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顺重读溥心畲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美龄欲从溥心畲习画,溥坚持拜师须行大礼,遂作罢。如遏他人,定会自寻变通方式,而绝不丢失这个向上攀附的“机会”,溥偏不。后宋改从黄君璧习画。如此才是溥心畲,变通便不是溥心畲了。
  大清覆灭之时,溥不过是个不谙世事的大孩子,而宋欲拜师之时,溥已过“知天命”之年。在溥的潜意识里,王爷一定是终身制。拜师事小,关乎国体,难怪入门一定要行大礼,原来背后另有一层道不出来的君臣观念隐于其中。
  五岁那年进宫,慈禧把他抱在膝上,出了上联让他对下联,他居然对答从容。慈禧大喜。除赏赐外,又言,本朝的灵气都集于此灵童身上!日后此子必以文才传大名。老佛爷果然灵验?!
  心畲是庶出,同父异母兄溥伟承袭了恭亲王。民国后溥伟一心想当皇上,是保皇的宗社党急先锋,还差一点当了伪满洲国的儿皇帝,与民国结了仇。溥心畲因此被寄在庙里长大。距京四十里的京郊名刹戒台寺,便是恭亲王的家庙。溥从小的这段经历无形之中给他的心灵附上了一层终身与世无争的淡彩。
  由于戒台地处京西从山之中,溥心畲因号“西山逸士”。世人喜大红大绿,世人追大富大贵。旧王孙恰降生在众人慕求的那种“富贵”之中,谁会把与生俱来的东西当回事呢?每个人要追求的正是他不曾得到的东西。除了物质,世界上还有很大很大一块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呢!这正是逸士的索求。
  老恭王对大清的贡献,是怎么说也不为过。如果没有他与洋人的周旋,大清恐怕撑不到20世纪;“老佛爷”如果没有他辅佐,根本上不了台;再说深了,中国近代史如果没有他推行的洋务政策阶段,今天还不知是何等模样。
  偏偏就有不识趣的人,喜欢自夸,而撞到了王爷的“枪口”上。逸士毫不相让地回答,只须拿家珍两件,即可敌自夸者的全部家藏。这位极不知趣者便是大风堂主张大千。一个还拿张大风奉若神明的初出茅庐者,怎么能读懂“第二家庭”收藏的唐画《照夜白》,怎么能理解被喻为天下第一的晋人《平复帖》?!
  张大千初到北京,除了与陈半丁闹了一起真假石涛的公案,与徐燕荪闹了一场笔墨官司外,再有就是与溥心畲的“隔案传画”了。他们两人隔着画案,你在这边画几笔传给他,他在那边画几笔再传给你,速度相当快,两个人又都没商量,而最终是一下子玩出一批合作之画。 “南张北溥”的名声便从一些小报记者的笔下流传开。在“王爷”逸士浑然不觉之中,张大干则是假借媒体,导演着一出王爷王府忽悠自己的大戏!而这些合作之画最终又也成了炒作者、好事者哄抬价格的猎奇之物。
  怎么相信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能把心放在肚子里,踏踏实实地干一件大人也难干成的大事儿?又怎么能设想一位任性的小王爷面对那么多的诱惑,从十二岁起遍临府内的晋唐名迹,光是用高古游丝就双钩了百卷之多!溥没当回事都遗失了,后来他的弟弟溥惠有感于兄此功此志,便请其兄重摹一纸装裱成卷,这便是《溥心畲临定武兰亭双钩卷》。有幸观赏此卷的人无不赞叹,功力醇厚,形神兼备,心平如镜。如今的书法界、绘画界的“腕儿”,恐怕还不如逸士当年的小胳膊“粗”呢!
  每下一笔都有己意,笔笔融到画里去,才有整幅画传达的境界。如果万笔能再现作者的心,那必定每下一笔时,作者都运足了气。由此顿悟:无气,或者根本没有本事把气注入到笔道里头去,那就不能叫“写意”,而只能叫“描绘”了。
  “一”与“万”的心笔关系,就是写和意的关系。从小就悟到这种关系,并做到了心与笔之间的浑然一体,便是溥心畲绘画、书法的“底儿”。
  皇宗贵胄之男丁必修骑、射,这是满人看家的“底儿”,不掌握一马中三箭,不可授将军以上之职。此外溥还拜了太极名家“鼻子李”为师,据曾见过溥练拳的人讲,溥心畲可以在一张八仙桌之下,打过来,打过去!虽然拳架过低会损寿,这搁一边。单单是功夫练到如此深度,恐怕不会输给今天的“专业”名家吧!
  骑射、拳架,与写字画画何干?不但有关,而且关系重大。古人把习文练武者归为“士”。所谓士、农、工、商。士便是那些重道义而轻生死的人,是可以豁出性命去为一种精神献身的人。没有这个气度,没有文才武略,没有过硬功夫,何谈成功?荆轲便是一例。
  吃相不佳,食量大而偏。凡他所好,便要吃够,不顾他人。菜一上,便被他霸住,直到盘光碗净,如若有人向他喜欢的菜伸筷,他便会怒目相见。由此可见,这位逸士有的时候也“想不开”,而且非常的“率真可爱”!
