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是对装备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对审计程序的阐述。装备经费资金投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效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文章中评价指标的构建全面地反映了对装备经费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长远效益和短期效益的要求。审计程序是审计目标得以实现的具体保证,文章按照审计工作的先后顺序分三部分(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阐述了审计工作的程序。
【关键词】装备效益审计 评价指标 工作程序
一、开展装备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1、军队审计部门应该履行的法定职责
《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各部门的财政支出的真实、合法、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军费开支作为财政支出的一部分,理应受到审计部门监督,对军费的审计监督主要由军队审计部门来执行,装备经费也不例外,《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条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审计规定》的颁布实施,为军队审计人员履行自己的职责提供了法律依据。
2、维护军事经济秩序加强装备经费管理的需要
装备经费效益审计在宏观方面的作用就是向总部反馈审计监督部门发现的管理和使用预算资金中履行法定职责的到位情况,资金使用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有无损失浪费问题和资金分配不合理而影响效益等问题,这种间接参与活动是对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化,是装备经费审计的归宿。
3、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军队审计制度恢复这么多年以来,审计机关在履行法定监督、评价、鉴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职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预算执行审计开展以来提出加强预算管理的建议和意见,为加强管理和监督装备经费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财务审计的深入,不真实不规范的问题将得到解决,效益审计将成为审计发展的重点。
二、装备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建立装备效益审计评价指标的紧迫性
首先,科学而有约束力的衡量和评价指标是开展装备经费效益审计工作的基础。效益的高低优劣是审计依据与标准的对照结果,没有评价指标就没有评价意见和结论。评价指标是连接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纽带。根据目标,我们在效益评价中确定评价指标;根据目标和标准,可以确定收集数据和进行评价的具体方法。没有评价的标准,就无法设计和选择评价方法。
其次,效益审计评价指标的建立还可以规范审计工作,减少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用不同的审计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同一项目就会得到不同的效益结果,这种差异是效益审计工作的主要风险。建立科学统一的评价指标,使审计人员用规范的标准衡量和评价装备经费的支出效益,避免评价的随意性和片面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审计风险。因此,建立效益审计评价指标是依法审计的需要,也是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需要。
2、装备效益审计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
(1)概预算指标。概预算作为总部的重大决策,直接影响着我军装备规模大小和结构优化程度。概预算应以优化军队财力资源配置和提高军事经济效益为目的,为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坚实有效的财力保障,从有限的经费中挖掘潜力,通过预算手段有效调节军费投向投量。第一,决策科学合规。概预算立项必须按规定程序开展可行性研究、专家评审和有关部门的审批。项目立项要依据我军军事发展战略和装备发展规划,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发展状况,综合考虑国防安全需求、经济承受能力、军事经济效益,根据军队所承担的防务职责、任务及军队各个领域、部门、方向不同的实际需要,科学测算、确定、设计装备经费的投向、投量,确定最佳方案和目标。第二,资金分配结构。某军兵种经费资金分配率(%)=该军兵种经费预算资金分配额/经费预算总额×100%。该指标反映了资金在各军兵种间具体的分配比例,资金分配应与我国军事战略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符合我军军事斗争准备要求,遵循保障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第三,决策失误率。决策失误率(%)=决策失误次数/决策总次数×100%,特别要关注重大决策的失误。
