程也具有一个较高的拟合优度。以式(15)为基础,可以运用趋势推测法求出2006年~2010年历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估计值。将2006年~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估计值(Y)分别代入式(5)到(13)式中,就可以得出相应年份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总支出以及各类消费支出的估计值。详细结果见表3。
根据表3的数据,可以算出2006年~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计算结果见表4。
四、结论
1.我国城镇居民内需不足。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一直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一方面与我国重积累、轻消费的保守的消费观念有关。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水平长期低于经济增长水平,因而导致居民消费预期下降。此外,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伴随着逐年增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的人均总支出的总额有所增长,但是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是逐年减少的。1993年,我国城镇居民81.90%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由表1计算得出),而到了2010年,据推测,这一数字下降为74.65%,较1993年下降了7.25%,这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总体消费需求不旺。
2.恩格尔系数进一步下降。恩格尔系数即为食物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用以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生活质量的水平高低。随着我国旨在解放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的实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1993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50.13%(根据表1数据计算得出),到2006年这一数字下降为35.42%(根据表4数据计算得出)。按照国际标准规定: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介于50%~59%之间为勉强度日,介于40%~49%之间为小康水平,介于30%~39%之间为富裕,29%以下为最富裕。可见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在2006年基本达到富裕水平。此外,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也反映出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我国城镇居民的需求结构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升级,减少基本消费支出,而逐渐向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过渡。与此相应,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则势必会进一步下降。由表4可以得出,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为32.73%,接近于最富裕水平。
3.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呈下降趋势并略有波动。在原有体制下享受的国家福利随着货币化住房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高等教育制度改革而急剧减少,从而产生了“看病难、买房难、上学难”问题,使我国城镇居民总体消费在上述三个项目上有所增加,其它项目会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投资渠道的开放和完善,理性的城镇居民也将学会精打细算。他们发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也一再缩短,与其购买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淘汰的产品,不如把钱用于稳妥的投资方式进行资产增值更为划算。如2006年-2010年间的数据所表述的那样,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将逐年减少。从上面的叙述可以推测,以后我国城镇居民在这三个项目消费上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并略有波动,而表4的数据与此观点相符。
4.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随着原有公费医疗体系的逐步打破,我国城镇居民势必将增加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又会使我国城镇居民有财力去关注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城镇居民在医疗保健这一项目上的支出将会稳步上升。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支出为707.82元,而在2010年这一数值预计能达到1275.57元(表3),占总支出的8.87%(表4)。
5.交通与通信支出持续增加。随着我国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车代步成为很多城镇居民可以实现的梦想。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带来国产车的蓬勃发展,而入世后关税的下调又使得进口车价格大大降低,这两方面的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购买私家车。与此同时,我国正逐步进入信息时代,为了及时获取更多的信息,我国城镇居民在通信上的花费必将上升,诸如3G手机之类的产品将会继续热销。从表4可以看出,在2006年~201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在交通和通信上的支出将持续增加,到2010年这一项目支出将占总支出的14.14%。
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持续增加。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历来是我国城镇居民一项重要的支出项目。从1998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超过衣着消费而成为各项消费支出的第2位。一方面是因为教育消费作为一种发展型消费,在城镇居民心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收费政策的改革把国家福利取消而成为一种被动的经济负担转嫁到城镇居民头上。而伴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城镇居民开始推崇更为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追求物质财富上的满足外,同时也更为关注身心的健康。再加上第三产业的发展,娱乐休闲项目推陈出新、日益丰富。2008年开始实行新的年休政策,这为城镇居民加大出行娱乐支出提供了可能。上述种种原因都会造成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持续增加的局面。表4的数字更证实了这一点。
7.居住消费持续增加。居住支出尤其是购房支出对我国城镇居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必需开支。受国家住房政策和消费信贷政策的影响,再加上我国城镇日益拥挤、土地价格一路飙升的缘故,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大中城市近年来房产价格居高不下,而另一方面购房心切的城镇居民非但没有被高昂的房价走势所吓退,反而当相关政策和条件达到时居住支出这个项目还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从预测值来看,我国城镇居民的居住消费支出也将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从2006年的969.12元增长到2010年的1648.93元,增长了70.15%。
参考文献:
1.毛中根,朱一勇.中国恩格尔系数下降原因新探.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2)
2.张新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及政策选择.江海学刊,2001(3)
3.常兴华.目前的消费形势和2005年扩大消费的政策建议.中国物价,2004(12)
4.刘社建.基于ELES模型的上海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动态变迁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7(6)
5.周建军.近十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管理科学,2003(4)
(作者單位:河海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8)(责编:贾伟)
关键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 消费结构 趋势预测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9-022-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图1为1993年~2005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际变化。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并不随时间(t)直线增长,但可满足:
