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出《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的朱永新,作为当代中国新教育创始人,他对教育事业始终满怀激情;其教育激情远大于抱负,关注国家文化软实力、打造中国的新教育学派;通观全局的战略思考,使他十分注重教育的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新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149-01
身为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的朱永新,一直与全国广大基层教师心意相通。透过朱永新所著《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则可进一步领略他的激情、他的抱负、他的睿智。
1 满怀激情的梦想家
早在2000年,时任苏州副市长的朱永新写出《我的教育理想》,其对现行教育的批判、反思及对行动的渴望[1],很快引发了民间教育思想者的热情响应,进而形成了愿意为星星擦拭蒙蒙灰尘的新教育人群体。十多年过去了,朱永新为教育事业奔走的激情至今不减。2011年4月17日,他应邀主讲泰州市百姓大学堂,为了满足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要求为该校师生专场演讲的愿望,朱永新临时改变行程,16日晚八点多自北京出发,辗转于17日凌晨近两点才到达泰州,当日在泰州连讲两场后,立即转赴南京,参与另一场重要活动。如果没有基于教育理想的充盈激情,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如此折腾。
这种激情在《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中有着充分体现:该书就当代中国教育之大学行政权力、大学转制试点、择校难题、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教育问责、高考改革、教育公平等一系列热点话题,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建议,堪称推进教育改革的千金方。
朱永新多年致力推进全民阅读的努力也许可以诠释其激情之源,在于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关注。他认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该民族的阅读水平,因此应“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为此建议“建立国家阅读基金,城市应建设社区图书馆,把农家书屋建在乡村小学”。从2003年开始,他每年都提出提案、议案,要求“把孔子诞辰日作为国家阅读节”。为民族未来发展的拳拳之心、铮铮之情溢于言表。
朱永新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的“基础”地位,收录全书的100个建议,直接间接与基础教育改革有关的达一半之多,其中第三部分的16个建议,从“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到“重视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从学前教育到中小学教育,从国家义务到学校责任,从立法评估层面到办学理念,从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到他们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涉及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对于当今社会一直缺乏应有环境氛围的职业教育,朱永新也有精辟见解,包括相关立法、课程体系、误区剖析,以至现代农民教育等。
2 怀揣理想的教育家
朱永新怀揣的理想很远大:他所倡导的新教育,期望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和建设数码社区等“六大行动”,改变学生生存状态、教师行走方式、学校发展模式和教育科研范式,由此引领中国素质教育,打造中国的新教育学派。这些新教育的梦想,不仅支撑着朱永新本人,也切实影响了大江南北数百所实验学校,推动着无数新教育教师的不断提升。
朱永新坚信,教育改革的实施,最关键的是教师的问题。他曾经略带戏谑口吻地推出过“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确保客户利益,激励客户成功。参保对象不限,尤其欢迎教育界人士。声称,期望成功的教师,坚持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如是坚持的投保方若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赔百。依此思路坚持探索思考的很多教师已经惊喜地发現,其实根本不需要十年,有的只要三年、甚至一年,自己就能够做到非常优秀了。
基于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引领教师携手学生“全面和谐成长”的理念,《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劈出专章,畅言如何“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内容包括“教师培养模式,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职称评定,农村教师队伍”,以及教师待遇保障等方方面面。可以认为,这些建议本身就是“世界语境”中的“中国回响”。
仍然身兼大学博导的朱永新,其教育理想自然不会远离他“追寻一流大学的梦想”,整整10道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建议,包括“高考制度改革,高校教育质量评估,高校贷款负债,大学人文教育,大学转制试点,高校行政化”,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等,相信愿意对中国高教事业切实负责的主管者读后一定会深感受益。
3 战略思考的活动家
精明的朱永新十分注重新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包括“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教育课程,“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有效教学为基础、发掘知识魅力为核心、追求知识与生活生命共鸣为最高境界的理想课堂等,是为新教育的三大课程[2],加上四大改变、六大行动及新教育每月一事等,构成新教育的基本发展思路,绘就了“教师携手学生全面和谐成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美好蓝图。
朱永新指出,当今中国教育现状的根本性改变,需要一个从少数人决策走向民主决策,从简单程序决策走向规范程序决策的长期性复杂性过程。这种通观全局的战略思考,同样见之于《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书中不仅有专论“宏观教育政策建议”的专章“重拾中国教育的信心”,涉及“保证《纲要》顺利实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教育改革,重大教育决策科学化,保障教育经费4%的指标,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等诸多方面,还有关于“让民间资本走进教育”的若干“民办教育发展建议”,以及充分关注“教育短板”的系列化“促进教育公平建议”,更有强调“用改革推动发展”的全方位“教育管理改革建议”。朱永新认为,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大事情,理所当然更应该听取民间的意见。他强调,所谓“人民教育人民办”,不仅指代让人民出钱出力,更须让人民出主意。基于“教育改革必须问计于民”的见识,该书其实就是向国家“问计于民”政策递交的一份答卷[3]。如朱永新自己介绍的,本书包含的许多建议案,从理念、思想到方针、目标,从战略主题到改革重点,从具体措施到重大项目,许多内容都是在广泛听取其朋友、学生及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产生的,本身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产物。相信由此产生的答卷一定能够经受住时代的考验。
一本《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见证了朱永新的多重角色:行政工作、学术研究、参政议政等多重身份,在他的身上可谓是彼此促进,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