(2)预算执行指标预算一经批准,便成为装备经费资金流动的法定依据,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未经规定程序和权限的审批,不得更改。第一,项目组织管理水平。执行预算时要严格落实预算编制,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密组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所要研究、采购、维修的武器装备系统型号明确、计划周密、组织健全、经费落实,并确保相关部门按规定的费用、性能与进度执行合同。第二,预算执行进度。主要评价按计划时间对预算的执行情况:一是预算执行进度与时间进度相一致,二是预算执行进度与事业任务完成情况相一致。反映在资金上用资金到位率来表示:资金到位率(%)=资金实际到位额/该项目经费预算总额×100%。第三,目标实现程度。主要通过项目完成后的实际成效与预期目标的比较,评价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目标实现程度(%)=报告期装备水平提高程度/预期装备水平提高程度×100%。该指标反映了价值形态的经济资源——装备经费转化为实物形态的军事资源——武器装备的能力和程度,反映了一定时期内装备经费转化为武器装备并促进装备现代化水平提高的程度。
(3)项目财务管理指标。经费资金运动的过程就是为实现效益创造条件的过程,资金运动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有效是产生效益的重要条件。经费的支出是资金运动的核心,是在各个既定项目上具体耗用过程,其使用的情况直接影响项目效益的实现。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第一,财务制度落实情况。经费管理制度健全,严格遵守国家和军队财经法规和有关财务制度规定,财务信息真实、完整的反应项目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第二,预算资金支用情况。在支出时间上,用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项目计划的各项具体规定按计划将应该支付款项支付,以保证项目进度;在支出内容上,支付的款项必须按预算规定的用途坚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第三,费用增减率。费用增减率(%)=(经费审计确定决算额-经费预算额)/经费预算额×100%。第四,费用节约(浪费)率。费用节约(浪费)率(%)=审定的节约(浪费)金额/审定的经费总额×100%。第五,资金违章率。资金违章率(%)=审定的违章金额/经费总决算额×100%。
三、装备效益审计工作程序
1、审计准备阶段
(1)组织审计力量。组织审计力量是指按照审计项目的具体要求,配备适当的能胜任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小组。装备经费效益审计小组一般应包括财务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和装备技术人员,这样才能发现装备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经济管理、装备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军事经济效益不高的原因,并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审计机构自己没有合适的审计人员,则可聘请有关方面的装备专家、专门人员参加审计小组。
(2)编制审计方案。审计方案或称审计项目计划是实施效益审计的具体安排。编制审计方案是审计准备阶段的重要工作。审计方案是使审计工作能在符合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有步骤展开的重要审计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重点内容;审计项目的步骤;审计过程中人员和时间安排。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编制审计方案时就要考虑到审计报告编写的要求。审计方案应规定各步骤审计工作所必需收集和整理的材料及其要求。二是审计方案的内容要明确,分工要具体。三是审计方案必须明确每一步骤与上一步骤的关系,明确每一个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每一项审计工作的要求。四是审计方案的具体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按照实际情况灵活操作。
(3)选定相应评价标准。装备经费效益是通过各项指标反映出来的,而衡量各项指标是否完成,完成的好与坏,都必须要有标准。这些标准是衡量指标是否完成及完成好坏的尺子。标准应该是有层次的、多方位的,对装备经费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需要一整套一系列的标准和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根据其特点,标准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长远效益和短期效益。尤其是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我们力求通过优化配置资金在各个军事领域的投向投量来实现以最少的装备经费支出取得最大的国防绩效。
2、审计实施阶段
(1)收集审计证据。收集审计证据是效益审计实施阶段的核心内容。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做出审计评价的依据。审计人员通过审查资金流动过程,装备建设概预算等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根据审计的目标对已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运用分析核实、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等各种经济比较、经济分析方法从证据中挖掘对审计有用的信息。审计证据是用以支持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依据,也是评价审计质量的依据。收集证据时要注意,收集的证据要与审计目标相联系,要以审计标准为依据,要便于审计分析,得出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证据的收集必须符合审计证据的一般要求,具有可靠性、正确性、充分性和相关性。收集审计证据时应注意是否存在以下薄弱环节:证据来源单一,影响证据的可靠性、正确性和充分性,不能保证从多角度分析装备经费效益的表现形式;证据缺乏时效性,影响其相关性;证据不完整,不能反映问题的因果关系,使可靠性和充分性受影响;证据相互矛盾,可靠性不足;证据来自己得利益者,影响其可靠性,等等。