  当年松风画会雅集,外屋书画,里屋琴弦。外屋人忽闻弦有“钢声”,众人惊异。随目望去,正是逸士在操弦。如无功力,琴音便不会如此亮。如不带品性,弦外便不会如此“钢”。
  
  溥画钟馗,文憨武威,亦文亦武,堪称一绝。也许就是在画自画像吧。曾在宝古斋见溥六尺整张的巨幅钟馗,笔道气壮如虹,力能扛鼎。若麓台之笔被喻为金刚杵,则心畲之笔则应呼为“杵(楚)霸王”了。(待续)
其他文献
当时,大家几乎都不知道在“洪宪飞龙拾圆金币样币”中尚有刻款者存世。故这枚大珍品只是作为无款的金币铜样收入。当晚,我在观察这数十枚钱币时,才意外地发现了这枚铜样币的左边刻有细小的英文“L·GIORGI”的款志。这一闻所未闻的重大发现,顿时使我雀跃而起,欣喜欲狂……  中国钱币,珍品济济。古钱中有“天显通宝”、“大齐通宝”、“建国通宝”、“靖国通宝”等;银币中有“吉字一两”、“湖南”、“陕西”、“福建
期刊
南海余仲嘉(1908-1941),生而聋哑,然聪慧好学。父余肇湘,字楚凡,工诗词书法,为粤中名士(《近代粤词蒐逸》录其词二十五首)。自幼教以诗文、书法,又从郑诵先、邓尔雅学,少年成名,为谭组安、叶玉甫所激赏,治印取径黄牧甫,坚卓老成,尤擅刻扇骨,以留青花卉允称绝伦。夫人幼患喉疾,与有同病,竟成良匹。当其结褵之时,邓尔雅集陶潜《闲情赋》、曹植《洛神赋》为联贺之:“愿在竹而为扇,托微波以通辞。”可谓妙
期刊
2008年的春拍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前有全球次贷危机的笼罩、后被悲恸全国的汶川大地震影响,这其中还有因为奥运的原因而不得不缩短正常的征集周期提前开拍的诸多因素。各拍行春拍交出的成绩单,仍创造出许多纪录,而且这些纪录并不是来自平常频频诞生天价纪录的当代艺术或书画瓷器门类。佳士得推出的“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藏清官御藏钟表”自不用说,拍前估价总成交额为两三千万元的拍卖会,15件钟表最后成交高达2.78亿
期刊
苏富比于6月12日在巴黎举行的“关于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中国的陶瓷艺术品拍卖会”是一个颇具市场眼光的应时之举。参拍的陶瓷艺术品,估价排位前列的都是明清时期的艺术品,至于几件据说是汉代的陶器,无论是估价还是成交价,都不算太高。这些拍品主要来自瑞典的两大藏家卡尔·坎佩和特丢斯的藏品。而将东方陶瓷艺术介绍到西方,卡尔坎佩的遗产继承人,他的两个女儿维多尼卡和黛安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老坎佩是瑞典著名的实业家,
期刊
这批御制钟表的拍卖与来源    根津美术馆收藏钟表早在《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十卷》中就有所记载,只是不够详细。而根津美术馆此次将馆藏的十五件清宫御制钟表推出上拍,主要还是因为钟表的收藏超出了其收藏的日本美术范畴,再加上最近该馆正在维修,急需经费,所以愿意将馆藏的这些中国钟表拍卖。根据佳士得官方人员介绍,当年根津美术馆收藏的这些钟表,是现任馆长根津宫一的祖父在1910年左右从著名的古董商山中
期刊
谈师月色曾受益于耀均、蔡守、李铁夫、黄宾虹、王福庵五位老师。  谈师的父亲谈伯开是一位土木工程技师。母亲林氏生育她已是第十六胎。因为生于亥时,被封建迷信深深毒害着的双亲认为“亥时”就是“害死”父母,或者说“克死”父母。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在她四岁时被送到广州清泉街檀度庵寄养。此庵为粤中大刹,是清初三藩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为王姑出家而建。时有房屋百间,十宫女陪同出家,分十房各收门徒,历来香火极盛。先生
期刊
拉克·梅森(Lark Mason)是原纽约苏富比拍卖行高级副总裁,他梳理了中国家具如何被西方收藏家认识、发现的脉络。实际上,西方收藏者与中国藏家对“中国家具”的认识有着极大的偏颇——西方人认识中国家具的途径最初是作为出口的贸易产品,在1876年费城举行的百年博览会、1892年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哥伦布博览会上都能看到中国家具的身影;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西方收藏者一直认为最美最好的中国家具是漆器家具
期刊
2007年的香港不再是瓷器市场的中心,内地瓷器市场依然无法摆脱国际市场的左右,在这一年的瓷器拍卖市场显的较为平静,热度明显比2006年有所降低。也许是杂项市场的分离,亦或者是佛像市场的异军突起,总之,2007年的瓷器市场回报给业内的总体感觉平淡无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创下亚洲艺术、珠宝及钟表拍卖最高成交额,总成交额高达24亿港元·创下亚洲多个画家作品世界拍卖纪录,包括曾梵志、岳敏君、弘京泽及SUBODHGUPTA  ·刷新中国当代艺术最高成交额纪录  ·40件拍品成交价超过一千万港元  ·创下佳士得中国陶瓷及工艺品拍卖最高成交额  香港佳士得于5月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亚洲艺术、珠宝及钟表春季拍卖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藏家的参与,六天拍卖总成交额高达24
期刊
1 博物馆终结“淘金”意义重大  根据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的通知。2008年起,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博物馆、纪念馆等敞开大门,这是可喜的“返璞归真”。博物馆、纪念馆等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其最大价值在于发挥社会效益,即向广大公众传播科学文化和人文精神,向世界宣传推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因此,各类纪念馆、博
期刊