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名在校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并采集对比教学前和教学后学生的基本身体数据,对其进行“1+2”与“1+1+X”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1)两种教学模式都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2)两种教学模式相比较,“1+1+X”课程教学模式较“1+2”课程教学模式效果更佳;(3)“X”因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体质健康水平。建议:(1)根据自身状况,确定适合自己的“X”数量和标准;(2)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高职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一、高职公共體育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水平高低将会直接关系到公共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情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甚至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质量水平。调查显示,高职高专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相对低下,一些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仅仅是以一种应付心理对待体育学习。这种情况下,不仅浪费了学习时间,而且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也难以获得更多的收获。
(二)场地器材紧缺和利用率低
上好体育课的基本保证就是充足的场地器材。现在我国高职院校,场地器材的紧缺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就造成了“老师想教,可是没有器械”这种情况的发生。同时,一些现有的场地器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三)体育课教材单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单一,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这两个“单一”是严重制约上好体育课的重要因素。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教材大都是以每个体育运动项目的解剖式讲解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以“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固定的模式进行上课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没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限制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抽取学校2016级学生200名,其中,两个男生班学生60名,四个女生班学生140名,年龄18—20岁之间,身体机能水平正常,无运动性障碍。
(二)研究方法
1.实验分组
按照课程安排,将其中一个男生班学生30名和两个女生班学生70名采用“1+2”教学模式,另外一个男生班和两个女生班采用“1+1+X”教学模式,教授内容为篮球、排球、太极拳、田径。
2.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标准的双独立组对比试验,教学班级是按照男女生自然分班,各班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备课、教学;实验前后采用相通的测试人员、测试方法、测试工具和标准对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和心理状况等指标进行测试。
3.测试指标和方法
身体形态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身体素质测试项目为耐力跑(男1000m、女800m)、立定跳远、50m跑、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身体机能测试项目为坐位体前屈、肺活量。测试程序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手册》。
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按照《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计算各项素质总分和肺活量指数,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组内、组间的t检验。
三、“1+2”、“1+1+X”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公共体育“1+2”课程教学模式是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1”指每周1次40min的体育(技术)教学课;“2”指每周1次40min的体育锻炼课,每周1次40min的课外体育锻炼。
公共体育“1+1+X”课程教学模式是“1+2”课程教学模式的延续,第一个“1”指每周1次40min的体育(技术)教学课;第二个“1”指每周1次40min的体育锻炼课,而X是指每周X次课外体育锻炼,组织形式与“1+2”模式相同,这里面最大的变化就是原来的1次课外锻炼,到现在的X次(要求不低于2次)课外锻炼。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1+2”与 “1+1+X”教学模式对男子大学生体质影响对比分析
通过不同教学模式对实验班级男生进行为期一学年的正常教学,在教学前将实验班级男生的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身体素质(耐力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身体机能(肺活量)数据做一统计,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后,再次采集学生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系统对“1+2”组及“1+1+X”组的学生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进行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得出一系列的数据,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对男子大学生体质影响的差异性。(见表1)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两种教学方式均可以提高大学生男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尤其是在力量和耐力性项目上提高更明显一些,但在提高的程度上,“1+1+X”教学方式明显高于“1+2”教学方式,这主要取决于X因素,即锻炼的次数。
(二)“1+2”与 “1+1+X”教学模式对女子大学生体质影响对比分析
通过不同教学模式对实验班级女生进行为期一学年的正常教学,在教学前将实验班级女生的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身体素质(耐力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身体机能(肺活量)数据做一统计,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后,再次采集学生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系统对“1+2”组及“1+1+X”组的学生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进行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得出一系列的数据,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对女子大学生体质影响的差异性。(见表2)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两种教学方式均可以提高大学生女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尤其是在耐力性项目上提高更明显一些,但在提高的程度上,“1+1+X”教学方式明显高于“1+2”教学方式,这主要取决于X因素,即锻炼的次数。
(三)“1+2”与 “1+1+X”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影响对比分析
本研究除了分析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影响以外,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也做了一项统计,主要包括正性事件、负性事件、生活事件、日常琐事、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家庭等几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得知,课余时间锻炼次数多的同学在心理健康方面明显优于仅仅上体育课的同学们,可见X因素的作用至关重要。
五、小结
