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9月,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我县2005年秋迈入了课改的新征程,起步晚、基础差、教学理念转变难。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教材,涉及范围特别广,内容特别丰富,教与学特别难。在历史教学中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改要求极非易事。首先,农村初级中学可供教师阅读和使用的资料和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少;其次,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阅读历史书籍少,惰性大,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观念转变慢;再次,在长期的教学管理中,形成重语数外理化,轻政史地的现象一时难以得到解决,学校要求不高,考核不力,教师不好教,学生不认真学。因此,作为新课改形势下的一个合格的初中历史教师,就要敢于面对困难,另辟蹊径——教学生学。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教学方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只注重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如何学。这是农村初级中学历史教学过去乃至今天的失败。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将教学的重点从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可见,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会学特别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说道:“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强调教者注重学生的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掌握了学法,可事半功倍,终身受益。
一、巧读书——文本对话
历史的巧读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前,独立自主或与他人合作阅读历史教材,为课堂学习做充分的准备。初中历史教材分单元编写,每单元有大标题、插图、学习要点,每课有导入框、正文、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等。历史教材的编写很好地体现了历史课标的三维目标。教师要教学生读,读体系,形成知识结构框架;读课文,感受文本,梳理知讽读问题,勤动脑,形成理性认识;读史料,丰富内容,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
巧读,可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根据自身素质确定读的重难点,能提出问题,为上课创设有利的心理准备。有疑问,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主动释疑,形成自己的内涵,提高学习效率。巧读,有助于陪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要养成持之以恒的巧读习惯,绝非朝夕。首先,教师要躬身与学生读,做好榜样示范,让学生学师读;第二,教师要舍得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第三,教师要检查和帮助学生整理读书笔记,及时采取鼓励和奖励机制,建立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和兴趣;第四,在教学中,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巧听课——心灵阅读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农村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呢?首先,充分利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规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多年来,我在历史授课中,问题式教学取得了成功。教师、学生个体、合作伙伴就历史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学生提问多达二十多个,课内有,课外亦有。学生合作解决了二战全面爆发、扩大、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二战在欧洲结束、二战全面结束等标志类问题,但二战爆发的原因、绥靖政策、二战的性质、一战、二战的异同点等问题,教师引导,适时点拨,师生互动完成。其次,打破课堂常规,创建轻松活跃式课堂,学生相互置疑、解惑、辩论,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中,我不设置固定的座位和讲台,学生自由合作,教师身临其中,时而轻言细语、时而据理力争。第三,在授课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抓住教师讲课的重难点。
三、巧复习——知识再生
复习对学生系统学好历史、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第一,复习使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第二,复习能把学过的历史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形成知识网络。第三,学生结合实际,通过复习能够做到堵漏补缺、扬长避短。第四,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教学生如何复习。
首先,复习应将点线面相结合,理清阶段特征,突出知识的结构性。如复习中国近代史,学生必须明白,中国近代史是列强的侵华史,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史。列强侵华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斗争史: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等。帝国主义列强把中国一步一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使中国的主权、领土丧失,从而英勇的中国人民进行不懈的斗争,捍卫祖国尊严,洗刷民族耻辱。
其次,将历史学科与热点问题、重大社会问题相联系,凸现时代特征。如:复习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动荡的中东地区》一文,学生要善于将美伊战争后的伊拉克局势、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伊朗发展核计等联系起来,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现实的问题。
再次,将历史、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提高自己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
总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法而无定法。因此,作为农村初级中学的教师应根据对象的水平和能力选择教法和学法。只有开拓创新、潜心探索、善于总结、善于积累、善于发现的教育者,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成为教学的专家。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教学方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只注重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如何学。这是农村初级中学历史教学过去乃至今天的失败。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将教学的重点从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可见,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会学特别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说道:“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强调教者注重学生的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掌握了学法,可事半功倍,终身受益。
一、巧读书——文本对话
历史的巧读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前,独立自主或与他人合作阅读历史教材,为课堂学习做充分的准备。初中历史教材分单元编写,每单元有大标题、插图、学习要点,每课有导入框、正文、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等。历史教材的编写很好地体现了历史课标的三维目标。教师要教学生读,读体系,形成知识结构框架;读课文,感受文本,梳理知讽读问题,勤动脑,形成理性认识;读史料,丰富内容,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
巧读,可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根据自身素质确定读的重难点,能提出问题,为上课创设有利的心理准备。有疑问,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主动释疑,形成自己的内涵,提高学习效率。巧读,有助于陪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要养成持之以恒的巧读习惯,绝非朝夕。首先,教师要躬身与学生读,做好榜样示范,让学生学师读;第二,教师要舍得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第三,教师要检查和帮助学生整理读书笔记,及时采取鼓励和奖励机制,建立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和兴趣;第四,在教学中,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巧听课——心灵阅读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农村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呢?首先,充分利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规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多年来,我在历史授课中,问题式教学取得了成功。教师、学生个体、合作伙伴就历史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学生提问多达二十多个,课内有,课外亦有。学生合作解决了二战全面爆发、扩大、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二战在欧洲结束、二战全面结束等标志类问题,但二战爆发的原因、绥靖政策、二战的性质、一战、二战的异同点等问题,教师引导,适时点拨,师生互动完成。其次,打破课堂常规,创建轻松活跃式课堂,学生相互置疑、解惑、辩论,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中,我不设置固定的座位和讲台,学生自由合作,教师身临其中,时而轻言细语、时而据理力争。第三,在授课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抓住教师讲课的重难点。
三、巧复习——知识再生
复习对学生系统学好历史、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第一,复习使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第二,复习能把学过的历史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形成知识网络。第三,学生结合实际,通过复习能够做到堵漏补缺、扬长避短。第四,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教学生如何复习。
首先,复习应将点线面相结合,理清阶段特征,突出知识的结构性。如复习中国近代史,学生必须明白,中国近代史是列强的侵华史,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史。列强侵华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斗争史: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等。帝国主义列强把中国一步一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使中国的主权、领土丧失,从而英勇的中国人民进行不懈的斗争,捍卫祖国尊严,洗刷民族耻辱。
其次,将历史学科与热点问题、重大社会问题相联系,凸现时代特征。如:复习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动荡的中东地区》一文,学生要善于将美伊战争后的伊拉克局势、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伊朗发展核计等联系起来,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现实的问题。
再次,将历史、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提高自己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
总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法而无定法。因此,作为农村初级中学的教师应根据对象的水平和能力选择教法和学法。只有开拓创新、潜心探索、善于总结、善于积累、善于发现的教育者,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成为教学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