Y(t)=c0+c1t+c2t2+c3t3+c4t4+c5t1/2+c6t-1+c7t-1/2+c8t-2+c9e-t+c10lnt(14)
将时间t视为自变量,可支配收入作为因变量,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一个最佳回归方程,其表达式为:
Y=448.07+528.62t+0.08t4+10619.32t-124523.05e-t(15)
相关系数R=0.999,判定系数R2=0.999,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时间(年份)具有极强的正相关关系,估计的回归方程也具有一个较高的拟合优度。以式(15)为基础,可以运用趋势推测法求出2006年~2010年历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估计值。将2006年~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估计值(Y)分别代入式(5)到(13)式中,就可以得出相应年份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总支出以及各类消费支出的估计值。详细结果见表3。
根据表3的数据,可以算出2006年~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计算结果见表4。
四、结论
1.我国城镇居民内需不足。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一直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一方面与我国重积累、轻消费的保守的消费观念有关。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水平长期低于经济增长水平,因而导致居民消费预期下降。此外,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伴随着逐年增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的人均总支出的总额有所增长,但是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是逐年减少的。1993年,我国城镇居民81.90%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由表1计算得出),而到了2010年,据推测,这一数字下降为74.65%,较1993年下降了7.25%,这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总体消费需求不旺。
2.恩格尔系数进一步下降。恩格尔系数即为食物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用以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生活质量的水平高低。随着我国旨在解放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的实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1993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50.13%(根据表1数据计算得出),到2006年这一数字下降为35.42%(根据表4数据计算得出)。按照国际标准规定: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介于50%~59%之间为勉强度日,介于40%~49%之间为小康水平,介于30%~39%之间为富裕,29%以下为最富裕。可见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在2006年基本达到富裕水平。此外,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也反映出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我国城镇居民的需求结构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升级,减少基本消费支出,而逐渐向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过渡。与此相应,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则势必会进一步下降。由表4可以得出,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为32.73%,接近于最富裕水平。
3.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呈下降趋势并略有波动。在原有体制下享受的国家福利随着货币化住房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高等教育制度改革而急剧减少,从而产生了“看病难、买房难、上学难”问题,使我国城镇居民总体消费在上述三个项目上有所增加,其它项目会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投资渠道的开放和完善,理性的城镇居民也将学会精打细算。他们发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也一再缩短,与其购买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淘汰的产品,不如把钱用于稳妥的投资方式进行资产增值更为划算。如2006年-2010年间的数据所表述的那样,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将逐年减少。从上面的叙述可以推测,以后我国城镇居民在这三个项目消费上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并略有波动,而表4的数据与此观点相符。
4.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随着原有公费医疗体系的逐步打破,我国城镇居民势必将增加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又会使我国城镇居民有财力去关注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城镇居民在医疗保健这一项目上的支出将会稳步上升。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支出为707.82元,而在2010年这一数值预计能达到1275.57元(表3),占总支出的8.87%(表4)。
5.交通与通信支出持续增加。随着我国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车代步成为很多城镇居民可以实现的梦想。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带来国产车的蓬勃发展,而入世后关税的下调又使得进口车价格大大降低,这两方面的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购买私家车。与此同时,我国正逐步进入信息时代,为了及时获取更多的信息,我国城镇居民在通信上的花费必将上升,诸如3G手机之类的产品将会继续热销。从表4可以看出,在2006年~201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在交通和通信上的支出将持续增加,到2010年这一项目支出将占总支出的14.14%。
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持续增加。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历来是我国城镇居民一项重要的支出项目。从1998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超过衣着消费而成为各项消费支出的第2位。一方面是因为教育消费作为一种发展型消费,在城镇居民心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收费政策的改革把国家福利取消而成为一种被动的经济负担转嫁到城镇居民头上。而伴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城镇居民开始推崇更为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追求物质财富上的满足外,同时也更为关注身心的健康。再加上第三产业的发展,娱乐休闲项目推陈出新、日益丰富。2008年开始实行新的年休政策,这为城镇居民加大出行娱乐支出提供了可能。上述种种原因都会造成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持续增加的局面。表4的数字更证实了这一点。
7.居住消费持续增加。居住支出尤其是购房支出对我国城镇居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必需开支。受国家住房政策和消费信贷政策的影响,再加上我国城镇日益拥挤、土地价格一路飙升的缘故,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大中城市近年来房产价格居高不下,而另一方面购房心切的城镇居民非但没有被高昂的房价走势所吓退,反而当相关政策和条件达到时居住支出这个项目还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从预测值来看,我国城镇居民的居住消费支出也将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从2006年的969.12元增长到2010年的1648.93元,增长了70.15%。
参考文献:
1.毛中根,朱一勇.中国恩格尔系数下降原因新探.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2)
2.张新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及政策选择.江海学刊,2001(3)
3.常兴华.目前的消费形势和2005年扩大消费的政策建议.中国物价,2004(12)
4.刘社建.基于ELES模型的上海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动态变迁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7(6)
5.周建军.近十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管理科学,2003(4)
(作者單位:河海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8)(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