(2)审计发现。审计发现是对查出的影响装备经费使用效益的事实说明,是实现审计目标的具体证据。审计发现包括四个要素:事实,标准,事实与标准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审计发现要认真研究。审计发现是实现审计目标的证据,审计发现成不成立至关重要。审计发现一经确定,就是证实效益优劣及其原因的重要依据,并为提出审计建议奠定基础。查明效益低下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是效益审计最重要的事情。影响效益的因素有:一是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一个项目的目标能否实现与其组织管理有密切的关系。管理包括三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而计划、组织、领导总的来说就是内部控制。要想实现装备经费的各方面效益,总部科学的概预算是基础,正确的宏观上的目标和要求是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首要条件;其次,经费流动过程中的各项控制手段是目标最终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离开了各项控制措施,目标和要求只能是一句空话。二是项目资源投入因素。项目目标未能完成往往与资源投入不足有关,这里的资源主要是指财力资源。审计人员应查明投入过多或不足带来的效果。三是外部环境因素。是指不受控制的因素,它能促进或抑制经费发挥正常效能,使其超额或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外部环境因素是管理当局已经预见到,而缺乏应有的调整资源的权力,那是授权不足的问题;反之,则是计划不周、组织领导不力的问题,而不是外部环境因素的问题。审计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用量化指标来表示,但效益审计常常要用非量化指标来表示。因为像战斗力提高水平,装备可靠性、实用性等经常要用非量化指标来反映。
3、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报告是效益审计的书面文件,体现效益审计的成果,审计报告的起草要经过审计小组充分讨论。审计人员应在报告中详述在审计中查出的一切不经济和低效率的事实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衡量标准。装备经费效益审计报告是为了揭示经费使用效益的高低及其原因,并做出评价,提出建议或措施,因而不宜采用简式审计报告,而应采用详式审计报告。由于装备经费所牵涉到的装备专业性强,效益表现形式多样,有些效益的显现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因而往往不能提出直接证据来论证审计报告的结论,为了使审计报告具有充分的说服力,需要广泛地运用间接证据和推理证据。这种情况需要在报告中加以较详细的说明。审计报告还应该本着对装备经费使用效益高度负责的态度指出有问题而没有衡量标准的事项,为概预算的改进和控制制度的完善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装备效益审计 评价指标 工作程序
一、开展装备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1、军队审计部门应该履行的法定职责
《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各部门的财政支出的真实、合法、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军费开支作为财政支出的一部分,理应受到审计部门监督,对军费的审计监督主要由军队审计部门来执行,装备经费也不例外,《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条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审计规定》的颁布实施,为军队审计人员履行自己的职责提供了法律依据。
2、维护军事经济秩序加强装备经费管理的需要
装备经费效益审计在宏观方面的作用就是向总部反馈审计监督部门发现的管理和使用预算资金中履行法定职责的到位情况,资金使用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有无损失浪费问题和资金分配不合理而影响效益等问题,这种间接参与活动是对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化,是装备经费审计的归宿。
3、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军队审计制度恢复这么多年以来,审计机关在履行法定监督、评价、鉴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职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预算执行审计开展以来提出加强预算管理的建议和意见,为加强管理和监督装备经费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财务审计的深入,不真实不规范的问题将得到解决,效益审计将成为审计发展的重点。
二、装备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建立装备效益审计评价指标的紧迫性
首先,科学而有约束力的衡量和评价指标是开展装备经费效益审计工作的基础。效益的高低优劣是审计依据与标准的对照结果,没有评价指标就没有评价意见和结论。评价指标是连接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纽带。根据目标,我们在效益评价中确定评价指标;根据目标和标准,可以确定收集数据和进行评价的具体方法。没有评价的标准,就无法设计和选择评价方法。