通过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实验数据对比,“1+2”与 “1+1+X”教学模式在提高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但后者提高的程度更明显,效果更佳,这主要取决于锻炼次数较前者更多,由此可见,在教学内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锻炼次数的多少直接决定了锻炼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尚雄.高职公共体育课程“1+1+1+俱乐部”模式的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2]葛振营.“1+X”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作者单位: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高职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一、高职公共體育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水平高低将会直接关系到公共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情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甚至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质量水平。调查显示,高职高专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相对低下,一些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仅仅是以一种应付心理对待体育学习。这种情况下,不仅浪费了学习时间,而且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也难以获得更多的收获。
(二)场地器材紧缺和利用率低
上好体育课的基本保证就是充足的场地器材。现在我国高职院校,场地器材的紧缺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就造成了“老师想教,可是没有器械”这种情况的发生。同时,一些现有的场地器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三)体育课教材单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单一,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这两个“单一”是严重制约上好体育课的重要因素。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教材大都是以每个体育运动项目的解剖式讲解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以“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固定的模式进行上课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没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限制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抽取学校2016级学生200名,其中,两个男生班学生60名,四个女生班学生140名,年龄18—20岁之间,身体机能水平正常,无运动性障碍。
(二)研究方法
1.实验分组
按照课程安排,将其中一个男生班学生30名和两个女生班学生70名采用“1+2”教学模式,另外一个男生班和两个女生班采用“1+1+X”教学模式,教授内容为篮球、排球、太极拳、田径。
2.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标准的双独立组对比试验,教学班级是按照男女生自然分班,各班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备课、教学;实验前后采用相通的测试人员、测试方法、测试工具和标准对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和心理状况等指标进行测试。
3.测试指标和方法
身体形态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身体素质测试项目为耐力跑(男1000m、女800m)、立定跳远、50m跑、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身体机能测试项目为坐位体前屈、肺活量。测试程序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手册》。
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按照《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计算各项素质总分和肺活量指数,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组内、组间的t检验。
三、“1+2”、“1+1+X”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公共体育“1+2”课程教学模式是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1”指每周1次40min的体育(技术)教学课;“2”指每周1次40min的体育锻炼课,每周1次40min的课外体育锻炼。
公共体育“1+1+X”课程教学模式是“1+2”课程教学模式的延续,第一个“1”指每周1次40min的体育(技术)教学课;第二个“1”指每周1次40min的体育锻炼课,而X是指每周X次课外体育锻炼,组织形式与“1+2”模式相同,这里面最大的变化就是原来的1次课外锻炼,到现在的X次(要求不低于2次)课外锻炼。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1+2”与 “1+1+X”教学模式对男子大学生体质影响对比分析
通过不同教学模式对实验班级男生进行为期一学年的正常教学,在教学前将实验班级男生的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身体素质(耐力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身体机能(肺活量)数据做一统计,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后,再次采集学生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系统对“1+2”组及“1+1+X”组的学生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进行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得出一系列的数据,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对男子大学生体质影响的差异性。(见表1)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两种教学方式均可以提高大学生男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尤其是在力量和耐力性项目上提高更明显一些,但在提高的程度上,“1+1+X”教学方式明显高于“1+2”教学方式,这主要取决于X因素,即锻炼的次数。
(二)“1+2”与 “1+1+X”教学模式对女子大学生体质影响对比分析
通过不同教学模式对实验班级女生进行为期一学年的正常教学,在教学前将实验班级女生的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身体素质(耐力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身体机能(肺活量)数据做一统计,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后,再次采集学生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系统对“1+2”组及“1+1+X”组的学生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进行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得出一系列的数据,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对女子大学生体质影响的差异性。(见表2)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两种教学方式均可以提高大学生女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尤其是在耐力性项目上提高更明显一些,但在提高的程度上,“1+1+X”教学方式明显高于“1+2”教学方式,这主要取决于X因素,即锻炼的次数。
(三)“1+2”与 “1+1+X”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影响对比分析
本研究除了分析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影响以外,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也做了一项统计,主要包括正性事件、负性事件、生活事件、日常琐事、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家庭等几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得知,课余时间锻炼次数多的同学在心理健康方面明显优于仅仅上体育课的同学们,可见X因素的作用至关重要。
五、小结
通过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实验数据对比,“1+2”与 “1+1+X”教学模式在提高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但后者提高的程度更明显,效果更佳,这主要取决于锻炼次数较前者更多,由此可见,在教学内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锻炼次数的多少直接决定了锻炼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尚雄.高职公共体育课程“1+1+1+俱乐部”模式的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2]葛振营.“1+X”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作者单位: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