[2] 朱永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 朱永新.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关键词:新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149-01
身为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的朱永新,一直与全国广大基层教师心意相通。透过朱永新所著《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则可进一步领略他的激情、他的抱负、他的睿智。
1 满怀激情的梦想家
早在2000年,时任苏州副市长的朱永新写出《我的教育理想》,其对现行教育的批判、反思及对行动的渴望[1],很快引发了民间教育思想者的热情响应,进而形成了愿意为星星擦拭蒙蒙灰尘的新教育人群体。十多年过去了,朱永新为教育事业奔走的激情至今不减。2011年4月17日,他应邀主讲泰州市百姓大学堂,为了满足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要求为该校师生专场演讲的愿望,朱永新临时改变行程,16日晚八点多自北京出发,辗转于17日凌晨近两点才到达泰州,当日在泰州连讲两场后,立即转赴南京,参与另一场重要活动。如果没有基于教育理想的充盈激情,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如此折腾。
这种激情在《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中有着充分体现:该书就当代中国教育之大学行政权力、大学转制试点、择校难题、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教育问责、高考改革、教育公平等一系列热点话题,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建议,堪称推进教育改革的千金方。
朱永新多年致力推进全民阅读的努力也许可以诠释其激情之源,在于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关注。他认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该民族的阅读水平,因此应“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为此建议“建立国家阅读基金,城市应建设社区图书馆,把农家书屋建在乡村小学”。从2003年开始,他每年都提出提案、议案,要求“把孔子诞辰日作为国家阅读节”。为民族未来发展的拳拳之心、铮铮之情溢于言表。
朱永新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的“基础”地位,收录全书的100个建议,直接间接与基础教育改革有关的达一半之多,其中第三部分的16个建议,从“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到“重视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从学前教育到中小学教育,从国家义务到学校责任,从立法评估层面到办学理念,从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到他们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涉及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对于当今社会一直缺乏应有环境氛围的职业教育,朱永新也有精辟见解,包括相关立法、课程体系、误区剖析,以至现代农民教育等。
2 怀揣理想的教育家
朱永新怀揣的理想很远大:他所倡导的新教育,期望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和建设数码社区等“六大行动”,改变学生生存状态、教师行走方式、学校发展模式和教育科研范式,由此引领中国素质教育,打造中国的新教育学派。这些新教育的梦想,不仅支撑着朱永新本人,也切实影响了大江南北数百所实验学校,推动着无数新教育教师的不断提升。
朱永新坚信,教育改革的实施,最关键的是教师的问题。他曾经略带戏谑口吻地推出过“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确保客户利益,激励客户成功。参保对象不限,尤其欢迎教育界人士。声称,期望成功的教师,坚持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如是坚持的投保方若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赔百。依此思路坚持探索思考的很多教师已经惊喜地发現,其实根本不需要十年,有的只要三年、甚至一年,自己就能够做到非常优秀了。
基于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引领教师携手学生“全面和谐成长”的理念,《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劈出专章,畅言如何“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内容包括“教师培养模式,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职称评定,农村教师队伍”,以及教师待遇保障等方方面面。可以认为,这些建议本身就是“世界语境”中的“中国回响”。
仍然身兼大学博导的朱永新,其教育理想自然不会远离他“追寻一流大学的梦想”,整整10道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建议,包括“高考制度改革,高校教育质量评估,高校贷款负债,大学人文教育,大学转制试点,高校行政化”,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等,相信愿意对中国高教事业切实负责的主管者读后一定会深感受益。
3 战略思考的活动家
精明的朱永新十分注重新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包括“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教育课程,“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有效教学为基础、发掘知识魅力为核心、追求知识与生活生命共鸣为最高境界的理想课堂等,是为新教育的三大课程[2],加上四大改变、六大行动及新教育每月一事等,构成新教育的基本发展思路,绘就了“教师携手学生全面和谐成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美好蓝图。
朱永新指出,当今中国教育现状的根本性改变,需要一个从少数人决策走向民主决策,从简单程序决策走向规范程序决策的长期性复杂性过程。这种通观全局的战略思考,同样见之于《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书中不仅有专论“宏观教育政策建议”的专章“重拾中国教育的信心”,涉及“保证《纲要》顺利实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教育改革,重大教育决策科学化,保障教育经费4%的指标,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等诸多方面,还有关于“让民间资本走进教育”的若干“民办教育发展建议”,以及充分关注“教育短板”的系列化“促进教育公平建议”,更有强调“用改革推动发展”的全方位“教育管理改革建议”。朱永新认为,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大事情,理所当然更应该听取民间的意见。他强调,所谓“人民教育人民办”,不仅指代让人民出钱出力,更须让人民出主意。基于“教育改革必须问计于民”的见识,该书其实就是向国家“问计于民”政策递交的一份答卷[3]。如朱永新自己介绍的,本书包含的许多建议案,从理念、思想到方针、目标,从战略主题到改革重点,从具体措施到重大项目,许多内容都是在广泛听取其朋友、学生及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产生的,本身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产物。相信由此产生的答卷一定能够经受住时代的考验。
一本《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见证了朱永新的多重角色:行政工作、学术研究、参政议政等多重身份,在他的身上可谓是彼此促进,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
[2] 朱永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 朱永新.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