其次,效益审计评价指标的建立还可以规范审计工作,减少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用不同的审计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同一项目就会得到不同的效益结果,这种差异是效益审计工作的主要风险。建立科学统一的评价指标,使审计人员用规范的标准衡量和评价装备经费的支出效益,避免评价的随意性和片面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审计风险。因此,建立效益审计评价指标是依法审计的需要,也是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需要。
2、装备效益审计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
(1)概预算指标。概预算作为总部的重大决策,直接影响着我军装备规模大小和结构优化程度。概预算应以优化军队财力资源配置和提高军事经济效益为目的,为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坚实有效的财力保障,从有限的经费中挖掘潜力,通过预算手段有效调节军费投向投量。第一,决策科学合规。概预算立项必须按规定程序开展可行性研究、专家评审和有关部门的审批。项目立项要依据我军军事发展战略和装备发展规划,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发展状况,综合考虑国防安全需求、经济承受能力、军事经济效益,根据军队所承担的防务职责、任务及军队各个领域、部门、方向不同的实际需要,科学测算、确定、设计装备经费的投向、投量,确定最佳方案和目标。第二,资金分配结构。某军兵种经费资金分配率(%)=该军兵种经费预算资金分配额/经费预算总额×100%。该指标反映了资金在各军兵种间具体的分配比例,资金分配应与我国军事战略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符合我军军事斗争准备要求,遵循保障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第三,决策失误率。决策失误率(%)=决策失误次数/决策总次数×100%,特别要关注重大决策的失误。
(2)预算执行指标预算一经批准,便成为装备经费资金流动的法定依据,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未经规定程序和权限的审批,不得更改。第一,项目组织管理水平。执行预算时要严格落实预算编制,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密组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所要研究、采购、维修的武器装备系统型号明确、计划周密、组织健全、经费落实,并确保相关部门按规定的费用、性能与进度执行合同。第二,预算执行进度。主要评价按计划时间对预算的执行情况:一是预算执行进度与时间进度相一致,二是预算执行进度与事业任务完成情况相一致。反映在资金上用资金到位率来表示:资金到位率(%)=资金实际到位额/该项目经费预算总额×100%。第三,目标实现程度。主要通过项目完成后的实际成效与预期目标的比较,评价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目标实现程度(%)=报告期装备水平提高程度/预期装备水平提高程度×100%。该指标反映了价值形态的经济资源——装备经费转化为实物形态的军事资源——武器装备的能力和程度,反映了一定时期内装备经费转化为武器装备并促进装备现代化水平提高的程度。
(3)项目财务管理指标。经费资金运动的过程就是为实现效益创造条件的过程,资金运动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有效是产生效益的重要条件。经费的支出是资金运动的核心,是在各个既定项目上具体耗用过程,其使用的情况直接影响项目效益的实现。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第一,财务制度落实情况。经费管理制度健全,严格遵守国家和军队财经法规和有关财务制度规定,财务信息真实、完整的反应项目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第二,预算资金支用情况。在支出时间上,用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项目计划的各项具体规定按计划将应该支付款项支付,以保证项目进度;在支出内容上,支付的款项必须按预算规定的用途坚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第三,费用增减率。费用增减率(%)=(经费审计确定决算额-经费预算额)/经费预算额×100%。第四,费用节约(浪费)率。费用节约(浪费)率(%)=审定的节约(浪费)金额/审定的经费总额×100%。第五,资金违章率。资金违章率(%)=审定的违章金额/经费总决算额×100%。
三、装备效益审计工作程序
1、审计准备阶段
(1)组织审计力量。组织审计力量是指按照审计项目的具体要求,配备适当的能胜任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小组。装备经费效益审计小组一般应包括财务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和装备技术人员,这样才能发现装备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经济管理、装备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军事经济效益不高的原因,并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审计机构自己没有合适的审计人员,则可聘请有关方面的装备专家、专门人员参加审计小组。
(2)编制审计方案。审计方案或称审计项目计划是实施效益审计的具体安排。编制审计方案是审计准备阶段的重要工作。审计方案是使审计工作能在符合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有步骤展开的重要审计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重点内容;审计项目的步骤;审计过程中人员和时间安排。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编制审计方案时就要考虑到审计报告编写的要求。审计方案应规定各步骤审计工作所必需收集和整理的材料及其要求。二是审计方案的内容要明确,分工要具体。三是审计方案必须明确每一步骤与上一步骤的关系,明确每一个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每一项审计工作的要求。四是审计方案的具体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按照实际情况灵活操作。
(3)选定相应评价标准。装备经费效益是通过各项指标反映出来的,而衡量各项指标是否完成,完成的好与坏,都必须要有标准。这些标准是衡量指标是否完成及完成好坏的尺子。标准应该是有层次的、多方位的,对装备经费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需要一整套一系列的标准和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根据其特点,标准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长远效益和短期效益。尤其是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我们力求通过优化配置资金在各个军事领域的投向投量来实现以最少的装备经费支出取得最大的国防绩效。
2、审计实施阶段
(1)收集审计证据。收集审计证据是效益审计实施阶段的核心内容。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做出审计评价的依据。审计人员通过审查资金流动过程,装备建设概预算等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根据审计的目标对已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运用分析核实、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等各种经济比较、经济分析方法从证据中挖掘对审计有用的信息。审计证据是用以支持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依据,也是评价审计质量的依据。收集证据时要注意,收集的证据要与审计目标相联系,要以审计标准为依据,要便于审计分析,得出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证据的收集必须符合审计证据的一般要求,具有可靠性、正确性、充分性和相关性。收集审计证据时应注意是否存在以下薄弱环节:证据来源单一,影响证据的可靠性、正确性和充分性,不能保证从多角度分析装备经费效益的表现形式;证据缺乏时效性,影响其相关性;证据不完整,不能反映问题的因果关系,使可靠性和充分性受影响;证据相互矛盾,可靠性不足;证据来自己得利益者,影响其可靠性,等等。
(2)审计发现。审计发现是对查出的影响装备经费使用效益的事实说明,是实现审计目标的具体证据。审计发现包括四个要素:事实,标准,事实与标准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审计发现要认真研究。审计发现是实现审计目标的证据,审计发现成不成立至关重要。审计发现一经确定,就是证实效益优劣及其原因的重要依据,并为提出审计建议奠定基础。查明效益低下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是效益审计最重要的事情。影响效益的因素有:一是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一个项目的目标能否实现与其组织管理有密切的关系。管理包括三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而计划、组织、领导总的来说就是内部控制。要想实现装备经费的各方面效益,总部科学的概预算是基础,正确的宏观上的目标和要求是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首要条件;其次,经费流动过程中的各项控制手段是目标最终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离开了各项控制措施,目标和要求只能是一句空话。二是项目资源投入因素。项目目标未能完成往往与资源投入不足有关,这里的资源主要是指财力资源。审计人员应查明投入过多或不足带来的效果。三是外部环境因素。是指不受控制的因素,它能促进或抑制经费发挥正常效能,使其超额或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外部环境因素是管理当局已经预见到,而缺乏应有的调整资源的权力,那是授权不足的问题;反之,则是计划不周、组织领导不力的问题,而不是外部环境因素的问题。审计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用量化指标来表示,但效益审计常常要用非量化指标来表示。因为像战斗力提高水平,装备可靠性、实用性等经常要用非量化指标来反映。
3、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报告是效益审计的书面文件,体现效益审计的成果,审计报告的起草要经过审计小组充分讨论。审计人员应在报告中详述在审计中查出的一切不经济和低效率的事实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衡量标准。装备经费效益审计报告是为了揭示经费使用效益的高低及其原因,并做出评价,提出建议或措施,因而不宜采用简式审计报告,而应采用详式审计报告。由于装备经费所牵涉到的装备专业性强,效益表现形式多样,有些效益的显现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因而往往不能提出直接证据来论证审计报告的结论,为了使审计报告具有充分的说服力,需要广泛地运用间接证据和推理证据。这种情况需要在报告中加以较详细的说明。审计报告还应该本着对装备经费使用效益高度负责的态度指出有问题而没有衡量标准的事项,为概预算的改进和控制制度的完善提出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